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浮世绘中的西洋景│ 左图右史

浮世绘中的西洋景│ 左图右史

科学
    7.8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浮世绘是日本近代的一种绘画流派,顾名思义就是风俗画,盛行于江户时代(1603-1868),余波延绵至明治时代(1868-1912)。浮世绘作品的内容包括民俗风情、花鸟、风景、英雄武士、歌舞伎、美人、春画等,形式则以彩色木版画为主。浮世绘的风行,际逢日本人与西方文明接触的重要时期,前有“兰学”的滥觞,后有“黑船”来航引起的门户开放,西洋风土人情自然成为浮世绘画家钟爱的题材。


撰文 | 刘钝


 ●                   ●                    


01




望远镜




江户幕府时代,荷兰眼镜匠发明的望远镜成了西洋人与时尚日本人的一种“标配”,因此当时不乏表现这一新奇物件的浮世绘作品。

望远镜最早传入日本的时间,学界比较认同的说法是1613年。那年夏天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里斯(John Saris, 1579-1643)率“丁香”号商船来日,向德川家康(1542-1616)进献了一台望远镜。此事比阳玛诺(Emmanuel Diaz,1574-1659)《天问略》(1615)介绍望远镜、邓玉函(Johann Schreck,1576-1630)将实物带入中国(1619)、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1666)著《远镜说》(1626)还要早(注:近来有人引《大内义隆记》《南蛮寺兴废记》《长崎实录大成》等日本文献,认为望远镜在16世纪中叶已经传入日本。上述材料所载“能清楚看清远方的镜子”、“远眼镜”等,是否就是伽利略式的望远镜,学界尚无定论。作为一说可参阅本文参考资料[1]

到了 17世纪末,日本人开始自己制造望远镜,主要在实行锁国政策时唯一保留对外商贸活动的长崎,最有名的眼镜匠是森二左卫门(1673-1754)。到了18世纪下半叶,大阪的岩桥善兵卫(1756-1811)后来居上成为日本最好的眼镜师。他不但自己制作伽利略型、开普勒型望远镜以及多种天文仪器,而且认真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并在1802年撰成《平天仪图解》一书,书中包括一些基本的天文学知识与天文仪器的构成原理。图1是该书中的望远镜图。

图1 《平天仪图解》中的“窥天镜之图”

图2出于浮世绘画师川原庆贺(1786-约1860年)之手,描绘的是真人实景,一艘荷兰大帆船在八条划艇的牵引下,正从外海驶进港湾。画中那个手持望远镜的西洋人是医生与博物学家西博尔德(Philipp Franz Balthasar von Siebold,1796-1866),一名荷兰随员站在其身后。画面中正对观众登上高台的,是西博尔德的日籍女伴楠本滝,他们两人的女儿则趴在一个日本女仆身上,红帽黄衣的小男孩则是西博尔德从爪哇岛带来的侍童。

图2 川原庆贺《远眺海船入港》(约1830年)

西博尔德生于德国并在维尔茨堡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来服务于荷兰殖民者建立的东印度公司,前往设在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总部担任军医,1823年被派往荷兰人在长崎港内的“特区”出岛任职。在日本期间,西博尔德除了行医与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外,还广泛交友,搜集整理日本博物志、民族志和民俗学方面的资料。

1826年他在访问江户时,从某个宫廷天文学家那里获得几幅日本与韩国的详细地图,被德川幕府指控为间谍,先是遭到软禁,1829年初被驱逐出境,后经由巴达维亚返回荷兰。数年后他在莱顿出版的有关日本地理和民族志方面的插图本杰作《日本》,以及《日本植物志》《日本书志》,和主要根据他的收藏由他人编撰出版的《日本动物志》,成为19世纪初西方人了解日本的重要资料。西博尔德也成了著名的“日本通”。据说美国海军将领马修•佩里(Matthew Perry,1794-1858)率舰队前往日本之前就曾派人向他咨询建议。1858年,江户幕府解除了对西博尔德的放逐令,一年后他重返长崎,担任荷兰商会与日本政府的贸易顾问。

第一次居留日本期间,西博尔德与一位叫楠本滝的下女住在一起,后者为他生下了女儿楠本稻(1827-1903),就是图1中的女婴。楠本稻后来成为第一位受过西医训练的日本女性和皇家医师,由于通晓“兰学”,被人称为“荷兰阿稻”(オランダおいね)。这位“阿稻”还曾为明治天皇的侍妾接生,最终病死在宫中。关于楠本稻的小说、电影和歌舞剧在当代日本都曾流行一时。

图5也是川原庆贺的作品。作为江户时代晚期的画家,他曾为出岛的荷兰当局工作并学习西洋画法。除了浮世绘作品外,他也为西博尔德绘制了大量动植物图谱,1829年受西博尔德间谍事件的牵连也被幕府监禁。

图6是佚名画家的《海船出港》,远方的山峦轮廓与海口看似与图1相近,实际上这就是荷兰人的大本营出岛之内景。由于是人工港湾,大型海船进出港都需当地的小划艇牵引。

图6 佚名《海船出港》(19世纪初)

图7是江户时代中期画家铃木春信(1724-1770)的作品,他首创套色印刷版画,日本人称为“锦絵”。画中的两位女子坐在船舱里,一人手上拿着的可能是烟具,另一位则用望远镜隔窗远望。日本叫本浦的地方不少,这里应该是个时髦男女的“打卡”点,犹如今日成都的太古里一般。

图8是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1760-1849)创作的《煞风流之七癖》系列之一。该系列现在仅存两件,其中之一就是这幅《风流女和远目镜》。画中两位武家女子,一人打着黑纱阳伞,一人手持朱红色望远镜。画面上的落款“可侯”是画家盛年时常用的艺名,画中女子那种鹅蛋状的脸形被称为“可侯美人”。


图9也出自葛饰北斋,显然受到尼德兰静物画的影响。樱和鱼都是日本人的标签,望远镜则是舶来品,不过当时日本人已能自己制造。图10是葛饰弟子柳々居辰斎(活跃于1799-1823年间)的模仿作品。

歌川派是浮世绘中的一个重要门派,鼻祖是歌川丰春(1735-1814)。他们有细致的分工与传承,门下弟子的水平一旦得到认可,就可以以歌川为姓并使用独特的家纹。冠名“歌川”的浮世绘画师多达数百人,未必都有血缘或姻亲关系(注:常有多位画家使用同一艺名,则用“某某世”加以区分,日本人的正式写法是“几代目”,与门派内的辈分不完全相同,例如后文出现的“二代目歌川广重”与“三代目歌川广重”就同属歌川派第四代,他们的老师歌川广重是第三代,有时为了区分就称其为“一代目歌川广重”)下面的两幅图都出自这一门派的画师:图11是第四代歌川芳盛(1830-1885)的《日本名山》系列之一,芳盛艺号一光斋,从画上的印款上可以看出,画中那个留辫子穿长袍的应该是个中国人。

歌川贞秀(1807-约1878年)也是歌川派第四代画家,创作了许多西洋题材绘画,下文还将介绍他的更多作品。他曾于1867年被德川幕府派往巴黎参加世界博览会。图12是歌川贞秀的系列作品《横滨休日》之一,副题是“鲁西亚人游行”;“鲁西亚”即俄罗斯,画中的片假名(加汉字)分别是“俄罗斯人”与“俄罗斯船”,题款中的“五云亭”是画家的艺名。

图13是保存在神奈川县立历史博物馆里的一幅佩里舰队的“黑船”图,船首塔台上可见一个通过长筒望远镜瞭望前方的水手。

图13  佚名《黑船》(约1853年)

02




黑船




近代西方势力进入日本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早到来的是16世纪初的葡萄牙人,随后又有西班牙人加入,他们多来自印度半岛南端、东南亚沿岸与南中国海,被日人称为“南蛮”;17世纪以后,荷兰逐渐成为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在东方以爪哇岛的巴达维亚为基地北上日本,因船上水手的皮肤经年日晒而成红铜色,被日人称为“红毛”或“红蕃”,随之而来的西方知识则被称为“兰学”;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炮舰闯进东京附近的江户湾,被日本人称为“黑船事件”。从此日本的门户完全打开,成为东方世界最早接受和融合西方文化的国家。

其实“黑船”之名并非起源于佩里舰队。早在两个半世纪以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时,由于他们乘坐的帆船都涂上了防腐防锈的黑色油漆或沥青,日本人就一直把跨洋而来的武装船只称为“黑船”,含有不祥之兆的意味。图14是德川家康御用画师狩野内膳(1570-1616)所绘屏风画中的“黑船”(注:狩野内善并非浮世绘画家,然其画风可视为浮世绘的先声)。不过真正令“黑船”在日本近代史上留下厚重印记的,那就非佩里率舰叩关莫属了。

图14  狩野内膳《南蛮人渡来图》中的“黑船”(约1600年)

浮世绘画家留下了许多佩里的肖像,大多面目狰狞可怖,形同怪兽一般。图16是一幅比较形似而非刻意丑化的头像,上书“北亚墨利加人物佩里像”,据考作于“黑船”来航期间。若干年后,佩里与“黑船”在日本人心中的形象才得以翻转。现在日本多地立有佩里的雕像,造型高大英武,如同中古时代的日本武士和英雄一样受人膜拜,有些地方还会在每年七月举行“黑船祭”这一类的纪念活动。

佩里舰队闯入江户湾(今称东京湾)有两次。第一次是1853年7月,共有4艘战舰,其中两艘蒸汽动力明轮巡洋舰和旗舰“萨斯奎哈纳”号(USS Susquehanna)排水量达2450吨,另外两艘为风帆动力护卫舰。四舰共装备了各种火炮63门,远远超过江户幕府当时拥有的火炮总数。第二次是1854年2月,其新增了5艘战舰,总数达9艘,旗舰是排水量2415顿的保厄坦号(USS Powhatan),她与“萨斯奎哈纳”号都是1850年才下水的新型战舰。

1853年7月8日,美国舰队首次出现在浦贺冲附近海面,两艘蒸汽驱动的巡洋舰冒着浓浓黑烟,尖锐的汽笛声响彻海湾,犹如在呼喊“开门,开门”。接到报告的幕府内部一片混乱,其时将军德川家庆(1793-1853)已重病在身,监理朝政的老中、大名莫衷一是,江户城里也是人心惶惶。7月14日,佩里率领300名全副武装的美国水兵乘划艇登陆。幕府代表户田氏荣和井户弘道接受了美国国书,并恳求佩里暂时退兵缓议。佩里拒绝了让美舰停泊长崎港的建议,并称明年还会再来。随后的几天里,佩里率舰绕着江户湾炫耀武力,顺便勘测水位和地形,直到7月17日才离开,德川家庆则于10天后去世。

1854年2月13日,“黑船”舰队再度驶来,幕府既无抵抗的实力也没有拖延的借口。3月8日,佩里率领500名武装士兵登陆并举行阅兵游行。停泊在海上的战舰大炮齐鸣,明为庆贺,实为示威。在美国炮舰的威逼下,幕府代表不得不接受美方提出的全部要求。3月31日,双方签订了用英、日、汉及荷兰语四种语言写成的《神奈川条约》。

图17表现的是佩里首次来航时威胁日本代表的情况:那一天(1853年7月14日)佩里及其扈从在久里滨(今神奈川县横须贺市东海岸)登陆,向幕府代表转达了第13任美国总统菲尔莫尔(Millard Fillmore,1800—1874)致日本天皇的亲笔信,要求开港、通商、为美国舰船提供补给和救助遇难船员等条件,不过那时菲尔莫尔已经卸任四个多月了。从图中标识文字可知,端坐中央的是佩里,当年49岁,两边分别是他59岁的参谋长亚当斯(Adams,全名Henry Adams Greg)和54岁的联络官阿南(Anan)。

图17 佚名《合众国水师提督宣示开港要求》

图18为日本人当年绘制的佩里舰队第二次叩关的战舰布列及双方兵力情况。类似的图还有不少,有些可能是事后画的。无论如何,幕府后期日本人的情报工作还是差强人意。联想到十多年前第一次鸦片战争在中国爆发的时候,似乎没有一位画师为林则徐、邓廷桢他们绘制过一幅类似的英国兵船图。

图18 1854年“黑船”在江户湾的阵型与双方兵力部署图

浮世绘中不乏专门描绘西方船舰的作品,许多上面都留下了相关的数据:尺寸、吨位、乘员、下水时间、航速、火力等等,参照图形一目了然。前面图13画的可能就是佩里第一次叩关时乘坐的旗舰“萨斯奎哈纳”号。图19则是第二次叩关时乘坐的旗舰“保厄坦”号,其航速11节,装备火炮16门,其他数据以及以往航程图上均有说明。图20应该是图19的仿制品,参数基本一致,图题强调是“蒸汽船”。图21则标示了指挥塔、水轮、锚锭和遮阳棚等细节。
 
图19  美国蒸汽动力驱动明轮巡洋舰“保厄坦”号


下面是“黑船”舰队中的旗舰“萨斯奎哈纳”号与“保厄坦”号的照片,摄于1850年代。


 03




横滨开埠




1854年,在美国炮舰的威逼下,幕府政府与美国在江户湾附近的横滨村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四年后又在神奈川海域停泊的美军巡洋舰“保厄坦”上签订《美日修好通商条约》,规定美国在神奈川开港。不久法、俄、英、荷等国接踵而来订约。原来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渔村很快发展成毗邻首都江户城的重要港口,横滨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历程就此开启。

与此同时,日本绘画的主流也从深受中国文人画影响的“大和绘”(やまとえ)转变为更贴近世俗风尚的浮世绘。由于套色木版印刷技术的成熟,画作多为三联或多联的彩绘形式。在浮世绘众多的门派中,身处对外开放前沿的横滨的艺术家们,因以表现西洋风物而大放异彩,被人称为“横滨绘”(よこはまえ)。这一派的许多画家都出自歌川门,影响较大的除了前面提到的歌川贞秀与歌川芳盛外,还有二代目歌川广重(1826-1869)、三代目歌川广重(1842-1894)、歌川芳員(活跃于1870年前后)、歌川芳春(1828-1888)、歌川芳虎(1830-1870)、二代目歌川国辉(1830-1874)等。

图24说不上是正宗的浮世绘,不过它出自“横滨绘”大师歌川贞秀之手,是一幅横滨港的鸟瞰图,画家的视角位于港湾对面神奈川镇附近的小丘上。图中最醒目的是游弋在港湾内的外国军舰与商船,外滩与码头已经初具规模,沿岸分布着村舍、寺庙、神社以及外国人的定居地,远端左侧是江户湾的出海口,右侧角落上的蓝色山头是富士山。标题与题款说明这是1859年 6月2日横滨开港的盛况,此时距日美签订通商条约仅仅一年。

图24 歌川贞秀《御开港横滨之全图》(1859)

图25是歌川贞秀数年后描绘横滨港口贸易交流的作品,画面中央的汉字写着“运输之图”“横滨交易西洋人荷物”。图中有多艘外国商船,有的刚刚抛锚泊定,有的正在上货或者利用舢板卸货,有的正从远方驶来或离去,好一派繁忙景象。从船上悬挂的旗子看,不难辨认出英、美、法、荷等国的国旗,只是画面右方的三面荷兰国旗画得不对。正确的荷兰三色旗应该是红、白、蓝三色自上而下排列;两面法国的竖排三色旗则正确无误。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船体都是黑色的,作画时距“黑船”来航不过七八年。

图25 歌川贞秀《横滨港内的外国商船》(1861)

随着越来越多外国人的到来,横滨村的西部成为外国人居留地,中部则发展为商业区,当地人则主要居住在西北部。在外国人居住区里,聚集了多国领馆与商贸公司,充当翻译和雇员的人也集中居住在象鼻码头附近的会馆里。图26系三代目歌川广重所绘,“波止场”即码头,“通译人”即翻译。图中一艘美国货船正扬帆起航,岸边站着一些西洋男女,也混杂了几个中、日人士;右侧是填海造就的山下公园及滨海大道,临街的主要建筑是在神奈川县府旧址上建立的“运上所”,也就是海关(如今成为横滨的一个旅游观光点);旁边还有著名的海景西餐厅“英一番館”,至今仍在营业。一些外国领馆的屋顶飘着旗帜,图上可辨的有英、美和意大利国旗(绿白红三色竖排,此图误为横排)。这些西洋建筑群的背后就是著名的中华街,由于建港需要劳工和原材料,大量华商、华工来到横滨。画上远方小丘则是法国军队驻扎的法兰西山。

图26 三代目歌川广重《横滨波止海岸通译人馆之真图》(约1873年)

三代目歌川广重特别钟爱西洋题材,下面将介绍他的另外一些描绘开埠后横滨风光的画作。图27与图26是同一地点,不过视角不同而已。图中可见分布在滨海大道上的各国领馆或商贸公司,路上有行人、骑士和马车,水中还有各类船只。图中右上方还有一个代表富士山的高峰,不过只是示意而已,也是画家个人的偏好(显示方位),实际上在这个角度与高度上是无法看见富士山的。

图27 三代目歌川广重《横浜海岸通り之風景》(1870)

随着西方居民人数的增长,新的天主教堂出现了。横滨最早的近代天主堂建于1862年,正式名称是“圣心大教堂”(Cathédrale du Sacre-Coeur),属于巴黎外方传教会,遗址在中华街附近(注:1906年迁往新址,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重建,是为今日山手大教堂),今日是个旅游景点。图28中,教堂门楣上方有“天主堂”三个汉字,其下是一排西文字母,照例应该至少包括建成年代的罗马数字MDCCCLXII(1862),估计画家并不了解门楣上西文的意思,只是根据写生草图大致描画。类似地,实际上看不见的富士山峰再次出现在画面里。图29是1962年横滨市政府在圣心大教堂原址上竖立的纪念碑上的浮雕,可以看出与三代目歌川广重画中的建筑物是大致相同的。

图28 三代目歌川广重《横浜商馆天主堂图》(1870)

图29 横滨圣心大教堂百年纪念碑上的浮雕

英国人布伦顿(Richard Brunton,1841-1901)对横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本是灯塔工程师,19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许多海岸灯塔就是他设计的。横滨开埠后他参与的设计与施工包括滨海大道、山下公园以及城市下水道系统,还有1869年建成通车的吉田桥——日本第一座铁制桁架桥。此桥桥身长24米,宽6米,在当时算是一个轰动的新闻,因此许多浮世绘画师都留下了桥上桥下繁忙的图景。

图30还是出于三代目歌川广重:画面右边(西南)是伊势佐木町方向,左边(东北)通向海滨大道和港口。桥上熙熙攘攘,各色人种混杂,行人与车辆交错,过桥路边有商业店铺,桥下运河中还有运货的木船,远方天际线上帆樯林立。

图30 三代目歌川广重《横浜吉田桥马车道之图》(1870)

歌川贞秀的《铁桥之图》更加写实,场面也更为恢弘,图中可以看出运河、内湖与港湾的分布,河对岸外国人的居住建筑也都历历在目。

图31 歌川贞秀《横滨铁桥之图》(1870)

随着城市的发展,运河早已被填埋,吉田桥一带也改成通衢大道。下面两图分别是标识昔日吉田桥关门所在的石柱和横滨公园里的布伦顿纪念像。


图34中的西洋建筑十分华丽,石墙四角砌着花砖,拱门上方可见“亚三番”三个汉字:“亚”代表“亚墨利加”即美国。这是横滨市落成的第三座美国商厦,紧挨着英国公使馆,门前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图34 三代目歌川广重《横滨亚三番商馆繁荣之图》(1871)

图35是位于海滨大道上的法国公使馆门前景象,绘者还是三代目歌川广重。作画时间正当拿破仑三世执政的第二帝国时期,法兰西国旗中央还有皇冠与十字盾牌形的纹章,至于是否忠实写照就不得而知了;另外国旗上的蓝色条变成了绿色条,不知是画家的疏忽还是套色技术方面的原因。

图35 三代目歌川广重《横滨本町海岸通り佛郎斯役馆之图》(1869)  

图36是三年后另一位画师二代目歌川国辉的作品:画面前方是海港,左边的建筑群是外国使领馆,右边则是经由吉田桥通向码头的马车道;门前有铁围栏正是法国公使馆,其时法国已在普法战争(1871)中败北,第三共和国取而代之,不过图中旗帜的颜色样式仍与图35相同。法国公使馆的右侧、阳台上有一对男女的建筑物是意大利领事馆,其背后则有丹麦领事馆和普鲁士领事馆。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公使馆屋顶上方露出一面绘有黑鹰的白色旗帜,代表普鲁士的国旗。这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当然画家未必是成心这样构图。

图36 二代目歌川国辉《横滨佛国役馆之全图》(1872)

浮世绘中的西洋景还有很多,商贸、交通、科学、工业,以及旅日外国人的日常起居等等,真是浮生万象,洋洋大观。未尽话题俟诸异日。 

 参考资料:

[1] 汤开建. 2017. 欧洲望远镜究竟何时传入中国——“番僧利玛窦有千里镜”说考实. 南国学术. 第1期. 36-49页.
[2] 巖橋耕珋堂述. 1802. 天文捷徑平天儀圖解. 大坂:池内八兵衞. 京都大学数学教室貴重書ライブラリ.
[3] 石山禎一、宮崎克則. 2011. シーボルトの生涯とその業績関係年表1(1796 - 1832年). 西南学院大学国際文化論集. 第26巻第1号. 155-228頁.
[4] 三谷博著/张宪生 谢跃译. 2017. 黑船来航:日本开国史.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 潘力. 2020. 浮世绘.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6] 越智裕二郎、蔡玫芳. 2018. 兰学与博物馆——再现日本江户时代的文化交流样貌.亚太博物馆连线专栏.
[7] 横滨开港纪念馆. Yokohama Port Opening Memorial Hall, Yokohama cityseeker
[8] Omotenashi Project. 2014. The Map of Oblivion. yokohamatriennale. supporter/yokotorisup/event/Map_bokyaku_copy300dpi.pdf
[9] 梦隐. 2023. 日本“南蛮屏风”中的帆船与贸易. 科学文化评论. 第20卷第1期.
[10] 梦隐. 2023. 浮世绘中的望远镜.科学文化评论. 第20卷第2期.


延伸阅读

三百多年前游欧的中国人:见过路易十四,也见过波义耳 | 左图右史 (《知识分子》2018-02-11)

康桥镇的女人们(《知识分子》2018-03-08)

葡萄牙帝国的海上花列传(II) | 左图右史(《知识分子》2018-11-25)

战舰、火车与隧道:英国画家透纳笔下的工业革命 | 左图右史(《知识分子》,2022-05-22)

火枪、天主教和欧洲人是怎样进入日本的|左图右史(《知识分子》,2023-02-25)


关注《知识分子》视频号
get更多有趣、有料的科普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长岛两男子穿毕业长袍LV店大肆偷窃 I 浮世绘美联航UA MileagePlus大幅贬值跨大西洋航线兑换“太脏了”,皇后区这家Dollar Tree鼠满为患遭抵制 I 浮世绘挣扎中的西单,赢不回年轻人东村餐车伪装成“中国外卖”,出售非法大麻 I 浮世绘月租$1850,住在皇后区废弃洗衣店体验如何? I 浮世绘唐人街老店“百味兰州拉面”进驻上东区第一大道 I 浮世绘快来看,这是纽约93岁最老公交车 | 浮世绘纽约州有个五彩缤纷的童话村 I 浮世绘纽约女子路边捡回价值$8000旧沙发,臭虫专家直摇头 I 浮世绘第一百二十二章 解放县城纽约土著分享移居佛州心得:这四件事让我震惊 I 浮世绘跨大西洋最强商务舱兑换大量放票,仅需34K点数即可躺飞大西洋感官盛宴:纽约沉浸式NASA主题展带你体验外太空 | 浮世绘退休教授潜入纽约富人圈,盗走珠宝拍卖获利$4.5万 I 浮世绘梵高的艺术信仰:日本浮世绘与欧洲时尚的合流月租$2500只能在浴室洗碗,纽约单间公寓引热议(视频) I 浮世绘“芭比”粉丝快来,这是纽约12个粉色打卡地 I 浮世绘第一百二十一章 议婚你是我心中的那一轮明月700对新人林肯中心举行集体婚礼 I 浮世绘下东区这家披萨店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美最佳 I 浮世绘纽约两家餐厅入选“世界50佳餐厅” I 浮世绘战旗仍在飘扬“笑看疯狂”,纽约街头趣味标语集锦 I 浮世绘我的无依之旅和有衣之旅布鲁克林大桥公园竖起了一座“边境墙” | 浮世绘《富岳三十六景》系列等名家浮世绘版画,火热竞拍中肉太少,纽约州男子把墨西哥卷饼连锁店告了,求偿$500万 I 浮世绘被纽约租金吓坏,实习生选择从南卡乘飞机通勤 I 浮世绘“豪华的牢房”,77呎月租$2350没有卫生间,曼哈顿这套公寓火了 I 浮世绘两名纽约警察林肯隧道协助分娩,母亲3分钟内顺利产下男婴 I 浮世绘浮世人间 | 周浩纪录片展映+导演现场交流皇后区隐藏着一家宝藏餐厅 I 浮世绘纽约今夏最值得逛的5大夜市 I 浮世绘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