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人海战术”,能赌出下一个“宋丹丹”吗?
作者| 糖炒山楂
编辑| 把青
和始终“差口气”的热度相比,最近的综艺内容率先在“人数”上卷了起来。
《奔跑吧7》的”亚运特辑“迎来了节目有史以来嘉宾人数最多的一次,29位飞行嘉宾加上7位常驻共计36人;《萌探探探案3》的嘉宾体量同样连续两周达到了21人。除此之外,《五十公里桃花坞3》也在本季增加至17人,《种地吧》中再就业男团作为飞行嘉宾的那一期节目人数也达到了16人……
周迅“好多人啊”的互联网名梗,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综艺观众的心声。随之而来的还有质疑声:“现在综艺主打就是人多吗?”“食不下咽,不是人多就好看”……具有选秀、竞技性质的综艺人数达到30+是常态,百余人亦有过成功案例,但真人秀、慢综艺等为何也都人数激增呢?
如果互联网有记忆,大概会记得当初《向往的生活》口碑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节点,便是大量年轻的甚至是陌生面孔的涌入。动辄八九甚至十来个客人团队的加入,看似人声鼎沸实则沦为艺人走穴的商业站点,也消耗了这档慢综艺之光的可看性,甚至催生了“黄磊黑脸”等场面。
回到当下,这几档节目的播出效果也难以一概而论。综艺“人海战术”,必定会以牺牲内容为代价吗?它又是否与综艺降成本的理念背道而驰?新鲜面孔蜂拥而至下,能淘出下一个被综艺之神眷顾的存在吗?
综艺好不好看,
与嘉宾人数有关系吗?
作为观众,你是什么时候感觉到综艺人越来越多的呢?
若以户外真人秀的崛起为开端,国产综艺的人数一直不少(此处不讨论选秀节目),“跑男”、“极挑”、“花少”等综艺中6-7位常驻嘉宾便是常态,《偶像来了》更是集齐了10+2的超强明星阵容,只是彼时甚少有人感慨“好多人啊”,因为综艺新模式新玩法和明星间的火花碰撞仍然极具看点。
大众开始觉得综艺人多,客观上的人数增加的确是一方面,更本质来讲是内容缺乏吸引力、嘉宾没有贡献有效镜头。不妨来梳理一下,国产综艺是如何容纳越来越多嘉宾的,以及效果又如何?
最常见的方式是主题先行,比如《奔跑吧》的亚运特辑、《萌探探探案》的伙伴大赛。主题先行意味着节目有强内容牵引,但也需要制作者在有限的镜头和内容设置里让这些人进行有效碰撞。而从最终的呈现效果上来看,结果也不尽相同。
《萌探探探案3》仍然走的IP推理路线,游戏设定上也基本遵循了早期经典模式,但胜在对嘉宾的“强运用”上:以“明星朋友圈”微妙满足了大众的窥探欲。这边宁静、谢娜、娜扎的话题挖掘颇有一股破釜沉舟的意味,那边赵丽颖所产生的多组话题关系《偶像来了》、“大哥二弟”CP等吸引了大量关注。
分队进行和好友关系的强绑定,也让21个人的豪华阵容在游戏中主要是以7组的形式呈现,队内好友的吐槽碰撞、队伍之间的竞争游戏,再加上嘉宾COS影视IP角色、游戏人物的造型提前出圈,反倒成了这几档节目里表现较好的一款。
《奔跑吧7》镜头一扫而过的“运动会报道”,除了让一众粉丝按分秒统计出了自家艺人的出镜时间、粉圈暗潮涌动,对于普通观众来讲,更多的体感则是节目缺乏高光情节和综艺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好多嘉宾看完了没有什么印象,除了“拔河”出现反转效果外,其他内容让人心如止水”,网友感慨。
强主题模式的确为浩浩荡荡的飞行嘉宾阵容找到了合适的出场契机,嘉宾间更多排列组合的方式也更容易撬动话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讲好一个群像故事,它需要剧本、镜头、嘉宾的多方协调和配合,甚至是讨巧。
另一种是强综艺关系绑定下的“1+1”,比如再就业男团飞行至《种地吧》,综艺笑料拉满、也让人感慨大哥们对后辈的贴心关怀。此前的《向往的生活》也有这一逻辑,比如超女、暗恋桃花源话剧组、极挑男人帮,讲究的就是一个“老友记”,不过后来步调被打乱,成为年轻人刷脸的站点。
《桃花坞》的逻辑则又不同,它从一开始就是“人多势众”的。记得在第一季时,其曾打出了15人为最小社交单位的概念,也算是合理解释了嘉宾人数众多的原因,是国产综艺的一次突破之举。不过到这一季增加至17人,有些人难免沦为背景板,后续能否惊艳突围有待观察。
人数与综艺效果相关,但又并非绝对关联,它最终考验的仍然是综艺的内容能力、以及创作者如何化人数为综艺感的能力。
人海战术与综艺降成本,
背道而驰吗?
提质减量、降本增效的口号喊了许久,综艺制作同样讲究降成本,为何综艺人数反而越来越多了呢?综艺嘉宾又有怎样的门道呢?
以上面提到的四档节目为例,如果说常驻嘉宾尚且要考量知名度、综艺感等多重因素,那飞行嘉宾则大多逃不过以下几种逻辑:其一,“明星朋友圈”,在熟悉的关系里选择嘉宾不仅更容易碰撞出火花,对偏爱情怀的观众来讲也是一剂有效药。
《桃花坞3》里王鹤棣一口一个“老汉儿”叫张国立,两人是在综艺《我在颐和园等你》中结缘;《萌探探探案》21个人的关系圈,不仅包揽了《乘风破浪的姐姐》《中餐厅》《偶像来了》《快乐大本营》等综艺,还有《扫黑风暴》《风吹半夏》等热播剧。
其二,则是经纪公司的推动。《奔跑吧兄弟》初期被华谊艺人邓超、李晨、陈赫、郑恺等所包揽,《极限挑战》同样是因为鑫宝源投资才能请来孙红雷和黄磊,《欢乐喜剧人》背靠德云社,到如今随着白鹿逐渐在《奔跑吧》站稳脚跟,这季的运动特辑里张逸杰、米热、王一哲也都来自欢娱传媒。
曾经在偶像选秀时代输送了大量选手的经纪公司,也在这几年成为主要推手。《种地吧》10人团多是曾经经纪公司储备的偶像选手,《奔跑吧》亚运特辑中哇唧唧哇的艺人有3个,嘉行传媒、乐华娱乐、萌样影视、壹心娱乐、麦锐娱乐等也都输送了艺人,其中不乏曾经在“创造营”和“偶练”系列中成功出道的人。
其三则是演员。演员上综艺越来越常见,综艺首秀的、上升期的、沉寂期的都有,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综艺感,都能在其中游刃有余。相比前两季样本职业的多样性,《桃花坞3》的演员含量严重超标,只是也不乏无太多存在感的人。当然综艺也更偏爱那些话题和流量兼具的黑马选手,比如王鹤棣。
当我们梳理清楚了综艺嘉宾的来源,就会发现这其中或许还存在着一种反转:嘉宾与节目组话语权的反转。
无可否认,头部艺人仍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存在,但是相比曾经明星综艺身价水涨船高、一度不乏五六千万这样的超级价码,随着综艺片酬管控、行业打响将本增效的口号,以及客观环境所造成的开机率下降、空窗期延长等,都意味着内容平台的话语权在加强。
比如当偶像选秀暂停,曾经的偶像储备势必要找到新的出口,转型影视演员是一方面,更多的必然要流向综艺市场,在其中谋生计。而对于非一线演员来讲,头部综艺庞大的用户基本盘同样是一次有效曝光。如此,片酬显然并非排在第一位的考量,甚至不乏自降身价的可能。
当然,综艺节目也需要不同的明星嘉宾来提升惊喜感,这是一个很有可能双赢的策略,自然也就成了市场新趋势。
“综艺显眼包”初现,
“人海淘金”能赌出下一个宋丹丹吗?
宋丹丹之后,任敏火速接过了“话题女王”的权杖,与汤晶媚的乐队事件、任敏换队友不想要王鹤棣等先后霸占话题榜。到目前,围绕着她性格的讨论仍然居高不下。相比650稳定的笑点输出,任敏正在成为这一季《桃花坞》的“惊喜”。
虽然市场舆论两极分化,但哪个国综制作者不想要个宋丹丹呢?任敏作为接棒者,可以说是“人海战术”里赌出来的新惊喜。毕竟在此前,她主要出现在影视剧中,知名形象有性格倔强的易遥、有爱上内侍的徽柔公主,直到《桃花坞3》大众才真正发现了这个性格敏感、拒绝内耗的年轻人。
不过这条道路,她究竟能走多远却值得讨论。毕竟曾经的宋丹丹,即使是资深艺术家,也难免在综艺后遭遇市场的口诛笔伐,作为新生代演员,尚未在演员道路上站稳脚跟,便率先遭遇路人缘的下滑,似乎并非长久之计。不过互联网造神和毁神都不过顷刻之间,而我们也只能边走边看。
和任敏的争议化道路略有不同的,是王鹤棣、范丞丞所代表的“综艺显眼包”的走红。综艺外,他们是优质偶像、黑马演员,综艺里,他们一本正经的耍宝搞笑、彻底放飞自我,但也由此脱颖而出,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综艺天选之人。毕竟相比完美人设,大众更喜欢这些有点可爱的人。
以《桃花坞》中的王鹤棣为例,在第二季的“三傻”诸多名场面后,他在第三季显然延续了这一设定,用手划桨、购买神灯,只有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奔跑吧》的范丞丞、《极限挑战》的黄明昊,同样塑造了诸多名场面,被网友调侃为“拯救了两档综N代”的显眼包。
孟子义算是女性嘉宾中的“显眼包”代表,永远的嘴比脑子快的代表性人物。口出狂言的“提携”周一围、锐评任敏汤晶媚乐队事件,再加上前两季各种心眼子全写在脸上的神语录,她和王鹤棣菜鸡互啄的夺命演唱,催生了不少综艺名场面。
长久来看,新鲜综艺血液的涌现,对于综艺市场来讲不失为一件幸事。毕竟当曾经的极挑男人帮、跑男团逐渐淡出综艺,沈腾、贾玲等头部喜剧人保持低产,一众喜剧内容虽然不乏新秀但也难掩疲软之态,脱口秀演员高频次出现在各大综艺中,市场也亟需一些不一样的新鲜血液。
只是很难讲,综艺人数激增的速度与综艺“显眼包”的挖掘速度哪个更快,不知道是先消耗完大众的信任和热情,还是新鲜血液率先激活综艺内容。而我们唯有且走且看。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愿意相信所有的存在即合理,也最终会走向良性运行,而人数激增,只是综艺漫长发展进化史中的一个小插曲。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