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脑子想着玩!”妈妈地铁站掌掴孩子,后续曝光:孩子哭了,妈妈输了
点击👆爸妈研究所👆关注我,加★星标★
作者:栗子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原创首发
01
晚上9点,当许多小学生都坠入梦乡的时候,有的孩子却还在坐地铁游离在辅导班之间。
最近在网络上搜到一个热播视频。
一个小学生,肩上背着重重的书包,左手勾着一个帆布袋,右手提着琴盒,在被妈妈拉扯之中踉踉跄跄的,站都没法站稳。
这时,妈妈左手给孩子甩了一巴掌,嘴上还一直骂着:“满脑子想着玩。”
被骂的孩子一边流泪,一边努力勾好身上的书包和袋子,一边踉跄着左右摇摆;
骂孩子的妈妈眼中也含着眼泪,口中念叨着,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这孩子看着才二、三年级的啊,身上的大袋小袋暗示着他可能从下课开始就奔波于不同的课外班中间。
而大晚上的,身边的大人形色匆匆,他一个小孩子,竟然也是其中奔波的一员,即使做到这份上,仍然会因为嘴里不经意念叨的话,被妈妈当众“教育”。
但在这个妈妈身上,我却看到了许多家长(包括我自己)的影子。
对啊,现在的家长,谁没有那么一点紧张与焦虑呢?
对于孩子的学习感到煎熬与焦虑的家长,难道还少吗?
给孩子报的那一个两个班,看似是为了孩子,实质上是为家长的焦虑而买单的。
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中,上海妈妈宝妮全职在家,刚开始对女儿的教育要求并不高。
可女儿一上幼儿园,看到其他同龄人小孩会的东西比女儿多很多,情绪一下子崩溃了,觉得比自己不会还令人紧张。
为了不落后别人,宝妮开启了“鸡娃”模式——
每天要求女儿长时间练习小提琴,站姿不对会立马纠正女儿。
女儿只要弹错一个音,她就火急火燎地在身旁大声呵斥。
不允许女儿休息,连5分钟都不行,一门心思想女儿能顺利考上知名学校。
当宝妮一想到备考时间紧迫,万一女儿没考上理想学校,后面的路更难走,她就忍不住大吼大叫发脾气。
很多和宝妮一样的父母,之所以深陷“焦虑”这样的负面情绪中。
殊不知,父母的焦虑,正在无形之中毁掉我们的孩子。
很多父母其实都没发现,他们自认为的“为孩子好”,实际上却对孩子冠以伤害之实。
孩子一时的成绩,决定不了他们将来的人生。
一时输了,还能爬起来重头再来。
可倘若心病了,会留下一辈子无法抹去的伤痕。
02
综艺节目《亲爱的小课桌》中,有这样一对母子。
凯凯妈妈在一个寒假里,就给儿子布置了270份考卷、7本大题、50页自答题。
而且,一旦儿子偷懒,凯凯妈妈就会多加一张试卷,以示惩戒。
因为她觉得:“孩子不需要快乐的童年,他需要的,是一个严格的学习环境和态度。”
在如此严苛的教育之下,凯凯确实在班内名列前茅。
但是,当老师要求小朋友们,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凯凯却小声说着,自己没有名字。
明明街舞跳得很好,但他却不敢在台上展示。
他自卑内向,寡言少友。
在高焦虑之下,父母与孩子其实都生病了。
父母病了,因为焦虑不停而“瞎了”,看不见孩子的真实情绪与需求;
孩子病了,因为不停地被忽略内心,从而变得叛逆、胆小、烦燥不安与不自信......
高分的代价,往往是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
现今,许多家庭的模式都是“焦虑的妈妈+生病的孩子+缺席的爸爸”。
孩子“生病”通常表现在两个方向:
一种是外向的,表现为叛逆、跟父母对着干;
另一种是内耗的,容易认为自己不对、都是自己有问题,变得胆小怯懦、悲观和自我否定。
而后者前期梗容易被父母忽略,导致发现不对劲时,已经太晚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的妈妈自从成为了妈妈之后,就会一直沉浸在过度的担心害怕之中:
担心孩子会受到危险,担心孩子的行为会出现偏差。
她们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她们看来,孩子离开母亲的每一秒钟,都可能遭受不可逆的心理创伤,自己的任何一个疏忽,都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也是因此,她们常常焦虑不堪!
但是她们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是自己。
唯有妈妈做好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好孩子。
03
中国式妈妈焦虑的根源在于她们永远没有弄清楚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当她们将为孩子担心、把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的时候,会吞噬孩子的自我,渐渐地导致孩子们失控、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
也是因此,才会有那么多输不起的孩子,有了那么多得“空心病”的孩子,有了那么多的巨婴和妈宝男……
但亲子一场,我们依旧要认清楚:
你是你,他是他。
没有人能代替孩子去经历成长,清扫所有障碍,去替他承受他必须要经历的孤独无助、困难和痛苦。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一个人如何生活。
把三个儿子先后送进了美国排名第一的斯坦福大学的陈美龄,在之前一个访谈中就提及过:孩子的教育,人格形成应该由家长承担。
她一直以来都尊重孩子的选择,告诉他们:如果迷茫的话,就听从自己的心,哪怕选择的是最难走的那条路。
当年,她大儿子考美国高中,不想考top1的学校,而想进排名第七的高中,因为学校会教授马术。
陈美龄跟儿子讲: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是这条路会很难,希望你不要辜负自己的努力。
孩子,不是一个不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同一化模版,更没有统一化的教育方法可以套用,最好的教育方式永远是因人而异的「私人订制」。
我们没法替他们决定,我们只能给出建议,然后把决定权交还给孩子。
在真实的生活中,孩子不会只有一帆风顺的岁月静好,更多的要面对一地鸡毛的狼狈不堪。
他们要面对的更多是一个有着尔虞我诈的成人世界,到这时,能支撑他们度过一切的,不会是试卷上的分数或者各种证书,而是一颗坚韧有力的内心。
战胜困难的勇气、逆风而上的力量、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友爱合作的能力等等,哪一项都比卷子上的分数来得更有意义。
之于妈妈而言,我们能做的,撇除无微不至的照顾,更多的可以是收起泛滥的焦虑,以陪伴的姿态,尊重的态度,选择适度地放手和引导,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从磨练中,成为他自己!
微信改版,做到以下三步
★星标★点一点,我们每天见!
-END-
热文推荐
作者:栗子。爸妈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岁家庭教育新知识,是妈妈的教育笔记,是爸爸的带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长能量站。转载请联系爸妈研究所。部分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期编辑:栗子
点击【在看】,跟所长保持联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