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ESG为杠杆:跨国公司重组中国供应链财经2023-06-30 04:06去年中秋,《中欧商业评论》曾进入云南普洱咖啡产区,探寻雀巢在云南种植咖啡的历史与现状。 1988年,随着一句“味道好极了”反复回响在城市家庭电视机里,雀巢的外籍农艺师们也进入了云南,开启了漫长的云南咖啡种植计划。至今,已经35年。由雀巢最初开辟的这片咖啡“新大陆”,包括:普洱、保山、西双版纳、文山、临沧、怒江等,沿着边境线铺展,少数民族聚居,且曾深陷贫困。咖啡种植,改善当地人的生活,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地方上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吸引我们去产区的是一个好奇:什么样的力量,能让这家食品巨头在异国的乡村牢牢生根,源源不断地为庞大的业务网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资本的高效利用和组织管理之外,一定还有其他能力是十分重要,而又被忽略掉的。到了现在,当许多中国大企业面临出海时,雀巢这段跨国经营的历史尤其值得我们重新翻看。在云南的成绩背后,“创造共享价值”的理念是重要支撑。体现在咖啡种植上,着重于两点,一个是人,另一个是环境。雀巢从进入产区开始,就力图与广大农户建立合作,让他们直接成为供应商。同时,雀巢也一直在尽最大可能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具体说来,首先,雀巢在云南的经营,是一个逐渐向个体咖农靠拢的过程,他们不是依赖中间商和国营农场,而是将20%-30%的差价给了当地农民。这不但让雀巢能够在当地建立了扎实的社会基础,也保证了供应链的稳定。其次,雀巢长期陪伴咖农,在30多年里,他们不间断地辅导农民种咖啡,将农艺培训覆盖到整个产区。第三,雀巢在当地建立了公平的价格机制并严格贯彻。因其收购量巨大,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当地咖啡产业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第四,保护环境的准则是贯穿于雀巢农艺培训和收购标准之中的。土地和气候环境,不仅关乎农民的生计,也关乎咖啡豆的质量。直至现在,尽管中国咖啡产业的格局与10年前已经全然不同,但在产区,雀巢依然扮演着“价格指示器”的角色。这就是长期主义者的影响力。35年过去,大环境已经发生巨变。雀巢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具体做法也在变。近两年业界关于ESG的讨论中,企业的“范围3”排放是热点,也是公认的难点。对食品行业来说,产业链长是减碳降碳的最大挑战:从农业原材料开始,到废弃物处理的终点,其间涉及生物多样性、可持续采购、助力社区、生产及运输过程的减排乃至净零排放等等议题。雀巢已经作出 “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承诺,并发布了《净零排放路线图》。如何与利益相关方携手,一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雀巢实现“净零”目标的关键。现在,雀巢大中华大区如何协同供应链上下游一同减碳?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实践与消费者达成情感链接?在《中欧商业评论》举办的“ESG领跑营”中,雀巢大中华大区可持续发展总监张琦将为学员详解ESG战略将怎样影响其上下游供应链的协作?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课程详情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