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加入谷声熊读书会吧
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熊的后台最近收到了许多条丧丧的留言。“同时作为上班族、丈夫和父亲,心理压力真的好大。”“上个月奶奶生病了,虽然视频里她一直让我不担心,但,怎么可能不担心呢……”不管心情有多糟糕,先填饱肚子,才有了面对生活的力量和精气神儿;而且,吃饭还能“填饱”心,许多困扰着我们的烦心事,在一茶一饭里,或许就能豁然开朗。所以说,一个人过得好不好,从吃饭的样子就能看出来,这话一点儿也不假。这也是熊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这本书的主题,书的名字就叫:《人生厨房》。31岁丈夫病逝,她只得带着两个儿子暂住在哥哥家,并借用哥哥家的一间屋子开了一间“料理教室”,也就是教人做家常菜的小烹饪班;
后来经历了多次搬迁,至今这间料理教室已经办了60年,而阿民奶奶也已经90多岁了。
为什么一间小小的料理教室,可以经历这么久的时光呢?是阿民奶奶会做的菜多到60年教不完吗?
不是的,阿民奶奶的弟子们把这件料理教室称作“人生私塾”,他们说:“我们所学的,不仅是她对于料理的丰富见识,还有阿民先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的她的智慧和心态。如果厨房变成了内心所依托的地方,那么,食物发生变化后,生活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整个人生都会更加丰富和香甜。这是很多‘人生私塾’学生的切身感受。”食物与料理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吗?今天,熊就从阿民奶奶的这本书中,选出了7个食物道理,也更像是人生哲言,大家可以慢慢感悟。阿民奶奶说,她天生体弱多病,很小就患过肝病和风湿病,最严重的时候,躺着安养了将近一年。这段经历,让阿民奶奶格外注重养生,养着养着,身体真就好起来了,到了55岁以后,就很少给医生添麻烦了。
“听取身体的呼声,吃对它有好处的食物,好好地对待它,重视每一天对它的滋养。”阿民奶奶吃肉很少,吃鱼很多,每天都会吃用土锅焖出来的香喷喷的米饭,还会吃应季的蔬果来调理自己的身体。“活到90岁,明白了‘好吃的东西有一点就够’的道理。日常的餐食,则是越普通越好。”每次被问到最喜欢什么食物时,阿民奶奶都会马上回答:“只要是新鲜的应季食材都喜欢。”或许大家会说,在如今这个时代,不分季节几乎什么都能买得到呀。
春天,要把积攒了一整个寒冬的“废物”排出去,所以需要吃一些苦涩味比较强的野菜来解毒。
盛夏,为了补充水分,要多吃水分含量足的蔬果,多出汗,把沉积在身体里的重金属排泄出去。到了秋天,为了恢复在夏天消耗的体力,也为了预防冬天的感冒,要多吃秋天的蔬菜以储存能量;
冬天呢,则要多吃能帮助身体御寒和保暖的根茎类蔬菜。四季更迭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的规律,每个季节的应季食物,都有它在那个季节出现的道理。而熊觉得,人们常挂在嘴边的“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大概,也就是这么个理儿吧。某天早晨醒来,莫名其妙的就心情不好——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吧。阿民奶奶也常常这样,有时候醒来头昏沉沉的,或是膝盖很不舒服,会有“啊,是不是要下雨啊”这样的感知。
而这时候,比起在低落的情绪里度过一天,阿民奶奶更倾向于好好想想接下来这一天的餐食。她说:“敏感地随着气候的变化来考虑我们每天的餐食,也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天气炎热,可以考虑做又有营养又养肠胃的凉汤;如果天气寒冷,就把大蒜拍碎入锅,煲煮充分,熬一碗大蒜汤。
如果是气压很低的阴天,就做些易于消化的蔬菜、鱼和汤类的食物;如果买回家猪肉发现下起了雨,就去掉肥肉的部分,把肉打成肉糜做菜吧。
正如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身体状况,也请允许自己多为自己考虑一点吧。基本的调料直接决定了菜肴的好吃与否。大家应该都会赞同这个道理吧?阿民奶奶特别注重调料这件事,在她看来,比起那些合成调料,天然的调料往往来得更好。“我们应该学会来自你所生活着的这块土地的馈赠,选择天然的调料。”
盐,阿民奶奶喜欢用天然盐或海盐,储存在陶罐里,让它一直保持松松散散的状态;酱油,阿民奶奶亲自走访了那些遍布各地的酱油坊,选了酿造麴菌长年延续使用的、在最传统方法下制作出来的酱油;醋,用大米酿造的天然米醋,但是如果手边有柑橘类的食物,就挤它们的汁来代替……为大家列举这么多,熊的意思,其实并不是要求大家对待调料也要像阿民奶奶一样严格。熊只是想要告诉大家,对阿民奶奶来说,调料真的很重要,而为了这个重要的事,付出多少精力与时间,都是值得~
读到这里,大家或许会问:“虽然是在说好好吃饭没错,但,熊你好像一直讲的都是要自己下厨做出来的菜呀?”阿民奶奶不这么认为,她说,在下厨做菜这件事上,从来都没有“必须要做花功夫的菜”这么一说。厨房能带给我们滋养,而想要收获这份滋养的花,就要允许自己拥有毫不费力的厨房,不要勉强。如果哪天真的真的不想做饭,那就不做好了,出去吃一顿,好好休息休息也好。是啊,为自己做饭其实是件幸福的事情,别把它想象成一份负担。在阿民奶奶的料理教室里,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当有学生问:“您教的这道菜,到底要放多少盐呢?”
阿民奶奶说,再好的菜谱,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参考而已,所谓的“好吃”,可不是“几汤勺”“几克”这样的数字就能决定的。
更何况,就算是相同的调味品,也会因为产地、季节、制作方法的不同,而有味道上的差异。不放心的话,用手指蘸着尝尝味道,自己觉得合适,那便是属于自己的“好吃”。当被问及两个人关系好到什么程度的时候,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俩啊,是吃一个锅里的饭长大的。”她说,她小时候,每当吃饭时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就一定会招呼道:“吃了没有?一起吃吧。”所以,家里大大的餐桌上,经常会有不认识的阿叔阿婆一起吃饭。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家里长大,后来,当阿民奶奶有了自己的小家,即便住在公租的小房子里,也经常会招呼邻里来吃饭。阿民奶奶认为,餐桌就是可以加深人跟人的牵绊的最好的地方。
“当你梅干做好了、豆子煮好了、菜多做了一些的时候,再加上一句‘不知道是不是合你的口味,请尝尝吧!’一起带给对方,这样的牵绊就建立下了。”熊也觉得,不论什么时候、顺境还是逆境,只要有朋友,生活似乎就有希望。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说,吃饭要细嚼慢咽,吃太快容易吃撑,吃太大口容易噎到。
而熊想,这或许就是我们学到的第一个,正儿八经的人生道理吧。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做。”
烦心事没办法一朝一夕就解决,负面情绪也没办法说赶跑就赶跑。
既然急不得,那就慢慢来吧。
各位,晚安~
今日互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