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不振,而老百姓能花的钱和该有的信心应从哪里来?
点击
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近来消费不振,对经济的负面牵动挺大。究其原因,第一肯定是很多人挣钱少了,难了,能花的钱不如过去多了。第二个原因应该是很多人对未来的预期不好,感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而有钱也不太敢花,多存起来一些更踏实。
必须要千方百计创造就业,让民众多挣钱,但这不是喊口号,宣示重视民生推动就业,就能实现的,这当中同样有一个信心和预期的问题。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首先要企业家们“多花钱”,多向银行借钱,敢于承担投资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家们有信心,预期好,他们相信社会的大氛围是一个真正鼓励投资建设,并且有各种激励、宽松政策支持的大氛围。
▲2023年5月7日,四川省2023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暨“百校对千企”大型校企对接交流活动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图源:新华社)
现在国家反复强调抓好经济,然而社会上仍然到处在讲大话、空话,形式主义在很多地方盛行,各地官员们谨小慎微,基层工作面上忙于对标“政治正确”,做具体工作手续繁琐,而且舆论风险也越来越大。这一切对国家不断推出的经济振兴政策不是加力放大的,而是消蚀对冲的。很多人有一个大感觉,现在社会特别注重“避风险”,而不是鼓励闯事业。
官员们如履薄冰自保的心态就不用说了,老百姓对收入可能越来越高、生活会越来越有保障的乐观预期逐渐被各种担忧取代。现在很难听说哪个单位或企业涨薪的消息了,不仅民营机构裁员降薪的信息不断传出,国有机构、包括公务员降薪,甚至发不出工资的消息也从生活中以及互联网上不断灌入人们的耳中。
一位职场人对老胡说,他所在的公司在裁员,这让公司里的所有人都很紧张,很怕裁员落到自己头上,所以大家工作都更努力,形成残酷的“内卷”。而“内卷”的实际工作效果很差,大家心情变得沉重,有些工作是为了做而做,是些“无用功”。
当大家对未来信心不足的时候,会有很多人不敢生孩子,不敢换大一些的房子,不敢买新车,衣服也在网上买点便宜的得了,很多人出现了今后日子可能会不如现在的焦虑预期。
国家一定要对提振社会信心给予最高的重视,信心起来了,各种僵局都会盘活,疲软变得强劲。国家要更加明确突出发展好经济是第一要务,大力宣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国家还应该公开处理几个形式主义的典型,真正鼓励有为担当的干部,推动实绩和实效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贯穿全社会,要给那些勇于开拓创新和不惧责任担当的人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安全,并且在个人进步的赛道上跑赢那些把形式主义玩得精通圆润的人。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7月19日发布。
经济宏观数据是一方面,但是让想找工作的人不感觉到困难,坚决遏制降薪或薪酬停滞现象,防止它成为一个趋势或者人们的一种普遍预期,让信心在普通人的交往和口口相传中不断充盈起来,这非常重要。国家需要通过各种政策推动继续涨薪,促进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乐观转化。希望各地都能把注意力真正转移到这个方向上来,中国是潜力巨大的市场,人民勤劳肯干,国家的动员力极强,我们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让人们这个最根本的信心不断得到验证。
热文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