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最容易精神出轨?
你听说过《图书馆停电 30 秒》的故事吗?
这个几年前火爆全网的真实故事,最近再次冲上热搜,并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可能还有些朋友没看过,我简单地捋一下故事内容:
一个女生在某个夜里,看见男友的师妹,给他发了微信消息。
她往上翻了翻聊天记录,竟然发现在过去的整整一年里,他俩每一天都在聊天。
真正令她感到细思极恐的,是那些聊天的时间节点。
原来,男友每次和她说“我很忙”的时候,都是在跟师妹互相分享日常、讲笑话。
让她觉得最最最恶心的一件事情是:
在她上一次生日许愿的30秒里,男朋友却在分神玩手机。
原来是那个师妹发消息给他说:“图书馆突然断电了,我好怕0.0。”
看到这里,女生彻底崩溃了。
因为她还清晰地记得,自己闭上眼许愿的那30秒,是多么诚挚地希望他健康平安,祈愿俩人能够永远在一起......
她无法想象,在那30秒里,男友是在担心师妹因为图书馆断电而害怕,还是希望年年都能陪她过生日呢?
在她的叙述里,这个男生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平时对她很好,两人8年的爱情也一直很顺利、甜蜜。
甚至当她要分手的时候,连她的父母都觉得:
“这不就是聊聊天嘛,又没有出轨,何必呢”?
但最后,即使非常痛苦,她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分手。
因为她清醒地认识到:
“我们默认了这么多年的感情原则和底线,他悄无声息地把它擦去甚至越轨了。”
看完这个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有很多人认为,她的选择很理性、正确。
但也有人认为,她这是“小题大做”,完全没必要分手。
今天,壹心理想认真和你聊聊,现代爱情中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
“精神出轨”后的关系,还值得继续吗?
为什么一个“精神出轨”的故事,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呢?原因可能有3个。
(1)被“精神出轨”,是很多人经历过的情感创伤
ta们在亲密关系中有过类似的遭遇,一直埋藏在心底很久很久,无处诉说。
看到这个故事时,已经结痂的伤疤被再次揭开,才发现痛苦一直都在。
也会有人会后悔,自己没有像这位女生一样勇敢分手,而是选择原谅,导致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伤害,陷入“反刍思维”中,痛苦的场景、记忆和感觉,一遍一遍跑出来折磨自己。
(2)“精神出轨”在某种程度上,摧毁了很多人对亲密关系的期待
让人特别愤怒的地方在于,一个人在明知自己的伴侣会介意,也明知暧昧对象的意图,也有能力分辨这种行为对错的情况下,依旧长期维持着暧昧不清的关系。
这才是最伤人的地方。
ta打破了亲密关系中最基本的原则:界定底线和保持边界。
一直以来,我们渴望建立的亲密关系,是彼此忠诚的。
忠诚,就是将自己的情感和精力只投入到伴侣身上,并且坚定地维护着这种专一性,自觉和介入关系中的其他人保持界限。
“精神出轨”,无疑摧毁了很多人对亲密关系的期待:
我全力和ta保持一条轨道,ta却二话不说就越轨了。
(3)“精神出轨”击中了大家对“现代爱情的恐慌”
这可能是最本质的原因。
复旦大学沈奕斐教授,在做爱情研究时发现:
“现代爱情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你永远不知道对方是不是只爱我一个。
也不知道对方现在爱我,明天还会不会爱我,这个不确定性是永远存在的。”
这种不确定性,给无论是否身处亲密关系中的人,都带来了焦虑感和不安全感。
就像故事中的男女主,在看似相爱、般配的完美爱情下,一方却悄然在精神上“背叛”了另一方。
所以很多人看完以后,更加不敢相信爱情了。
“精神出轨”之所以存在极大争议性,可能是因为:
我们很难界定“精神出轨”的标准。
频繁和异性朋友聊天,是精神出轨吗?
直呼异性的小名,是精神出轨吗?
单独和异性吃饭、看电影,是精神出轨吗?
每个人在亲密关系中,对于“越界”的定义,都不一样。
但一旦发现对方越界,打击又是毁灭性的。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判断,伴侣是否有精神出轨的迹象呢?
《复旦沈奕斐的社会学爱情思维课》中讲过:
当我们结成了亲密关系,就意味着我们之间有别于和其他朋友之间的关系。
作为恋人,是有“3个优先权”的。
(1)时间和注意度的优先权
意思是在所有人里面,我们的注意力和时间,应该最多地花在伴侣身上。
如果对方跟你说很忙,没有时间陪你,却愿意花时间陪另一个人聊天、吃饭......
在心理学上,这是一个人在情感上,开始倾向于与他人建立深入关系的表现,是一种精神上的背离。
如果你发现,除客观因素外,伴侣陪伴你的时间正在减少,注意力完全不在你身上,甚至慢慢疏远你,对方或许真有精神出轨的可能性。
(2)精力的优先权
也就是说,我们在伴侣身上花的精力,应该比花在别人身上的更多。
这可以从你们的日常相处中觉察出蛛丝马迹。例如:
本来要跟你分享的日常,却跟别人分享了;
经常和另一个异性聊心事、倾诉烦恼,你问ta却什么都不说......
在心理学上,如果一个人开始在情感上更多寻求他人的支持、安慰和理解,这可能意味着,ta正在将亲密的情感关系转移到其他人身上。
这种行为,可能被认为是一种精神出轨的形式。
(3)重要性排序
在重要性排序里,伴侣应该是排第一位的。
ta的需求,应该排在其他任何朋友前面。
比如当伴侣有困难的时候,你应该先去帮助ta;
当伴侣心情不好的时候,你首先考虑的是怎么让ta高兴,而不是先考虑他人。
我想起一个经典的故事:
丈夫去上班,问妻子红糖冲剂在哪。
妻子奇怪地问:“你喝这个?”
他答:“同事今天来了大姨妈。”
妻子一听就炸了:
“你知道我大姨妈什么时候吗?我来大姨妈的时候,你去哪了?”
丈夫觉得妻子不可理喻:“不就关心下同事,至于吗?”
俩人因此大吵一架,甚至差点离婚。
所以当你发现伴侣的这3个优先权,都转移到他人身上了,就要引起重视。
如果你还不能做出判断,也可以试着问自己:
TA和这个人的关系,是否已经影响了你们的关系?
如果是,可能是时候与你的伴侣,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
作家亨利•克劳德说过:
“评判越界最好的办法是,你的行为是否让你的另一半受到了伤害。”
尽管影响一个人精神出轨的因素有很多,但仍有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下面4类人,出轨的可能性更高。
(1)没有边界感的人,可能更容易出轨
两个人在一起,也就意味着:
双方在“与异性的交往边界”上签下了一份隐形契约,需要共同遵守。
但吊诡的是:
这份契约,往往很模糊很暧昧,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
所以那些没有自制力和责任感的人,就很容易越界而不自知。
就像那句话说的:
“越界者永远不会觉得自己越界,因为刺痛的都是别人。”
(2)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可能更容易出轨
这类人很难从心底对自己有好的评价,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这种低自尊的状态,使他们极度依靠外界的评价和认可,来获取价值感。
当ta无法从伴侣身上,获取自己想要的认可时,就会向外寻求。
就像《三十而已》中的许幻山,从妻子身上得不到想要的认可,但是在第三者林有有身上,感到自己被仰望和崇拜,于是他越轨了。
(3)不安全型依恋者,可能更容易出轨
有学者在依恋研究中证实:
不安全型依恋个体,会比安全依恋型出轨率更高(Whisman MA,2007)。
这类人最典型的两大特征,就是高焦虑被弃和高回避亲密。
他们虽渴望与人亲密,但总是怀疑和恐惧另一半并不想达到同样的亲密。
所以他们往往更胆小怯懦、多愁善感,并在感情中容易放弃承诺。
相反,如果伴侣双方都是认真坦诚的人,出轨风险会显著降低(Schimit, 2004)。
(4)有过出轨经历的人,可能更容易出轨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过出轨经历的人,在未来更容易再次出轨。
因为他们更容易建立“不忠行为模式”:
出轨一次会为个体建立起不忠行为的模式,在类似的情境下更容易重复。
当一个人出轨却没有遭受严重后果时,他们会认为再次出轨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正如那句俗话说的,“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不仅如此,Weiser学者指出,与那些父母从未出轨的人相比,原生家庭中的父母曾经有过出轨行为的个体,出轨率可能翻倍。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在审视他人的感情问题时,最容易发表的言论可能是:
不分手,还等啥呢?不分,就是恋爱脑啊!
一旦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会发现,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分手与否,并没有对错之分。
你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对自己的伤害降到更低,努力恢复日常的生活秩序。
这里有2点建议想和你分享:
一、如果你选择继续这段关系,就需要和伴侣“重建信任”。
重建信任,是要在双方达成一致意愿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需要双方共同参与,对于恢复关系有共同的期待,并愿意为之努力。
首先,你需要和ta开诚布公地表明,你在这次事件中的真实感受、受到的伤害和对未来的担忧。
双方真诚地交流彼此的想法,并一起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重建信任的关键是“接纳”。
你需要在内心深处释怀受过的伤害,并且愿意接纳对方重新走进自己的内心。
而这最忌讳的,就是一有矛盾就“翻旧账”。
只有真正在内心里让事情翻篇儿,合理宣泄负面情绪,拥抱受伤的自己,才能让自己从阴霾中走出来,去创造新的可能。
最后,你们需要重新明确原则,设立界限。
沈奕斐教授认为:
亲密关系中的边界感,是需要2个人不断磨合和协商的。
比如,你觉得跟异性半夜聊天是有问题的,而另一半觉得没有。
或者ta觉得跟异性单独看电影是有问题的,而你觉得没有。
这就需要你们重新了解彼此的底线,重新设定边界。
二、如果你选择离开这段关系,除了疗愈创伤外,你依然可以相信爱情。
被背叛者,很容易认为伴侣的出轨是自己的原因,进而陷入自我怀疑与否定。
首先,你需要停止自我攻击,重塑自我价值感。
你要知道,有错的是对方,你才是受害者。
你的自我价值,并不由这段关系决定。
你的人生,也并不会因为这段关系的结束而完蛋。
其次,你可以相信这段感情是有价值的,并从中找到令你成长的地方。
比如: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更好地和伴侣沟通、明确更想要的婚恋关系......
勇敢蜕变,才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受过背叛的人,也可以继续相信爱情。
被出轨者,容易不再相信爱情,不敢步入亲密关系。
但实际上,这种“防风险逻辑”,同时也会阻碍你重新获得幸福。
所以我更希望你建立“幸福的逻辑”,敢于信赖他人,相信爱情,相信美好。
因为只有相信美好,你才能遇见美好,真正地实现幸福。
任何关系,都要有边界感。
没有边界感,最先伤害的就是爱自己的人。
如开头故事中的女生所说,她也有同学,有聚会,有机会和异性接触。
但她爱他,所以愿意克制自己。
脱口秀演员杨蒙恩在节目现场向女友求婚时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没有天生的好人,只有被约束的文明者」。
看了微博里一个很火的解读:
他当着全国观众的面求婚,代表了他需要整个社会的监督,他愿意为她成为那个被约束的文明者。
我想,最好的关系应是:
双方都了解与异性交往的边界,同时自觉接受这份约束。
你与别人的边界越清晰,与伴侣的边界就越融合。
最后,
愿每一个人,都能在关系中自信、勇敢、做好自己;
也愿我们在生命中都能找到,甘愿成为彼此“唯一”的伴侣。
世界和我爱着你。
“精神出轨”的潜在可能,让人时时刻刻都充满了不安全感。它摧毁了很多人对亲密关系的期待,甚至令许多婚姻最终走向破裂。
如果你常感到焦虑不安,正面临着关系中的困境与危机,不妨尝试体验壹心理的亲密关系咨询。我们用心甄选擅长解决亲密关系问题的咨询师,帮助你看见关系中潜藏的矛盾,剖析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提升你在婚恋中幸福感,让感情更长久。
为了让你能以更低的价格体验优质心理咨询服务,现在亲密关系咨询新用户直降300元!
点击下方海报,立即预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