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检法人员现阶段辞职,相当于49年加入国民党?
在右上角为「A区国际」设置星标,让腾讯接收到您喜欢本号的电波,彼此不再错过
七八年前开始的一段时间,体制内公检法机关的一些公务员朋友,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经济大潮中选择辞职下海。前有先驱,后必循之,一些人按捺不住向往自由的冲动,一时间趋之若鹜。十年过去了,也许当有此问:现在外面的环境还适合辞职吗?
作为近些年来社会发展变迁和辞职转行的亲历者,笔者在此愿意分别从外部大环境和具体层面,来聊聊当前的环境为什么不适合辞职。
首先笔者提出两个判断是否适合辞职的概念,第一个概念是:宏观看政策、中观看经济,微观看机遇;第二个概念是:凡是取得大的发展,时代的红利、资本的红利、平台的红利,三者必占其一。
事先声明,本人在此并不负责概念的论证,如果你非要跟我杠,那就是你全对。当然这两个概念请其他领域不要强行对号入座,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者决策依据,否则笔者概不认账。
一、外部大环境
(一)宏观政策与时代红利。
说到宏观看政策,就不得不回顾一下十年前的政策环境情况,可谓是一波时代的红利。那时候,国家在经济发展层面,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互联网+”。
相对来说当时政策的环境无疑是宽松的,由此激发出来的人民创造财富的热情还是高涨的。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没有背景的普通人也有机会平等的参与到竞争中去,以致于出现了“乾坤未定,你我皆黑马”这样振奋人心的口号。
而现在,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社会治理层面,大的经济社会改革措施或者突破性的政策尚未见到。在十年间的国际环境方面,前五年中美贸易战尚未开打,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后五年贸易战伊始,但实质性影响与传导有限,且国内经济家底尚有战略纵深。而现在的国际环境日益复杂险峻,俄乌战争导致阵营对立加剧,前几年台海关系中你来我往的口水仗并不值得担忧,目前无声的形势紧张才更令人窒息。现在谁也无法预料什么时候哪一个方面会成为导火索,而时代的火星,落在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炼狱。
(二)中观经济与资本红利。
七八年前,房地产行业毕竟还在持续走高,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短视频为代表的经济风口不断。各路资本不断跑马圈地,烧钱补贴抢占市场,企业规模急剧扩张,由此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和商业机遇。
因此那些年辞职出来的人实际是直接踩中了资本的红利。或许当时每个打工者都怀揣着一个创业梦,每个创业者都怀揣一个上市梦。成功的企业家们是多少人仰慕的金主“爸爸”,企业家的社会价值得到了得到了充分肯定,人格受到了足够的尊重。
反观近几年,经历了突如其来的疫情,三年的封控让一切陷入到巨大的不确定中。经历了三年的消耗,多少企业难以为继。人与人之间习以为常的信任破灭,原先的常识失灵、三观尽碎甚至信仰崩塌。民粹高涨,反智主义大行其道,对企业家的攻击黑化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信心雪上加霜。
资本具有厌恶风险的天性,所以现在反复强调信心比黄金重要,要想方设法给企业家、给社会大众吃定心丸。至于经济层面的三驾马车,国家在不断出台政策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提振信心;搞内外双循环,背后是外贸增长乏力;各地抗疫入不敷出财政吃紧,导致投资增长缺乏后劲;房地产领域还在“保交楼”、“防暴雷”边缘求生;因“资本无序扩张”被打压的行业尚未显著回暖。因此现在的形势下,宜保守不宜冒进,明智的选择是挺过周期,再作打算。
(三)微观机遇与平台红利。
十年前,国家持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催生了一大批的就业岗位和机会。
2014年左右,许多大型房地产、金融、互联网等民营企业,纷纷效仿开展企业反腐败工作,并把目光投向了具有调查专业经验的公安民警、检察反贪人员等。后来扫黑除恶的广泛开展,以及民间借贷案件的集中爆发,P2P平台陆续暴雷等,又产生了大量的诉讼,使律师一度可以躺着收案。
而十年前就业竞争不如今天白热化,一边是企业大量裁员,一边是千万大学毕业生嗷嗷待哺。当年的特定条件下,大量的机遇被创造出来,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旺盛。大量的企业处于不断的招聘状态,对于辞职的干警随便都可以开出3-5倍甚至10倍的薪资。当年体制内的工资收入也相对较低,辞职的沉没成本就低。
现在经过十年间数轮涨薪,虽然有时略有回调,但收入水平与十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在经历了疫情中巨大的不确定性后,体制内所能提供的旱涝保收的安全感就更加优势明显。并且,体制内外两种收入的含金量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体制内的收入实际上比体制外的收入更“经花”。
随着后期形势的变化,加上辞职人员存量不断增多,而岗位增量有限甚至减少,企业对于警种的选择越来越细分,直至疫情导致经济遇冷,红利消失。现在随着行业用人大户房地产企业、金融企业、互联网企业纷纷走向困境,不得不选择断臂求生、战略收缩、裁员降薪,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企业中工作甚至是总监级别的朋友纷纷失业,甚至整个部门、整个业务条线被裁撤。就连以往不受经济形势影响的律师行业,也遭受到行业寒冬。中年失业,房贷车贷,有老有小,如无备胎,难免内外交困,属实凄凉。
二、具体层面与主观层面
说完三个大的方面和外部客观情况,再说说目前不建议辞职的一些具体方面和主观看法。
(一)政策对于辞职后从业的限制。
十年前官方大张旗鼓的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兼职或者辞职创业,对于公务员辞职,因为人数较少,所以关注度较低,自由度较高。现在陆续出台了一些辞职后从业规定加以限制。直观的例子是法检辞职人员在申请律师执业时,就增添了不少的难度和时间成本。
(二)把平台当作自身能力的误区。
公检法等机关人员在履行职务时,多少都掌握一定的职权。当你在处理一些问题的过程中,左右协调、发号施令、呼风唤雨时,如果不能够想清楚究竟是自己的能力使然,还是因为有平台(单位)的背书和后盾,让你得以在部门间畅通无阻,别人的无条件配合,是慑于权力的规制,还是发自内心与你合作的意愿,否则就容易产生无所不能的错觉,放大自身的能力和影响力。
辞职后,寸步难行是常规,处处碰壁是常事,人走茶凉是常态。辞职无论从事企业监察、律师、还是创业,无一不是高度依赖人脉资源。如果误把平台当能力,贸然辞职,之后经常遇到办不成事的情况,难免会产生挫败感和心理落差。
(三)幸存者偏差效应。
少数辞职的幸运儿踩中了时代的红利,加上个人能力优秀、背景强、机遇好、选择准的,可能发展的较好。这类人无疑会成为一个标杆被放大宣传,但是这种机缘巧合的成功路径不具有可复制性。加上一些人报喜不报忧,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误以为辞职后都能意气风发所向披靡美女香车走上人生巅峰。
就像销售签单一样,只有那些成功签单的才会广而告之,那些没有签单的销售往往默不作声,由此形成看到的是时时刻刻都能签单的假象。在全行业机会都减少的情况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大有人在,大量发展不那么好的才是真实的常态。
(四)体制内外完全是两个世界。
能真正给你保障的永远是自己的能力,其次是一个组织,体制内无疑是最靠谱的组织。与体制内的稳定不同,外面就是另一个世界。如果辞职后从事的工作不能自由,那是相当于从一个体制内跳入另一个体制内,或许就失去了辞职的意义和初衷。
在企业也好,做律师也好,创业也好,与他人合作,就是价值交换,直接谈你能带给对方什么利益,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只有别人给你画饼,而不会有人会为你的情怀买单。
企业员工具有不稳定、流动快的特点,笔者辞职后几年走过几个单位,有的单位已经不存在了,有的整个部门不存在了,即使存在,也是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春江水暖鸭先知,经济大环境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寒意传导时,水里的人最先知道,其次才是岸上的人,但是水里的人已经没有选择,只有拼命折腾才能求得一线生机。
(五)选择大于努力。
出门看天,有备无患。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选择错了,要么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要么越努力,错的越严重。辞职与否,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与之并列的,还有辞职时机的选择与职业规划。正如前面所说,在当前的形势不友好的情况下,要能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择机而动。潮水褪去的过程中,不要让自己成为裸泳的一个。大树底下好乘凉,坚持长期主义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辞职是一条不归路,一旦冒出了辞职的念头,就好比内心埋下了一颗自由的种子,或许对于有些人来说,只暗暗当做自己还没有变成咸鱼的一个证明,时不时拿出来把玩一下聊以自慰。
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就如同怀了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生下来是不可避免的事。
曾经有许多人在微信群里咨询或者直接咨询过我要不要辞职,我第一个阶段是劝阻,后来发现基本没用,因为人事方面包括辞职在体制内是一件敏感的事,没有确定之前往往秘而不宣,一旦能够去外面咨询别人了,多半是内心已经下定决心;我第二个阶段是告诉他们,首先不要效仿别人盲目跟风辞职,其次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然后作出自己的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可以了。所以总结前些年我的态度是,辞职之前程序性劝阻,辞职后张开怀抱热烈欢迎。而如今沧海桑田,现在的环境已不是当初的环境,我也早已不是当初的我。
这些年来的心路历程,我愿引用一句话聊抒胸臆: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寻我。如欲相见,我在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愿我的体制内的兄弟,平安顺遂,步步高升,已经辞职的手足,自强不息,多加珍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