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增病例可能因接触进口冷链食品而感染
大家如果看最近新闻比较多的话,可能会注意到各地疫情的病毒测序结果是越来越五花八门了。
国内发生的社区感染极少,没有丰富的病毒孕育土壤,所以这些五花八门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都是在国外产生传播而来的。只是,有些地区疫情溯源难以具体到个人,不清楚具体是从哪里来的。
据不完全统计,从 7 月 6 日西安出现 BA.5.2 的本土感染病例之后,2 周多的时间里,至少有 10 种变异株见于新闻报道。
包括西安的 BA.5.2,成都先后报告的的 BA.2.38 和 BA.2.12.1,兰州的 BA.2.38,广州、佛山、丹东和北海报告的 BA.2.3,天津报告的 BA.2 和 BA.4,上海、天津和青岛报告的 BA.5.2.1,广东、上海和临沂报告的 BA.2.2,大连报告的 BA.5,珠海报告的 BA.5.1 等。
境外越流行的变异株,传到国内的可能性越大。图片是目前国际流行的各种变异株,主流的 BA.2.12.1、BA.4、BA.5 各分支也就更容易在国内见到。
图片来源:WHO 每周新冠疫情报告
朝阳区这次发现的 BA.2 是新冠病毒世界里的明日黄花,几个月前曾经大流行过,但现在新的病例已经很少。出现这样的病例,相关的溯源工作可能也会更聚焦于不太常见的区域。
新冠病毒经物品表面传播难度极大
当然,新冠病毒没有那么神通广大,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科学论证后,我们有「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时间短,很难经由物品传播感染」的结论。
虽然有一些存活时间长的极端实验室数据,但现实中如此坚挺的新冠病毒很少。所以,国内最近也调整了对进口物品的管理处置办法。很多情况下已经不再需要对进口物品进行核酸检测,默认此时还能经物品传染人的概率微乎其微了。
其中,就包括「装载入境物品的航空器、船舶、列车、汽车自离开启运口岸起超过 24 小时的进口非冷链物品」,也就是说,1 天时间就是安全线。
详细的优化介绍可以在卫健委官网查询
如何后续确认感染确实源自于冷链物品?
目前的优化管理,也强调了针对的是非冷链物品。冷链物品,同样不容易传播新冠病毒,但确实有更高的病毒存活可能性,理论上的风险仍然存在。
目前的新闻发布会对这一来源研判只有结论,具体结果未来可能会公布,让公众了解传播来源的确定。
以常规的病毒溯源研究为例,需要对感染者及环境样本做大量的测试,取样找到病毒,然后针对性进行高通量测序,拿到完整的基因组进行比对。
避免冷链传播风险,我们要这么做
虽然冷链物品传染新冠的概率也不大,但为了避免万一发生对健康和生活的影响,我们还是应该在非常时期做些基本注意。以下建议同样来自于庞星火副主任的介绍。
尽量减少网购疫情高发期国家和地区的冷链食品,可以选择正规的市场和超市购买,避免手直接接触;
收到境外商品快递时,要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减少直接接触和交流;
拆件时尽量在户外进行,外包装不要拿回家中,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如需拿回家中,可用含氯消毒剂或 75% 酒精对内外包装进行全面消毒;
处理完后要认真清洗双手,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碰口、眼、鼻;
食用冷链食品前后都要注意手部卫生,保持冰箱和用具的卫生清洁。
最新最热医学话题,今日热议给你解读
策划制作
策划:Eric | 监制:Feidi
封面图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