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网约车行业陷入内卷,谁的错?

网约车行业陷入内卷,谁的错?

财经
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智谷趋势Pro”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智谷趋势(ID:zgtrend) |  克劳德


这些年网络上流行一句话:中产的尽头是滴滴。


一句玩笑背后,曾经似乎还有那么几分傲娇,而如今,恐怕又带上一丝现实的冰冷。


看上去很美的中国网约车市场遭遇到了困局。


一方面,网约车市场仍在以较高速度增长,但另一方面,这个行业的疯狂内卷正在各个层面上演。


经历了十年的发展,网约车头部平台逐步建立起严格的准入准出、安全解决方案、司机权益保障、规则和治理体系等等。其间有主管部门的推动,有公众的监督,也有平台与司乘的长期沟通磨合,可谓不易。


但个别平台通过放松门槛,又不断冲击这些业已形成的标准,一些创业初期存在的乱象甚至还在死灰复燃。


在这轮“内卷”中,司机的收入不再让人满意,绝大多数平台仍未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距离规范、稳定和优质,又拉开了距离。


一场“三输”的困局似乎就在眼前。


僧多粥少的困局

 

开网约车,曾被中产视为规避阶层下滑的避风港。


直到近半年,听到的抱怨越来越多。


前不久,一位广东东莞网约车司机忽然间在抖音上火了。


在视频中,他说当天跑了8个小时,收入却只有少得可怜的78元,而他前一天的收入也只有96元。


只要肯吃苦,轻松过万的时代正在远去。


都说每一个外卖小哥都有一个开网约车的梦。但很多外卖小哥还没开上网约车,市场就已经人满为患。

 

对于这一现象,一些人归因于经济形势不好,比如2022年年底,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4.37亿,比上一年就少了1553万。

 

可惜这种归因方法并非真相。


经历了三年寒冬后,中国网约车经济依然在集体反弹,整体的消费需求不但没有走低,反倒在增加。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网约车订单数一直处于上涨状态,前三月环比分别上涨14.1%、13.30%、9.70%;3月网约车行业的订单量为7.16亿单,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8%。


只是增长的需求并没有转化为繁荣,供需的天平悄悄突破了失衡的临界点,需求上涨的速度已经跟不上网约车司机增加的速度了。


从2021年1月到2022年6月,上海新增核发网约车辆运营许可证26118件,总数达到近6万辆。换句话说,在短短1年半的时间,上海一地网约车的数量增长了43%。


如果把时间起点放到2020年,上海网约车数量在3年内增加了至少1倍。


从全国范围来看,网约车数量的增加同样十分惊人。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289.1万本、车辆运输证112.0万本。


到了2023年4月,全国网约车司机数量达到了540.6万人,车辆数量达到了230万辆,分别比两年半前增长了一倍多。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虽然4 月网约车订单量同比增长了 48.4%,但人均订单量却滑到了 10.2 单。


面对被 “挤爆”的本地网约车市场,多地紧急按下“暂停键”:

5月5日,三亚发通告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核发业务。

此外,近一个月内,济南、温州、东莞、遂宁等地也纷纷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提醒从业者谨慎“入场”。

济南市发布风险预警,该市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

温州市2022年9000余名新增持证驾驶员未实际上岗。

东莞提示,该市网约车司机工作强度增加,近八成车辆每天接单不足10单。

遂宁市干脆提醒当地拟从事网约车的人员,运力已经饱和,谨慎入行。


数据是最直观的,司机的感受也是最真切的,我在这大半年来打车和司机的聊天中,越来越频繁地从他们口中听到“网约车越来越难跑了”的叹息。


对于司机来说,开网约车就只剩下了维持生计的迫切。


聚合平台惹的祸?

    

整个网约车的行业“产能过剩”,是司机们生存困境的根本原因。


2021年6月,就是在滴滴被下架1个月前,全国共有合规网约车平台236家。


到了2023年4月30日,这一数字变为了309家。


不到2年时间,取得资质的网约车平台公司增长七十多家,速度同样令人咂舌。


最大问题也就在这里。


当别的行业经历了一轮轮大浪淘沙,基本完成优胜劣汰的时候。网约车行业却重启了“凡尔登肉机”,滴滴的暂时下架让很多后来者看到了机会,在需求日渐饱和的网约车市场中不断厮杀。


商业竞争日趋残酷,当正面硬刚赢不了,那就只能靠投机取巧来实现“弯道超车”了。


“弯道”最常见的只有两条:

         

一,降低司机准入门槛,来实现短时间内司机的大规模扩张,毕竟,网约车平台竞争力的关键之一就是司机数量。

   

比如行业里最严格的司机准入,需要对司机做安全资质审核、一致性核验、安全背景检查、人车不符核查等多维度验证,准入后还会定期对司机进行安全检查。

 

这需要长期、巨额的资源和成本投入。


部分平台显然没有能力跟随这些标准,加上聚合平台故意放纵,也就索性拉低安全标准,先把市场抢了再说。

         

二,加入聚合平台——就是类似高德、携程这一类非网约车主业起家的平台——不用自己花大成本搞技术研发、商业运营,就能获得流量。

 

聚合平台本身不直接提供网约车服务,而是其他平台的信息展示给用户,为其他网约车平台公司提供流量入口。

  

它们,更像是中介。


而需要用到聚合平台流量的大多属于网约车小平台。聚合平台通过大幅度降低网约车行业的进入门槛,推动了很多地方性小平台的快速扩张。

   

一些平台在拿到相关证件后并不自己开展经营活动,而是将资质租出去做起了包租公赚取租金收入,还有一些平台在取得经营许可后并不打算老老实实做平台生意,而是想赚司机的钱,推出所谓的上班模式、保底模式来赚取司机的车辆押金以及服务费。

 

另外一些所谓的网约车平台,根本不具备《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公司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的要求,分公司只有一名员工,甚至办公场地也是借用当地合作的租赁公司的。


很多背靠聚合平台的小网约车平台,为了扩大自己的司机人数,甚至在环节中主动担当了帮凶的角色。一些平台甚至会降低租车价格把没有运营资质的车辆租给司机。


大量网约车上路,加剧了“僧多粥少”的状况。


毋庸置喙,部分网约车平台企业的轻责任就是当前的症结所在。


现在的聚合平台作为中介,深得国内中介的精髓。它们所做的,不过是把双方撮合到一起,而在具体的事情上当甩手掌柜,通常不承担任何运营相关责任。


这当然不合理。

 

站在商业视角,聚合模式有其合理性,通过流量给中小网约车平台公司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但网约车的特殊性在于:这是一个运送生命的行业。


聚合平台相对于自营打车平台,体系更为庞大和复杂,基本是由规模较大的互联网公司跨界建立。它们既有义务,也有能力去担起一定的主体责任。


平台和司机数量的增加,如果是在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原本可以提高市场的竞争活力,增加乘客的选择权。


但现状是,这些不负责任的平台抢占市场的同时,却把收入风险转嫁给司机,把安全风险甩给司机和乘客。


突破三输困局的钥匙


中国的网约车市场真的饱和了吗?


表面上看,是饱和了。

 

但是这种饱和,是被大量低质量的劣币充斥到市场中间所造成的。

  

而一些已经形成了良好内部监督机制、遵守市场规则和提供优质服务的网约车公司,也在大量劣币进入市场后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长此以往,很难说中国的网约车行业不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滑向更加糟糕的境地。


可以说,中国网约车市场的内卷现状,已经造成了司机、乘客、平台的三输局面。

 

低准入门槛造成了不少本不该出现的乱象:
有的司机可能有严重犯罪前科,依法不应从业但却毫无审核;
有的乘客出现安全事故后,聚合平台和网约车公司相互推诿,无人善后;
有的平台被卷到不断压低单价,司机一公里一块钱的定价并不少见;
还有的司机多平台接单、延长工作时长,带来疲劳驾驶的隐患;
……

司机越来越难赚到钱,也会进一步放大司乘矛盾。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2年中国网约车消费者认为网约车存在的安全隐患中:

61.1%消费者表示司机准入门槛较低,
60.8%消费者表示相关制度不完善,
40.1%消费者表示司机信息与平台信息不一致,
25.4%消费者表示车辆不合规,
22.2%消费者表示车辆信息与平台信息不一致。


中国的网约车市场发展至今,早已过了野蛮发展的初创阶段。


这些乱象无疑是与这个行业本应具备的规范是极不相称的。


回到初心,网约车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是通过恶意竞争,抢占城市道路路权,抢夺公共交通资源拉客吗?显然不是。


而是通过互联网给乘客多几种便利,多几种选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消费者的服务体验。


但现实并不总是能尽如人意。


眼下国内网约车市场面临的乱象和窘境,还是得靠转型升级来化解。


而从法律和政策上来规范所有网约车平台的相关责任,制定行业准入门槛,是市场自发转型升级的前提。


对于越来越多出现的聚合平台监管,需要赶紧提上议事日程了。


当网约车市场的发展进入“深水区”,是时候将一些规则通过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形式正式明确下来,形成市场良性运行的游戏规则。


只有这样,众多网约车平台才能在市场竞争规则下,通过提高准入门槛、确保司乘安全、保证服务质量,向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不至于让劣币驱逐良币、让网约车司机陷入无限内卷的恶性循环。



2023年已过半,充满不确定。智谷尽全力帮助你找到有确定性的方向、趋势、研判。
加入智谷圈,每周的万字调研和研究,浓缩出最高标准的的内部研判。每周3分钟,穿透资讯噪声,直达最本质的财富信号。
首发优惠价99元/年,未来随人数增加逐步恢复至499元/年。扫码加入,圈内等你,每周三更新。
限时开放2周,赶紧加入
付款后停顿3秒,添加您的专属通信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用血汗供养出来的孩子,成才后竟跟我断绝关系?”:到底是谁的错?AI赛道陷入内卷,开源大模型纷纷商用免费网约车陷入尴尬期,乘客抱怨多,车主接不到单突发!澳洲建筑行业陷入动荡!建筑商太不靠谱,澳洲人选择自建房!这几点需注意...以色列复国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到底是谁的错?如何对待医生犯的错?预期减弱,行业内卷,2023下半年商业怎么做?停止新司机注册!网约车内卷时代正式来临上海暂停网约车运输证办理,网约车饱和问题受多地关注网约车6月单量增长20%,多地印发文件促行业整改功夫巨星女儿与亲爹决裂20多年,“同爹不同命":究竟是谁的错?厘清网约车聚合平台责任边界手机卖不动?是谁的错?养车市场陷入低价内卷,“虎猫狗”还没等到春天谁能想到!比藤校录取率还低的竟然是美高!申请陷入内卷陷阱......《五十公里桃花坞》任敏爆哭、宋茜汤晶媚被骂,到底是谁的错?太奇葩!20万费用支付不起?这家猎头将券商告上法庭,谁的过错?法院这样判乘客待在网约车上超24小时拒下车,网友炸了,网约车真不好干了?名牌包包和手表 (请勿上城头)这只股票让机构暴亏30%!到底是谁的错?“你自己擦擦,我先去上课”,大学教室上演活春宫,不雅视频遭疯传,谁的错?网约车行业提示有必要,但没有必要一刀切禁止新增不惧行业内卷,科沃斯要让劣币退场音乐节门票涨到4位数,谁的孽谁的福?上海“两车斗气”,后续来了!究竟是谁的错,专家解读网约车加价未果拒载,“罚款3万,无期限禁封”纯电车的亲爹,网约车光伏企业陷入「怪圈」:一边产能过剩,一边大幅扩产|焦点分析鹤冲天 题黄永玉漫画踏莎行:成排茂树浓荫盛很难不笑!谁的错:骑手追尾汽车竟一屁股坐在驾驶员脸上!网约车、送外卖还能“月入过万”吗?行业内幕揭秘......直面网约车和“份子钱”,出租车行业没落,咋解鹤冲天 四月谈天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