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明知无用,为何人们依然沉迷巫术?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明知无用,为何人们依然沉迷巫术?

财经



希望求财,于是佛祖安排了一场车祸,获得了一笔赔偿;许愿工作轻松,第二年项目全被砍掉;许愿逢考必过,接下来一整年考试全部取消……在过去的几周里,“雍和宫服从调剂式许愿”成了广为流传的网络热梗。除了回归传统形式的烧香拜访,与时俱进的年轻人还会采用各种方式进行互联网许愿,试图用近似巫术的方式显化财富、美貌希望和梦想。人们的愿望越来越难达成,只有巫术在承接着人们日渐膨胀的心灵负担。


千百年来,占卜、巫术等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中曾广泛出现。作为一个经典的人类学命题,无数人类学家曾对此做出解读与阐释。然而,关于人们为何会发展并传承这些看似无效且成本高昂的技术,我们至今仍然一知半解。


面对似乎越来越迷信的年轻人,焦虑和寻求安慰似乎是看起来最合理的解释,然而是否还存在其他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日渐“迷信”的年轻人?人无时无刻不在认知着所处的环境并对此做出回应,除了心灵层面的需求,迷信行为的背后到底反应了人类何种认知特点?


现任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新百人计划”研究员的洪泽博士通过对中国传统的求雨、梦境占卜和胎儿性别预测的案例研究,以及对生活在中国西南部彝族的民族志研究,从认知与文化进化的视角提出了一个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框架。


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会相信这些无效的技术(如巫术、占卜等),是因为前代人的世界观为这些无效技术的存在提供了理论支撑。其次,人们的认知经验并不仅仅来自于亲身体验,当个体目睹他人进行占卜仪式,他们可能会推断这些做法具有有效性,即使事实并非如此。另外,信息在传播中的偏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成功的案例会获得更高的曝光度,而失败的案例往往记录不足,这造成了人们对这些技术有效性的认知偏差。除了以上几点原因,当人们主观评估某些技术是否具有有效性时,往往不会运用(或缺乏)统计学知识,将其结果发生的概率与自然概率相比较,这也导致了对这些技术的高估。


由于个体思维和信息传递的影响,直至今日,这些技术仍然存在并在相当的范围内被认为是有效的。


可以想象,巫术、占卜或神秘主义这些文化现象的仍将以更具有时代色彩的方式演变,未来的世代可能会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重新认知宇宙和自然的面貌。而这些现象背后人类的认知特点或许会帮我们更加认清人类这一物种的复杂与多样。


以下是《中欧商业评论》与洪泽博士的对话。




/01
人们为什么要去占卜?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

人们为什么要去占卜?



洪泽:

当我们谈论人们为什么要去进行某种行为时,首先应当考虑的是行为的目的性。我在撰写论文时其实回应了文化人类学里关于无效技术行为的主流观点,文化人类学家认为这些行为的目的并不是真的想达到某种目标,而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慰藉或起到一定的社会功能(如稳定社会阶层等)



我认为这种观点可能存在问题,因为这些行为本身是具有目的,至少人们相信这些仪式可以达成某种具体的效果。例如求雨,人们的确希望这些仪式能真正带来降水,并且这些仪式本身是有代价的,如果否认其明确的目的性,是很难理解人们为什么要坚持这么做的。


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例子依然存在,例如年轻人喜欢去寺庙,可能有的人只是觉得这是一种有意思的风潮,但仍然有相当多的人相信这些是有效的、灵验的,因此才会去。在小红书上搜索寺庙时,会很容易搜到说这个寺庙特别灵,所以才值得排队、值得去。


类似地,塔罗牌也是如此。我认识一个半专业的塔罗牌师,他收费相对较高。为什么人们去找他算呢?因为他们觉得他可以提供准确的信息,而且这些专业的占卜师在宣传自己时也会强调自己的准确性,例如他们给客户算命后,客户的事情确实发生了,他们会强调这一点。所以我认为在认知方面,即使在现代社会中,这些因素仍然不能忽略。



CBR:

生活中,一些超自然经历可能会导致人们寻求无效技术行为(或迷信行为)层面的一些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认知方式?



洪泽:

在田野中,我遇到过很多人讲述自己的超自然体验,这种形成有几个关键因素。第一在于,人们的记忆实际上是不怎么可靠的。有一些关键信念是真实的,然后人们会据此进行解释,去回想并脑补出一些丰富的细节。第二,人们在讲述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夸大或夸张事实上真正经历过的事情,再把这些想象出来的事情当作事实讲给其他人,但是在讲述过程中往往并不会强调这种不确定性。


人类受到感官刺激的时候,在大脑中需要一个解释的过程,一个主动构建叙事的过程。这个构建过程当中就会存在添油加醋的可能性,我们自己甚至都意识不到,这就会产生理解上的错误或偏差。我们的大脑需要这个过程,因为这就是人类处理信息的方式。非合理化构建过的信息是没有价值的,这是我们在理解外界环境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心理过程。


如果你要做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的成功与否存在很大的外在不确定性,那么这种情况下最容易产生各种我们所理解的迷信行为。例如,渔民出海捕鱼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情况,他们无法主观预测捕到多少鱼,因此在这些情况下,他们会倾向于相信各种迷信行为和巫术,希望能够获得丰收。然而,如果是在小河里打渔,不确定性并不是那么大,只要出船,基本上就能获得一定数量的鱼,那么就不会有太多迷信行为存在。这并不是说他们不需要解释,而是说他们没有内在的动机去解释或采取其他行动。



/02
祖先的 “直觉”
依然存在于我们的脑海



CBR:

在您的研究中,多次提到“直觉”一词,强调人们对直觉的利用是无效技术行为延续的基础之一,进化人类学如何定义“直觉”?



洪泽: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直觉是人类在数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心理机制。这些心理机制通常是与环境适应有关的,是先天具备的,而不需要后天学习。例如早期医疗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治疗方法——放血。进化心理学家曾对此有过研究,为什么人们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会认为这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最终的解释就是说这是一种基于直觉的判断。在尚无外界“实证数据”的情况下,人们本能的直觉认为通过这种方法达到治疗目的似乎是可行的,这就是直觉。但我认为直觉也可能是后天形成的,是一种世界观,即关于世界如何运作的认知。


在我的研究中,直觉涉及到对周围环境中因果关系的认知,即某事与其他事物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在没有获得任何数据之前,你对这种关系可能会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尽管有时个体无法准确表达。因此,在我提出的解释模型中,实际上是基于直觉的贝叶斯“先验概率”(指根据以往经验和分析得到的概率)加上后续获得的有偏差性的数据的综合结论,得出对某种无效技术行为效果的认知。




CBR:

科学的世界观是否导致我们的直觉能力在衰退?



洪泽:

我认为是不存在“衰退”的。即使是最严谨的科学家在思考科学问题时,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直觉,这一点非常重要。只不过在学术论文和正式学术会议上,他们可能不会主动提及这些直觉,而是展示数据。然而在私下里,所有人都会依赖直觉。


我们现代人的直觉与前现代社会中的人有根本的区别,特别是与迷信相关的方面。现代人经常有一种以否定形式出现的直觉,即觉得某些因果关系是不太可能发生的,这种直觉也非常重要。例如,如果我告诉你某个人身体不舒服,可能是因为他被已故的祖先附身了,你可能会认为这个解释不可靠。尽管你可能没有数据来证明或反驳这个观点,但这种否定性的直觉会让你对此持怀疑态度。相比之下,前现代社会中的人可能对这个观点不确定,因为在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中并没有确凿地排除某些因果关系存在的可能性。


我们的世界观会影响我们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有信心地说某些因果关系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即使暂时没有实证上的“数据”。这种态度与古代社会的认知情况不同。古代学者的著作中常见的观念就是“天人合一”,即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可能存在联系。认为“万物有灵”,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以一种拟人化的形式去理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前现代社会的特征。而现代社会,诚如马克斯·韦伯所言,社会理性化的过程就是“祛魅”和“除魔”的过程。



/03
矛盾的信仰是一种普遍现象



CBR:

如果说前代人对无效技术行为的热衷是受限于世界观的局限,那为什么接受科学世界观教育的现代人中依然存在会为此痴迷的现象?甚至有时对一个事情会同时存在两种理解方式(理性的和玄学的)?这是否会造成认知上的矛盾?



洪泽:

就我个人的直觉而言,在认知层面上解决这种矛盾是个体需要面对的问题。实证研究和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然解释和超自然解释可以同时存在。对于某些人而言,他们可以完全接受无神论的解释,即超自然实体是不存在的。然而,为什么它们不存在,不同人可能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现代科学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世界观,但对每个人的影响各不相同。有些人能够完全接受超自然实体不存在的科学解释。至于为什么不存在,有些人对此有深刻理解,有些人则没有。这取决于个人接受的教育。尽管在许多事情上我们有相似的解释,但在某些关键的信条上,有些人对超自然实体的存在持怀疑态度,而有些人则认为它们可能存在。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王充,他被认为是东汉时期的无神论者。他否认鬼的存在,认为人死后就消失了。但他相信有妖怪的存在,对他来说,妖怪是由天地自然之间聚集的气体形成的。在我们看来,他可能显得有些矛盾,但从他当时的角度来看,他并不矛盾。他只是不相信鬼的存在,而妖怪存在是有可能的。


现在也有许多人,他们可能不相信鬼的存在,但可能相信其他超自然现象,如占星术或八字。很多人的价值观可能并非完全一致,而是从各种价值观中选取不同部分组成自己的价值观。在信仰方面也可能如此,一个人可能选择拼凑不同的解释,构建出自己的信仰体系,而不是完全接受某一体系。科学世界观和迷信世界观可能都只是他们信仰体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信仰体系,可能是由不同解释组合而成。在认知层面上,这种现象并不奇怪,甚至可能普遍出现。




CBR:

作为一个经典的人类学话题,在这一选题中,您最关注的点是什么?



洪泽:

巫术、占卜和神秘主义的话题,在人类学研究中最早的缘起是19世纪末,欧洲的殖民者在殖民过程中观察到与他们熟悉的基督教文化截然不同的信仰体系和文化行为,需要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这是当时的需求。


现在的研究实际上是从一个演化的角度进行的,探索早期人类社会(甚至19世纪之前的非基督教文化社会)的共性,这是非常有趣且重要的。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我们需要运用演化心理学的观点,即人类演化出了一些心理机制,这些机制可能存在于个体层面影响了我们的直觉。


另外,虽然现代人的世界观与前一代人相比可能有很大差异,但我们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在接收来自他人的文化信息和信息传播方面,可能存在类似的偏差。通过研究这些偏差,我们可以了解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各种工具和行为的有效性如何认知,以及这种认知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偏差,进而探讨群体层面可能出现的现象,这是我关注的点。


*论文原文:
Hong Z. The Evolution of Ineffective Technologies in Human Societies–A Cognitive and Cultural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D]. Harvard University, 2022.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斯诺悔恨美三大部长罕见共同发声:这事不解决,如何对华竞争闹离婚已7年!皮特和茱莉或因这事不再纠缠!闹离婚已7年!皮特和茱莉或因这事不再纠缠!“谍影重重”?游船突然沉没,船上23人有21人是特工!已有4人遇难…指增超额扑街的一周,量化依然吊打主观?【23年5月】核医学科上月重要论文汇总丨选题不决,找核医学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在寻找粒子自旋与引力的耦合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量子科话【诺奖得主Wilczek科普专栏】“眼前”的量子力学 | 蔻享学术量子不再神秘,你能体验到的量子技术——量子计算云平台|彭承志恐怖一幕!闪电击中天空塔,一夜1400次雷击;悲剧重演,居民愤怒问责:“明知危险,为何让孩子进洞穴?”法学博士:哈佛败诉又怎样,高分的中国留学生们依然不够「白」熟人猥亵朋友的幼女8年,报警后据不认罪:26年后登报道歉,为什么我们依旧愤怒谷爱凌斯坦福第一年全A!选修量子力学、中医…不愧是“牛娃”天花板!用量子力学解决精神内耗?起底“疗愈经济”背后的混沌江湖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苦事不说,喜事不扬,闲事不管“党员无才便是德”“澳洲银行里没钱了!” 澳洲女子取钱被告知无现金,直接怒关账户,牛!砍杀柯基威胁妻子后续,“罚款300,拘留12天”:为什么我们依然不寒而栗?硬核观察 #1057 谷歌再次重申“量子霸权”,声称制造了 70 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超级计算“公共管理”为何被裁撤?“无用之学”意义在哪里?以前所未有的原子数量进行量子力学模拟,机器学习发现新的高压固体氢乌许多牧者家园遭毁坏,但他们依然选择留下服事和社区芯片/消费电子/基因编辑企业获新融资,量子计算机、微显示芯片全球领先 | 榕报·4月《春天的芭蕾》&合唱《怀抱》专访日本原子力资料情报室专家:明知有可替代方案,核污水排海不负责任自从学了量子力学,我竟然学会凭空提取能量 | 中科院物理所超美的!这些竟都是无用之物?藏在豆瓣的“无用美学”,带我探寻美的世界遇事不慌!移民局遭遇各种乱象,该如何应对?!【路过青春之狗血青春】《社員都是向陽花》​洪水能把铁制汽车直接撕碎,但战士们依然毫不犹豫的顶上前线名利场||曾经的完美贵妇Melody官宣离婚,为何人人拍掌?全国首例!5G通信也要搞“遇事不决量子力学”“牛娃”天花板谷爱凌:斯坦福第一年成绩全A!选修量子力学、中医……5063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鏖战幕府山 32当泡利遇上荣格:量子力学如何改变分析心理学?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