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 | 被这本儿童文学震撼到了
小众但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我们陆续分享了两期:
👉第一期:小众但精彩,这3本宝藏书你应该都没看过
《谢谢你,山谷!》
《查理和我的旅行》
作者:[英] 马克·洛里
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
开本:32开
装帧方式:平装
定价:36元
适读年龄:8+
《课外作业代写公司》
《萤火谷的梦想家》
《孤岛上的23堂写作课》
《32秒16》
《非凡十二岁》
《32秒16》
第二本要分享的书,是意大利作家朱塞佩·卡托策拉以索马里赛跑运动员萨米亚·奥玛的真实故事为蓝本,用饱含深情的笔调,以“我”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的故事。
读它的过程,让我想到了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一些场景。
同样的体育题材,
故事同样发生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国家,
同样是为了梦想敢于打破传统、执着追寻的坚强女性。
她们的故事在给我们心灵战栗的同时,也鼓舞了我们勇敢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正式开始介绍这本书前,先聊一聊这本书的真实原型,索马里赛跑运动员萨米亚·奥玛的故事。
萨米亚·奥玛1991年出生于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索马里,从小就喜欢奔跑的她,怀揣对自由和荣誉的渴望,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训练,终于成为全摩加迪沙最快的跑者。
之后她更是受到命运女神的眷顾,获得了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资格。
这是萨米亚第一次离开非洲,第一次以运动员的身份站在全世界面前。
发令枪响,跟她同组的运动员很快就把她远远的甩在身后。
尽管落在最后,但萨米亚还是拼尽全力追赶。现场观众纷纷站起来,为她加油呐喊。最终,萨米亚在全场观众的掌声中到达了终点。
她的成绩是32秒16,这也是本书书名的由来,虽然比同组第一名慢了将近10秒钟,但这已经不再重要,萨米亚坚毅的神情、永不言弃的精神,早已刻入了千万观众的心里。
为了到意大利寻找专业的教练进行训练,为了能够继续奔跑参加奥运会,萨米亚最终也踏上了前往欧洲的逃亡之旅。
2012年4月,她坐上了一艘严重超载的小船,和船上其他的70多个无辜的同胞一样,萨米亚不知道的是,死亡的阴影正渐渐靠近。
很快,小船就没油了,不知在海上漂了多久,意大利救援队发现了他们,很多难民疯狂去抓救援队抛来的绳索。
混乱之中,萨米亚掉到水里,挣扎了几下之后就被海浪吞没了,命陨地中海。
或许是对萨米亚的命运倍感惋惜,意大利作家朱塞佩·卡托策拉在这个故事的结尾,赋予了萨米亚另外一种人生结局。
她在落水后被救起,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和照顾,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萨米亚终于有了漫无目的尽情狂奔的机会。
不仅如此,她还取得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资格,在第四跑道上发足狂奔……
跟随朱塞佩·卡托策拉的笔触,我们来到萨米亚自幼成长的故乡索马里,这是一个饱受战乱的国度。
建筑物墙壁布满弹孔或几近被炸毁,街上满是烧焦的痕迹,行人走在街头,随时可能有被乱枪打死,女人们需要穿着黑色罩袍进行日常活动。
怀揣对赛跑的热爱,尽管条件极其艰苦,萨米亚依然日复一日地严苛训练着。
她的教练是和她亲如兄妹的好友阿里,这个机灵淘气的同龄男孩是萨米亚成长路上的最佳伙伴,他总是用自己的办法逗萨米亚开心,也会在她情绪沮丧低落时,为她加油打气。
萨米亚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动力,来自她的家人们。
女性在索马里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男性的附庸,对于她们来说,自由和梦想根本是奢望。
然而萨米亚的家人,尤其是她的父母、姐姐荷丹全都无条件地支持萨米亚,鼓励她勇敢地去追寻自己的赛跑梦。
物质条件的缺乏,并没有阻断萨米亚追逐梦想的脚步。
萨米亚练习跑步时穿的鞋,是哥哥姐姐们穿过的旧跑鞋,鞋底已经磨破,每次跑步,她都要留意路上的石块和缝隙。
除了上学,练习跑步成了萨米亚做的唯一一件事情。
她给自己定下了一天长达七小时的训练目标,她在庭院里跑,宵禁之后尽快出门,裹着闷热的黑色罩袍,在街上跑。
就这样,萨米亚一路从破败纷乱的街头,跑进了国家体育馆,又从枪林弹雨的索马里街头,跑进了北京奥运会赛场。
就在我们为萨米亚的命运逆转、离梦想越来越近而感动欢呼时,父亲的猝然离世让人悲痛不已。
原本乐观坚强的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变得悲伤消沉,为了寻求更好的生存机会,姐姐荷丹冒着巨大的风险,逃亡到了欧洲。
接下来的路,要靠萨米亚独自一人来走了。
通过萨米亚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纷乱、愚昧、蛮荒的另一面,也感受到了为梦想而努力的伟大力量。
很喜欢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淡蓝色的底色上,一只黄色的蝴蝶悬在半空中,它象征了萨米亚令人感动落泪的蝶变过程,也象征了那些怀揣在心中、总有一天会那些振翅高飞的梦想。
最后说一下,这本书的内文印刷也用的是别致的蓝色专色,版面排的稍满了一些,页边距比较窄,页码设计是秒表字样,一些特别有感觉的句子用粗体标明出来了。
当你感到沮丧低落,不妨读一读这些句子吧!
《非凡十二岁》
作家伊娃 · 伊博森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后随母亲移居英国。
受童年时辗转经历的影响,伊娃笔下的小主人公几乎不是孤儿,就是领养或单亲,这本书中的主角安妮卡也不例外。
这是一个温暖人心的古典冒险故事。
伊娃以维也纳为背景,创造了一个贫富相杂、善恶并存的多彩世界,讲述了在十二岁这一年,发生在孤女安妮卡身上的传奇曲折经历。
十二年前的一个六月天,两个女仆在山里的一座教堂里捡到了一个弃婴,原本她们打算将女婴送到修女院。
可由于修女院正好伤寒病菌肆虐,女仆们只好将女婴带回了位于维也纳老城区的雇主家中。
这是一幢有三位教授居住的老房子,两位女仆的工作便是服侍三位教授的日常起居。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埃莉和西格丽德做好了被辞退的准备,即便丢掉工作,她们也不忍心扔下这个可怜的小女婴不管。
出乎她们意料的是,三位教授竟然破天荒地同意留下女婴。
在女仆和教授们的庇护下,十二年前那个孤苦无依的弃婴,长成了一个勤劳能干的少女。
一天,一个神志不清的老人被抬进了势力的埃格哈特家。
这个94岁高龄的老太太是埃格哈特先生的姑婆。
因为嫌弃老太太年岁已高,又无钱无势,埃格哈特一家把卧病在床老太太安置在阁楼上,冷漠待之。
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妮卡来到老太太床边为她讲故事,这之后,只要她有空,就会来到老太太的病床前陪伴她。
在老太太娓娓的讲述中,发生在老人身上的那些动人往事令安妮卡感慨。
而老太太也被安妮卡的真诚和善良打动,在临终之前,将整整一行李箱的珠宝留给了她。
故事围绕这一箱珍贵的珠宝,随之展开……
《非凡十二岁》被誉为伊娃的集大成之作,它的内容之丰富,洋洋洒洒近四百页,却让人读来不觉得冗长乏味,反而不舍结束。
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作家对于安妮卡形象的刻画。
从安妮卡被收养,到贵族母亲突然出现认亲;从一跃成为贵族小姐,到惊悉这一切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生活起起伏伏,但安妮卡始终葆有勤劳、善良、正直的可贵品质。
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身份是贵族还是平民,她始终满怀对生活的热爱,内心美好、眼中有光。
她会在陪伴老人时,顺便采一束茉莉花。
在农场食物极其紧缺的情况下,她想办法做出可口的饭菜,让大家不至于忍饥挨饿。
她会在仆人作鸟兽散时,拿起抹布和拖把,哼着轻快的歌儿,把农场打扫得一尘不染。
比起贵族小姐被人侍奉的生活,她更喜欢劳动带来的充实。
在故事最后,谜底揭开,原来那个自称安妮卡生母的埃德尔特劳特 · 冯 · 坦嫩贝格的贵族女人,是冲着老太太留下的珠宝来的。
为此,她委托一个无德律师,伪造了出生文件,带走了安妮卡,霸占了那箱珠宝……
不过,历经种种曲折冒险,故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善恶有报、皆大欢喜。
正如伊娃所说,她在写作时“有意无意地想弥补主人公的遗憾”,借此给自己的童年以慰藉,也向读者传递了温暖。
除了立体丰富的人物塑造,伊娃也用极富感情的笔墨,全方位展现了故乡维也纳的音乐、美食、风俗乃至众生相。
这是一座以音乐闻名于世的城市,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施特劳斯,有史以来著名的作曲家几乎全都在这座城市工作过。
▎音乐从这里的千家万户流淌而出,每一间咖啡屋里、每一架街头手摇风琴都在演奏华尔兹舞曲,而在富丽堂皇的歌剧院里,每晚都有大块头的女高音一展歌喉……
美食是这座城市的第二张名片。
▎糕点店里出售七种不同的巧克力蛋糕,还有香草威化饼涂上榛子酱做成的夹心饼,以及鲜嫩多汁的野生浆果充馅的酥皮船……
如在目前的美景美食描写,也算是对久未远行的心灵一种慰藉吧。
愿我们都像安妮卡一样,纵使生活波澜起伏,也能遵循内心的指引,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