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单体最大!占地2万亩,相当于1868个足球场
7月8日,世界单体最大的“盐光互补”项目——华电天津海晶100万千瓦“盐光互补”电站并网发电。在提升华北地区电力保供能力的同时,探索出光伏发电、水面制卤、水下养殖的复合产业模式。
据悉,华电天津海晶100万千瓦“盐光互补”光伏项目,位于天津滨海新区长芦盐场,占地面积2万亩,相当于1868个足球场,每年可提供15亿度清洁电力,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125万吨,可满足150万户家庭1年的用电量。
图源:天津日报
“盐光互补”是将晒盐和光伏发电结合在一起,在保证基本盐业生产性能前提下,在盐田上一定高度架设光伏组件,实现水上发电有效运行,水面晒盐、水下养殖的新型立体高效生产方式,实现一地三用,极大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效益。
单体容量世界之最
据央视新闻报道,刚刚投产的世界单体容量最大的“盐光互补”项目华电海晶光伏电站在盐田上架设光伏组件,发电、晒盐、水产养殖三不误。
和其他光伏电站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的光伏阵列间距大了不少,达到了14米,几乎是其他光伏电站的两倍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光伏板对水面的遮挡以及对盐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个光伏电板的坡度是精确设计的17度,而其他光伏电站大部分是三四十度左右。这是因为,从一年四季太阳运行的轨迹来看,17度对水面的遮挡是最小的。
而且这里的光伏板两面都可以发电,除了上面可以直接吸收阳光进行电能的转换之外,它的背面也可以吸收水面反射上来的阳光,仅此一项它的发电效率就可以提升5—7%。
华电海晶盐光互补项目负责人杨帆介绍,这个项目投产后,每年将有15亿度的绿色电能将从这2万亩的盐田中产出,将进一步促进华北地区绿色能源结构转型,带动区域产业链内部循环。同时实现水上光伏发电、水面蒸发制卤、水下水产养殖的“盐光互补”新型的复合产业模式。
中国“绿电”反超煤电
据长江日报7月6日报道,“双碳”目标下,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量快速增长。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晶杰介绍,截至2023年3月底,我国并网发电的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的装机容量分别为3.76亿千瓦、4.3亿千瓦、4.2亿千瓦,我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3.3亿千瓦,占我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50.5%,首次超过50%。
这意味着我国煤电的“一枝独秀”“一煤独大”已经淡出历史,以风电、光电为代表的“绿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一半。我国除了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以外,以风电、光伏、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年发电量也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同时,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电力技术产业体系,光伏发电技术快速迭代,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高达26.81%。
与此同时,我国光伏产能过剩已经是当前光伏行业的共识,光伏产品价格屡创新低。据上海有色网等行业机构数据,今年以来,光伏组件上游硅料价格一路下行,从年初最高30万元/吨下跌至目前均价不到7万元/吨,暴跌了近八成。而在2020年至2021年,硅料价格一度暴涨3倍。
图源:微信公众号“水电铁军”
据第一财经6月30日报道,“都在打价格战,价格一降再降,过几天就是一个价。但企业只有降低才能获得更多订单,继续占领市场。”陈德对记者说,“以光伏组件为例,去年价格最高的时候,平均每瓦可以卖到2元,但现在只能卖到1.3元左右,再降就快接近成本价了。”
在今年SNEC光伏展期间,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公开表示:“中国光伏产业面临产能过剩、技术迭代和国际环境三大挑战。”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投研人员向记者表示,当下光伏行业头部企业在技术端存在严重同质化竞争问题,而且当下头部企业集体扩产,对于未来谁将在这轮大洗牌市场中胜出不好做出预判。
光伏巨头们发展到今天,又走到了行业竞争新的十字路口。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SNEC光伏展期间更是直言:“今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光伏企业退出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财务脆弱的、技术不够领先的、早期品牌通道不够完善的企业可能会首先受到伤害,能否在洗牌过程中活下来是存疑的。”
图源:微信公众号“水电铁军”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