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120岁了,伊顿公学怎么培养出他这种“左右不是”的人?
蜡像馆里的奥威尔
120年前的今天,即1903年6月25日,《1984》的作者乔治·奥威尔出生于英属殖民地印度帝国。
我曾有个短命的公众号叫“壹玖8肆”,好多人不解其意。不止一位关注者就问过我这个问题。看来还是得简单介绍一下奥威尔的生平。
乔治·奥威尔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他的代表作《动物庄园》(Animal Farm)以及《1984》(Nineteen Eighty-Four),被誉为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其中《1984》更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
奥威尔1903年生于英属印度彭加尔省(孟加拉邦),其父是殖民地政府的一名公务员,供职于印度总督府鸦片局。奥威尔自称其家庭属于“上层中产阶级偏下,即没有钱的中产家庭”。按理说他是上不了伊顿公学(Eton College)这种贵族学校的。
而伊顿公学是什么,如今的中国人想必大都略知一二。这所古老学府位于伦敦市区20英里外的温莎小镇泰晤士河畔,与温莎宫隔岸相望,由亨利六世于1440年创办,是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排名全英前十。
“精英摇篮”伊顿公学
伊顿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也素以军事化的严格管理著称,是英国王室、政界、经济界精英的摇篮。这里曾造就过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了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演员汤姆·希德勒斯顿、埃迪·雷德梅恩、休·劳瑞……以及《1984》的作者,乔治·奥威尔。
现今英国王位的头号继承人、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及其弟弟哈里王子就毕业于伊顿公学。伊顿每年25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有70余名进入牛津、剑桥,约70%进入世界名校。
值得一提的是,一战中英国男子沙场战死率约为11%,而从伊顿公学毕业男子的战死率则约为20.6%。其骑士精神可见一斑。
乔治·奥威尔本没机会上伊顿公学,但他运气好,其母生下他不久,就带着孩子们回到了英国牛津定居。1911年,奥威尔进入私立寄宿学校圣·塞浦里安预备学校。这所学校的极权主义社会特点——鞭子教育、等级制、恃强凌弱、规范化、反智等等,对他日后的性格养成有极大影响。
1914年,11岁的奥威尔首次在地方报纸上发表诗作《醒来吧,英国的小伙子们》。这让他在一定范围内小有名气。1917年,奥威尔居然考取了伊顿公学的奖学金而踏入其门。但穷学生背景使他备受歧视。
1921年,奥威尔从伊顿公学毕业。由于成绩平平,无法申请牛津或剑桥奖学金,家里也没钱供他升学,只得投考公务员,加入了英国在缅甸的殖民警察部队,服役五年。在缅甸的经历,把乔治·奥威尔塑造成了一个社会主义者。
1930年代,奥威尔参加西班牙内战,因身属托派(第四国际)的“巴塞罗那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而遭排挤;后来回英国又因其左派身份而被当地社会排挤,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50年,死于困扰其数年的肺病,年仅46岁。
电影《1984》剧照
别人上伊顿公学,一生荣华富贵飞黄腾达;但是奥威尔在伊顿公学毕业后,却被发配到了贫穷艰苦的南亚“支边”,终其一生贫困潦倒。为什么呢?
特殊的经历和家庭出身,让奥威尔成为了一个同情殖民地底层民众的白人。在缅甸,作为英籍警官,奥威尔享有很多特权,能近距离观察审判、笞刑、监禁和绞死囚犯。这段经历让他细致地观察到了人性中残暴的一面,对殖民主义政策产生了反思,更进一步地认清了极权主义的本质。
1927年,卸任公职的奥威尔回到英国,开始了四年流浪生活。期间,他先后做过酒店洗碗工、教师、书店店员和码头工人。奥威尔后来写道,这段“贫困的生活和失败的感觉增强了我天生对权威的憎恨,使我第一次意识到工人阶级的存在”。
然而这个可怜的人却因其“上层社会身份”和在伊顿公学形成的贵族口音,而在生活中处处碰壁,很难被底层社会真正接纳。
1928年,奥威尔开始写作生涯。1933年,乔治·奥威尔这个笔名正式诞生,其处女作《巴黎伦敦落魄记》以此名发表……1943年11月开始写《动物庄园》,1945年该书出版后开始写《1984》,至1948年竣稿(奥威尔将该年“48”颠倒过来成为“84”,于是有了这个书名),该书于1949年出版。
各种版本的《1984》
有人统计过,自1985年花城出版社第一版开始,至今已有多家出版社至少30个中文版本的《一九八四》在中国大陆相继出版发行。
另外,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1Q84》,故事以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的日本赤军连学生运动,延伸到80年代奥姆真理教等社会事件为主线展开,主题思想即对邪教组织和恐怖主义进行深刻反思。该书可以说是在向奥威尔致敬。
《1984》中文版及村上春树的《1Q84》
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并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作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奥威尔在《1984》中发明了无处不在的“老大哥”,说“老大哥一直在看着你”。老大哥凭什么看着你呢?他用的是无处不在的“电幕”。而这个电幕,后来变成了网络终端显示器和手机屏幕……
需要说明的是,冷战期间,乔治·奥威尔的作品经常成为反苏和反共的代名词,因而在苏联、东欧集团国家遭到封杀。而根据2007年9月4日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资料,乔治·奥威尔因其曾经的共产主义者身份,被军情五处和伦敦警察厅特别科自1929年起一直严密监视至1950年1月。
话说伊顿公学这所贵族学校倒也相当奇葩,居然培养出了奥威尔这么一个反贵族,且“左右不是”的叛逆者。
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小说《1984》有这么一段话非常经典:
“迟早有一天,他们会宣布二加二等于五。虽然你明明知道那是个错误,但你必须把它当成真理,而且还要赞美他们正确英明,否则便被认为对他们不忠,因为对他们忠诚是你的义务,虽然你们之间毫无关系……而这一切,仅仅因为,他们有枪。”
奥威尔用他的不朽名著警示我们:世界距离极权其实真的不远,只需要2+2=5天。
奥威尔很长时间被左右两边打压,因为他的刀笔刺痛了那个时代。但在今天,人们就不需要他了吗?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奥威尔的书当做“警世通言”来读,但也有个别国家拿它当“说明书”。在这样一个时代,不了解奥威尔的思想和作品,就很有可能意味着,正走向一条通往“乌托邦”的危险之路。
苍山夜谈为此向大家诚挚推荐“乔治·奥威尔作品集”,一起来反思自由的可贵。
《奥威尔文集》最后库存,收录了奥威尔的著名小说《一九八四》和其他一些散文作品,论及极权、政治、名人和随想。
《一九八四》(中英双语版),作为一部“被奥威尔立在地狱门口的经典名作”,其超越时代的预言,影响了一代人的良知。
《动物农场》(中英双语版),用简单的政治寓言故事阐明深刻的真理,道出人类几千年尴尬而悲凉的处境。
多一个人读奥威尔,自由就多一份保障。请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一键收藏下单奥威尔作品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