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94岁米兰·昆德拉去世:他一生的智慧,都藏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8句话里

94岁米兰·昆德拉去世:他一生的智慧,都藏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8句话里

公众号新闻


米兰·昆德拉曾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2023年7月12日,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不曾告别。

米兰·昆德拉的文学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给读者带来了许多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接下来,不妨随着晚君的步伐,来读读他经典著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8句话。

希望你读完这8句话,可以让生命稍微“大胆”一些,可以更勇敢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不给生命留下“不作为”的遗憾。


1


  • 人永远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他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我发现,绝大多数人,对待生命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行差踏错,做得不合人意,于是规规矩矩,活得像一个胆小鬼,生怕出现什么差错。

很多时候,为了不出差错,他们的办法就是不去尝试新的东西,而是活在那个众所周知的旧的“世界”里,做已经做过的事,做多数人认为正确的事情,随大流去追求生活的方式。

时间久了,你好像被装进了生活的套子里,成了生活的“套中人”,不管做什么,都是在“套子”里。

可是这样的生活,你真的感到快乐吗?

如果你是快乐的,那么恭喜你,可假如你不快乐,为何不像尼采说的那样,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他只有一次。

如果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快乐,那么我们不妨去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再差,也最多是走了弯路,再回到原点,继续不快乐。

可是万一在某一种新的尝试中,我们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找到了能让自己活得快乐又充实的东西呢?

米兰·昆德拉在书里说:“人永远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他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事实上,人不知道自己还要什么,是因为他想在自己能要的东西里面寻找最好的,可什么是最好的?

人永远也无法知道,因为身前充满未知,而身后的,业已过去。

人不能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人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自己喜欢不喜欢。

在当下这一刻,你也许不知道你现在选的是不是最好的,但你一定可以知道,你选择的,到底是不是自己喜欢的。

在这只能活一次的生命里,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好,因为“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2


  • 谁要是想要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那他准是不快活。


在书里,特蕾莎出身于一个平凡的家庭,母亲是一个庸俗不堪的女人,她的某些粗鲁的言语,总让特蕾莎感到难堪。

她渴望离开这个生活了多年的环境。

后来有一天,托马斯由于工作原因,在特蕾莎工作的旅馆下榻,两人因此相遇,差不多一起待了个把钟头,随便聊了些什么东西。

不到一个月,特蕾莎就到托马斯生活的城市去找他,她想借托马斯的东风,改变自己的人生。

她成功了,托马斯娶了她。

可托马斯是一个浪子,为了体验不同的人性,流连于不同的情人之间,这让特蕾莎痛苦,她又想离开,因为只要在这个城市,这样的痛苦就无法改变。

所以,她想和托马斯一起出国,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去生活,这个熟悉的环境,让她痛苦。

所以昆德拉说:“谁要是想要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那他准是不快活。”

这话说得真对。

一个人想要离开了,一定是在某些方面感到痛苦,所以才想离开,逃避这种痛苦。

假如现在生活的地方,让我们活得很快乐,假如现在生活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满意,那我们怎么可能去改变它?

除非我们有把苦难当成圣恩的信仰,否则我们不可能拒绝快乐去寻找麻烦。

我相信,每个想逃离他现在的生活的人,一定都是感到了某种痛苦。

但换一个环境就能好吗?

我只能说,如果内心没有改变,换一万个地方也是雷同。

3


  • 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人的伟大在于他扛起命运。


每个人都能扛起自己的命运,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每个人都必须自己走完一生,从来没有人能够代替他走一步。

幸运的人,一生苦难少一点,走得稍微轻松一点,走得稍微快活一点。

不幸的人,会遇到很多痛苦,会遇到很多灾难,有些人被痛苦轰趴下了,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但真正的强者,却敢于和命运斗争,扛着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向前,被打趴下了,就重新爬起来,继续向前。

史铁生就是例子。

史铁生早年身强体壮,热爱体育,可是二十来岁,命运给了他重大的一击,将他打得一辈子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他不服输,不断思考,让自己的灵魂站起来,站得那么挺拔。

可是命运又一次将他打趴下了,肾衰来了,医生安慰他,争取再活十年。

可他活了三个十年,在痛苦中写了一本又一本书,将那乐观积极的强者精神,传递给这个世界。

他死之后,他的主治医生还感叹,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谈死是矫情。

这就是人的伟大之处。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依旧热爱生活。”

我们扛起自己的命运,走在人生的路上,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就是自己的英雄。


4


  • 一切正常的都是美的。


特蕾莎成为摄影师后,她把自己充分发挥艺术才能、精心冲洗出来的几十张照片推荐给一家发行量很大的杂志。

这些照片拍摄的是战争中的坦克,世界上还有很多因战争而受苦的人,还有很多人在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可战争还在发生。

最终,杂志主编告诉她,绝无发表的机会,因为事情已经过去了。

可真的过去了吗?

与此同时,一个摄影师拿着一堆关于裸泳的照片进来,特蕾莎看了,从心理上感到某种不舒服,因为特蕾莎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她,裸体是可耻的。

然而,摄影师告诉特蕾莎:

赤裸的身体。怎么了!这很正常!一切正常的都是美的!

正常,多简单,多寻常的一个词。

可是有些“正常”,在某些人的眼里,却是牛鬼蛇神,是不可触及的逆鳞,为什么,就因为我们的教育观念不允许这样的事情“正常”,就因为大多数人排斥。

就像在今天,出门不化妆就是不尊重人,可是不化妆怎么了?那也是正常。

什么是正常?

就是一切自自然然的事情,没有经过伪装,没有经过包装,没有虚假,那才是正常。

因为真就是美,而正常的,就是真实的。

5


  • 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直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人生在世,确实会有些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但那些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一半是权衡利弊的结果,一半是自身软弱的结果。

权衡利弊让我们做出了更为有利的选择,所以我们不得已去做的事情,做了一定会有做了的好处,而我们不愿意付出不做的代价。

之前看到有人说,工作受了委屈,想辞职,特别想,可是想到生活,忍了,这一忍,就忍了一年又一年。

为什么不辞职?

因为担心辞职后工作不好找,担心找不到这么好的工作。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思考了一个问题,人生而自由,为何一进入社会,就活得这么不自由?

最后卢梭发现,每一个社会人,都和社会签订了一份契约,自愿签订,也自愿遵守。

这个契约一旦签订,就必须遵守,遵守他们心里所确认的“主权者”。

但卢梭还说:“如果因此说存在天生的奴隶的话,那是因为之前已经存在了违背自然天性的奴隶制。是强力创造了最初的奴隶,又是奴隶的怯懦使他们永世为奴。”
到现在为止,奴隶制早就成了腐朽的历史,但“奴隶”还很多,就是因为他们的“软弱”和“无能”。

很多人,是因为软弱,所以不敢反抗,不敢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还有很多人,是无能去改变。

前者比后者更可悲。


6


  • 善与恶的界限极其模糊,惩罚一个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的人,是野蛮的行径。


什么是善?

善的就是善的。

什么是恶?

恶的就是恶的。

然而很多时候,善恶是很复杂的,大多数时候都很难一眼看出来。

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有这样一句话:

“你们这些做媒体做新闻的,你们每天都在杀人,只不过杀人犯用刀子杀人,用枪杀人,而你们杀人的工具,是你们手中的笔,是你们写出来的文章。”

在现今这个人人都能在网络上发言的时代,有些标榜正义,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害人性命。

有些人断章取义,在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之前,就爆出自己看见的那一小部分,并安上一个吸引人眼球的标题,而那个标题,可能有刻意的夸大,有为了吸引点击率的轻微的扭曲。

这些都是在误导人。

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自以为善的,其实也同时做了恶,而那些看起来十恶不赦的,也未必就真的就是这样。

所以我们要记住,要嫉恶如仇,但是要先看到真正的恶,不要听风就是雨,不要人云亦云,惩罚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是野蛮人的行径,不经大脑思考,就去随意评判善恶,也是野蛮人行径,野蛮得没有头脑,没有思考能力。

7


  • 人们都倾向于把强者看成是有罪的,把弱者看成是无辜的牺牲品。


之前看到一个视频,印象深刻。
在路上,一个拿着玩具枪的小孩子,将自己的玩具枪对准路上行走的女孩子的头。
啪的一声,“爆头”了。

女孩子痛得捂着头,小孩还想继续打,女孩身边的男孩就跑了过来,呵斥小孩,让他停下,小孩不听,男孩有些生气,抢过玩具枪,小孩哭了。
这时候,小孩的妈妈来了。

也不问自己的孩子做了什么,就一通指责那男孩,在男孩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之后,小孩妈妈还说,“跟一个小孩计较什么。”

很多围观的路人,也说,“跟个孩子计较什么。”

似乎,因为他是孩子,所以他犯的错就不是错,因为他是孩子,所以错的都是大人。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之前大衣哥朱之文的事情,还有“流浪大师”沈巍的经历,似乎都是在说,你强,所以不管别人做了什么,你都应该包容。

这是什么逻辑?

孔子还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错了就是错了,不管是较为强势的一方,还是看起来弱势的一方,错了就是错了。

犯了错,还用自己的弱做掩护,就恶心了。

就像钱钟书说的:“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粒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8


  • 当你发现自己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使命时,便是一种极大的解脱。


特蕾莎和托马斯去了乡下,托马斯离开了手术台,成了一个小工人。

特蕾莎说:

我是造成你一生不幸的人,是我让你到了这么低下的地步,我让你失去了一切。

托马斯问她:你难道没发现我在这里很幸福吗?

特蕾莎说:可你的使命是做手术啊?
托马斯回:我没有使命,任何人都没有使命,当你发现自己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使命时,便是一种极大的解脱。

成年后,似乎每个人都有了使命。

丈夫要扛起家庭,妻子要顾好家庭,每个人身上都有了一种使命和责任,驱使着我们去做一些东西。

这种使命和责任,就像一根绳子,把人困住,让人有机会感慨“生而为人,身不由己”“迫不得已”。

可这些东西,恰恰将我们束缚起来了。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没有使命,我们做什么,都是因为自己喜欢,都是因为热爱,我们才真正解脱,才能真正爱。

我们照顾家人,不是因为使命,而是因为爱,是爱驱使我们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那就是我们的解脱。


接触过米兰·昆德拉的人都会很诧异,认为他的思想和他的年纪不匹配。

他无拘无束,顺心而行,忠于自我,潇洒一生,直至去世。

米兰·昆德拉用他的一生,在书里反复强调:人应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必活得那么规规矩矩,不必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做什么都畏首畏尾。

但在这里必须补充一点,我们做什么,都必须以真善美为前提。

我们不规矩,是因为我们感到自己生命在渴望,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愿意跳出原来的束缚,去尝试新的生活。

但是我们还必须记住,这一切的底色,必须是真善美。

作者:不有趣灵魂

来源:玩你自己(ID:Gosoul624)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在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文学巨匠米兰·昆德拉去世米兰·昆德拉:在故事里,询问世界米兰·昆德拉去世|他为我们的时代定义了何为“媚俗”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享年94岁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迷途漫漫,终有一归【尘封档案】系列之160:华南特案组之(二)李代桃僵(下)噩耗!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著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和凯文·凯利米兰·昆德拉,离开“别处”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Keep港交所上市|首席资讯日报米兰·昆德拉去世逝者|米兰·昆德拉:为了忘却的记忆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曾言:无意义就是生活的本质米兰·昆德拉巴黎逝世,他选择法国的理由是?米兰·昆德拉的背影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一位远离喧嚣的文学隐士,一场持续半生的漫长告别编花篮:与文学城小编对谈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一起重温他的这些经典语录【硅谷的故事】购买豪车记米兰·昆德拉去世,重温他的 20 句话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纪念丨关于米兰·昆德拉,这些你都知道吗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一起重温他的这些经典语录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无意义【文化】米兰·昆德拉巴黎逝世,他选择法国的理由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他的生命有多厚重?米兰·昆德拉去世!重温他的20句话米兰·昆德拉离世:这是流行离开的世界,我不擅长告别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美德还是享乐母亲节话母亲节米兰·昆德拉,一代大师去世!自此再无“当代人的精神图腾”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煤怎么能吃呢?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莫言、余华等都是他的忠实读者…米兰·昆德拉之于中国的意义和影响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