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出口同比下跌12.4%,欧美需求继续放缓
来自发达国家的需求依旧不容乐观。其货币政策及需求下降外溢性导致的全球经济降温,也变相导致中国对东盟、非洲和拉美地区的贸易面临压力
外需走弱、基数偏高、价格下行,中国出口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
7月13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6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12.4%,低于市场预期,降幅较5月(-6.2%)扩大,属近三年来较低增速水平;6月,进口同比下降6.8%。
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低于2022年全年增速水平(7.7%)。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低于2022年增速水平(10.5%);进口8.64万亿元,同比下降0.1%,低于2022年增速水平(4.3%)。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团队分析,3月以来,美国从各区域的进口悉数转负,已不单是所谓与中国“脱钩”问题,而是开始对全球经济产生收缩效应。6月中国对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均转负,主要“一带一路”国家中,只有俄罗斯表现依然坚挺,而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印度、泰国、印尼等国对中国出口的拉动均已转负。
山东临沂一位外贸人士反映,以前和客户议价很明朗、大货生产很顺利。今年以来,明显感觉客户预算收紧,下单难,选款很费劲,设计来回改动,一点点磨价格,生产过程中还可能取消订单。“一个订单,来回捯饬,花费的力气是之前的三倍不止。”
西部宏观首席分析师边水泉告诉《财经》记者,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下滑明显,在传统主要贸易伙伴中,对欧美出口下滑幅度更大。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对俄罗斯仍实现了90.9%的正增长,但增速也大幅下滑。2021年以来出口“量”的增长对中国出口增速的拉动作用逐步下行,或反映外需持续走弱,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下半年或继续走弱。
对部分东南亚国家出口负增长
全球经济收缩,外需萎靡不振,6月全球全球制造业PMI仅为47.8%。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6月,中国出口2853.2亿美元,同比下降12.4%,环比增加0.5%。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今年1月-6月,水产品、粮食、稀土、未锻轧铝及铝材,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家具及其零件、玩具、手机、集成电路、液晶平板显示模组,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的出口金额增速均出现两位数负增长。
广发证券研报指出,5-6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下降明显。3月,中国服装、鞋靴、箱包、玩具出口同比分别为31.9%、32.3%、90.1%、30.9%;5月,同比分别为-12.5%、-9.8%、1.2%、-23.0%;6月则同比分别为-14.5%、-21.3%、-5.1%、-27.3%。另据券商数据,6月,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也降幅分别扩大至-9%和-16.8%。作为结构性的亮点,汽车出口仍在快速增长。6月,汽车包括底盘出口同比增长109.9%。
财通宏观的一份研报分析,6月代表性商品的出口增速贡献中,价格因素和数量因素较5月均有下行,但数量因素对出口增速的带动继续保持正增长。钟正生研究团队亦指出,5月中国出口价格指数同比加速下滑并转负,放大了出口金额下行的幅度。
6月,中国出口额同比下降12.4%。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指出,同期,韩国、越南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6.0%、-10.3%。中国和韩国、越南面临的外需环境是相似的。韩国出口结构相对集中,上半年汽车出口增速很高、半导体出口增速很低。中国产业链条更广,对应着更高的韧性,前期表现好于这两个新兴经济体,上半年中国出口同比为-3.2%,韩国、越南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2.3%、-12.1%;但6月增速量级已大致相当。
从国别看,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1月-6月,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新西兰的出口同比增速均为负数,分别为-6.6%、-17.9%、-4.7%、-4.6%、-19.3%、-13.8%。同期,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出口同比增长1.5%,对越南、印尼、菲律宾出口增速均为负增长。同期,中国对新加坡、非洲、俄罗斯的出口增速维持正增长。
另据民银研究数据,6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23.7%,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12.9%,对日本出口同比下降15.6%,对东盟出口同比下降16.9%,对拉美出口同比下降10.8%。
广东省大盛达供应链有限公司主要为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物流服务。该公司渠道经理黄俊智告诉《财经》记者,他们公司的订单相对去年同期减少不止50%。当前欧洲购买力下降,平台单减少;此外,由于俄乌冲突,货物出口的公路运输程序更繁琐,物流成本变高,客户体验不好,订单也受到影响。最近几个月,中欧、中美航线的订单都相对惨淡。从产品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销量还算坚挺,其他很多品类都受到影响。
另有纺织品行业的外贸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今年的欧洲市场订单“一塌糊涂”。
民银研究的研报分析,短期看,美欧加息进程尚未结束,叠加全球产业链重塑带来的负面冲击,来自发达国家的需求依旧不容乐观。其货币政策及需求下降外溢性导致的全球经济降温,也变相导致中国对东盟、非洲和拉美地区的贸易面临压力,预计未来短期中国出口难以走出负增长区间,某些月份的降幅仍可能达到两位数。不过,从中期看,综合基数、价格、汇率等多重因素变化,预计四季度中国外贸降幅有望逐步收窄。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周君芝预计,后续中国企业出海投资或将加速,这意味着资本品(机械设备、零部件)和高端制造(汽车)出口仍将是未来出口亮点。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按美元计价,6月,中国进口2147亿美元,同比下降6.8%,环比下降1.3%。郭磊分析,进口增速在低位徘徊,这是内需尚未实质性好转的一个映射。
根据中金公司的数据,6月,未锻轧铜及铜材、铁矿砂及其精矿、初级形状的塑料、集成电路、原油、汽车、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的进口额增速均为负增长。
民银研究的研报分析指出,一般来说,中国进口产品增速的拖累项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一方面,传统手工业、纺织业作为我国的优势出口产业,进口需求较低,企业主动选择减少进口。6月,中国初级形状的塑料和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进口同比下降22.2%、8.7%。
另一方面,有的发达国家对中国技术“卡脖子”,企业不得不被动减少对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6月,机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液晶显示器、二极管及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高新技术产品同比下降12.9%、9.9%、14.0%、21.1%、13.6%和17.1%。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增速继续下滑,但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食用油、煤及褐煤、成品油、稀土进口量分别同比增加199.8%、110.0%、168.7%和70.4%。华泰证券研报预计,原油、天然气和煤进口量同比均明显回升,可能是应对夏季用电高峰的缘故。剔除能源相关进口后,进口同比增速则从-4.2%降至-7.8%,显示内需仍然面临压力。
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大宗商品、消费品进口增速较快。1月-6月,中国能源、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同比增加17.1%。其中,进口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产品5.61亿吨,增加33.2%;进口铁、铝等金属矿砂7.1亿吨,增加8.3%。同期,进口消费品9748.4亿元,增长6.6%;其中,肉类、食用水产品分别增长9.5%、30%。
民银研究指出,中国自多国的进口降幅出现收窄。6月自美国进口同比下降4.1%,自欧盟进口同比下降0.7%,自韩国进口同比下降15.4%,自东盟进口同比下降4.1%,降幅较上月均有所收窄。自日本进口降幅扩大,6月同比下降14.3%,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谭卓分析,内外需双重疲弱仍旧拖累进口修复。对于6月而言,由于大宗商品价格降幅与5月持平,进口价格或接近5月,进口数量增速或较前月明显放缓,实际进口需求修复遇阻。由于内需修复仍待时日,叠加外需转弱持续拖累加工贸易进口,进口增速或延续低迷,三季度贸易顺差同比或继续收敛。
郭磊指出,6月进出口依旧落在弱势区间继续凸显扩内需必要性。LPR降息、合意信贷社融中枢上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地方债风险化解将是四个主要的政策空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