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对不对?
关注小号防失联
我一贯建议的顺序:大学第一,城市第二,专业第三。
以前有种观点是专业主义,专业优先,专业决定命运,“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选个好专业,就业容易,起薪高,在这种思潮指导下,很多二线学校分数奇高,最典型的是北邮,就是因为专业吃香,年年分数线比大部分985还高,这是虚火。最近又兴起大城市优先论,也颇有市场。考生和家长,无所适从,如何理解?
1)专业第一
论实用首选专业。但“专业第一”论也是偏颇的,更适合那些分数比较低、家庭急需现金流的考生,如果只能在烂校里选,选个好专业无疑更实用。
专业第一的危险在于,专业荣枯变化太大,在一生的周期内很难预测准确,热门专业就像热门股票一样,很多股民追高买入,没几年风水轮流转,下岗了,落伍了,淘汰了。
突出专业的遍历性太差,一旦环境改变,就像白垩纪的恐龙一下就灭绝了。这种环境突变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谁也不敢打包票。所谓热门专业,都是以现在思考未来。我读书的九十年代,那时都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很多考生蜂拥而入,结果踏入世纪天坑。很多以为自己能发明创新药攻克癌症的高材生,现实是毕业去当了医药代表。当然,这很正常,多数人日后从事的职业和所学专业没有必然联系,不必过于在乎专业。
2)城市第一
论格局首选城市。“城市第一”论是后来流行的,这种观点在互联网精英圈里较能得到认同,像李开复、吴军都持这种论调,不要局限于专业分工,读书就到大城市开开眼界、感受氛围,海阔凭鱼跃,对人生可能更重要。
城市与大学的关系就是鸡与蛋的关系:先有城市,再有大学,一座城市的气质决定它的大学的格调。为什么互联网圈偏爱“城市第一”论呢?因为互联网精英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面对的是前沿和多变的产业生态,感受太多的变化,越具体的技能是越不能适应变化的,更需要的是眼界、见识、格局、三观,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对于那些资质较高的同学,上不上大学,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都不重要,关键是要到大海里去遨游。曾经有名湖南的师范中专的毕业生,跑到帝都“北漂”了几年,当过北大图书馆管理员,接触到当时的最新思潮,投身时代洪流,从此鱼化为龙,海阔天空。但是注意,对大部分资质平平的同学,决定个人成长更多的还是身边的小环境。
3)大学第一
为什么我主张大学第一?真正对你三观和思维方式影响最深的是身边的小环境,是你沉浸四年的大学校园。大学不一样,平台不一样,师资、校友、同学、课程、资源、国际交流,等等都不一样,能上名校,别上次校,能上985,别上211。大学氛围真的对你的大学四年的影响太大了。因为大学期间圈子基本是在学校里面,城市影响很小。同样的机会,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与首都的北京工业大学,你选哪个?当然优先考虑学校而不是城市。
美国的顶级学府,大都不在大城市,少数例如坐落在纽约市区的只有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很多名校都窝在类似于中国的县级市,或者一个小镇上,耶鲁在纽黑文,哈佛在剑桥市,斯坦福在湾区的帕罗奥多,加州伯克利在旧金山附近的伯克利镇……
大学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群人,一种氛围,一套气场,一个自由思考自由讨论的知识共同体。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气质,培养出独特的学生人格,而且共享毕业后的校友人脉网。某些行业就是被几所大学的校友霸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
城市是更大的平台和环境,帮助提升眼界和格局,但大气候的影响比较间接。读书期间大学最优先选,工作后城市最优先选。工作以后所在城市影响才是最大的,这也是我看好一线城市的原因,很多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没几年后又“逃回北上广”,这是因为大城市的魅力,不光是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的问题,而是大城市是典型的“陌生人社会”,不是老家的“熟人社会”,更贴近现代文明,规则的公平性、生态的多元性、国际化和开放度,都是二三线城市无法比拟的。
专业相对是最不重要的,选择专业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我驱动,扬长避短,千万不要为了什么功利实用目的而牺牲自己的兴趣,读一门自己不真心喜欢的专业,就像与不喜欢的人结婚一样,迟早是个悲剧。
至于文理分科,学文还是学理?不必强做区分,都重要,只要肯钻研做到极致,都能保你功成名就。过早强调专业化是前苏联那套计划经济、工具教育,大学是流水线,把学生当螺丝钉加工制造,培养出的是成批量的“工具人”。工程师技术员,细分领域干活上手快,但视野、思维、格局非常狭窄,就是听话好用便宜。中国大学体系在建国后受苏修影响太大,自从1952年院系调整,高等教育的基因都被污染了,专业化、工具化、功利化……
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工具理性太容易被算法替代,人力永远卷不过AI,ChatGPT已经开始成建制消灭人类的重复性劳动,无法替代的是真正原创性的独特思考。
无分文理,最终有价值的的只能是极少数金字塔尖的工作,这只需要少数顶级的大师巨匠,靠兴趣研究、探索、拓展人类知识和审美的边界。
无分专业,未来能存储人类价值的事物,必须具有独创性。你必须热爱,真正有兴趣,有内在驱动力,能乐此不疲地为之奋斗,成功学的一万小时定律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在优选大学平台的前提下,我主张:兴趣驱动第一,优势特长第一,独创价值第一。
生化环材四大天坑,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文史穷三代,艺术毁一生。不喜欢,不热爱,没有内在驱动力,任何专业都会是你的人生大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