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城投债江湖地位简评(2023)
扫码加入投行圈子知识星球 获得更多实用干货
来源/作者: 债券球
约莫两年前,笔者写了《各省城投债江湖地位简评》,在过去两年里,城投江湖有不变,也有变。不变的是各省城投发展“向东看、向南看”的态势没变;变的是,虽有增量,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更多集中在存量债务化解的问题上。就此,笔者以上次文章为基础,进行更新,供各位参考。
城投作为基建主力,其发展,关乎一方经济、民生福祉,而其发展好坏,则很大程度依赖于自身融资情况的变化。城投债作为城投主要融资来源之一,很自然就得到了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促发行、保兑付等现象在债券市场屡见不鲜。然而基于各种禀赋的差异,市场环境的变化,即便随处可见的大力支持,各地的江湖地位也难免出现一些浮浮沉沉。
江苏之所以能成为城投债市场的老大,究其原因,大概是江苏提供了城投债发展最为富饶的土壤,其中最重要的非有力的政府支持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莫属。政府支持,一方面体现在人财物和行政效率方面,无论是城投设立,还是后续发展,政府基本都在持续、高效的默默支持;另一方面,体现在专业性,管的人了解城投、了解产品,很多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济实力的强大,在小到支持城投重组,大到吸引投资机构,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管你2111,单50,、双50,还是公共预算50亿,在手持一大把百强县、百强区、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同时不缺专业性的苏大强面前,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在信用事件纷起的时候,管你外面各种协调会,还是承诺,大强只会通过默默兑付来打消市场的疑虑。
夸了这么多,也不是说江苏就一点问题没有,江苏也有网红地区,江苏也需要控制规模,平滑区域成本的大幅落差。好在,就这些方面来看,江苏在重视、江苏在努力,强大的定力正在让调整的效果逐步显现。降成本、控规模,从最新的各种统计数据来看,江苏改善的挺好。苏南本就优秀,苏中不断提高,苏北再加把力,相信整个江苏的城投市场最终是有序、可控的。
狮子头的浑厚、文思豆腐的细腻,无不彰显强者的底蕴。江苏,强在基础,胜在定力。
城投债市场,江浙独领风骚。其实要说浙江,江苏具备的优点,浙江基本也都有。浙江的城投债市场从起步到规模化,相对于江苏都要稍微晚一点,最终体现在具体规模上的差距。然而从实务来看,浙江在城投债发展的过程中从不缺少亮点,以融资成本为例,除个别地区外,总体融资成本的控制要胜江苏一筹。
作为江苏的邻座,浙江在学习,浙江在进步,浙江很像优化版的江苏。只是浙江也需要关注规模,即使身上负重再轻,跑太快,重心同样会不好把控,相信优秀的浙江会一定会处理妥当。
作为GDP第一大省,广东在城投债市场的地位似乎并不匹配,看起来,广东从一开始对城投债就不太感冒。广东作为笔者心中最市场化的一个地方,从政府提供的营商环境,还是包容、活跃的民间经济,无不闪耀着市场化的色彩。广东城投债需求相对较弱,大概是基于当地强大经济背景下,带来的丰富财税资源。
广东,潜在的王者,具备成为城投健康发展典范基础的地方。这么难得的基础,应当珍惜,不能走偏。
(一)上海
汇集东西南北之精华,经济发达,财源丰沛,城投融资需求很弱,当地银行的资金供给已经非常充裕,从这点来看,跟广东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上海,浓浓的小资情调,配上浓油赤酱,说是城投债里的大家闺秀,一点也不为过。
(二)北京
政治中心,企业总部和金融机构总部云集的一个地方,本身应该也如上海一般,不差钱,如果非要找出一点不同的话,那就是北京自带北方人的大气、豪放。然而,个别城投,涉及产业过多,在部分时间段成为了市场的热点,对北京城投债的群体还是产生了些许不太正面的影响。或许,这样的事情在告诉我们,城投本身就应该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基建老本行,不要像有些人说的,仗着资金和背景优势,贸然涉足不熟悉的行业,一方面,容易出风险,另一方面,也容易被人说三道四,有不务正业之嫌。
北京,强大资源背景的代表,只是需要一些精细活。
(三)重庆
中部地区城投债比较有代表性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尚可,但是平台众多,存量不少,融资成本也不低,这大概是城投债存量与区域经济地位倒挂的结果。虽然如此,重庆负面总体不多,表现相对稳定,但是水面的平静并不代表水下没有暗流涌动。重庆是否需要关注降成本、控规模,笔者以为这是必须且迫切的。
重庆,长期位于一梯队,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差,可以确定是,当地的城投债肯定没有重庆火锅美好。
(四)天津
曾经长期位于一梯队,然而因为天房、天物和渤钢等事情的发生,天津在城投债市场的地位也在迅速下滑。不是不想融,大概更多是难融。对于天津城投债,一方面,地位的改变主要取决于区域营商环境的改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市场的信心不取决于表态,更多在于把出现的债务问题处理妥当。当然,目前天津区域确有改善,但是难言质变,路阻且长。
天津,继续负重前行,希望有一天能恢复津门虎的荣光。
山东,GDP长期稳居全国前三的省份,经济实力不容小觑,然而近年来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城投债本身具有一定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属性,山东GDP的地位也注定了山东城投债的江湖地位不低。然而,充满厚重色彩的山东城投债,与江浙相比,无论是政府支持,还是专业性,似乎都欠缺一些火候。也许就是这些细微的差别,为如今负面舆情频发埋下了伏笔。
山东,厚重外表下,需要注入淄博烧烤式的活力。
提到胡建人,耳边会自动响起《爱拼才会赢》的歌声,作为融入闽人骨子里的精神,并不意味着喜欢冒进,当地的城投债也是如此。福建的城投债很稳健,规模适中,融资成本优秀,如果要列举国内优秀城投债区域,福建理应有一席位。
笔者曾经思考过其中原因,除了政府支持和区域经济外,兴业银行的成功也是区域城投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福建作为少数几个省会GDP没有地市GDP高的省份之一,在属地兴业银行的引导和促进下,当地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很快。其中具备代表性的厦漳泉地区,了解市场的都能体会这些地方的强悍。以厦门为例,作为计划单列市,AAA平台的数量基本超过GDP远超自己的宁波、青岛,大连就更不用说,融资成本更是让很多地方望尘莫及。
想想北京、上海、广东,这几个融资更加霸气的地方,北京不用说,一堆大银行总部在北京,上海有浦发、交行,广东有广发、招商、平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拥有成功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是区域城投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说到这,有点为江苏和浙江惋惜,经济如此发达的地区,居然没有孵化出在国内举足轻重的股份制银行,希望将来能有所改观。
福建,茶香四溢的地方,很好。
(一)安徽
提起南京,江苏人经常调侃南京为徽京,这也间接说明了安徽与江苏联系的紧密度。作为紧邻江浙的省份,安徽近年来充分吸纳发达省份的优点,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人会看到合肥政府的新闻,网友打上了最敢赌的城市,最佳风投机构等LOGO。其实,安徽还有其他很优秀的地方,比如:芜湖,早期的通商口岸之一,当地充满了浓郁的商业气息,加上敢作为、肯作为、理性作为的当地政府,芜湖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
对于城投债,安徽整体呈现的风格也有与江浙颇为相像的地方,城投融资总体偏谨慎,成本控制较为严格,但是也存在部分区域融资偏难、成本偏高的情况。总体来说,安徽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负债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城投情况不差。
安徽,带着臭鲑鱼的香气,走在向上的阳光大道上。
(二)江西
相较于安徽,江西在债务率方面要高一些,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似乎与周围一圈省份的发展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来看,近年来江西城投债的发行成本、规模在呈上升趋势,甚至个别区域出现过负面舆情。作为后起之秀,江西需要密切关注规模控制,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否则很容易就会面临债务问题带来的反噬。
江西,辣味很值得享受,但是吃多了容易上头,谨防上头后的冒进。
做业务的时候,曾经听人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部看武汉,西部就要看成都。成都,的确名不虚传,作为四川省的省会,除了吸纳省内的资源外,周边省份被吸来的也不在少数。而随着大量资源的流入,成都,进而整个四川的基建都在轰轰隆隆,城投债也在蒸蒸日上,江湖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如果有相熟的老成都人,问问关于城市变化的感受,大概更多得到的答案是日新月异。
四川的城投债规模很大,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城投老大,地位自然也就很高。然而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成本似乎不那么美丽,同级别的城投成本差异过大,即便在过去的两年里,也还是没出现什么质的变化。如果继续得不到改善的话,有可能会给将来埋下很大的风险隐患。
四川,城投债与美食匹配度极高的地方,麻辣鲜香,当然吃多了,很容易上火,同时,还没有用来泻火的广式凉茶。
(一)湖南
说起湖南,第一反应就是辣,作为可以和江西并列全国最能吃辣的省份之一,湖南人做事风格也充满了热辣的气息。湖南的城投债起步很早,城投融资,从融资品种,到合作方式,似乎都让市场为之侧目,在做大城投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直到今天,提起湖南,就能想起湘潭,妥妥的债市网红。然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即使网红如湘潭,在到期前账面几无可动用资金的情况下,在到期日依然以泼辣的风格兑付了。
湖南的城投债地位不低,但是规模、成本控制则显得千差万别,即使如省会长沙,所辖区县融资情况差距也很大。基于此,作为湖南自身经济发展良好的情况下,更多应当管控好各地的融资规模和成本,达到有序发展才是王道。目前,笔者已经看到了当地的进步,希望能够更进一步。
湖南,一个城投债需要控制辣度的地方。
(二)湖北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坐拥大武汉的湖北人,正在围绕武汉打造整个湖北、甚至整个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其城投债的发展也逐步取得了应有的地位。相较于隔壁湖南,湖北城投债的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当品尝到城投债的血腥味之后,大湖北的狼性激起,奋起直追,三下两下就跑到前面来。当然,跑的太快,难免会带来一些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好的融资环境维护起来不容易,当地应该重视和珍惜。
湖北,不缺武昌鱼的鲜美,同时也不缺小龙虾的威风凛凛、张牙舞爪,小心被夹。
(一)河南
中原大地上的河南,这么多年来,区域负债水平不算高,城投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一直比较协调,规模、成本也比较适当,江湖地位自然就显得稳当。
然而,随着永煤事件的爆发,让原本平稳的城投债市场打破宁静,发行困难、成本上行,付出的代价无法估量。好的地方在于,经过走马换将后,相关事项已经得到相对平稳的处理,只是看起来不够那么彻底。村镇银行事件和有些时隐时现的负面舆情还在困扰着当地。
河南,一个具备多一点成熟,可以得到更多甘露的地方,只是这份成熟何时才能完全到位呢?
(二)河北
河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也不低,然而在大多省份都在享受城投债带来的红利时,河北似乎有些过于保守。相较于差不多经济体量的省份,河北的城投债体量具有明显的差距。如果说当地是为了控制负债,彼时冀中的争议看起来难免有几分尴尬。
目前,河北具有争议的企业和地区几乎没有,但是在笔者看来,还是欠缺了江浙地区的专业性和市场化。负债过多自然不好,但是适度负债,有效利用、控制负债,必然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当然所有这些的前提是具备专业性和市场化。
河北,走过,路过,可能已经错过。
(一)陕西
陕西,能源大省、煤炭大省,粗犷的西北汉子,带来的是做事的豪爽,而深厚的人文底蕴,则洗刷了豪爽表面的粗犷。陕西在城投债市场排位不高不低,与经济水平匹配度较高,这么多年来,总体运营也较为稳健,无论是规模,还是成本。作为曾经服务过陕西地区城投的一员,希望陕西能够继续平稳运营下去。然而偶发的负面舆情,朋友交谈时了解的信息,让笔者觉得需要建议当地关注融资规模、融资成本的控制,维护好融资环境。很多地方已经得到过的教训,当地应当汲取。
陕西,希望能继续像臊子面那样,BIANGBIANG的!
(二)山西
山西,煤炭资源极其丰富,有的地方,煤炭债几乎就代表了当地的城投债。早几年,关于山西的煤炭企业争议很大,这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山西城投债的发展。但是,山西依然有很多可敬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政府的态度,不仅说,还在做,刚兑代表了山西债券的主旋律。当然,个别的负面舆情,比如评级展望下调,还是应当引起当地足够的重视,毕竟这意味着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上升,容易影响整体的融资环境。
山西,老陈醋味道很鲜美,就是有点酸。
说到新疆,羊肉串、哈密瓜等等自然会浮现在脑海,新疆地域宽广,资源丰富。在做债人的眼中,这里还有一个特别的建制叫兵团,谈到农几师,自然会想到那个相当于地级市所对应的地方。新疆城投债,体量不算太大,虽然期间也出过一些小的风波,但是总体比较稳健。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当区域发行量大幅上升的时候,还是要有所警惕,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约束了新疆当地城投债的发行量。目前来看,这也算是挺好的一种状况。
新疆,半肥半瘦的羊肉串,才是最美味的。
广西,亚热带地区,比广东大了一圈,然而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却出现了明显的倒挂。即便在城投债面前很傲娇的广东,广西的体量依然无法与之平起平坐,成本更是被广东甩下一大截。
作为相邻省份,要缩小这方面的差距,更重要大概应该是照葫芦画瓢,提供良好的政商环境,依靠成本优势,吸引产业进入广西。笔者相信,只要方向对了,一切就都会好起来,只是从现实来看,这看起来更多只是一种愿景。负面舆情的此起彼伏,让当地个别区域有些手忙脚乱、难以招架。
广西,如果是因为绝绝子般的螺蛳粉而成为网红,那倒是挺美的事情。
甘肃城投债的分布,总体和大多地方差不多,以点带面,兰州为中心,地市为辅。只是甘肃这个地方,城投债体量不大,同时主要集中在兰州,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现状。
即便如此,甘肃区域的负面舆情也是有些频繁,好的地方在于当地政府的态度还是非常积极,目前债券也是一直处于刚兑的状态。
有时候笔者会想,像这种城投债规模的区域,是否有可能直接向国家申请地方债额度,直接置换掉。但是当想到还有贷款和非标,也就无法假设下去了,因为这得上升到另外一个层面去讨论。
甘肃,牛肉拉面很好吃,但是吃饱、吃好之后,多考虑一点发展才是王道。
(一)云南
彩云之南,很美的地方,但是说到城投债,似乎就没有那么美好了。市场上,最早关于城投的争议,大概就是云南高速当年的债务纠纷。这么多年来,云南城投似乎也一直在争议中发展,但是情况并没有往很好的方向发展,审批、发行的困难程度递增,城投层级也逐步由低层级向高层级演化。对于云南城投债,虽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违约事件,但是资金紧缺背后的负面舆情,会带来什么?相信了解的人都懂。
云南,味道绝美的菌菇,依然要仔细分辨是否可食用。
(二)贵州
贵州城投债的突起,大概从2015年前后开始,债券、非标等一起发力,但是随着一些城投负面事件的频繁发生,贵州城投债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该说,贵州近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城投债在其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于贵州,解决城投债的当务之急,笔者以为,通过制定合理的中长期规划,适度缩减一部分规模,同时严格控制成本,按部就班,最终回到合理的范围以内。只是从现状来看,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介入,当地城投债问题的彻底解决看起来如水中月、雾中化。
贵州,一杯茅台解千愁,债醒来时依然愁,债务问题的解决需要更高层面的支援。
(一)东三省
“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由段子逐步被市场接受、认可,似乎最终也成了东北城投债的宿命。时至今日,东北城投债并没有出现违约,即使这两年发生的沈阳公用的代偿、大连瓦房店的置换债事件。东北城投债的没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经济的衰落,而权益端造假事件的频发,产业债违约后粗放的处理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东北城投债的担忧,时至今日,还能够顺利发债的东北城投真的不多了。
东三省,最需要壮士断腕的地方。
(二)内蒙古
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内蒙,底下还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煤炭,然而除此之外,内蒙似乎并没有其他过硬的产业。内蒙的城投债这么多年来也一直不温不火,但是负面事件却时有发生。内蒙,或许做好自己的优势产业,才是更好的选择,至于城投债,应当量力而为。
内蒙古,金碗、银碗,互相尊重即可。
青海省投、盐湖工业的违约,青海国投的争议,这几年一直萦绕在青海城投债市场上,最终带来的是城投债市场的不温不火和萧条。
青海,如果矿产资源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局面或许会好一些。
宁夏、西藏和海南,债券存量较小,虽然区域经济一般,但是凭着过国内市场特有的信仰,城投债问题应该能够顺利存续。然而,规模问题不容小觑,超过自身负债能力以后,难免会出现一些幺蛾子。
小清新,应当见好就收,不能贪大。
城投债,用好了,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用偏了,可能会带来无尽麻烦。国人讲究度城投债也不例外,相比于显赫的江湖地位,能够把握好度,在城投债江湖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才是各省应该追求的方向。
在过去的两年里,有些地方渐渐找到了相对合适的位置,有些地方感觉有些迷失。在城投债走入存量时代的当今,各地应当纠偏补弊、尽力而为,避免债务陷阱带来的反噬。
如上,供参考。(囿于笔者学识有限,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投行君最近建了一个资管业务交流群,仅面向险资、银行、信托、券商等业内资管人士,免费实名入群,有兴趣的朋友可在文末扫码投行君的微信。各路中介勿扰。 知识星球《投行圈子》将打造投行圈最靠谱的人脉拓展平台。还可以获取海量实用干货、进入业内人士云集的私域交流群。各位老铁速来扫码集合。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亮“星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