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揭开多个华裔家庭的真实生活
S
也许华裔妈妈们最热衷的教育话题是“鸡娃”,让孩子们多尝试一些可能性意味着未来多一些选择。
最近有一部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通过田野式拍摄多个国家地区华裔家庭的真实生活,揭开全球华人妈妈教育子女的现状。
这部纪录片呈现了不同视角下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养育的不同的孩子,涵盖了不同种类的教育样本,和很多动人故事。
同时也启发了我对教育的更多思考:
孩子的状态和家庭理念是相关的吗?
我将要带我的孩子去往何处?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给我印象很深的几位妈妈的教育故事吧:
洛杉矶静涵:学霸妈妈的冠军养成计划
第一集的主人公是洛杉矶妈妈静涵,她有着心理学、教育学的双硕士学位,原本是当地一所著名私立学校的中文老师,因为生娃后自己无法平衡家庭与工作,便在家全职带娃。孩子的爸爸是一家律所合伙人,负责一家人的全部开销。
在美国,体育运动是进入名校的一块敲门砖。静涵分析了亚洲人在花滑上的先天优势后,义无反顾的为女儿茉莉选择了花样滑冰。
为此,静涵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每天陪女儿往返两百公里去最好的冰场,聘请最顶级的滑冰教练,并把女儿培养成奥运冠军作为目标。
但正如静涵说的,当体育走上了竞技的道路,就再也没有“快乐体育”这种说法,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静涵在不断的推动孩子。
当茉莉一直在练习某个花滑动作,因为太累了而哭泣的时候,静涵表示并不能理解。
当茉莉作为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参加比赛取得最后一名时,静涵没有心疼的安慰她,而是指责:“不,你不是今天没滑好,你一直滑得这个都没有很好呀。这个动作一直都没有clean。”
而在花滑之外,静涵也为茉莉安排了其他尝试,签约好莱坞童星经纪公司,拍广告,练体操,同时,茉莉还要学习国内编程网课,并且学习成绩在班级保持优异。
但即使为茉莉付出了很多,但静涵并不觉得自己是虎妈,她也始终保持了冷静,“做全职妈妈,我不觉得牺牲了,我们是互相成全”, “从来没有后悔过全职陪伴孩子,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静涵认为教育茉莉的过程是有价值感的,她感谢茉莉,正是因为有了女儿,她才有这样一个机会,也是自己教育生涯的一次探索。
正如她自己所说:“如果没有茉莉,茉莉不去做这件事情,那我也不会有这种体验,于我而言,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工作的挑战更大,更有趣。”
茉莉开始上小学后,静涵回到原来所在的学校做起了兼职,尽管家里她不需要挣钱。但她很清楚,工作是保持自我精神独立的空间,而在茉莉的成长过程中,她只是一个支持者。
上海阿胖:魔都妈妈的鸡娃手册
第二集的主角是上海妈妈阿胖。阿胖本职在外企工作,业余是一个年入百万的自媒体大号博主。
她从儿子小田4岁起就开始“鸡娃”,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已经在让小田学习小学的课程,为优质民办小学考试做准备,但上海2020年突然执行摇号入学政策,儿子被摇进了上海人嘴里所说的“菜小”。
阿胖说:“当时听到被摇到这个学校的时候,直接在办公室哭了。”
三年的付出打了水漂,但作为教育项目的总指挥,阿胖很快打起精神,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鸡娃策略,要在“菜小”鸡出一条血路来。家里分工明确,老公负责承担家里的一切家务,阿胖只负责一项最艰巨的工程——培养儿子。
但是鸡娃过程并不顺利,在阿胖看来非常简单的题小田也会做错,这让阿胖崩溃不已,鸡娃流程走一遍,阿胖都感觉自己脱了一层皮。
更差的是,阿胖不自觉的将孩子折射成自我价值的镜子,一旦孩子平庸,就陷入了自我怀疑。
“因为大家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家长教育的结果’,所以孩子一有什么问题,我就立刻揪心,赶紧反思底哪里做错了,然后就开始自责、崩溃。”
转眼间,小田上小学已经一年了,阿胖委托的中介并没有成功找到转学名额。但阿胖对公立小学也有了全新的认知,“菜小”的英语老师也可以像国际学校一样给动画片“小猪佩奇”录音,小田也并不想转学。
“现在的状态对他未尝不是件一好事,因为他可能一直很有自信的走下去。”阿胖这样说。
生日的时候,阿胖和闺蜜约周末去成都玩,这是一年中和儿子仅有的分离。
回来的时候,小田和爸爸来接阿胖,那一瞬间,阿胖说:“觉得自己好幸福。”她接下来的话令人感动:“但是看不到他的时候,也会觉得很开心,不管是做妈妈还是不做妈妈,幸福是对等的,最幸运的是可以同时拥有这两种幸福。”
新加坡秀玮:在新加坡养娃,如何成为卷王?
在精英教育的新加坡,秀玮面临的考验更多。新加坡小学便开始层层分类,三年级GEP考试开始,仅1%的学生能进入天才班,小六会考再次对学生进行分级,只有5%的学生拥有直升高中的直通车。这两次分流,不亚于国内的高考。
在这样的竞争压力下,所有的家庭都全力以赴。从小热爱乐器,并通过自己努力加入了新加坡华乐团的秀玮,给女儿Sasa选择了二胡,希望女儿可以进入新加坡华乐团,也可以到时候以二胡特长生进入艺术与学业并重的IB体系名校SOTA。
Sasa面对镜头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要去南洋女子中学,因为那里都是好学生啊。”
艺术的花费是巨大的,即使秀玮家月收入在新加坡常住居民平均收入的中上等,但为了给Sasa更好的学习条件,秀玮在周末开设了钢琴辅导课,招收了700个学生,钢琴课的收入是她本职工作的4倍多。
但同时兼顾事业、学业和爱好带来的是秀玮和Sasa的疲惫不堪。秀玮在陪女儿练琴的时候,因为女儿一直弹不好而大声吼骂了女儿。女儿哭着说要去找外婆,被妈妈一把薅住了衣服,关在琴房。
“有时候是我无法控制我自己,但她怎么可能明白现在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呢?通常是长大了才知道的,就像我小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练琴,刮风下雨都要去的,但是长大了我知道了,哦,我爸妈是对的。”
“音乐是唯一我可以帮到她的路。” 确实,在新加坡华乐团工作过的秀玮为Sasa找的辅导老师是华乐团著名的二胡演奏家许文静。
虽然辅导老师并不认同Sasa要去参加二胡奖学金计划,认为耽误了整个的学习进度,但秀玮仍旧希望女儿能够多锻炼一下:
“你第一次去考试是K2,你没有过,我很开心,因为你大胆的拉给别人听。”
“去又不用花钱,最多他们会说哦,她又来了。”
母女关系在这一刻才有了久违的轻松。
但最终Sasa并没有通过这次面试,秀玮一家也为了集中精力练习二胡,放弃了GEP考试,继续留在邻里小学读书。
北京Lia:“非典型海淀妈妈”的养娃心得
“坚强,可能是我们家族的基因。” 这是这一集的第一句话,Lia虽在宇宙鸡娃中心北京海淀,但她却把儿子从3岁起就送进了寄宿制幼儿园。如今儿子12岁了,看起来非常独立、懂事。
Lia自己是金融从业者,老公是著名三甲医院医生。出身教育世家,姥爷创办了两所大学,妈妈是东北大学知名教授。
因为Lia妈妈工作很忙,无暇照顾两个女儿,从小便把Lia和妹妹送到了寄宿学校,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
Lia的妈妈谈到Lia小时候早起去奶站取奶的经历时,提到独立性是她最看重的,不能依赖别人。
而自己在2018年被查出肺癌晚期,医生原本预测只有一年的生存期时,毅然也选择了自己独自在河北疗养,并凭借自己的调理活成了生命的奇迹。
“孩子小的时候不让黏着你,我老了也不要黏着孩子。”
非常认可坚强和独立的家庭教育思想,Lia对待自己儿子也是同样的培养模式。
但看似佛系的Lia,也有被对比时的焦虑。
周末的一天Lia带孩子参加一场编程课讲座,同时也是妈妈分享会,分享者是人大附中妈妈,孩子已被麻省理工录取。
讲座结束后,Lia与老公沟通心得,感叹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可能从祖坟上就有差距了,接着顿了一下,“嗯,差距主要还在母亲。”
这集的结尾是乐然参加学校的1000米比赛,虽然因为个子小赛前并不被看好,但仍然凭借自己的毅力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
这正如Lia在本集开头说的:“我希望他有自驱力,有一天对一件事有特别强烈的欲望和信念,他就会自己驱动自己。”
从乐然眼中看到的是坚毅和勇敢。一旦认准一件事就不放松,就是一种自驱力的表现。
曾在硅谷现住北京:学霸妈妈如何面对“学渣娃”
李琦一家住在北京的教育高地海淀,2005年从美国硅谷和李开复同机回国,是谷歌中国的创始员工之一,儿子小帅就读于北京顶级小学—人大附小。
身为学霸,李琦面对成绩勉强在中游的小帅也有过急躁,而小帅似乎也知道“想上的人大附中肯定是上不去嘛。”,“同学太强了,小学在学初中甚至高中的课程了。”
但其实儿子的自驱力来自别处。小帅从小就非常有商业头脑,跟着排球队去宁波游玩时,他偷偷买了同学们爱吃的辣条、可乐,因为训练地点没有小卖部,通过低买高卖赚了600多块钱。
“这么小就见利忘义的不是什么好事情,现在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是学习。”李琦如此说道。
小帅的编程已经拿到中国科学院的一级编程证书,还在学校创办了一个出版社,自任CEO。
虽然李琦认为小帅的很多想法不切实际,但也很鼓励孩子的创新想法。“他有非常强的,不受别人影响的能力,完全不管别人怎么看我的能力。”
眼看着距离小升初还有一年的时间,李琦也有过给小帅找一对一家教的想法。
但正如她说:“在我们学霸云集的公司,真正有领导力的能够把事情做成的人在于他的综合能力,比如理解别人的难处,知道事情的关键点在哪里,这点非常重要。”
最终她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在李琦加入谷歌时,提出的唯一一个要求就是“我要回中国”,因为“任何人在任何一个时代,你都得有比你自己想要过的好一点更大的一个目标,不能是纯利己的。”
所以李琦带着孩子去李大钊故居,去各种天文台,去美国的顶级大学,给孩子们讲述我们中国科学家在那个时候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的故事。
“我们就是工薪阶层,哪天没有这份工作了,能留点什么给孩子呢?就是这份精气神吧。”
我的感受
教育是个极其敏感的话题,鸡娃还是佛系?做一个全能型妈妈还是放养型妈妈?在多元化的今天,选择哪一条赛道才是最优解?
这部纪录片并没有给出答案,它只是记录了身处不同教育环境,秉承不同教育理念的教育生活。但我从片子中不同妈妈的身上投射出了自己的经历。
教育与教育者的成长经历是密切相关的
为什么会有以培养奥运冠军为目标的美国华人妈妈,也有任其自由成长的佛系妈妈;有走高端教育路线的妈妈,也有在台北街头面馆努力维生的妈妈。
每一个母亲首先都是她自己。虽然母亲的身份赋予了女性一些母性的特征,但是除此之外,她就是她自己。正因为每个妈妈都是她自己,所以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当她成为妈妈之后,她也一定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母亲不同,孩子也是很大的不同。
在静涵、秀玮、宝妮们的严苛下,她们的孩子茉莉、Sasa却都还是开朗活泼的,并且都能理解妈妈的付出,所以很难说是有坚毅的妈妈才有了耐鸡的孩子,还是耐鸡的孩子成就了出色的妈妈。
教育取决于妈妈们的选择
无论是全职妈妈,还是上班族妈妈,教育的所有选择都考验着妈妈们,纪录片中反复提到的孩子是原生家庭的反射,是不是自己哪里没有做好才会导致孩子在某一方面的不尽人意?
而每一集结尾有一个环节单独采访妈妈,鸡娃最狠的几位妈妈一张口就红了眼。
对于每个鸡娃妈,最难的不是老公的不给力,娃的不理解,而是她们自己内心对孩子的愧疚和挣扎,还有对这条她们几乎孤注一掷所选道路的前景到底如何的隐隐担忧。
在华裔世界中,妈妈们自然而然承担起育儿的责任,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使得曾经的精英教育秘诀不再是秘密。
再加上华人家长们面临的教育环境和压力,所以华人妈妈们们都铆足劲不敢松懈。我们不但鸡娃,还鸡自己,生怕由于自己的疏忽导致孩子在未来竞争的中途被淘汰。
从这一个角度上说,无论全职与否,社会已然将孩子的成长与母亲连接起来。
而对于孩子的未来,每个妈妈都是矛盾体。静涵在全集中说的最多的是让茉莉走花滑这条路,但在最后又告诉孩子,你的未来不必与我的喜好有关;
不确定是成长最大的魅力,而每个妈妈都痛恨不确定性,我们希望更多的投入希望有更多的产出。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姜又兮谈到妈妈们的纠结,迷茫和焦虑时说:
“希望我们这部系列作品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参照吧。不管你认同哪一种教育观念,我相信这部系列作品会给更多的妈妈带来力量和信心,让你坚持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因为我觉得教育是极其个性的事,教育没有唯一答案。大人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
这正如海报上的标语: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爱你的妈妈。
【本篇作者】小文
【校稿】培培班主任
加入Preplingo海外家长群
① 海外家长共读群
② 海外学中文资料群
③ 海外学中文活动群
申请入群请在本公众号发送”1“
往期文章回顾
16岁进入牛津的华人女孩,如今怎样了?
【绘本推荐】他凭什么做到日本绘本界的“顶级流量担当”?
宝妈亲测中文分级阅读(下篇):试试“横着刷”
宝妈亲测中文分级阅读(上篇):那些网红款怎么选?
“世界薪资第一的女性CEO”苏妈分享三条成功箴言
第22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品赏析
这件事情平息后,我开始深思道歉究竟有多难
报名参与免费中文活动
http://preplingo.eventbrite.com
↑欢迎和我们一起探讨教育话题↑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活动页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