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和谁相处,都离不开这三把“秤”,你有吗
网上看到过一个热门话题:有什么值得收藏的过来人经验?
有一个回答深入人心:人很容易被错误的标准误导。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
在“社会染缸”的浸染下,大多数人不断向世俗低头妥协,失去了自我的准则。
正是因为在他们心里,缺少了自己的标准和原则,没有衡量对与错的秤。
只有心中有”秤“,做事有原则,格局大了,人生也就顺了。
01
第一把秤在“言”,交浅不言深
孔子说过: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说话是人的本能,一张一合之间,便发出了声音。
可太多人分不清,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言语的分寸,掌握不好容易滋生事端。
知乎网友小丽,有个刚认识的朋友,两个人结缘于考证,之后便相约去图书馆一起学习。
小丽很快就考到了证,但是朋友并没有。
在一次聚会中,这位朋友向小丽倾诉:“羡慕你一次就过啊!现在这证真难考啊,学了这么久,也不知道能不能过。”
出于好心,小丽听说老家一个亲戚是找人替考弄到了证,于是她就对她透露了这个“捷径”:替考。
但是,这位朋友想找人替考,却发现根本不可能,毕竟现在监考措施也升级了,人脸识别要求也很高,这位朋友最终还是铩羽而归。
事后一个月,小丽突然被调查了,说是有人举报她的成绩是“替考”所为,她一下子被推至了风口浪尖之上,前途未卜。
小丽自然是被诬陷的,最后也是有惊无险,但事后,小丽一直在反思,这究竟是谁造的谣告的密呢?想来想去,她终于想到了这个所谓的朋友。
有句话说:“和谁都别熟得太快,不要以为刚开始话题一致,共同点很多,你们就是相见恨晚的知音。”
生活中,总有些人忍不住在陌生人面前畅所欲言,甚至将家庭私事尽数告之。
殊不知,多言是灾祸的催化剂,越是多说,越容易惹祸上身。
与其初次见面,便推心置腹,将自己置于险境;
不如管住嘴,话说三分,交浅不言深。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的坦诚相待,也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善良。
只有对外保留几分戒心,才能保护好自己。
02
第二把秤在“行”,相熟要有矩
《菜根谭》里说:
“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
恰到好处的距离,会产生愉悦感;过近的距离,只会形成隔阂。
自媒体作者念念,分享了朋友小周的一件烦心事。
老家的侄子大学刚毕业,想留在这个城市找工作,提出想来他家借住。
小周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然而,他没想到,自己一时的善心,却引发了大矛盾。
起因是,侄子外出找工作,小周一家人等侄子回来一起吃饭。他们等到耐心告罄,侄子才打来电话说,他有事不回来吃饭了。
不仅如此,侄子平时还从不收拾屋子,衣服乱堆,在家没事就抱着手机打游戏。
小周看不过去,找侄子谈了谈。侄子却激动起来:“我把你当亲叔叔,才随意一点。你跟我计较这么多小事,明摆着在找借口催我搬走!”
小周也是怒不可遏,直接顺坡下驴,对侄子说:“没错,我就是要赶你走!”
正如周国平在《人和永恒》中所写: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源于无意中突破了这界限。”
是的,真正聪明的人,往往都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
哪怕再相熟,也从不逾矩。
所有的感情都是有额度的,别透支你和任何人的关系,否则终究会被反噬。
03
第三把秤在“情”,情深不辜负
很赞同这句话:
“人和人的关系,就像银行储蓄。你若真心以待,就是补充收入;你若虚伪算计,就是增加开支。”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互的。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不要让待你好的人寒了心。
电视剧《人世间》中,周秉昆第一次入狱。
父亲远在千里之外,姐姐哥哥都不在身边。母亲突发昏迷,家里全靠未过门的妻子郑娟和朋友帮忙。
发小孙赶超和女朋友于虹,忙前忙后,帮忙做家务,给老人按摩、做饭。
后来在周秉昆再次入狱、儿子去世的艰难日子里,他俩雪中送炭,照顾周秉昆的小儿子,给郑娟做推车,让她能自己卖卖烤地瓜,有个生计过生活。
都说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孙赶超夫妇对周秉昆有情义,周秉昆也不是不知恩的人。
周秉昆帮杂志社开了饭店和书店,日子越过越好的时候,也没忘记帮扶困苦的朋友。
书店开业后,周秉昆立马安排孙赶超的妹妹去书店工作。
村里拆迁分房,于虹因为户口问题没办法拿到新房。
知晓此事,周秉昆把自己预备留给小儿子的房子,拱手让了出去。
在这世上,为你锦上添花的人有很多,但愿意为你雪中送炭的人,却很少。
人在低谷时,最容易看清人心,见真情。
落魄时有人助你脱贫,困难时有人伴你同行。
这份恩情,可遇不可求。
我们修行一生,就是在感恩的路上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人唯有知恩了,路才走得稳健,方能行成致远。
04
晓哥说
人与人相处,都有潜行的规则要遵守。
那些真正聪明的人,都是这个规则的践行者,他们无论和谁相处,都会用这三把秤称一称,
第一把秤在言,平衡说话的分寸,逢人只说三分话;
第二把秤在行,把握行为的边界,保留安全距离;
第三把秤在情,衡量感情的深度,以真心换真心。
余生,愿我们行走世间时,万事有计量,拥有真正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最舒心的生活。
- END -
看更多走心好文
请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我们
愿你的生活和爱情,如你所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