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饭”到底是什么饭?| 编辑部聊天室
第94期主持人 | 林子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与食物有关的话题因为涉及到所有人,总是能引起关注与讨论。最近冒出来的一个热议饮食话题是“白人饭”。据报道,这个话题起源于5月下旬,一位在瑞士的中国女网友发布了一个欧洲女人在火车上吃午餐的视频,她的午餐是“一袋生菜”和“几片火腿”。这个视频爆火后,“白人饭”的相关讨论与视频悄然增多,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外国网友和外国媒体的注意,CNN、Buzzfeed、《卫报》等纷纷刊文介绍“white people food/meal”是如何在中文社交媒体上走红的。
看了一些相关文章和讨论,我对“白人饭”这个话题的双重性感到有趣。一方面,在这个有着丰富饮食文化的国家,我们在饮食上向来是有优越感的,中餐食材丰富、调味精细、烹饪手法复杂,相比之下“白人饭”太过简单寡淡且生冷,这个标签因此有震惊、调侃和戏谑的意味,比如一个流行的说法是,“兔子看了都摇头”。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网友对“白人饭”表达认同,主要原因是方便快捷。这种观点背后隐藏着打工人的倦怠与疲惫——当超长的工作时间让人没有余力好好吃饭、市面上的快餐外卖价格直逼50元人民币时,吐司夹火腿生菜叶就是让人能够活下去的还算不错的替代选项。
CNN在报道“白人饭”时采访了波士顿大学食物史学者Megan Elias,为我们理解“西方人的午餐为什么大多是生冷三明治”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历史背景。19世纪末,随着全球北方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面向工厂工人和办公室职员的餐饮市场开始出现。“工厂里午餐时间是固定的,人们不再有充裕的时间吃午餐,城市化意味着很多人的工作地点和家距离很远,他们无法自己做饭。于是午餐餐车和快捷咖啡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个情况在美国特别普遍,它们为人们提供可以在办公室内外享用的、便宜简单的午餐。”Elias还指出,三明治之所以会成为“午餐标配”,是因为人们在有限的午餐时间里,可以在一个三明治中“选择不同口味,而且三明治不会有汤水洒出来,也无需加热”。
由此可见,三明治的历史与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是相关的。当工作挤压闲暇、就餐时间越来越少成为每一个当代工作者的生活经验的时候,我们或许不难理解,为什么“白人饭”虽被嫌弃但确实有用。
“白人饭”是新教伦理操练,
也是懒人福音
觉得“白人饭”不好吃,
也算一种祛魅或文化自信?
绩效社会人人倦怠,
吃个火锅堪比狂欢
资本主义从我们手中窃取时间,睡眠将这一过程拦截,毫不妥协。大多数看似不能被消灭的基本生理需要,都已经被重新改造,转化成了商品。睡眠的存在,意味着有的人类需求和间隔时间是不能被殖民的,也不能被那个巨大的利润引擎所吸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