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钩了!千百万人离不开这项户外运动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钓友请上车
作者:绯红之猪
校稿:朝乾 / 编辑:澄澈
钓鱼有什么意思?
这大概是很多没接触过钓鱼的朋友们直击灵魂的拷问。
钓鱼人对钓鱼爱得如此深沉,可以凌晨出发“赶早口”,也可以“趁晚口”再钓一会儿——
终于有大鱼要上钩了
(图:壹图网)▼
即使钓鱼点“没口”,也绝不轻易换地儿,在钓友前失了面子事小,自己打的窝损失事大;就算最后没钓到,挖点野菜也得带回去,空军是不可能空军的……
注:“赶早口”是钓鱼圈黑话,意思是凌晨就出发钓鱼,某些鱼类会在气温低、日照弱的时间段出来觅食活动,更容易咬钩;
“有口”意思是有鱼咬钩,说明这个钓鱼点能钓上鱼来,“没口”含义则与之相反;“空军”指没钓到鱼,两手空空回家。
钓的不是鱼 而是一种征服欲
恶劣的天气从来就不能阻止一个钓鱼人出门,暴热、下雨、下雪,在钓鱼人眼里这就是天赐“爆护”机会,得立刻带上全套装备出门;只要听钓友说某个钓鱼点“有口”,地方再偏僻、道路再艰难,也无法阻挡钓鱼人的脚步。
注:“爆护”是钓鱼圈黑话,意思是钓上来好多鱼,把鱼护都撑爆了。
钓鱼人无所畏惧
(图:壹图网)▼
哪怕只有一丝丝的可能能钓上鱼来,就算钓点蚊虫密布,或突然冒出一些奇奇怪怪的“物体”,钓鱼人的热情也毫不减退。白天“空军”了?钓鱼人就挑灯夜战!
钓鱼人永不“空军”
左滑 ▼
那么钓鱼的执念是因何而起呢?也许是源于基因里对于狩猎的原始本能。鱼儿咬钩后拼命挣扎,男人用力抓住钓竿、收线的动作,就是一种来自远古的、与野兽搏斗的深层记忆,一种刻在DNA中的征服快感。
渔猎,深植于人类DNA中的原始欲望
(图:图虫)▼
这种征服欲让钓鱼人不接受自己“空军”。对于一个钓鱼人,世上最可怕的事情,是自己“空军”而旁边的钓鱼人“爆护”……如果别的钓鱼人问起“这儿有口吗”,“空军”的钓鱼人会用“自己刚来”作为掩饰的借口;要是今天渔获多,钓鱼人就会不遗余力地展示,真是倍儿有面子!
这样的“空军”真是让人后悔一辈子 ▼
钓鱼也许是距离烦恼和压力最遥远的事,钓鱼人只需要拿起鱼竿,看一眼鱼漂有没有鱼上钩就行,人间的烦恼便与他无关。
钓鱼时,大家彼此不在意社会身份,只有“钓鱼人”一个标签。等待鱼儿上钩的那一刻,大家都是最纯粹的钓鱼人!
越纯粹越快乐
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里,钓鱼人似乎是中老年男性喜欢的娱乐活动,但实际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迷上了钓鱼。
新入坑的年轻钓友和资深的钓鱼人们,会因为共同的话题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大家毫不保留地分享各种钓鱼技巧、装备、钓鱼地点等内容。
钓鱼的快乐,不就是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去没去过的地方,开启一段段惊喜的冒险吗?
年轻一代也开启了钓鱼之旅
左滑 ▼
钓友们彼此相约,不仅是为了渔获,而是寻求一个放空自己、忘掉烦恼的机会。当你忙碌于搭钓椅、绑线组、调漂、开饵、抽频率时,就不必去想,或是干脆没空想工作和生活的琐碎。每次出去钓鱼回来手机基本上都是满电,这对于钓友来说这是何等的奢侈。
去钓鱼吧,钓不被定义的鱼
想入“钓鱼坑”,加入钓鱼人的队伍其实很容易,因为钓鱼人们非常喜欢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内容,诸如晒出钓鱼装备、讲解钓鱼技巧、分享避坑指南。
很多钓鱼人还会分享自己的钓鱼点地图,尤其是一些隐秘小众、越少人知道越好的地方。遇到能分享“自留地”的钓鱼人,你就赶紧出发吧!
这里有各种专业钓鱼攻略
左滑 ▼
当然钓鱼人最爱的还是晒渔获,钓上来大鱼,或是稀有品种,可以绕小区8圈不回家。
钓到大鱼不回家
左滑 ▼
但好钓点或者“口好”的地方,往往远离市区,公共交通也很不方便,甚至是干脆没有公共交通。
对于不开车的钓鱼人来说,前往这些钓点还是有些阻力。
左滑 ▼
小红书洞察到用户钓鱼出行的阻力,希望能助力钓鱼人“钓大鱼”,于是小红书与滴滴联合推出了“钓友请上车”钓鱼专线活动,让偏僻的目的地不再成为钓鱼人的阻碍。
小红书钓友请上车,单单立减直达钓点——8.20-9.19日期间,上小红书,搜索“钓大鱼”,进入【钓友请上车】活动页面,即可领取滴滴7折打车券,单单立减直达6大城市(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杭州、天津)钓鱼点。
司机钓友,免费钓鱼即刻出发——在活动期间,上小红书搜索“钓大鱼”,进入【钓友请上车】页面,抽免费钓鱼基金,领取9.9元无门槛洗车券,更有机会抽取达亿瓦钓竿、禧玛诺路亚轮、小红书定制大鱼抱枕、头枕、加油卡等惊喜大礼。
小红书希望钓鱼人可以更加轻松自在地去钓鱼,前往更多的钓点享受钓鱼这项户外活动。
一趟到钓点的行程就像司机与乘客的暗号,引擎启动后,驶向的不仅是钓点,还有可能是两位钓鱼人友谊的开端,就此开始相约结伴钓鱼。
钓友请上车,即刻出发吧!
【今日福利】
局长发福利啦!局长将随机挑选留言区的5位粉丝,每人赠送1本球局精选图书!快来评论区留言吧~
- 推广 -
*文中未标注来源图片均为小红书提供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壹图网
END
扩展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