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心理学家贺岭峰炮轰当代父母:你们非常不合格, 拖了孩子后腿!

心理学家贺岭峰炮轰当代父母:你们非常不合格, 拖了孩子后腿!

公众号新闻


这一届父母,是最“关心”孩子的一代,也是对孩子关心最“过度”的一代。在倾尽所有的付出中,孩子的心理问题却越发严重。


作者:立正妈妈,亲子作者,人社部高级儿童情商管理指导顾问,中国图书馆学会儿童阅读推广人。本文来源:公众号“蓝橡树”(ID: blue_oak)”;


........................................


在纪录片《生命·成长》中,心理学家贺岭峰提出一个观点——这代父母是不合格的。


他解释说:


“翻开家庭教育的历史,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一批家长,像现在这样,在孩子的教育上花费了如此多的时间、精力和情感。


“上百年后回顾这一段教育史时,我相信评价会是负面的,这代家长是非常不合格的。”



“倾尽所有,何错之有?”或许,错就错在,付出太多,方向却错了。


下一代的未来,

不再有标准答案


《他乡的故事》中,有位出生在偏远山区的爸爸,全家掏空家底,供他读书。后来,凭借不屈的努力,他考过了一场难度系数超高的资格考试——


“通过那次考试之后,我知道自己一定会被大公司聘用,这一辈子不用愁了。”


是的,他拿到了跨越原有阶级的敲门砖,成了跨国公司高管。


他的下一代含着金钥匙出生,自然不用再经历他从前贫困潦倒的生活。从小锦衣玉食的孩子,享受着来自父辈创造的物质,上着昂贵的国际学校,未来看起来应该一片光明。



但这位爸爸却说——


“我儿子的人生将比我更难。因为我知道自己通过一场考试,这辈子就获得了成功,获得了安全感。可是他要面对的世界,你根本不知道‘考试’在哪里,什么时候才是竞争的终点。”


时代已经不存在“金饭碗”,“银饭碗”,再结实的铁饭碗都随时可能被砸碎。


2023年的世界经济论坛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近四分之一(23%)的工作,预计将在未来5年发生变化,将近50%的人类工作将在15年内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短短二三十年,世界的变化早已天翻地覆。


一纸文凭就能走天下的时代,过去了。没有一个时代,像这代人所身处的环境,日新月异,变化万千。


世界的脚步快得连学校都追不上,何况是几十年前老式教材里教出来的父母这代人呢。



可惜,充满“傲慢与偏见”的父母,却仍固执地希望孩子“听话”。说着“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帜,干涉和控制着孩子的人生。


对此,贺岭峰教授连连摇头:


“孩子将来面对的世界,跟你面对的世界不一样。我们今天做父母,谁都不知道孩子将来要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所以用我们的价值观判断未来是什么样的,是特别可怕的一件事情。在习得新东西方面,你原有的知识经验不是优势,反倒是阻碍。”


幼儿园开始抢跑,小学奔波在各种培训班,中学争取进名校,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再生儿育女,然后在儿女身上,再次循环这个“完美人生”。这是父辈那一代对“成功”的定义,并且强加在下一代身上的“追求”。



原本,面对多变的时代,孩子最需要的能力是“以变应变”。


奈何,他们的生活中,父母最忌讳的却是“变”。


父母作为“人生规划师”,早就画好了蓝图。生怕输在起跑线上,打从孩子刚出生时,就开始事无巨细地插手。规划好的康庄大道,要求孩子每步稳扎稳打,不偏不倚;列好的每日清单,要求孩子每一个项目都循规蹈矩,尽善尽美。


当这代父母依旧以惯性教育下一代,殊不知,未来早已不再有标准答案了。时代的考试方式已经变了,越是以传统的答题方式埋头苦写,被时代的列车抛得越快。



父母的焦虑,

正在拖孩子后腿


这一代的父母,对孩子的关注最多,焦虑也最深。


贺岭峰教授指出:“我们在孩子身上施加的那么多的控制感,实际上是放弃自己的一个表现——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有实现的愿望,只能在孩子身上实现。”


父母的焦虑,源于对未来没有安全感。越是感受到世界变化的速度,越希望能够抓紧一些可控的稻草。



看得见的成绩,摸得到的证书,考得进的名校,仿佛就代表了可以把握的未来。所以,愈演愈烈的鸡娃之风,已然成了当代父母最大的任务,也成了当代孩子最大的劫难。


996、007这些新生词,是打工人的自嘲,其实365天过着“白加黑”、“五加二”的孩子们,比这还要苦。


自由随性的玩耍是奢望,被各种补习班、打卡任务塞满的行程表,精确到每时每分的日常安排,父母耳提面命的监督,无不催促着他们时刻奔跑在“有意义的学习”上。


学校、培训班、比赛机构,轮番KPI考核,周周测,月月考,没有工资之余,绩效稍有差池,还得挨老板的训斥打骂,可比职场狠太多了。就像古希腊神话的西西弗斯,推着一块巨石上山,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习惯了父母的过度养育,从出生就活在设定好的各种条条框框中的孩子,在这千篇一律,看不到头的生活中,逐渐磨去了棱角,失去了眼里的光,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



2018年,第一批00后进入大学时,北大为这批大一新生做了一个心理普查。结果却让全社会哑然。


30.2%的新生厌恶学习,认为学习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如果让自己选择的话,这辈子再也不想学习了。最狠的是40.2%的大一新生,觉得人生没什么意义,活着没什么价值。


这些跑赢全国99%学生的天之骄子,进入了中国最高学府,成为了父母所期待的“人生赢家”,拥有了看似光明的未来。


最后,赢了世界,却失去了自己。



在《优秀的绵羊》一书中,耶鲁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这样描述美国精英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人才。



他们或许成绩优秀,才艺出众,但完美无缺的光鲜外表剥离后,我们会惊讶地发现,由于习惯了长期被安排,被操控,这群年轻人身上寄居着令人窒息的焦虑、无助和孤独。年纪轻轻却丧失了对人生的自主性,找不到自己的价值,空虚和恐惧的情绪时常环绕在心头。


我国的一项大学生心理调研指出,大一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评估》已经跌落至25年以来的最低谷。


当所有家长都要求孩子削尖了脑袋往上钻,努力成为人上人时,没有人会看到这条你追我赶,彼此践踏的鸡娃道路上,多少孩子拖着千疮百孔的内心,以心理残疾为代价来换取所谓优质学位。


孩子成了承担父母焦虑的替罪羊,爱与期待变成了成长的负担。现实的精密控制与强力挤压,让这代孩子享受着最好的物质,却也背负着最沉重的枷锁。


最后,压垮孩子的,居然是父母的爱。



自主教育

“尽人事,听天命”


《巨婴国》一书中,武志红老师说过:


当父母喊出“一切都为了孩子”时,很容易导致一个恶果:大人们把自己的生命价值捆绑在孩子的身上,令孩子感到额外焦虑。


如何养娃?中国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话,其实早早道出了养育之道。


1、尽人事:保护孩子的天性


“教育焦虑”是时代病。


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使得父母只顾埋头推孩子往前冲,却从不曾抬头对“鸡娃”大业的实际成本和真实收益,做出理性判断。


其实只要搞明白一个问题:真正的人生赢家,最终靠什么取胜?


哈佛大学曾经进行过一场历时75年的研究,这场主题为“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生赢家”的实验,选取了724位哈佛大学的本科学生,跟踪研究这些精英的人生经历,探讨“人生赢家”的符合的指标。


结果显示:发展得最好的人是那些把精力投入关系,尤其是家人、朋友和周围人群的人。


这个实验用一代人的人生缩影,让我们看到了——所谓的人生赢家,无关财富、名声或者事业有成。



在《生命·成长》的纪录片中,贺岭峰教授重点谈到了让女儿学做饭这件小事。


“她一个人活在这世上,谁给她带来幸福温暖呢?我就希望哪怕将来有一天我们都不在了,她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突然想吃什么东西了,起来就可以做一点。”


做饭看起来如此简单的技能,他却认为比考试拿满分还紧要,因为这是一种能够“给自己温暖幸福”的能力。代表着跟人的链接,对自己的关注,有所爱,有所能,是“真实的活着”。


当我们没有办法护孩子一辈子周全时,让孩子拥有能够爱自己、爱人生的能力,就无比重要了。


我们常说“赢在起跑线上”,其实越是希望孩子跑赢人生的马拉松,越要摒弃唯“分数”而论,别让本该被重视的人格塑造、身心培养,在沉重的知识学习给淹没了。



余世存曾说——“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为人父母,就是那片让种子茁壮成长的土壤。


所谓尽人事,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用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支持的行动,给足他安全感,让他保持好奇心,拥有对世界热情洋溢的生命状态。


那么,无论时代如何变,在爱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的他们,都会拥有一份“以不变应万变”的底气。



2、听天命:拥抱不确定性


心理学者赵昱鲲的《自主教养》中,有这样这样一段话:


“虽然做父母的总是忍不住想象孩子的未来,但在无限多的可能性中,孩子到底会有怎样的人生,是你无法决定的。无论你怎样焦虑,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长的不确定性 。”


所以,父母要学会给自己的心理松绑,拥抱不确定性。


不要全方位无死角地控制孩子,更不要用自己老一辈的思想去指导孩子的人生。



育儿没有标准答案,孩子未来要面对的世界,一定比现在更加复杂。与其看着未来,焦虑跟不上,不如脚踏实地于眼前,将养育的重心回归到培养孩子通用的“软技能”上。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Stella Christie曾经强调——


所谓通用技能,就是那些帮助我们在这个复杂世界里生存并茁壮成长的技能。


比如调节自己的欲望和情绪,能够直面竞争,也能乐于分享;比如学会倾听他人,也能够表达自我;比如不惧怕改变,能够享受日常,也能直面挑战;比如懂得感恩,也愿意付出。


无论未来怎么变,他们的内心都可以找到快乐和安定。



靠老牛拉车,车跑不远。靠父母推着走,孩子走不动。


但只要孩子自身对生活饱有热情,愿意主动去拥抱世界,就如同自带发动机的汽车,动力满满,未来才能跑得更快,跑得更远。


听天命,就是放弃做“孩奴”,给家庭和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


用空杯的心态,接纳一切的挑战,用“爱”做杯子,做那个能够接得住孩子的后盾。父母这个杯子越大越空,孩子的未来越充满无限可能。

▼精英说今日视频推荐
“在看”我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2024川普还是拜登?尴尬!特鲁多宣布发福利,结果却被骂惨!美媒讽刺:加拿大就是G7的后腿!当代父母的纠结:怕孩子不快乐,又怕孩子太快乐心理学专家直戳亲子沟通之痛:你可能总是正确地伤害到孩子俞敏洪自卑10年,看哭父母:长大后自卑的孩子,多半是这种家庭韩国高官:这事非常不妥!Z世代父母的“松弛育儿”真相了!家乡有个摇滚歌手为什么你非常不适应 TypeScript20年跟踪68个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催熟的尖子生,后继无力输一生20年跟踪68个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抢跑赢三年,恶果输一生妻妾成群,不只在苏童笔下。。。。黄仁勋:我非常非常非常渴望活下去“我们非常赞赏中国的计划”普通家庭跟风补课是非常不靠谱的一件事情小说:兰欣与乌茶 20这个世界有两种人,懂点心理学vs不懂心理学|seed入门明日开课关注 | 研究108篇不合格的博士论文: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教育学合格率最低当代父母现状:还没把孩子养大,就要被淘汰了贝勒大学,提供全奖PsyD的大学(上) | 临床心理学PsyD、教育心理学(通用/ABA)硕博介绍一周简朴生活尝试,可以说非常不适这代父母的心声,被毛不易唱透了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校园外就是海岸线 | 心理学博士/认知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博士项目介绍《祖国万岁》&《花轿里的人》聚焦最前卫的教育方式,这部纪录片戳中了当代父母的神经孩子叛逆厌学、抑郁焦虑?只因父母忽略了孩子最后的求救!施一公:中国教育的弱点,拖了科技创新的后腿老师毒打学生获众家长谄媚,被打孩子父母:你们傻了吗?澳洲这个地标建筑或被重建!副州长Rita:全澳最小,太拖后腿!孩子长身体的关键几年,千万别来拖后腿!它是天然的“氨基酸宝库”,不愁营养跟不上揭秘学校心理学:比临床心理更注重教育,比教育心理更注重实践(上) | 对话心理人凭什么?妈妈要当业余儿科医生、心理学家、营养学家、教育家......(专家观点)心理学:你与父母的关系,就是你的命运,在童年时期就已注定对谈心理学家武志红:原生家庭分5个层级,你给孩子的是哪一级?美国心理学家:除了强迫孩子,其实还有其它办法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