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性标杆:首家18A港股Biotech,开始盈利
7月3日晚,港股生物科技公司复宏汉霖发布自愿公告:据初步评估,公司预计2023年上半年期内利润约为人民币2亿元,去年上半年亏损2.521亿元。
复宏汉霖作为曾经带B的18A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本次率先盈利也打破了投资者对18A公司长期无法实现盈利“常识”,起到了一定的标杆作用;受到消息影响,复宏汉霖盘中股价上涨一度超过30%。
复宏汉霖的这次正面盈喜,可以说没有任何预兆。
4月中旬,复宏汉霖曾经更新过一季度的亮眼业绩,实现收入约9.9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7.2%;业绩强劲的增长源于汉曲优(曲妥珠单抗)和汉斯状(斯鲁利单抗)的大卖,分别实现了约5.39亿(同比增长66.7%)、2.5亿人民币的收入。
2022年,复宏汉霖实现营收32.14亿,毛利23.7亿,其中销售开支和研发投入分别约为10.5亿、13.94亿,两大支出已经将毛利消耗殆尽,当年录得亏损6.96亿。
(图源:复宏汉霖2022年年报)
估计大部分投资者都没想到,公司在第二年上半年能够获得翻倍式的收入增长,同时将费用增长控制在一定的水平。
不过,复宏汉霖近来也被部分利空消息缠身,先是年报因为理财事件埋雷被核数师出具保留意见,后又中止推进公司的科创板上市辅导。
不管如何,复宏汉霖能够在如此的艰难环境下取得盈利,自然有其一套独特的研发策略和商业化打法,值得仔细分析。
从复宏汉霖的已商业化管线看,目前公司已商业化的产品有5款,分别是1款PD-1单抗斯鲁利单抗和4款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
以临床全盘的管线体系分析,复宏汉霖的策略是生物类似药和热门靶点PD-1打头阵,临床后期管线均以拓展PD-1适应症为主导,临床早期管线则是围绕IO(肿瘤免疫治疗),展开LAG-3、TIGIT等管线的单药或联用探索,小分子创新和新型分子亦有涉及(如双抗HLX35)。如果要从管线的先进性来评判的话,只能算中规中矩,部分管线被第一梯队玩家甩开。
这些,似乎对商业化嗅觉灵敏和销售推广能力强大的复宏汉霖,并不算什么大问题。
(图源:复宏汉霖2022年年报)
之所以曲妥珠单抗(HER2单抗)能在复宏汉霖4个生物类似药管线中表现最为突出,源于其特殊的竞争格局和较大的市场空间。
其他三款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国内5家、阿达木单抗7家、贝伐珠单抗10家。
曲妥珠单抗的原研厂商为罗氏,目前仍为HER2阳性乳腺癌和胃癌一线治疗的基石。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曲妥珠单抗销售额首破60亿元,同比增长22.44%;2022年上半年其销售额超过30亿元,同比增长5.58%。
(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肿瘤药TOP20)
目前,除了原研外国内仅有两家厂商的生物类似药获批,分别是复宏汉霖、海正药业,其中复宏汉霖早在2020年8月国内获批,国内已批准乳腺癌和转移性乳腺癌适应症,而海正药业则是在今年2月底获批。
斯鲁利单抗虽然是国内第13款获批的PD-(L)1,并未影响复宏汉霖“后发制仁”。
据公司一季度更新的财务数据显示:汉斯状(斯鲁利单抗)实现收入近2.5亿元,并且3月单月销售额首次超过1亿元。而这个成绩,也超越了有“PD-1国产四小龙”之一的君实生物(公司一季度总收入2.55亿元、民得维销售超千万)。
之所以斯鲁利单抗能够在竞争格局恶劣的PD-1里大卖,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斯鲁利单抗并未进入医保目录,目前大部分国产PD-1的200mg均在3000元以内,而斯鲁利单抗5588元一支(据悉年费3.3万元),公司保证了自身一定的利润空间。
斯鲁利单抗适应症布局具备差异化,首批适应症为治疗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实体瘤,同时也是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PD-1,还覆盖了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这样的大适应症。
另外,斯鲁利单抗还在全球同步开展12项肿瘤免疫联合疗法临床试验,广泛覆盖肺癌、食管癌、头颈鳞癌和胃癌等适应症,全面覆盖肺癌一线治疗。
另外,除了打头产品过硬和商业化能力强劲,能够将看似出海价值较弱的产品顺利出海,也是复宏汉霖的“核心能力”。
2022年全年,复宏汉霖共完成5项License-out交易,包括与Organon、Abbott、Getz Pharma、Eurofarma、Fosun Pharma等伙伴的合作,首付款超15亿人民币,潜在里程碑约14.46亿美元。
结语:复宏汉霖的率先盈利,给予深耕众多18A生物科技公司投资者一个深刻的启示,研发出一个30亿的大单品也许足以将一家18A公司拉回到盈亏平衡线,如果加上将运营成本有效控制的话,离盈利一定不会太远。
不过,并不是哪家Biotech都像复宏汉霖一样拥有夯实的“Backup”。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