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历史上,哪四位西方人书写了“第一次”?
西藏作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一直是西方人眼里一块神秘的土地。十七世纪后,一批西方人想方设法地进入了西藏,其中最出名的是:有确切文字记载第一个进入西藏的葡萄牙传教士安德拉德、第一个见到班禅大师的英国人波格尔、第一个见到达赖喇嘛的英国人曼宁和第一个进入西藏的法国女子妮尔。
安东尼奥·德尔·安德拉德:第一个进入西藏的葡萄牙传教士
在西方的传说中,西藏是一个遍地黄金的王国。十三世纪末,传说中圣方济会修士奥多里克曾到过西藏,1328年,意大利和德理神父也从四川经西藏返回欧洲,但两人是否到过西藏,真实性都被后人怀疑。历史上有确切文字记载、第一个进入西藏的西方人,是葡萄牙籍耶稣会神父安东尼奥·德尔·安德拉德。
安德拉德1581年出生在葡萄牙下贝拉省,十五岁那年,他进入了当地耶稣会学校学习。二十岁那年,他进入印度西海岸的葡萄牙殖民地果阿的神学院学习。1612年,安德拉德开始了传教生涯。1624年,安德拉德在跟随统治印度的莫卧儿王国的国王到克什米尔一带巡视后,做出了前往西藏的决定。
1624年,安德拉德一行人从印度穿越喜马拉雅山山口,进入现在的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试图在这里传教。
当时,统治阿里地区的是古格王朝的赤扎西扎巴德王,他在听过安德拉德讲述的基督教义后,很感兴趣,安德拉德回忆到:“国王对我非常敬重,令我有点惊讶的是,国王说‘他想了解我们的宗教,’这真是始料未及。”由于大雪即将封山,安德拉德一行人在古格只呆了二十多天就返回了印度。临离开西藏前,安德拉德在王宫中,向国王、王后和大臣们赠送了十字架。
1625年,安德拉德第二次到达古格,他一边学习藏语,一边向国王讲述基督教义,虽然古格王朝人口很少,但安德拉德决心在古格王朝传播基督教。在国王的支持下,安德拉德在古格建立起西藏第一座天主教堂,并在日土建立了一座传教站。安德拉德后来回忆起他在古格建立第一座天主教堂奠基仪式的情景:“复活节那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国王的王宫出发;国王一个人抱着奠基石,奠基石的中央有一个很漂亮的镀金十字架,十字架镶满了各种宝石……我们来到建筑工地后,把奠基石放在祭坛上,以尽可能宏伟和庄严的仪式进行了祭奠。在奠基石落土之前,国王朝地上扔撒了许多黄金。”
四个月后,天主教堂落成,国王王后和王室成员、达官贵人和当地百姓都到教堂听诵圣经,在古格掀起了一股小小的热潮。
其实,古格国王对天主教的热心和扶持,并非出于单纯的宗教信仰,而是还有另外的原因:因为古格国王与他的弟弟、古格王朝宗教领袖最高法王矛盾很深,古格国王试图用西方势力来削弱古格王朝佛教团体的影响,这就引起了他的弟弟和僧侣的不满。1633年,僧侣们发动叛乱,古格国王的弟弟引入拉达克军队围攻古格都城,国王和大臣投降,据说投降后的国王和大臣当场被斩首,公主和嫔妃被从王宫的碉楼丢下去,而勾引拉达克人的国王弟弟也死在拉达克军队手中。
古格王朝灭亡后,教堂被查抄,传教士被赶出西藏,古格国土被拉达克王室统治。1679年,西藏军队攻占拉达克的首都列城,迫使拉达克王将早年侵占的古格、日土等地交还西藏,这已是后话了。
安德拉德于1634年病死于果阿。
继安德拉德之后,又有法国传教士格鲁伯、意大利传教士德斯得利等人到过西藏。而第一个进入西藏并见到班禅大师的,则是英国的乔治 •波格尔。
波格尔1737年出生在英国的戴尔多威地区,他中学毕业后,考入了英国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大学毕业后到了印度。1774年,清王朝的附属国廓尔喀(今尼泊尔)和不丹等发生冲突,英印总督黑斯庭斯准备积极介入,六世班禅信告黑斯庭斯,让他不要对不丹等进行军事干涉。黑斯庭斯接信后大喜,5月,黑斯庭斯任命波格尔为特东印度公司的特使,前往西藏。
波格尔先到了不丹,不丹统治者德布法王接见了波格尔,此时,六世班禅派人给波格尔送来了信,表明西藏现在属于大清王朝,不欢迎他入藏。但1774年10月,波格尔跟随六世班禅大师的这位信使离开了不丹,踏上了进藏的旅程,一行人经过近半年的跋涉,终于到了日喀则。
由于此时日喀则正流行可怕的天花,六世班禅大师在外地避疫,波格尔一行赶到避疫地。他将英印总督黑斯庭斯给六世班禅大师的信件和礼品交给对方,还按西藏风俗,向六世班禅大师敬献了哈达。他发现,六世班禅大师竟能用印地语和他交流,这使他惊奇不已,他所不知的是, 六世班禅大师的母亲有拉达克血统, 六世班禅大师是从母亲那儿学会印地语的。波格尔后来回忆:六世班禅大师“大约四十开外,身材矮小,谈不上臃肿,但偏胖。”
之后,俩人经常会面,内容涉及习俗、穿戴、风情,六世班禅大师对英国和欧洲的情况十分惊讶,但双方谈得最多还是政治方面的内容。波格尔从六世班禅大师的口中,得知西藏内部情况,尤其是六世班禅大师与达赖喇嘛的摄政王关系不好(十六岁的八世达赖喇嘛未亲政),波格尔决心讨得六世班禅大师的欢心,利用西藏内部这种矛盾,为英印政府在西藏摄取利益。
年底,天花疫情过去后 ,波格尔跟随六世班禅大师返回日喀则。沿途中,他见到无数向六世班禅顶礼膜拜的善男信女,六世班禅大师也为这些虔诚的藏民信徒摩顶祝福,波格尔深为六世班禅大师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震惊。回到日喀则后,藏民们络绎不绝地到波格尔的住处来,看望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为了达到他们了解西藏的秘密使命,波格尔一行在日喀则逗留期间,穿藏袍、学藏语、喝酥油茶、吃糌粑,大量喝茶,他还利用各种机会深入藏民家中,观察藏民的生活习俗、家庭组织,乃至婚丧嫁娶等等习俗,并加以详细记录研究。
波格尔在日喀则期间,西藏摄政王从拉萨派人来到日喀则看望波格尔,波格尔多次提出想到拉萨,都遭到拒绝。这使得波格尔沮丧不已。然而,波格尔与六世班禅大师的关系越来越好,后来担任英印政府驻拉萨使臣黎吉生在其撰写的《西藏简史》一书中,详细地记录下了在六世班禅大师的同意下,波格尔竟然与六世班禅大师的妹妹结了婚,并且生下了两个混血女儿,后来也都在英国长大,并且嫁给了英国人。
1775年4月,波格尔一行离开了西藏。临行前,六世班禅大师把一条洁白的哈达挂在波格尔脖颈上,祝他一路顺风。波格尔回到印度后,引起英印殖民当局的极大的震动,黑斯庭斯奖励他一大笔奖金。
1781年,波格尔在印度去世。
波格尔去世后两年后,又一个英印使团到了日喀则,见到了年仅一岁半的七世班禅大师,但双方关系未来取得任何进展。直到1811年,英印殖民当局才再次派人入藏,这个人就是第一个见到达赖喇嘛的西方人托马斯·曼宁。
曼宁1772年出生在英国一个牧师家庭,因为体弱,从小跟随家庭教师读书,长大后考入了剑桥大学。曼宁大学期间,他对中国发生兴趣,大学毕业后,曼宁还到法国学习中文。1806年,三十四岁的曼宁被东印度公司录用,次年又被派到广州,他在广州学习掌握了一些西方医术。有了这些基础之后,他向英印总督明多勋爵写了一封信,想要进入西藏。当时,西方人不经过清王朝驻藏大臣同意,私自入藏,是要被杀头的,但曼宁决意前往,他得到明多勋爵的同意和相应的资助。
1811年8月,曼宁带着很多礼品,在一名精通英文的中国仆人,以及挑夫陪同下,从不丹出发,踏上了入藏的行程。曼宁一行人到达西藏的帕里宗(县)后,恰巧遇到了一队前往拉萨的藏军,曼宁送了领队的藏军军官两瓶洋酒和一个玻璃酒杯,第一次看到如此精美西方礼品的这位藏军军官,非常高兴,答应带他前往拉萨。
12月初,曼宁一行到了拉萨,九世达赖喇嘛和家人在布达拉宫接见了曼宁,曼宁按照西藏礼节,向九世达赖喇嘛行了三叩首大礼,然后依次向摄政王等人施礼,随后,他向九世达赖喇嘛奉上礼品:一对擦得发明亮有黄铜烛台、二十枚英国银币、一瓶衣草香水、一卷英国宽布和一些上等的中国茶叶。曼宁后来回忆见到九世达赖喇嘛的情景:“他大约七岁,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大家举止。我认为他的脸庞具有诗人的气质,美丽动人。他天性愉快,他美丽的嘴角总是带着优雅的微笑,这使他的整个容貌生辉。”九世达赖喇嘛和他的家人询问了曼宁很多问题,翻译一一进行了准确的翻译,年幼的九世达赖喇嘛和家人对曼宁回答十分满意。
得到九世达赖喇嘛和摄政王的同意后,曼宁一行人在拉萨住了下来。他租了一套房屋,开办了一家诊所,由于他用西药治好了一些简单的常见病,很快使他名声大噪。一些贵族姑娘也到诊所来看病,实则是对曼宁怪异的外貌产生好奇,曼宁在为这些美丽的贵族姑娘诊脉时,忍不住暗暗心动,但他却不敢造次。不久,九世达赖喇嘛的御医生了病,也来找他治疗,然而,这位御医双下肢浮肿,大约是得了心脏病或是肾病,这是初通医术的曼宁束手无策的,不久,这位御医也就去世了。
时间一长,大清驻藏大臣对曼宁的动机产生了怀疑,有关曼宁的流言也在拉萨街头传开。就在这时,一颗慧星从拉萨上空掠过,拉萨的官员和藏民觉得曼宁是一个不祥之人,在这种情况下,曼宁只得离开拉萨,返回了印度。
曼宁把他的西藏之行写成优美的游记,然而,他在西藏和拉萨的见闻,并没有给英国带来多大的好处,因为此时的英印政府还无力染指西藏。
1840年,六十八岁的曼宁在英国去世。
在二十世纪之前,进入西藏的西方人士都是男子。然而,进入二十世纪后,西藏终于迎来了第一位西方女子,她就是亚历山大莉娅·大卫·妮尔。
身着喇嘛服的妮尔(1927年)
妮尔1868年出生于法国南部的圣曼德,童年时代的她几乎是在修道院里度过的。1886年,十八岁的妮尔离开修道院,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音乐。第二年又回到法国学习梵文和藏文,之后,妮尔先后到印度和锡金学习佛教经典。
1893年,妮尔第一次前往西藏,在印度与西藏的边境被英国军哨阻止。1912年,妮尔访问了流亡到大吉岭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受到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接见,这也是历代达赖喇嘛第一次会见一名西方女子,妮尔将这次会见情景,写入了她在1929年出版的《西藏的奥义和巫术》一书中。1912年后,妮尔连续三次想进入西藏,都由于边界哨兵的阻拦没能成功。
1914年,妮尔结识了十五岁的庸登喇嘛,并收为义子,这个曾求学西方的小伙子,也成为她日后游历西藏的忠实伙伴。
1916年,妮尔第四次踏上入藏之行,终于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到了日则喀,受到了九世班禅大师的接见,九世班禅大师的母亲还送给她一顶鹿皮帽子和亲手绣花的毡靴。但是,当时英国驻锡金的官员,以妮尔是法国人,未经英国人的允许而入藏为由,将她赶出了西藏。
1923年,五十四岁的妮尔和义子庸登喇嘛,第五次踏上了入藏的旅程。她们化装成了一对乞丐藏族母子,身穿破烂的藏族服装,为了逼真,妮尔还用磨碎的木炭加水染黑了头发,她皮肤也晒得黝黑,再加上耳朵上的大耳环,使得妮尔完全如同一名真正的藏族女子。妮尔还在腰带及衣下藏了一小袋黄金和一支左轮手枪,在背囊中携带了指南针、钟表和相机等违禁物品。一路上,她们经历了数不清的困难,经过四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到达了拉萨。
此时正逢藏历新年,她混在藏民朝圣者中,和义子庸登走遍了布达拉宫、八廓街、大昭寺、小昭寺和罗布林卡。 由于不敢拿出自己的相机拍照,她只得放弃用像机拍摄拉萨的好机会,碰巧的是,她在布达拉宫前遇到了一位本地藏族摄影师,后者为为她和庸登拍下了珍贵的照片。
在拉萨逗留了两个月后,妮尔和义子庸登离开了西藏。
当她回到印度和欧洲后,印度、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兴起了一股“大卫·妮尔热”,她也成为法国的“女英雄”,比利时皇家地理学会、法国地理学会等都向她颁奖和授勋。1937年,妮尔再次到中国,反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这年年底,妮尔获悉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非常悲伤,决定再次入藏,但因时局动乱未能如愿。
妮尔曾遍游中国内地及青海、甘南、云南和川西等地藏区,她一生先后出版了多部与西藏有关的著作,都是她多年来在西藏和西藏周边地区真实生活的写和感悟,如《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在中国辽阔的西部地区》、《在喜马拉雅的腹地》、《西藏巡礼记》等,这些著作成为研究西藏的第一手珍贵史料。
1969年,一百零一岁的妮尔去世,人们为她铸造了以布达拉宫为背景的铜像,作为永恒的纪念。
妮尔对西藏怀有深厚的感情,她有一句名言:“我应该死在羌塘,死在西藏的大湖畔或大草原上,那样死去该多么美好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识别下方小程序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