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深信,目睹满月升起的机会无穷无尽 | 一周荐书
撰文 | 尹清露
编辑 | 黄月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唐人街内部》
《天珠传奇》
《阿尔戈》
阿尔戈是希腊神话中英雄们前往海外寻找金羊毛时乘坐的大船,它的部件被逐渐替换,但是这艘船一直都叫做阿尔戈。这就如同当恋人每次说“我爱你”时的场景,爱的意义会不断更新,但是爱仍然是爱,历久弥新。
玛吉·尼尔森是美国散文家、评论家和诗人,她擅长颠覆既定的文体分类,将理论批评、诗歌、自传等形式融为一体,本书是她继前作《蓝》之后将这种文体跨越发挥到极致的代表作。在书中,尼尔森通过性别理论、精神分析、后现代哲学等多重视角,记述了自己与艺术家伴侣从组建家庭到孕育生命的情感过程,以及不断生成自我、迎接未知的过程,也动摇了关于性别与婚姻的成见。本书被评论界誉为“自我理论”书写的典范,成为了美国国家书评奖获奖作品,并入选《巴黎评论》编辑精选和《卫报》21世纪百佳图书。
《美杜莎的笑声》
《熊廷弼之死:晚明政局的囚徒困境》
《我们为什么听音乐》
菲利普·鲍尔是一名自由科普作家以及物理学博士,曾在《自然》杂志担任物理学编辑二十余年。他也是一名资深乐迷,在读博期间玩过音乐,对巴赫、舒伯特、齐柏林飞艇、大卫·鲍伊如数家珍。鲍尔在本书中想要探讨的问题便是:人类为什么能创造音乐?我们又是如何理解音乐的?
读者或许会担心,音乐如此玄妙的艺术能用科学知识穷尽吗?不过,作者并不是要给出一个神经科学上的解释,他深知音乐不仅是某种数学,而是艺术与科学、逻辑与情感、物理与心理的美妙结合。但鲍尔也指出,人类的确有共通的声音处理机制,享受音乐的能力就藏在我们的基因之中,即使是没有文字绘画的社会也往往能找到音乐的影踪,就如那句名言所说:“没有音乐,就没有生活(no music, no life)。”在书中,鲍尔游刃于乐理、音乐学和文化研究之间,随机播放着大量古典乐、摇滚乐、民族音乐与爵士乐,并通过解释节奏、音高和音色等元素,说明了音乐如何引发人类的情感。
《鸟类的行为》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尹清露,编辑:黄月、徐鲁青,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