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MIT毕业,作品角逐奥斯卡...他的成长经历,蕴藏着对每个孩子都有益的3点启示
看点 从高二英语不及格,到托福口语满分,再到入读清华、MIT,要经历怎样的蜕变?宾大计算机硕士在读、前新东方老师那天最清楚不过了。在让自己改头换面的过程中,他对学习的意义理解得也越来越深。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如何持之以恒地坚持,并联系未来的职业规划,这些本质的、意义长远的问题,总是比卷面上分数更重要。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柯察金 编丨Luna
去年差不多这时候,董宇辉实力出圈、带火了“新式直播”,在他的直播间里,没有“老铁”“买他”,有的是成语典故信手捏来、传统文化与生活哲学交替。讲文学英语,道历史百科。让人不禁感慨,新东方的老师实乃降维打击。
新东方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创立近三十年,走出去的人才不计其数,有点黄埔军校的意思。
外滩君也认识一位曾在新东方任教的老师,比董宇辉早了好几“届”。名字很独特,叫做“那天”。
那天老师
他的经历更加独特:
实力演绎什么叫“人生不熄,折腾不止”。
从辽宁沈阳的普通家庭走向世界,那天付出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思考。
与其紧盯未来的“大目标”
不如建立当下的“作品感”
虽然离开新东方多年,那天回顾起过往的成长历程,仍充满感激地将新东方作为“第一母校”。
在新东方教书,他切身实践了一个词,叫做“作品感”。
大三那年,第一次取得托福口语满分,得到沈阳新东方校长的注意,并被邀请去做兼职。他做了,而且做得不错。经过无数考试、批课和培训,大四时成为一名正式的托福教师。“玩命”为沈阳捧回来一座全国新教师大赛奖杯。
那天也第一次见到俞敏洪老师,激动得“忘记怎么笑”。对于那时候的很多新东方老师来说,俞敏洪是活生生的传奇。
接着,那天被推荐到北京总部。2011年,带着理想和新东方情节,他离开家乡奔赴北京。
到了北京后,情况大不同。住在闷热的地下室里,初来乍到就被骗走房租;北京优秀的老师太多太多,背景也一个比一个漂亮;甚至学生的层次也高得多,不少都是来自清北名校。刚刚毕业的他,只能从免费的“试讲班”开始。
尽管如此,那天没去想那么多。什么是“作品感”呢?
面对每一堂英语课,纵使是不收费的,他的态度都是“把它当成一件艺术品”来做,“我希望我的每一节课,留在学生心目中的,都是很完整、很有水准和细节感的作品。”
于是,那天每次上课前的准备时间,都远远长于课堂的几十分钟。
为了专业上的绝对过硬,他刷了十多次出国标准化考试,光是托福就考了11次。他觉得作为老师只有本人在成绩上做到完美,才敢说自己教的方法论是对的。
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层面,第二个层面是教学演绎上,“不仅要让学生学得扎实,还得学得过瘾。”
为了让学生过瘾,他选择“死磕”自己。每一份课堂讲义,都按照出版物的标准来做——后来还别说,那些讲义最后还真的被新东方拿去做了标准化教案。
那天到现在还记得,他在北京新东方赚的第一笔工资是8000元,收到工资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苹果商店买了一台最新的电脑,花掉7998块钱。理由居然是,他觉得乔布斯在发布会上用到的PPT特效很震撼,也想用在自己的课堂上。
“刷完卡我清楚记得只剩下2块钱,但是能用更好的效果让台下的学生更加投入,我觉得很值得。”
那段时间,那天真的像无我无他的艺术家一样,“不疯魔不成活”了。等同学们离开教室、空无一人时,他还在说话——对着空气进行刻意练习。
“在最初没有太多讲课机会的时候,我完全没有焦虑,甚至很珍惜那种状态。因为我有大把的时间去考试刷分、去升级讲义、去写教学博客。到了有机会上讲台的时候,自然也就有底气了。”
不知不觉,但凡是他的课,总是水泄不通地挤满学生。每天上课前,桌上摆满了学生准备好的凉茶,以及各种鼓励的小卡片。
短短第二年,那天就在教师评分方面超越了几乎所有前辈,成为史上最年轻的集团优秀教师,进驻名师阵列,登上新东方最神圣的讲台“水清木华401”——这个教室就在清华校区的隔壁。
能在24岁登上401的讲台,是那天大三时不敢奢望的梦想。但当他把托福口语、GMAT写作都考出满分、讲义被当做教学样板、学生评分常常第一的时候,他真的站了上去。
所以说,相比单纯的努力,“作品感”是种更难得的心态和思维方式。一次板书、一本讲义、一节课程,看似是小事,但当把它们都当成作品来看待的时候,也就有了质量、有了留存价值、有了积累效应。
现在很多孩子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乃至有很大的理想目标。其实学业也像是滚雪球,相比每天念一遍藤校,不如把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当成一件作品来做。
外滩君在疫情期间认识的“上海团长”小蔡同学,便是很好的例子。学业那么繁忙,又没有任何人要求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必须要承担起责任,但小蔡却事无巨细、每个包裹、每份菜都能处理得滴水不漏,深得小区邻居信任。今年,他成为达特茅斯在中国唯一录取的一位学生——
与其关注大的目标,不如建立做事的“作品感”,这种心态弥足珍贵。
永远保持学生心态,
“好奇心”比“名校光环”更重要
离开新东方后,那天又回到了学校进行深造。他说,要永远做一个学生,要永远保持好奇心。
在新东方讲台上的成功,让那天享受到追求极致的快乐,也令他获得不断前进的勇气。更重要的是,让他拥有有一颗如学生般的好奇心。
01
辩证地看待名校
被清华-MIT的MBA录取后,俞敏洪亲自回复了那天的邮件表示祝贺,并希望他带着新东方的精神再接再厉、学有所成。
从一开始,那天的目标就很明确:自己进行创业。他的第一个办公室,就坐落在清华大学的隔壁。
就读名校,无疑是来到一个更大的平台。到了更大的平台,有着更广阔的视野、更多的选择和资源——在清华和麻省理工学院读书时,很多老师都从非常专业的角度,给了那天很实际的一些建议,对于他后面创业助力颇多。
不过,虽然高等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方式,但那天认为,不能依赖和迷信名校光环,自己的持续努力,才是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在那天看来,进入名校远远不是终点;重要的是应该真正带着问题进入大学,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要成为怎么样的人。
这种问题意识,归根结底是一种辩证思维,更是一种不断探索的好奇心。
02
主动进行跨学科学习
“限制我们在一个领域走到更高点的障碍,往往是我们在其它领域的无知。”那天还尤为觉得,不要被专业限制了人生选择,要主动地跨学科学习,“未来,每个行业都会很快变化甚至消失,所以学习能力才应该是我们的‘第一专业。’”
他自己便是一个勇于跨越多个领域的典型。
从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商学院的时候,那天还跑到纽约电影学院学习了一段时间,在洛杉矶的“Hollywood”,扛起摄影机,圆了自己小时候的“电影梦”。
创业后,毫无理工科背景的他,因为想要补足自己在技术涵养方面的短缺,又跑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啃起了计算机硕士。
机缘巧合,中美慈爱基金会的主席找到那天,委托他设计一款汉语学习的软件。事情原委,是一对美国夫妇家里领养了6位中国残障儿童,这对夫妻希望孩子们不要丢掉他们的母语。
那天得知此事后非常感动,当即承诺他将会无偿地把APP完成,并提供给孩子们永久免费使用。在他和团队近一年的努力下,这款APP得以面世。
这事还有后续,基金会主席牵头要为这户特殊家庭拍摄一部纪实电影,那天很兴奋地参与进来。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纪录片完成后,斩获欧洲十多项电影节奖项,甚至入围奥斯卡。
在电影节上,那天也进一步思考创业的意义,他觉得,也许学生时期的成功靠的是超过别人,即利己;商业社会的成功靠的往往是成就别人,即利他。
此外,专业并不能定义一个人,最主要的是自己不要给自己设限。
“我从小想成为一个艺术生,但本科却学了金融,硕士读了MBA,现在又在攻读计算机科学……不要被自己的专业,限制了未来的选择。”
英语学习的“捷径”
那天说,他的起点并不高,自己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如今依然经常创业和学业难以兼顾,焦头烂额。
学生时代的重要转折点,出现在高二。当时,他遇到一位很有个人魅力的英语老师,深深地改变了他对于“学习好”这件事的看法:原来,学习好的不一定是书呆子,也可能是件很帅很酷的事情。
这位他眼里的酷老师,总是一身衬衫领带,看起来干练精神,但讲课方式又不拘泥课本,总是旁征博引、奇想妙思。“那是我第一次在课堂上,跟随者老师的讲述时而惊叹,时而大笑,时而鼓掌。”
高考时,那天的英语考了140多分。
在这位老师的影响下,曾经连单词都不愿意背的那天,声情并茂背诵了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
英语学习,既有捷径,也无捷径。
01
刻意练习的重要性
内驱力固然重要,但一把热情之火是否能经年累月燃烧,要打个小小问号。那天老师在跟学生分享英语学习经验时,都会有意无意强调刻意练习的重要。
既然是刻意,总免不了模仿,免不了需要坚持。
例如,随着人们对传统教育的批判,“背诵”也变成了一个稍微带点贬义的词汇。很多人说,学英语不必刻意背单词,因为会破坏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单词应该靠多听多读多说慢慢积累。
但这也许是种误解。在那天老师看来,单词好比健身时一个人的肌肉量,武学中的“内功”,要学好英语,背单词是绕不开的坎儿。
“背诵,是一切语言学习的必备动作,包括母语。我们背诵的越多,可讲的内容也就越多。
而且,我们完全不用担心背诵会使孩子失去原创能力——其实随着背诵内容量的增加,原创内容量也会逐渐增加。从单纯背诵到背诵结合原创,最后再到自由原创,这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
那天在就读清华前,从未有过出国经历,更妄谈纯母语的成长环境。如果说学习英语有什么好方法,那么刻意练习便是他的秘方;其次,忽略一些细枝末节,比如一开始不要太纠结自己的发音是不是完美,而是集中精力进行更多的内容输入动作。
02
借助外力推自己一把
坚持,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时候,那天也有自己的方法。那就是,给自己找到一些学习的“捷径”,并努力让自己对学习产生兴趣。
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去参加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出国留学考试。这类考试的特点就是,包括听说读写完整四项。这样一来,就可以完整、有效的学习英语。这其实,不失为一种“捷径”。
除了参加成体系的考试外,那天老师还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去参加身边一切形式的英语活动,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文戏剧社……什么都可以。这些活动不仅能施加一个外部的动力,还能帮助建立与人交流的自信心和感觉。
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自己对所学产生热爱。有了热爱才有动力,有了动力才有执行力,有了执行力才可能有结果。而且,一旦热爱,从此,便不再需要“强迫”自己坚持。而是,乐在其中,享受热爱。
其实不光是英语,其它任何事情,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的学习、坚持下去。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