世界战争史上的智慧神话
与国同梦,著书言志。一部全景描写解放战争的鸿篇巨制,再现浩浩荡荡“百万雄师过大江”之雄风,这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中国优秀的军事历史题材作家温靖邦的长篇巨著《大逐鹿》。
在美好时代对烽火岁月的回望与致敬,《大逐鹿》引人入胜,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活呼之欲出,史诗感扑面而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70年前的10月1日,随着来自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历史画上了句号,一个新时代就此启幕。
大幕的背后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铺就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之路。
中国的解放战争,被苏联最负盛名的元帅朱可夫赞叹道:“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战争神话。”
《大逐鹿》作为如此重大而精彩的历史题材,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描写解放战争的作品,以全面再现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
《大逐鹿》全书120万余字,共分三部,以诗句为名:
第一部,昨夜江边春水绿,艨艟巨舰一毛轻;
第二部,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第三部,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诗句典雅,暗香浮动,句句恰到好处地暗示了历史变迁的诸多隐喻。
国共逐鹿中原的第一枪为什么会在上党打响?
军队几乎全美式机械化装备,国库黄金白银充斥,三四年时间,国民党政府是如何将这一手好牌打烂,从经济破败,到战场失败,终走向政治破败,不得不退守台湾?
国共大逐鹿的解放战争,三年多的时间,双方共出动兵力一千多万,民伕不计其数,被蒙哥马利元帅称为“世界史上规模大的内战”;统帅间奇谲诡异的用兵技巧无不达到出神入化境界,朱可夫元帅赞叹道:“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战争神话”。
而这一切,在《大逐鹿》里得到辉煌的展现。
▲上海市民与战士们愉快交谈(上海市档案馆藏)
《大逐鹿》是一部全景式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小说生动描写了国共双方从高层到基层的各种人物,形象饱满,各具性格,语言地道,富有时代特征,很好地展现了大时代舞台上形形色色叱咤风云的角色风貌。
抗日战争胜利之初,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力量对比悬殊。
军事上,国民党虽然经过了裁撤整编,总兵力仍有四五百万,是共产党军队的四倍,且有大量的美式装备。
经济上,国民党不仅有大量的美国援助,而且在沦陷区接收了非常多的日伪资产。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为何短短四年时间,国民党就将一副好牌打烂:经济凋敝破败,军事一溃千里,最后不得不败退台湾,结束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这一直是历史学家和军迷们感兴趣的话题。
同时,《大逐鹿》详尽而热情洋溢地描绘了人民对子弟兵的支持、子弟兵的奉献精神。
《大逐鹿》是对峥嵘历史的回望与对人民英雄的致敬。
史诗感扑面而来
《大逐鹿》引人入胜,跌宕起伏,鲜活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史诗感扑面而来。对国共双方高层干部和基层官兵的描绘也更加公允和鲜活了。
绝不“戏说”历史,是作者最大的特点,他主张凡事皆有出处,他笔下的人物,连名不见经传的连排营长普通士兵,都是有原型的,著名人物更不必说。他尽可能用还原的手法去描摹,这便需要大量的真实资料作支撑。
为创作抗战题材,作者曾花了整整5年时间搜集、整理资料。从抗战时期的报纸、军情电报到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档案、回忆录、史料汇编等,做足600多万字的笔记,并烂熟于胸。
在探索蒋介石的生活、脾气时,温靖邦曾跑遍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蒋介石家乡宁波的档案馆,甚至去了台湾。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国共双方于1月间达成的《停战协定》,以三十余万人的兵力,首先对中原军区部队发起大规模进攻,致使内战全面爆发。
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经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解放了全中国。
书中对解放上海和渡江战役有着非常精彩的描写------
5月25日早晨,二十七军的三个师陆续进入苏州河南岸各桥头阵地。
为了把这座城市完好无损地夺取过来,部队在半月前就接到粟裕签署的命令,进入市区后一律禁止使用火炮,包括迫击炮也不准用。
苏州河一带的作战条件对二十七军非常不利,敌人凭借北岸的高大楼房和围墙厚实的工厂、仓库等钢骨水泥建筑,以严密的火力网,封锁河面和河道南岸马路;每个桥头都有坚固的碉堡;随时都有多辆坦克巡逻。
所以聂凤智二十七军冲过马路、夺取桥头,几次都未能成功,还付出了不小代价;特别是进攻外白渡桥的部队,遭到对岸二十六层百老汇大厦及其附近楼房上敌人机枪的密集、交叉扫射,伤亡很大。
为了保全上海,这些英勇的指战员,在即将建国的前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惨重的伤亡,是限制使用重武器的结果。二十七军广大干部战士十分愤慨,纷纷指摘这是“混账命令”。
这让军部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沉重压力。聂凤智军长的内心也十分矛盾:一方面,他也产生了与下边同志们一样的情绪,另一方面,他又不能不坚决执行上级命令,同时,明白那命令绝不是“混账命令”。
他带着这样的复杂心情到第一线了解情况。
他到西藏中路二三五团指挥所,详细询问战斗情况;又反复勘察了地形,感到问题十分严重。
苏州河南岸的马路毫无遮拦,完全亮在敌人的火力控制下。桥头附近的高压线全部被打断,桥面、栏杆、电线杆、马路路面、沿街房屋无不弹痕累累;解放军牺牲者的遗体横七竖八摆了约一千平方米地方,其间也有负了重伤尚活着的,死伤总共有两千多。前去抢运遗体和伤员的干部和战士受到敌人的扫射,一批又一批地倒下。
聂凤智也认为,如果不用炮火摧毁对岸敌人的火力点,要夺取桥头是极为困难的。
然而,一旦炮击,对岸密集的工厂、仓库、住房、无数市民都将化为灰烬。
他明白,他必须先说服自己,然后才能说服大家。各种质问此起彼伏,继续向他压过来。他紧张地动着脑子,快速地捋着思绪。
大家的争论聚焦到一句话:是爱我们的无产阶级战士,还是爱资产阶级的楼房?
聂凤智已经捋清了思路,也知道必须说服同志们。他心平气和地说道:
“同志们问得好呀!毫无疑问,我们无产阶级战士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不过,对岸那些资产阶级的楼房,很快就不属于资产阶级了,都将属于无产阶级所有。所以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尽最大努力去保全它们!大家要知道,这不是野司的决定,是毛主席的指示啊!
当然,我们绝不能蛮干,要千方百计减少牺牲,所以,必须改变战术。我主张各部队白天继续在苏州河佯攻,粟总已调来几十辆坦克做活动掩体;天黑以后,主力部队拉出市区,分批在西郊渡过河去,沿苏州河北岸从西向东,突袭市区。
同时我们要尽快与地下党取得联系,发动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人,争取他们放下武器。我们的胜利当然是没有疑问的!
我们有兄弟部队配合,有上海工人阶级的支援;敌人的作战体系也已经被我们打乱,外围残存的敌军正在被兄弟部队围剿,吴淞口完全遏制已在掌控之中。刘昌义被汤恩伯扔在上海指挥残部充当炮灰,我看他已完全丧失了斗志!”
聂凤智提到的刘昌义的心态,是完全符合事实的。因为他已得到野司通知,刘昌义要来找他接洽投诚。
当天19时,刘昌义在上海地下党陪同下,秘密来到二十七军前沿指挥所。
二十七军参加谈判的有军长聂凤智、政治部主任仲曦东、联络科长金灼之、上海地下党代表田云樵,对方是蒋军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以及与刘昌义联系的原东北军旧故王仲民。
讨价还价谈了四个小时,刘昌义表示愿意投诚,放弃了给予起义待遇的要求。
5月27日,上海解放了。至此,渡江战役全部结束。
以往很多描写解放战争的文学作品,大多着眼于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的较量,而无法往深处描写,因为史料不足或史料似是而非限制了向深处开掘。
《大逐鹿》则全景式地描写了解放战争的方方面面,既有统帅间奇谲诡异的用兵技巧、气势恢宏的战争场景描写,又有隐蔽战线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关于两党政治、经济举措的描写也十分到位。
这得益于作者温靖邦掌握了丰富的历史史料,才能得心应手地铺陈民国往事:从当时的报纸、军情电报,到各种档案、回忆录、史料汇编等,温靖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细节铺陈了国共双方这场逐鹿中原的历史角逐。
《大逐鹿》的故事曲折回环,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活,达致呼之欲出的至境;场景描绘逼真,达到历历在目的高度;结构考究,既符合历史原始进程,又体现了史诗旋律。
再现了解放战争原貌,体现了战争进程中的史诗性与悲壮意味,使读者充分感受到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军队对人民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和无私,以及他们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练就的高超政治智慧与战争谋略。
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全景式再现历史,全面再现了国民党政府从经济破败、战场破败走向政治破败,结束在大陆统治的过程。
作者温靖邦,四川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优秀的军事历史题材作家,已出版作品400余万字。长期潜心从事战争题材的文学创作,形成了真实、厚重、大气的风格,笔下风起云涌,人物众多,酣畅淋漓,被评论界誉为“大河之作”。
什么样的作品能走向世界?温靖邦转述列夫·托尔斯泰的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温馨提示:扫码添加下方客服小哞微信,咨询商品和订单详情。推品推荐、商务合作,请添加Zoe微信。下单扫码添加“老牛的每周推送”可随时随地了解订单状态,让您做到购物全程无忧。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