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们在等王家卫,金宇澄已在忙别的

我们在等王家卫,金宇澄已在忙别的

文化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赵淑荷


阿宝登上楼梯,西装油头,沪语腔调。金宇澄,弄堂写字,独上阁楼。


剧版《繁花》释出预告,胡歌饰演的阿宝,和原著作者金宇澄,如梦似幻般相遇。


上月,《繁花》再度出现在腾讯视频今年下半年的待播名单中,一再推迟后,“墨镜王”还会放鸽子吗?


众人引颈而望。


但金宇澄已在忙别的事。


王家卫曾说,《繁花》没任何影视的倾向,是完全可以写好多本的,金老师,却给一勺子烩了,全写进去了,有点亏。


金宇澄却认为,这是导演对自己的表扬。


他喜欢“全写进去”的态度,写父母故事的《回望》、知青最后记忆的非虚构《碗》,都是倾其所有,然后接下来,竟然画画。从A4《繁花》插图出发,做稍大一点丝网版画、铜版画,稍大一点的纸本水彩,直至120×120cm尺寸的布面丙烯,这五六年,他每年都在举办个展。


他当然也与所有茅盾文学奖得主一样,不厌其烦地接受各种文学访谈,不同的是,他的话题往往扯到了美术、画展等等题外话。


用老金自己的话来解释,因为出书的“喜悦往往只有几秒钟”。


金宇澄/陆元敏 摄


是这原因吗?


《繁花》像一朵烟花,倏地闪耀照亮夜空,回归宁静,实在也不可能,讲座应酬、解读作品接踵而至,他继续剖开自己的生活,不断回答重复的问题……


在这类过程中,他经常的感想是:“通过种种对话和访问,让读者了解内容,我其实都写在书里了,我如果有特别的解读和思考,当时我为什么不写下来,要留到出书以后到处说?”


作者重复谈论自己的书,是从一本书的面世、由出版方习惯性地多年不变推动开始的——他曾跟某责任编辑算过一笔账,出版方究竟是要跑多少地方,做多少场的签售、对话等等,这一路的花销、车马费旅馆费、嘉宾费,要签多少本书才能拉平呢?


编辑:这是必须做的啊,您不能这么算的,金老师。


老金:人家台版书的特点,是做滚动小视屏,就是实习生在手机上也可以做的那种,不剧透,用留白吸引、悬念方式,选一些图片、关键词,几天换一个,手机时代,这样是不是更合适一些?


编辑:社里这方面没人手,现场活动是必须的啊。


老金:那就是说,书完成了等于没完成?作者就得继续不同场合说个没完,剧透个没完,挺不合理的,作者结束了就是闭嘴了,接下来该推动读者的反应,才最重要啊。


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只有老金自己觉得《繁花》的豆瓣评论、各种改编,包括新近出的《繁花》批注本,是读者尽情的表达,最有魅力,最重要。


《繁花》批注版


老金一直回避访问,他一直说,“作者不该再自卖自夸了”。


《繁花》横空出世,承接传统小说余脉,在海派文学谱系翻起新的浪花,乘胜而起,最引人瞩目的是王家卫买下影视版权的消息。这位导演以慢工出细活儿著称,一眨眼八九年过去了,《繁花》影视版仍未面世,观众的兴趣丝毫未减。


金宇澄继续保持“不响”。



一千零一个花瓣

金宇澄的微信名“老猫”。家里有一只猫,熟谙老金作息。黎明写作,过时未起床,它就挠门。夜晚过点了,它进屋巡视,唤他去睡。


老金本人也像老猫。在照片里,他高高瘦瘦,眼神锐利,确实很有老编辑的风范,在《上海文学》工作30多年,把作者来稿看深看透,知道国内的文学——至少是文坛——是怎么回事儿。


而一般报道,都称老金是潜伏者,是老编辑。


金宇澄


看老金自述,才知道他是1986年上海首届青创班成员,与孙甘露同学,同年的9月号《上海文学》,刊有他的小说《风中鸟》和孙甘露的《访问梦境》。


他由此从文化馆调到《上海文学》当小说编辑。1991年他发在《收获》的五万字中篇《轻寒》,至今导演们仍前赴后继联系他,打算把小说拍成电影,但老金知道这是一种很难的空忙。


当年老金就感悟到,编辑和作者是完全背反的两种行当——文学编辑永远挑剔和审视,永远“势利”(面对好小说、坏小说,眉欢眼笑、冷若冰霜),而写作,是百分百地鼓励自我的一种私家行为。


当年常常在深夜,他返回自己虔诚写作的状态,反复书写某个故事段落,翌日,他再用编辑眼神去看,作为一个认真的编辑,看一个认真的作者的文字,他只觉得自己很分裂,自己的稿子,到处都是毛病。


因此,他逐渐选择了编辑。


直到2011年,他以“独上阁楼”之名到“弄堂”里闲聊,这网站里的IP未必都人在上海,但沪语当头;几天后,上海网友就注意到了这位新到的“爷叔”。


金宇澄/潘建东 摄


文风笔墨,正中下怀,蹲点催更,听老金话唠,他们一次一次随这个“独上阁楼”去看海上的世相与沧桑。


每日更新若干千字,人物托生,轶事变活,老金写了5个月。


他感悟到早已式微的、陌生的“传统连载”魅力。


那特殊阶段,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考虑清早“直播”的那几千字,每一节的结束语,都有悬念意味,任何的公事琐事,都比不过赶紧把故事写出的心情。他进入了常规长篇小说不同的超常轨道,仿佛有很多人都借他的笔说话,“一万个故事争先恐后冲向终点”。


快意的时光,美好的生涯。


上帝“白送给他”的一本书,金宇澄抓住了——整理修订了一年,《收获》首发,出版单行本,直至获得茅盾文学奖这一中文长篇小说领域最高奖。


小说《繁花》


《繁花》就这样构成金宇澄十年生活的轴线。但凡有人与金宇澄开口说话,难得绕开《繁花》。


很多记者与金宇澄打交道之前,心里都犯着嘀咕:决不再提《繁花》,怕老头儿腻了。


但都做不到。因为这本书有金宇澄血肉,与他密不可分。


他怀念连载的那些日子,好似老妇怀孕。这最后的一个小孩子,生出来就由不得自己了,大大咧咧,自由生长的孩子,引动读者的自发音频最多,甚至有苏州女孩用苏白朗读全本《繁花》,电影、电视剧、话剧、评弹,甚至绘本……他手写的封面字繁花,也擅自被做成多家的店招,朋友拍照给他看,老金不响。


电视剧《繁花》预告片


并未料到《繁花》会这么嗨,尤其拥有“90后”“00后”的读者和演绎者,影响更年轻的一代,金宇澄“乐观其成”。


年轻人改编,是新的生命体,有新的发展空间,“反过来,也给原作者很多启发,是这几年我才发现,《繁花》的特性和局限是只能扩充不能压缩。比如《繁花》舞台剧,四人沦落到沧浪亭、荒唐坐等天亮的这一节,如抽去原文的任何一个小环节,观众都无法了解为何‘眼看沧浪亭,一点一点亮起来,此生难得’。”


得奖那年,评委把金宇澄放在韩邦庆、张爱玲、王安忆之后,称他们建构了上海叙事,而老金的创作时间轴,又结实连接到民国初期文本的意味——长时间海派文学“似乎缺了什么?”(张爱玲语)。最终老金突然响了,这个突然,让读者欢喜。


《繁花》舞台剧


《繁花》开篇提起《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深夜出门赌钱,旁逸斜出一笔,梁朝伟精致梳头这半分钟的定格,是很少被文字书写的午夜上海意味。


《繁花》出版之初,王家卫已经读到,并推荐给上海朋友,他遇见老金的第一句话是“侬写的,就是我哥姐的生活”。导演的哥姐是金宇澄时代的上海人。


他与王家卫相互懂得,是因为他们对上海魂牵梦绕。


老金曾经说,文学最佳的境界是《一千零一夜》,他或许未曾想过《繁花》会纷纷扬扬落下一千零一片的花瓣。



《繁花》成了三个人的作品

近期《繁花》又被两个读者折腾出了新花样。


长江文艺出版社《繁花》批注本,美食作家沈宏非批注,著名装帧设计师姜庆共排版,金宇澄原著。


《繁花》忽然成了三个人的作品。


茅奖评语《繁花》:“有着话本式面影,骨子里亦贯透、流淌着先锋文学的精神血脉,他把传统资源、方言叙事、现代精神汇聚于一炉,为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生活创造了新的典范。”老金提出“轶事”的重要性,常常很小场景里就饱含一个大时代,轶事八卦,往往是永恒的。


《繁花》舞台剧


评论家何平曾在多年前说,《繁花》“爱以闲谈消永昼”的气质,不合适当代评论,可以一壶小酒一点点喝,慢品慢聊,用传统文人那种批一句、注一句的方式,“慢慢慢慢”,消磨这故事。


被誉为上海《清明上河图》的《繁花》,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放大》的方式来看,往常被我们忽略的幽暗欲望,是在生活表层之下静静流淌。批注本,也意味着《繁花》的阅读必经得起高倍数的放大,如看谷歌地图,目光落定,层层静静推开,别有洞天。


批注者沈宏非,生于上海,常居岭南,早年写诗,是一位曾参与制作《舌尖下的中国》的美食作家,对新旧风俗、三教九流都有考据,文词隽永,传统功底深厚,《繁花》引发了他耽溺于细节的热情批注。


电视剧《繁花》预告片


原文开篇,即提起一个人物陶陶设摊卖大闸蟹,沈批“蟹者,味至甘,性至寒,倏忽一秋,盛极而衰,开口第一句就说蟹,秋气侧漏,败局底定”。读者未免发噱。


谈及老金,沈宏非的态度是,老金还健在,但“作者已死,文本复活”。这“作者”应该是“文本”的意思吧,面对“在体例、文字和美学上熟透于当代汉语长篇小说之林的《繁花》”,它换了一个面目,在纸上再次复活,沈自谦只是一名“插话人,一个独自发弹幕的”。


把批注比作“发弹幕”,金宇澄笑笑,是让年轻读者理解的一种谦词吧?古今批注,确实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观看,不是围观,是安静私语的交谈。


电视剧《繁花》预告片


著名文学影视评论人毛尖,早早地写了书评,吊起读者的胃口,“金宇澄不响,沈宏非狂批”。她评论:“食色交融的批注和老金的原文辉映成趣,直接把《繁花》升格成了3D版。”


如“拾柒章,黄梅天,闷热异常,银凤跟着小毛上楼,说我来剥毛豆,沈爷马上以剥过毛豆的过来人口气,点评一句,‘弄堂日常,一起剥毛豆是一起愉快聊天的同义词’。当然,什么是愉快聊天,沈爷在前面已经点评了半本”。


金宇澄为《繁花》手绘的插图


关于版面,毛尖说:“姜庆共排版,排版先生上封面,罕见。”沪上季风书店创始人、作家小宝,也把新书排版提到了专业高度:“自出机杼,别开生面,为横排朱批简体字中文版面开创了新式,今年最美图书一类的奖项,如果漏了金老的新版《繁花》,不会是金老的遗憾,是奖项的耻辱。”


每页必须特制,增加传统意趣“可圈可点”的各种复杂标式、下划线、灰底竖排、眉批、侧批、风起云涌,姜老师费时两年才得以完成,682页之繁茂,实在是排版历史上最复杂的爬山涉水行为。


或许,这正是出版人首次把排版署名于封面的理由。



《繁花》以外,另有繁华

金宇澄自述《繁花》突然的馈赠。


“传说人一生会收到三件礼物,都是无意识中突然送来,很容易疏忽。”


他接住的第一件自然是《繁花》。第二件是绘画。


1969年下放到黑龙江农场里的小青年金宇澄,写信给上海朋友,往往自配插图,因为两地生活实在两样,画个图说得明白。7年后调回上海,在钟表厂做钳工的阶段,他学了半年机械制图,在绘画方面,就是靠这些基础。


少年金宇澄


《收获》刊登《繁花》初稿,金宇澄配了4幅地图,表示人物的活动范围,待到出单行本,《收获》责编、副主编钟红明建议说,既然画了地图,书里可再画一些插画。


这是2012年。文学生涯还未知可否的情况下,金宇澄的美术生涯就迫不及待开始了。


吃食、摆设、弄堂结构、领带扎拖把、国泰电影院往昔,“几万字写不明白的地方”,画一下。


用年轻人的话,金宇澄“入了坑”。用他自己的话,“沉迷于画无法自拔”。


电视剧《繁花》预告片


绘画的单纯性,打动了在文山字海当中淘了三十几年的金宇澄。


同样拟定了题材,写作是“没完没了的词句纠缠”,画画更从容,“叙事形成的焦虑到此安静了,仿佛一切都落定了”,固定线条,细部晕染,即兴调色,推着他沉浸,完成。这个状态比写作更幽深,也更平稳,犹在梦中。


金宇澄换了一种活法?


他的画,最初有索引性,跟他的文学理念——将写作视为存档有关,“文学是把过去的生活方式保存下来”。透过现实主义的场景,城市与人虚虚实实,虚构中有非虚构效果。


金宇澄画作《白雪》


他的笔触也逐渐自由捕捉到文学的意象、梦一般的超现实片段。有论者评价老金有爱德华·霍普的风格,一种“哀伤的都会浪漫主义”,或是非专业才有的无畏。女人抱着马,又或者与飞马相拥而去,气象,梦幻,现实世界层层叠叠重门洞开;小说需要大块文章还未必说清的部分,如庄周蝴蝶的况味,画面可以揭晓,无怪乎老金会爱上画画。


《繁花》插画里,小女孩趴在水缸边缘,水面上那本“繁花”被掀开,里面许多小人朝外逸出,有的坐上了船;《电影院》用了一个镜中镜式样的套层结构,画中人物在看电影,电影里的人又在看电影。


金宇澄画作《繁花》


插画《公寓女人》里,“魔都”之手提起一幢欧式公寓,露出女子红唇……


《东方明珠》也是凭空一只手,把著名尖顶像红酒杯一样端起,像希腊导演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大手经过,将人世细碎恩仇爱恨降低到另一维度,正像文学常做的那样。


这是2016年之后的改变。


最近的报道中,他常常像某些成熟的画者一样,画都上了展馆的墙,还会带着笔墨修补几笔。


老金这不务正业的、弯弯曲曲的路线全貌是——由农人转为工人,由工人转为作者,由作者转为编辑,由编辑转为作者,现在,他由作者慢慢走向了画者。



怀疑一切

想到金宇澄,总有一个问题在大家心里一拱一拱:他什么时候写下一部小说啊?


金宇澄不愿被束缚?


被记者问到,金宇澄总说自己做事不讲究计划,“全凭喜欢”。


是《繁花》得奖之初,有读者说老金可以凭此终老的原因?


确实如此,他是不会踏入同一条河流,写《繁花》第二的。


金宇澄


他多次谈论文学的无力,是他清楚很多关于《繁花》的内容无法见诸文字,《繁花》或者文学,客观上仍然是有限的——作家的作用,确实都有保留。这相对于一贯教育的“灵魂工程师”高位来说,其实是不高的。


“上海是一座无边无际的森林,我只能看清眼下几平米有什么植被,什么昆虫,再远,就是迷雾,有朦胧黑影移动,那可能是大象、猛犸或其他巨兽……你无法知道,你能描绘脚边这一小块细节,已是莫大的荣耀,我一直深怀敬畏。”


作者是无法全知、全能,只能看到世界的个别轮廓,只能写自己熟悉的、狭隘的一角。他信奉福克纳说的:“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是值得好好描写的,而且,即使写一辈子,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


金宇澄自画像


记者询问,你怀疑文学吗?


金宇澄答,这不大确切吧。“记得我中学生时代,看了马克思问卷的最后一条,他信奉格言是‘怀疑一切’,印象很深。我也一直是在怀疑中做事,一直这样没计划,全凭喜欢。”


再问:这是否属于自由的境界?


老金不响。


“怀疑一切”与“上帝不响”,有一点对仗。


面对上述情况,“像一切全由我定”,写完的《繁花》,作者死去,故事重生。


这份自由无定的底色,让金宇澄在灯火阑珊的地方,总在“忙别的事”。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更多资讯



编辑 | 黄茗婷

新媒体编辑|吴擎

排版 | 菲菲



南风窗原创访谈节目

 《致敬实干家》 

人生如远征,致敬实干家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magJiang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亲情的呼唤2023全美最值得期待的吃货聚会, 我们在等你!慰安妇与铁链女: 写在母亲节麦当劳联名王家卫?内地网友馋死!2023 全美最值得期待的吃货聚会,我们在等你!多伦多创业坦白局!那些想要实现财富自由的年轻人们都在忙些什么?从《花样年华》看王家卫的镜头语言当我们在追“静奢风”,我们在追什么?硅谷AI公司们最近正在忙什么Chanticleer花园,春天感受如何用王家卫的方式形容思念一个人?当我们看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时,我们在看什么?当我们谈论出海本地化,我们在谈论什么?丨10年出海人分享当我们决定爱一个人时,我们在决定做这10件事|日签Fresh全年最低折!7折入大豆洗面奶、红茶面膜等王牌产品!当我们「审判」许知远时,我们在审判什么当我们在讨论老钱风我们在讨论什么最近孩子都在忙同一件事,好多还得了“白名单”大奖!全世界都睡了,潮汕人还在忙着杀猪吃夜宵猫盟招聘 | 财务助理我们在等你早,VOGUE | “天选姬发”于适,清晨都在忙些什么?从书展集章谈起:当我们收藏“无用之物”时,我们在想什么?| 编辑部聊天室金宇澄 x 吴越:马为什么白颜色|金宇澄个展“繁花”揭幕他是他,别的孩子是别的孩子,每个生命都不一样,都在绽放是孩子教会了我们爱《缅北归来》记者亲述:暗访见证人性灰暗,家人都不知道“消失的我”在忙什么2023全美最值得期待的吃货聚会,我们在等你停播518天,薇娅的女人们在等什么?《奥本海默》:当我们仰望星空,我们在仰望什么你是我报答不完的人当我们说起神经网络的等变性,我们在谈论什么?豆瓣9.2,王家卫监制,等了7年,影史一代宗师绝笔出版!当我们在讨论美国梦时,我们在讨论什么?最近在忙一件大事,所以更新少了来动|「别的聚会」里那些「别的运动」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