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真快,身边不少朋友的孩子也一眨眼就到了幼小衔接的年纪了,就连我们团队90后妈妈的孩子也长大了。
最近很频繁地被问到一个问题,孩子从幼儿园到上学,肯定会遇到跟不上的情况,可以怎么做,如何应对呢?不得不说,这一届父母要比我当年更厉害啊,想想我当初可是没有这样的觉悟的,总觉得自己都那么用心陪伴、学了那么多育儿方法,在家启蒙,压根没想过要去面对“落后”。
当然,后来现实教会了我做人,小D好几个方面都“暂时”落后。那天我还在和团队小伙伴说,你可算问对人了,这件事你去问家里有“牛娃”的还真不能给你啥建议,哈哈哈。
面对孩子的暂时落后(注意我的用词,我习惯加上“暂时”,落后是暂时的,余生那么长),如果见啥抓啥,效果不一定会好,但父母孩子肯定会焦虑,亲子关系肯定受影响。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关键。我第一个建议就是,先要把“落后”归归类。一般小学落后,原因不会超出这2个:
1、地基型落后:大运动、精细运动、社交、语言
2、技能型落后:认字、阅读、计算、写字
我的分类很主观,但这就是我的方法论。关注我时间久的朋友们肯定可以看出来,地基型的落后都是我这个公号过去8年不断强调的学龄前重点。
为什么我称为“地基型”呢?因为这些就像高楼大厦的地基,这些没有,哪怕家长花大力气逼着孩子构建“技能”,要么事倍功半,要么怎么也赶不上。
决定孩子身体协调性和大脑神经元突触的链接,这是学习的关键;
决定了孩子的握笔写字和追视阅读;
决定了孩子在校园环境的安全感,很大程度奠定了他的学习动机;
决定了孩子的输入输出的效率,很大程度会影响他对于学习的反馈。
地基型的维度,一般家长无法轻易评估(除非像小D因为之前脑损伤会去专业康复机构去评估);但技能型的维度,任何普通人都能评估。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的暂时落后会有欺骗性,我们容易关注自己“看得懂”的落后。
但如果方法不得当,就会出现父母孩子都很沮丧,“差生”就被定型了。
【插播一下,这里大家肯定要找精细动作、大运动、提高社交能力的方法,其实每天第二条推文下方都有一个导航挂着,大家可以随意收藏一篇,有需要的时候按照需求点击专辑,新朋友不妨保存一下,老朋友们随时想复习也好找
页面长这样
当然,大部分老师反馈孩子的表现时,都倾向于反馈孩子的技能型落后。那如果你明白了我上面写的逻辑后,咱们作为父母的就要学会内部翻译。老师反馈:
我听到这个后,就先把“写字”这件事放进我的落后归类系统,
技能型的暂时落后怎么办呢?需要先去排查,为了达成这个技能需要的地基有什么?这些地基孩子有没有落后?
小D的精细运动因为当年早产的影响,的确有挺大的落后的。那么我不仅要提高她写字,我更需要提高她的精细运动。
怎么提高精细运动呢?
地基型落后的锻炼,可以投其所好,多换花样。比如她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乐高,我们就多鼓励她搭小颗粒乐高。最近她特别热衷可以像我这样打电脑,那么我们就开始教她打字,这些都是在锻炼小肌肉群的力量和协调性。
与此搭配的就是技能型的提高计划。因为自己特别清楚,技能之所以称为“技能”,就是需要花时间,需要搭配地基才能水到渠成。
那我们的计划中心思想就是,保持兴趣,每天量不多,持续愿意写;时刻给正反馈,不求一次到位就写好,而是关注她进步的轨迹。所以,你们看,我不担心可以衡量的结果的落后(技能),我更加关心那些不能衡量的能力培养(地基)。
提到孩子落后,父母一边担心一边就评价,笨、粗心、懒、不爱读书等等。允许我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就是父母的“懒政”。
我们懒得去观察孩子,懒得去认识自己的孩子,懒得去学习如何给自己孩子评价打分。我们压根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那只能依赖外界评价体系。而这个世界那么大,唯一最方便的评价体系就是打分,让每个独立的个体变成“标准件”。这样的打分体系有存在的意义,但这对于我们父母育儿只能是参考分数之一,而不是全部。
大喊担心孩子落后的朋友们,倒不如冷静想想,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思考,孩子到底哪里暂时落后了,需要什么帮助呢?
当然,我有个极大的担心,那就是担心“落后”的心态,也就是小D面对“落后”这件事的心理。很多人看到这里也许会说,我也担心这个啊,所以我才那么担心落后的结果啊。提前学,拼命鸡娃,那孩子一直成绩好,自然就有了心理优势啊。
但我想得挺明白,自己肯定没有能力可以托住她,让孩子的生活永远“领先”而从不“落后”。那我选择的是,在我还能陪伴的时候,从小让她从这些暂时落后的小事里,去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具体表现为出现极端自我评价:我是失败者,我就是永远学不会了;行为上消极:摆烂躺平,不愿努力。这种心态本质是失去自我价值感,而孩子在未成年之前,他们的很大价值感来源就是父母。很多父母也许从不吼打孩子,但他们比孩子还无法接受失败和落后。每次孩子的落后,他们的脸色、肢体语言都已经和孩子说明了一切:你只有很优秀,父母才会爱你。落后是不被允许的。哪怕他们言语鼓励,但所有的话语都在暗示,下次一定不能落后。长期处于这样思维模式的家庭中,那么这个孩子就自己困在了“落后就是永远”的束缚中。所以,我们要做“托得住”父母,可以托得住孩子的最差结果,并且愿意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面对孩子的落后,可以告诉孩子,有人的地方就有排名,排名不能定义我们这个人。但如果我们想提高,那就告诉自己,这是暂时做不到,我可以努力试试看去提高。父母也要多和孩子“示弱”,告诉孩子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让孩子看到,哪怕不是“样样第一”,我们也能是最爱的彼此。最后,也要引导孩子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你开心吗?你舒服吗?你为自己自豪吗?慢慢我们都发现,原来得了第一也不一定开心;有时候输了反而很自豪。价值观多元了,心态也就好了。一个具备良好心态的孩子,又有什么竞争可以“打败”他呢?做自媒体8年了,可以说自己真正在育儿这件事上“知行合一”了。记得当年我特别认真学习早期儿童教育并且分享给大家的时候,就有人留言说,你这是孩子还小,等孩子上学后,就知道后悔了。如今小D已经是小学生了,而且也不是学霸牛娃,我需要面对她的不少暂时“落后”。那讲真我一点不后悔。反而我十分感谢早期的这段经历,让我更有底气面对,而且更加笃定,人生之路那么长,真正能走到后面的关键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不要因为一次考试失利、一次里程碑没达到,一次和“别人家孩子”比较落后而担心。我们真正要担心的是,有没有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培养美好的品质和能力,让他们能拥有面对社会、面对落后、面对自我评价的能力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