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们从此过上了美好的新生活——因为它们是鱼了
● by Slate
一般来说,如果某种生物长着两只角、四条腿、有白色的毛、叫起来发出“咩咩”的声音,那么它大概率会被称为羊。
但如果一种生物有两只小小的翅膀,体色黑黄相间,会嗡嗡地在空中飞舞,长得像个蜜蜂,甚至飞起来也像,这是什么?
没错儿,它是鱼。
在两个月前,加州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做出修改,蜜蜂作为一种无脊椎动物,被正式认定为鱼类,从而可以享受 CESA (加州濒危物种法案)的保护。而要知道为什么“指鹿为马”的事情会发生,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鱼,以及成为鱼之后对动物来说有什么优待。
加州濒危物种法案第 2062 条中对什么动物可以受到保护做出规定:“濒危物种指鸟类、哺乳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或植物的本地物种或亚种。”
由此不难看出,包括蜜蜂在内的某些物种显然是没有资格受到法律保护的。列表中的所有动物都是有脊椎动物,而蜜蜂没有脊椎骨,某些稀少蜗牛、螃蟹和章鱼也一样倒霉。
● 因为不在名单内而气鼓鼓的加州黄蟹(BUSHI)
同时,法案第 2045 条又对何为鱼类做出规定:“鱼类定义为野生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或任何这些动物的部分、产卵或卵子。”
看过两个法条后,你能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就大概有了定论,因为两条法案共同构成一个漏洞:受法律保护的都是有脊椎动物,鱼类位列其中,但鱼类的定义中却又包含着无脊椎动物……
Xerces 无脊椎动物保护协会理清了和法院谈判的思路:蜜蜂→无脊椎动物→鱼=蜜蜂是鱼。
● 加州的养蜂场,蜜蜂的栖息地
最终,考虑到蜜蜂多年来一直因栖息地破坏和杀虫剂使用等人类行为处于困境之中( 2006 年到 2018 年,美国商业饲养蜜蜂平均冬季死亡率为 30%,是历史死亡率的两倍多),蜜蜂授粉行为又被多种植物繁殖需要,法院判定包括 Crotch Bumblebee、Franklin Bumblebee、Suckley Cuckoo Bumblebee 和 Western Bumblebee 在内的四种濒危蜜蜂正式成为天上飞的鱼。
● 图为 Crotch Bumblebee,Bumblebee 可被翻译成大黄蜂或熊蜂,但一般来说不是指我们印象中体型巨大看起来恐怖的大黄蜂,他们大多毛绒绒且圆滚滚,文中为方便理解统称为蜜蜂
四种蜜蜂成为鱼并加入法案后,获得了对栖息地的追加投资、对杀虫剂和病原体的保护等等优待,人们不能在这些蜜蜂生活的区域肆无忌惮地使用那些毒害自然的人造物了。
但其实在保护动物这件事上,蜜蜂变成鱼只是最近的新闻,倒算不上大离奇事件,某些地区独特的动物保护法律能让你感叹,原来立法者真的这么无聊事无巨细……
❶
不能从飞机上丢下一只驯鹿
这没什么疑问,谁都知道当然不能从飞机上丢下一只驯鹿,问题是这奇怪的法律从何而来?它源自阿拉斯加塔尔基特纳小镇举办的鹿落节(Moose Droping Festival)。
鹿落节是文雅的翻译。实际上在节日中当地居民会把驯鹿便便涂成白色并编号,从直升机上丢下,离标记点最近的便便拥有者将获得 1000 美元奖金。
但有无聊的人举报说一只活驯鹿被从直升机上丢下,是否真的有驯鹿被丢下无法真实,但善待动物组织(PETA)介入,一条奇怪的法律诞生。
❷
不要叫醒睡着的熊
在阿拉斯加州你真的永远不会感到无聊,因为在当地的狩猎法中还规定,如果为了拍照而叫醒一只冬眠的熊是违法的。
一只肩高 1.2m、体重数百公斤、正在睡觉的可爱熊熊能有什么错?你要叫醒它还要拍照,真是奇怪……
❸
不准和熊摔跤
还是关于熊,但阿拉巴马州在 1996 年通过的奇怪法律是,不允许训练熊与人搏斗。
听上去奇怪,除了俄罗斯人还有人会和熊打擂台?但事实上有可怕的事情发生才会制定相关法律,法条全部要求是:禁止以营利为目的进行熊摔跤行为,禁止对熊进行手术改造或训练它与人搏斗。
● 九十年代的明星格斗熊 Terrible Ted
当时的阿拉巴马州流行一种表演,商人会通过手术拔掉熊的爪子和牙齿,给它带上锁链与人搏斗,从而增加门票销量。立法后,违反这条法律的人将被处以 B 级重罪,最高判处 20 年有期徒刑。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拉巴马过失杀人同样是 B 级重罪,而非法为女性堕胎的医生却将面临更严重的 A 级重罪。
❹
别对狗做鬼脸
在俄克拉荷马州,市民应注意与狗互动的方式,你可能因为对狗做鬼脸(Strange Face)而被罚款、逮捕或入狱。这可以理解,该行为可能被认为是对动物的骚扰,可能会煽动一些狗咬人。至少,人们把狗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但问题在于,谁来判定什么算是奇怪的表情,人们应该把自己的表情拍下来发给安娜·温图尔吗?而且……万一狗狗对人做鬼脸可怎么办呢。
❺
必须为狗植入微芯片
英国政府要求,自 2016 年 4 月 6 日后,所有的狗必须在出生八周内植入微芯片。那是一种无源设备,无需电池,米粒大小,通过扫描获得 15 位识别码可以快速查找主人,让丢失的狗与主人团聚。
它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责任。如果狗对其他人的财产或其他动物造成损害,根据微芯片内包含有关饲养员的信息,主人将承担责任。
但多数情况下,微芯片还是能帮助主人快速与丢失的宠物团聚并减少流浪狗的数量——Battersea Dogs Home 的 2021 年度微芯片报告显示,在 2016 年 2 月至 2021 年 5 月期间,94% 植入芯片后丢失的狗与主人团聚,五个地方的流浪狗总数下降了 66%。
❻
放心地打破车窗吧
2015 年,加州中部的一只警犬因空调故障在巡逻车中丧生曾引发众人关注。第二年,加州通过了代号为 AB797 的新法律,允许人们打破窗户以拯救被困在停放汽车中的动物。
这条法律给了好心人士支持,人们不必看着那些被主人遗忘在车中的动物痛苦地死去,可以砸掉车窗救出它们而不必担心惹上官司。
当然,法律是有限制的,它并没有赋予你随意砸开别人车窗的权利,救助者必须执行以下五个步骤才能获得豁免:
1、确定车辆被锁,无其他合理进入方式;
2、以合理且善意的方式行事,确定如不立即采取行动,动物会有迫在眉睫的危险;
3、上车前联系执法部门;
4、 进入汽车时不要过度破坏;
5、在执法人员到达之前,与动物一起留在附近的安全位置
在网站 People 的一篇报道中,有人看到车中坐着两只狗后联系执法部门,但在他的描述中车窗是打开的,车中的狗看起来也并无不适,警察没有允许他采取行动。
可不是车里有狗你就能随便砸人家玻璃的。
❼
豚鼠不能只养一只
豚鼠被认为是社会性动物,对它们来说人类不能取代同类存在,豚鼠只有在一群豚鼠中才能快乐活泼地生活。
瑞士在 2008 年生效的动物保护法中规定,饲养豚鼠必须保证同时饲养两只或两只以上,不能只养一只,那样小老鼠会孤单的。在当地,甚至有为伴侣死去的豚鼠提供婚介服务的机构。同时龙猫、日本鹌鹑、金刚鹦鹉、凤头鹦鹉等等其他被认为是社会性动物的宠物也统统不能单独饲养。
瑞士联邦食品安全和兽医办公室还对如何饲养豚鼠写了一份详尽说明,其中一段是:当孩子们拖着豚鼠四处走动时,它保持不动不是因为开心,而是因为任何从上方抓起和举起豚鼠的人对它们来说都像是一只猛禽——这要把它吓死了。
❽
赛马不是鞭打
英国赛马管理局对赛马中使用鞭子的次数也有规定:个人平地比赛允许使用鞭子的次数最多为 7 次,跳跃比赛则为 8 次。同时,鞭子只被允许反手使用,且不允许在赛马无反应的情况下多次使用,也就是说,当马儿这场比赛不想跑了,骑手不能以过量的疼痛强制它运动。
违反规则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或停赛处罚。
同时,鞭子的设计也大有文章,目前通过官方认证的鞭子仅有 Pro Cush 一种。在它的前端设计有泡沫吸能装置,包裹在中心柱外的泡沫填充物能在接触物体后提供最少 6mm 的压缩空间以降低疼痛,每次比赛前也会有专人对马鞭进行检查以确认符合规定。
即使有了足够的限制条件,对马匹进行鞭打听起来也是残酷的事情,在 Ipsos 2022 年的调查中显示,超过二分之一的 16-75 岁英国人(55%)希望禁止骑师使用鞭子。
❾
活煮龙虾是违法的
将龙虾丢进水中煮熟对厨师来说是常见做法,但这在瑞士可能行不通。2018 年后,瑞士禁止活煮龙虾,必须先采用电击或物理破坏大脑的方法杀死或击昏龙虾后,才能放入水中继续烹饪。
法律的变革来自科学研究,最初研究人员认为由于简单的神经系统,龙虾和昆虫等动物不会感到疼痛。Robert W. Elwood 的研究论文推翻了原本的看法,他通过对寄居蟹的研究证实甲壳类动物的神经系统是可以感受到疼痛的。
因此,是用冰水或冰块运输新鲜龙虾也被瑞士禁止,官方似乎对龙虾的痛苦感同身受,他们要求这些动物“始终被生活在自然环境(即海水或盐水)中”。
在关于龙虾是否可以生煮这一话题上,生物学家、生物人类学家芭芭拉·金(Barbara King)发表看法:“如果我们真的吃龙虾,确保不会先折磨它们,这是一个相当低的标准。”其实大多数动物保护议题都是这样,毕竟任何非素食主义者都天然把自己放在上帝的位置上,这似乎也无可厚非,毕竟人类有枪有炮,动物们却只有鳞爪蹄角。
关于人类世界的立法,罗翔老师曾说:“法律只是规定了最低的道德标准”,动物立法并无区别,大多只是最低标准而已,对自己有高要求当然是好事,但请至少满足下限——人类不折磨它们。
这样,自然界就已经满足了。☁️
编辑:
玛鯊
撰文:
y
懂了,主理人不务正业,才能做出更酷的品牌
未来,香水和护肤品的成分表里会出现已灭绝的植物吗?
如果你要去旧金山,别忘记带上鲜花
2022 上半年 NFT 离谱事件收集
要连夜刷门票才能抵达的“宝可梦化石博物馆” | 东京来信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关于人文、旅行、审美的微博杂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