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全身麻醉深度的因素还有哪些?
1、药物的药理特性
全身麻醉药进入循环后,形成一定水平的血药浓度,作用于效应部位而产生相应的麻醉作用和深度。在这一过程中,前半程涉及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后半程则涉及药效学。麻醉深度虽然反映的是药效学,但与药代学也有很大关系。
2、血药浓度和刺激强度
麻醉深度受药物剂量的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在剂量恒定的前提下,麻醉深度取决于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血浆浓度与效应部位浓度之间的平衡,效应部位浓度与所产生的效应之间的关系,与伤害性刺激的强度有关。
3、血药浓度由药代动力学决定
1)吸收:
静脉药直接入血,不涉及吸收问题;吸入药的吸收与药物的血溶性(血/气分配系数)、心输出量、分流、新鲜气体流量、每分钟通气量等有关。
2)分布:
药物的脂溶性和血浆蛋白结合率、患者血浆蛋白浓度(低蛋白血症时,有药理活性的游离型药物浓度升高,作用增强)、体重(体重越大,表观分布容积越大)、性别(女性脂肪含量较高)等。
3)代谢:
肝脏药酶诱导(苯妥英钠、利福平、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促进其他药物的代谢、降低其血药浓度)和抑制(地尔硫[插图]、尼卡地平、维拉帕米、别嘌醇等,抑制其他药物的代谢、提高其血药浓度)、肝脏疾病(影响药酶、结合酶、有效肝细胞数量)、肝脏血流量、肝脏药物摄取率、门-体分流情况、血浆蛋白浓度;阿曲库铵的Hoffman降解需要生理pH和温度。
4)排泄:
药物的代谢产物或原形通常经胆汁(例如罗哌卡因)或肾脏(例如哌库溴铵)排泄,肝脏、胆道疾病和肾脏功能不全时可延长药物时效;吸入药大部分以原形经肺排出,受药物的组织和血液溶解度(高者排泄慢)、心输出量、肺泡通气量(通气量增大可加速吸入药排泄,但过度通气造成的低碳酸血症可减少组织的血供,反而影响药物排泄)的影响。
4、效应部位浓度
取决于药物的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和脑灌注(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
严重肝病时,大脑γ-氨基丁酸(GABA)、阿片类受体增多或敏感阈值降低,小剂量麻醉药也可诱发肝性脑病。
5、某些特殊情况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例如老年人体液减少、脂肪含量比例增大,血浆蛋白减少,肝肾代谢、排泄能力下降,对药物的敏感性升高;小儿的体液含量比例较大,血浆蛋白较少,肝、肾、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6、术中需要维持的麻醉深度不是一个固定水平,而是应该与操作的伤害性刺激程度相匹配的。术中应根据患者和手术的情况随时调节用药,闭环靶控的基本思路即在于此。
7、静脉全麻的镇痛作用完全通过麻醉性镇痛药来实现。
本平台提供以下相关服务,直接点击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