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他的生命有多厚重?

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他的生命有多厚重?

公众号新闻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据俄新社、塔斯社 12 日援引法国媒体消息报道,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 94 岁。

他的著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当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人生的悲剧总可以用沉重来比喻。人常说重担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背负着这个重担,承受得起或是承受不起。我们与之反抗,不是输就是赢。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答主 @翼犀稀 对此解读道:「压在我们肩上的不是不能承受的重量,而是可以放下却只能承担的‘轻’。」

除了这本著作,他这一生还有哪些让人铭记的经典作品,他在我们心中又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 94 岁,曾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对于他,你有哪些印象?


答主:张佳玮


三年前给某杂志聊的几句米兰·昆德拉:

一个不承认自己流亡的人结束流亡时。

众所周知,米兰·昆德拉 1929 年 4 月 1 日出生在捷克布尔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亲路德维克·昆德拉,曾师从捷克大音乐家亚纳切克。

米兰自己少年时,就跟父亲学钢琴,然后进修作曲和声学。之后在大学,他学了影视编导。在 29 岁那年,他写了自己第一部小说《玩笑》,开始写作之路。

如果您之后在《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笑忘书》、《告别圆舞曲》等作品里,发现他对音乐结构格外迷恋,在《小说的艺术》中不断用音乐术语陈述意见,也不必惊奇:也许骨子里,他一直有音乐家的那面。

后来,他自己多次陈述过自己对音乐和小说的混杂爱好:

少年时,他觉得自己不能不写小说,音乐无法满足他的表述需求;但他如此喜欢音乐,所以小说里难免带有音乐式的结构。

他曾如此宣示:自己并不是故意把所有小说都写成七章的:

「我一直想摆脱这种七章解构……但那是一种深刻无意识的不可理解的必需。」

这是他的写作文体,也是他作为一个作家的姿态:昆德拉并不是一个传统的故事叙述者。

在《小说的艺术》里,他说过这么句话:

「最后一部受大众欢迎的伟大小说,是《好兵帅克》。」

言下之意,不问可知。

大概这就是他:

一个将小说本身视为艺术的作者。小说于他,不只是说故事、奏音乐、聊哲学的工具。小说是小说本身。

1968 年发生了什么众所周知。次年,他被开除出捷克作协。

1973 年他写出了《生活在别处》,两年后他到法国。1979 年《笑忘书》出版。

如果到此为止,他其实与索尔仁尼琴等有相似之处:离开了一个阵营,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出版作品。

但他的风格,有些非典型。

《笑忘书》,是若干短篇故事构成的一本书,里头也有布拉格背景的主角被告密监禁之类的故事,但昆德拉更多用一种旁观者的姿态,一种解构的眼光,旁观叙述一切。

某个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镜头里,周围的人们手拉手跳舞,在街道上空升起,而「我」则穿街走巷追逐着,意识到自己无法加入,自己笨重得犹如一块石头。

他没有简单地谈论阵营对立,他试图聊一些更形而上的东西。他常常旁观着,所以对人本身的处境充满了兴趣。

1984 年,著名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出版了。众所周知,里面的两位主角托马斯和特蕾莎留在捷克,从医生夫妇被下放到农庄。萨宾娜,作为摄影师,离开了布拉格。

本来这可以写成两个阵营的惨烈对比,但昆德拉又一次展示自己招牌的写法:一边叙述故事,描绘他们的处境,时时跳出来,用探讨的口吻,谈论自己的想法:无所不包。轻与重,灵与肉,出轨、亲密、羞耻与告密者的奇怪混合。沉重与轻盈的对比。

大概在昆德拉看来,1968 年布拉格的人们遭受的命运,很荒诞;与此同时,刻奇媚俗的一切,比如怂恿托马斯签名反对的群体,也很无趣。第六章《伟大的进军》,他对两边的媚俗刻奇,都表达了讽意。

以至于结尾一章,《卡列宁的微笑》里,似乎一条狗的生死,都配得上托马斯更认真的对待。昆德拉面对过于崇高、近于媚俗的话题,总倾向于用轻盈来化解。

这就是所谓,昆德拉没有像一个典型的流亡作家那么写作。

他并不展示自己的伤疤,兜售自己的受害者经历。

在米兰·昆德拉的其他短篇里,《爱德华和上帝》,半开玩笑地讨论了宗教、道德与人的关系。《搭车游戏》里,一对假戏真做到最后失去身份的情侣,一度迷惘了。

昆德拉非常喜欢在小说里讨论人的自我身份认知。他自己作为作家,则并不刻意出现在幕前。他自己的经历只是写作素材的一部分。

他在意的是——用他接受访谈的话——「摒弃机械的小说技巧、摒弃冗长夸张的小说文字」、「将小说变为一个存在的博学观照」。

后来的《慢》里,他跟维旺·德农较真了半天;《庆祝无意义》则已事关巴黎了,并不再谈论布拉格的经历。

大概他也知道,当他写作布拉格背景的一切时,大家免不了要念叨立场与阵营。

大概,他在明确不喜欢媚俗刻奇的同时,也在让自己尽量不媚俗不刻奇?用轻盈来消解一切沉重?至少表面上是这样。至于他的内心,我们不得而知。

所以,重获捷克国籍时,他的内心真实感受是什么样呢?用他自己小说的题目,《笑与忘却》?《玩笑》?《庆祝无意义》?

不知道。

但如上所述:「一个并不把自己当流亡作家的流亡作家,重新获得了国籍」,这个事关身份、时间、人的处境的情节,其实很像他自己笔下的小说情节。

身为一个更乐意当旁观者的亲历者,最后在 90 岁高龄时,亲身上演了自己小说里的剧情。命运有时,就是有这种幽默感。

用昆德拉自己某个演讲的话说: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答主:乔小芃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米兰 • 昆德拉


答主:刘昭廷


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轻,不能承受地轻,轻若鸿毛,轻若飞扬的尘埃,轻若明日即将消失的东西。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人与强权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

然而世界是如此丑陋,没有人会愿意起死回生。

你是我心里的不朽,你是我热爱这个世界的近乎全部的理由。

---米兰·昆德拉

他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但是在文学的殿堂,他的名字足以和托尔斯泰、乔伊斯、博尔赫斯等文坛巨匠并列……


答主:申晨煜


「那咱们往哪走啊?」

「往前走。」

「哪是前啊?」

「我对您透露一个大秘密,这是人类最古老的玩笑。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米兰·昆德拉


答主:李哲

昆德拉先生曾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写道:

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远离大地,变成一个半真的存在。

祝贺昆德拉先生远离了生命的负担,抵达了意义的真实。



  题图来源:答主 @李哲


知乎热门文章


一生中如何找到真正热爱和擅长的事?


你最勤奋的时候达到什么程度?


看似无所谓实际很伤身体的坏习惯有哪些?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回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米兰·昆德拉,离开“别处”母亲节 - 致母亲米兰·昆德拉的背影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享年94岁米兰·昆德拉,一代大师去世!自此再无“当代人的精神图腾”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莫言、余华等都是他的忠实读者…整編師,以整編七十四師為例,人數有三萬多,幾乎相當於一個軍.3萬多 ...多伦多卢玛城堡:里面是啥样?“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文学巨匠米兰·昆德拉去世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曾言:无意义就是生活的本质《僭越之殇》(12)——忘川之河米兰·昆德拉去世,重温他的 20 句话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无意义米兰·昆德拉:在故事里,询问世界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逝者|米兰·昆德拉:为了忘却的记忆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Keep港交所上市|首席资讯日报米兰·昆德拉之于中国的意义和影响不能再蹉跎岁月了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文化】米兰·昆德拉巴黎逝世,他选择法国的理由是?94岁米兰·昆德拉去世:他一生的智慧,都藏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8句话里纪念丨关于米兰·昆德拉,这些你都知道吗活动预告:为了告别的聚会——米兰·昆德拉纪念读书会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一起重温他的这些经典语录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噩耗!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著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和凯文·凯利米兰·昆德拉去世!重温他的20句话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一起重温他的这些经典语录米兰·昆德拉离世:这是流行离开的世界,我不擅长告别米兰·昆德拉去世米兰·昆德拉巴黎逝世,他选择法国的理由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一位远离喧嚣的文学隐士,一场持续半生的漫长告别米兰·昆德拉去世|他为我们的时代定义了何为“媚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