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去了一趟香港,内心五味杂陈啊生活2023-07-05 04:07之前写过小红书上的香港防白眼指南,我十几年来,尽量都绕着香港走,关于它的印象,全部来自媒体和他人的转述。终于借着转机的机会,颤巍巍地亲身去体验了一下传说中的“歧视之都”。先说我的个人体感,我没有遇到歧视,反而遇到了一些好人(但我也不会否认其他人在香港遭遇的不快),总结原因,除了有幸存者偏差之外,也因为三年疫情游客稀少,香港的谋生者们也在反思对“大陆客”的傲慢。说说遇到的好人。我们定的酒店在市中心,选择了坐机场快线转地铁进城。拿着大箱子准备出地铁的时候,我们正在犹豫应该从哪个口出,一对本地老夫妇就主动上前,操着生涩的普通话问我们要去哪?这种温柔我并不意外,和上次发文的评论区差不多,大家在香港的感受也是,冷漠排外的都是年轻人,老一辈香港人,还是很热情友善的。我们给他们看了地图上酒店的位置,老夫妇给我们指了最近的出口。到达了地面后,香港密集的高楼让导航完全失灵,当看到我们走反了方向之后,那位大叔还特地走过来,重新给我们指了一次路,我们顺利地找到了酒店。航班在清晨降落,到达酒店也不过是6点半,因为一晚的疲惫飞行,我们非常需要休息,但check in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因为看之前的热搜事件中,个别香港人对说英语、说粤语、说普通话的人会区别对待,所以我们就商量好,干脆讲英语。前台的英语非常流利,但后来听到我们和孩子说普通话,他就转用普通话和我们对话——前后的态度并没有任何分别。我们本想问问前台有没有付费提前check in的服务,没想到前台主动建议帮我们升级到酒店最顶层的大套房,而且立刻就可以入住,补的差价给了个非常好的折扣。可能是老天为了打破我的偏见,给我安排在香港遇到的头两拨人,都没有遭遇到歧视。在房间里休息好了,我们打算去附近吃个饭。随便沿着街走了走,看到一家茶餐厅里大早上就坐满了人,应该是附近街坊喜欢的那种好吃的小店。之前就在香港防白眼指南上看过,点餐的时候千万不能磨磨唧唧,拖泥带水,如果影响店主接待其他客人是会被当众甩脸子的。大陆人最好提前看懂餐牌,点餐讲究的就是一个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豹的速度。但我们还是掉了链子,点餐的时候,因为看不懂上面ABCDEFG餐的组合规则,不是忘了选咖啡还是鸳鸯,就是忘了选培根还是烟肉,很是浪费了店主一些时间。但是她并没有生气,一直是笑眯眯地跟我们用蹩脚的普通话解释着。刚点完餐,我忽然抬头一看,电视机前贴着一张A4纸,上面写着严厉警告,不许切到某台。我戳了下老公,说,完了,咱们好像进了个黄店。老公不信,说这纸上没准是指监控录像呢?但我们抬头仔细看店内环境的时候,才知道,我们确实“误入虎穴”了。墙壁上涂着巨幅的手绘壁画,描述着几年前的纷乱。我有点害怕,因为在新闻中听说黄店对大陆客人非常敌视,甚至会面斥不雅,刚才店主的热情不会是“笑里藏刀”吧?我暗示老公,要不别吃这家了吧。但为时已晚,30秒之间,三杯冻鸳鸯已经迅雷不及掩耳地放在了我面前。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去。小店的味道确实不错,但是在严厉警告和巨幅壁画的凝视下,那些打砸烧的画面和眼前热气氤氲的食物交织在一起,吃得内心非常忐忑。结账的时候,店主依然笑眯眯的,耐心地等着我们数钱找钱,没有一丝不耐烦,甚至还友好地和妮莫聊了几句,欢迎我们再光顾。走出这家黄店,我心里是五味杂陈。我不知道如果是四年前,他们是不是还能如此对待我们;也不知道她的友好,是出于对顾客的友好平均值,还是想对大陆人释放善意,和气生财。又或者,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相处,本来就可以是这样,把人从集体形象中抽离出来,摒弃观念上的分歧,只是把对方当做一个寻常人类来对待。在香港,我也接触了服务业的香港年轻人,他和我说粤语,我一脸茫然,我说英语,他也不太顺溜,他主动选择了磕磕巴巴地和我用普通话沟通,虽然普通话很烂,但态度是非常诚恳想把买卖做成的。很多读者也说,三年后再去香港,服务业当年的那份盛气凌人消失了,态度都和善了起来,他们体会到了,没有了乌央乌央的大陆客,自己的日子,也越过越难了。如果说遇到被翻白眼的,也有。一家中药店面里,卖着一些我没有见过的药材,我有点好奇,就拍了几张门口药材的照片,搜搜是什么新鲜玩意。里面两个老伙计估计看出我是那种只有好奇心没有钞能力的游客,很不耐烦地白了我一眼。但这时我对陌生人的社牛又一次爆发了,我快乐地冲老伯们挥手,向他们问好。他们也只能慌乱地尬笑着,回应我的热情。对付脸皮薄又严肃的东亚人,用西式的没心没肺没脸没皮正好对症。人生的体会就像小马过河,来香港之前,在小红书刷了几百篇防白眼指南,做好了一定会被歧视的心理准备,就当去搜集素材了。没想到,香港人对我们的态度,比家乡的老武汉对“外码”的态度还要友善点,也算是场全新的认知吧。在《疾病是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这本书中,有一章讲到关于南方被北方文人书写的历史。由于早期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所以对于南方风土人情的描述往往出于北方人的手笔,即便是南方的知识分子,也会出于对北方文化的仰慕,不自觉地按照北方主流价值观看待本土。所以一代代人能接触到的信息,都透露着对南方的妖魔化。南方最典型的标签就是瘴气。在北魏的记载中,“巴、蜀、蛮、獠、谿、俚、楚、越……地既暑湿,多有肿泄之病,障气毒雾,射工、沙蝨、蛇虺之害,无所不有。”南北分界线就是一道鬼门关,瘴气就是南方落后不开化的象征。当书斋中的北方文人还在嫌弃南方的时候,苏东坡在人人厌恶的岭南,已经亲身感受到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快乐,他也经常给朋友们写诗写信科普,人是否生病、长寿,其实和健康的习惯有关,“非南北之故也”。作者总结说,南方摆脱“瘴乡”污名,其实取决于两点:1.当地融入主流文化圈的程度2.脚踏实地的感受果然随着后来经济重心的转移,这些被视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又摇身一变,成了“天府之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瘴气的瘴字,最早其实是“障”,这个阻隔人们理解和交融的障碍,不仅仅是水土地理上的,更是人心上的烙印。半个世纪来,香港人对大陆人“穷酸”“没有素质”的刻板印象,近10年来,大陆人对香港人“心比天高”“排外谄媚”的集体怨怼,让人心越来越远,隔阂越来越多,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阻碍两岸交流的“障”呢?今天的次条给大家推荐了一款巨好用的眼霜!还是来自大家的老朋友植卡美这款眼霜是它家的高端线黑松露抗老去纹效果杠杠滴老规矩,买正装先免费试用旅行装30天不满意无偿退款希望自己有双年轻态眼睛的姐妹快去次条试试看公众号的人不多了,分享一下吧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