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饮品界的两大巨头:奶茶半杯都是料,咖啡半杯都是冰。花20块钱买杯冰咖啡,三口就吨到底,剩下一杯全是冰。试问——此时此刻,你心里在默念哪三个拉丁字母?
有网友特意数过,瑞幸家的标准冰拿铁,里面接近30块冰,是多到一吸管都插不到底的程度。论标准冰里有多少冰
你以为等冰融化,就可以骗自己其实还是一整杯咖啡吗?不,这三十七八度的天气里,你都热化了,它里面的“特种冰”也轻易化不了。 在咖啡店里,商用制冰机配上商用净水器,这样做出来的冰块晶莹剔透、温度更、密度高、融化速度慢,并且制冰设备越好,冰越不容易化——当然,冰再高级,也不妨碍吐槽它确实放了太多冰不少连锁咖啡店并不提供冰咖啡去冰的选项,如果手动备注去冰,店员可能反复提醒你“口感会差一些”,或者递给你一杯只有八分满的咖啡。为了少喝点冰,有人甚至研究出来了直接备注需要几块冰,并且还总结出8块冰的口感更好,但出单率极高的连锁咖啡店没空给你数冰块也很正常。备注乌龙事件:下单时写的70%的冰,结果打印机把%给吞掉了——咖啡师一边狂喜还有人这么爱他家的冰,一边只能打电话解释说真的装不下咖啡里放了太多冰块这件事,不仅困扰着急需它续命的中国打工人,连热爱冰块的外国人也受不了——某位芝加哥妇女就因为冰块太多试图找星巴克索赔500万美元,结果当然是被拒绝了,理由是:在冰镇饮料里,冰块和咖啡、牛奶一样,都是原料的一部分,抛开冰块谈容量就是耍流氓。去冰后的冰美式——可能是瑞幸实火,大家骂冰块的时候对它集中了火力,其实星巴克放冰的大手笔绝对不输瑞幸 也别光盯着咖啡,哪怕是人见人爱的国民麦麦,它家的可乐冰也不少——并且早在世纪初,快餐店的可乐还只卖4.5元的时候,就被中国顾客投诉过“一杯可乐半杯冰”,怒斥洋快餐来中国抢钱。再回忆一下,好像不管是快餐店还是电影院,只要是纸杯装的碳酸饮料,半杯冰都是标配。似乎多加点冰块点缀,顾客就会忘记它放超市货架上只值3块钱。
虽然八分满的去冰咖啡和半杯都是冰的标准冰咖啡都会令人生气,但你要在连锁咖啡店买咖啡,还真是选标准冰才更接近出厂设置的标准口感。每款咖啡饮品里的咖啡量都是固定的,计量单位是X个shot,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杯子装不满,它可以给你兑水、兑牛奶、兑椰浆……总之,就是不会给你多加shot。喝冰咖啡不选标准冰,“咖啡味”确实会变淡——所以这个锅不能全甩给门店,是从产品研发那一步就在按多冰的标准控制咖啡的成本,给你八分满的门店,倒还真不是抠到不愿意多给你兑点奶或者水。为了更好地控制咖啡的风味,咖啡店都会配置这样的盎司杯,一shot相当于一ounce的容量,也就是一份浓缩咖啡
而且,一般推荐加冰的饮品,通常会因为冰块带来更丰富的口感:有些咖啡和酒需要借助冰块才能发散出更复合的风味,并且低温还能帮助锁住香气;而冰块加在可乐里,则能延缓二氧化碳溢出,让可乐“上冲鼻腔,下冲胸腔”的爽感更持久一些。
这里还考察了一个初中物理知识,冰越多,咖啡杯里的温度越低,冰就会化得越慢,所以比起标准冰,少冰会让咖啡的味道更快掺水变淡——你看商家多贴心,虽然只给你喝三口咖啡,但那可是咖啡的原味啊。瑞幸家的少冰是10~12颗,少少冰是5~8颗
于是,这就有的吵了。
门店怕你投诉它的品控,说它淡得像涮锅水,给你一个不满杯的标准口味冰咖啡,你怪门店抠抠搜搜,不愿意给你加满,这事放在中国,就跟倒啤酒全都是泡沫一样,让人觉得不太厚道。一边坚持咖啡的质量在浓度,另一边关心的是肉眼可见的量——这种当续命水喝的咖啡,我只在乎今天有没有9.9折扣,谁去细品它的口感呢?要让两边不打起来,恐怕只能等到入冬喝热饮的时候。其实一份美式里的咖啡液恒定就是图里这么多,剩下的要么是加冰要么是加水
通勤路上,手上拿着的冰美式仿佛是一线城市白领们的时尚单品,摇晃的咖啡杯里,冰越多,味道越苦,越能彰显自己成熟干练的品味——那是上过班的人才能品出来的苦。拥有熬夜喝酒传统技能的韩国人,再天寒地冻的早上也得来一杯冰美式消肿 热衷于加大份冰的咖啡、可乐和鸡尾酒,本来就都是舶来品,也连带着一起引入了外国人爱大口喝冰的饮食习惯,而永远走在潮流前线的中产们当然第一批适应这个习惯。美国电影里呈现人狠话不多的时候,最爱用玻璃杯里冰块哐当作响的声音来烘托氛围——这也让“大口喝冰”看起来比“多喝热水”多了一份中产最爱的“松弛感”和男人最爱的“不虚感”。 所以,标准冰真的更好喝吗?不一定,但来杯美式,默认标准冰,喝三口咖啡,扔半杯冰,一定会让你多少拿捏住一点中产的气质,并且,还会看起来“很行”。你已选中了添加链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