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早该醒了,被讨好的年轻人

早该醒了,被讨好的年轻人

文化

你有多久,没有安安静静听完一个故事了?

今年五四,市场上轰鸣的年轻赞歌终于停了停,低调的老前辈们走到台前,给年轻人讲起了故事。

今天B站发布了五四青年节短片《不被大风吹倒》,六十七岁的莫言带着老花镜,端坐于书桌前,用温和的声音讲述起“老掉牙”的往昔岁月。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
👇👇👇

他提笔写道:“亲爱的年轻朋友,节日快乐。”

发现没,世界与年轻人的对话方式改变了。
 
但,这恰恰是当下的你我,都最需要的问候。

新华字典与狂风

一封写给年轻人的信,该如何起笔?
 
莫言这封信,从回答问题开始。
 
有人问他:“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
 
刚听到这个问题,小妹想,要说给年轻人的忠告,也太多了吧。
 
点开短视频软件,永远不缺少各路人马的建议。

“建议年轻人先成家后立业。”
“25岁之前必须知道的几个人生准则。”
“年轻人如何有效混职场?”
......

这些大而空的成功学,与其说是某些方法论,不如说是一锅心灵鸡汤,年轻人试图在其中打捞起些什么,但往往只能捞起干瘪的边角料。
 
而作家莫言,不熬鸡汤,不说道理,只讲了两个小故事。
 

来听听短片里这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新华字典。
 
谁也想不到,诺奖获得者莫言,启蒙读物是一本新华字典。
 
没有书籍可以阅读的年代,人们难以理解一本字典的珍贵,但五年级就辍学的莫言抱着一本字典,勤耕苦读。
 
“在当年那种孤独穷困的环境里,就是这本工具书,陪着我度过了艰难时刻。”
 

第二个故事,一场狂风。
 
年幼的莫言曾随着爷爷割草,归程中遇到可怖的飓风,恶狠狠地向他们扑来。
 
莫言胆战心惊,盯着那飞速旋转的风柱问爷爷:“那是什么?”
 
而爷爷只是淡淡地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
 
一场风过去,草被吹走了,什么也没留下。但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始终与狂风对峙。
 

初听这两个故事,小妹想,似乎都有些遥远。
 
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字的碎片散落于四面八方,不再需要对着一本字典如饥似渴;一尘不染的城市里,蓝天绿水,不会再遇到一场能将人刮跑的飓风。
 
可,仔细一琢磨,这两个故事,也都很近。有时候,老一辈人比我们更懂得如何将精神力量隐藏在故事里娓娓道来,春风化雨地传递给我们。
 
庞杂的信息流与缺乏信息实则是一体两面,麻木浏览的时代,或许从最本源、最基础的东西里,反而能够收获真正的启示,找到支撑内心的纯真信念。
 
自然的飓风不再,舆论的世界却在时时刻刻撕裂,这样的嘈杂里,我们无法看清风从何处来,要做是攥住精神的车把,不被时代的洪流裹挟而下。

与其说,这是莫言写给年轻人的一封信,或许,更像是一次邀请。


对现实的思考,对未来的认识,对世界的观察,对过去的坚守……前人未必就有正确的答案,但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困境,也在邀请我们作出自己的回答,或许这正是年轻人真正渴望的沟通方式。

而年轻人为此驻足,试图从老一辈的经历中,提取自己的解读,两代人的观念鸿沟,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在大时代背景之下,逐步弥合。

TA们的声音

从莫言的信中,我们看到一个变化。

这两年,追捧年轻人的声音太多了。

每逢节日就“直击年轻人痛点”的各路购物狂欢;永远对准年轻人的消费报告;动辄洞察年轻人生活方式的贩卖......

所有人都在讨好年轻一代,他们喜欢什么,就给什么,他们爱听什么,就说什么,年轻人的喜好左右着算法,算法也用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潮流,牵引着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公众习惯将聚光灯打向年轻人,为新锐的观点叫好,鼓励年轻人成为时代的舵手。

而那些用尽全力仍然找不到出口的年轻人,他们的迷惘,逐渐消弭在了宏大的理想叙事里。

未来将如何、时代将如何、庞大洪流里的自身有什么价值,这些问题得不到答案,那些曾经激荡人心的句子,越赞美,越空虚。


年轻人需要一座灯塔,来穿透生命的迷雾,看见世界真实的面目。

灯塔是什么?小妹想起了陈年喜。
 
出生于1970年的他,是爆破工人,也是诗人。
 
2021年,他在非虚构故事集《微尘》里写下了陪读日记,面对一天天长大、也一天天沉默的儿子,他写: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一代人有一代人承接命运的方式,或许他会用自己的力量给这个无限世界一个不一样的解答。”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的困惑,答案未必相同,但前人的照拂与慈悲,就是灯塔。


莫言的这封信,跟陈年喜的日记一样,就像一位真诚的长辈,拍了拍我们的肩,似乎没有给出任何答案,却用自己走过的路来指引年轻人。

这个不确定的时代里,两代人的声音,在观照现实之后,都需要另一种表达。

或者说,不再要以年龄为界限划分观点,而是要在集体的共鸣中,寻找到确定性的力量。
 
人群要走向融合,而非各自为伍,彼此抗争。
 
时代巨变的肌理之下,我们回归了同一种人生算法。
 
在经典中找寻回答

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家汤因比,在晚年曾分享了对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忧虑。

他预见到:人类社会的科技将不断进步,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但人会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自私,物质欲望不断膨胀。而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冲突亦越来越尖锐。

他说,“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需要重新审视并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当价值观回归到本真的精神内核,时代在精神审美上的最大公约数也得以建立。


于是,如今我们看到,两代人,一群人,回溯了共同的审美,在具象的呈现中追忆过往。

港乐重唱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火了。林子祥、李克勤等港乐符号重登舞台,女歌手们合唱《海阔天空》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超过四万转发,港乐开山祖师级别的大师黄霑成为微博上新一批流行文化导师。


崔健的演唱会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刺痛了70、80后一代人,又重新刺痛了90、00后一代人。

年轻人开始“怀旧”了,他们主动靠近过往时代里留下的经典,用以往的人文结晶填补真空般的情绪。


实际上,时代的弥合,让年轻人跟随崇拜的人物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舆论总是将强者推至台前,追捧娱乐明星、跟随成功企业家,这种社会观念分裂了人群,于是年轻人以更加平和的方式,走向文化学者甚至体育明星。

毛立平老师的清史研究课,弹幕上常常是一片打卡“老师好”;罗翔说刑法的法学课,涌入四面八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戴锦华老师的电影课,囊括文化研究与电影产业,常有人评论“醍醐灌顶”。
 

对知识的探索构建成新时代人文精神的表达,人群在对话中消融彼此割裂的观点,互相聆听,也讲述。

谷爱凌、苏炳添、苏翊鸣等年轻一代体育明星之所以成为新顶流,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强大,而是因为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之外,他们还展现了团结的奥义,大家欣赏的是大时代下,人类放下成见,合作共融的新世界。
 
今天的人们,正学着从怀旧文艺作品中寻找永恒的精神力量,用审美的共鸣替代激进的表达,用微小的人性光辉,弥合人群的对立。


在短片的最后,莫言老师讲到狂风结束,爷爷守住车,没守住草:

“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胜利了。”

那些被吹走的草,是洪流里的喧嚣,那辆被攥住的车,是经典的永恒。

虽然隔着万水千山,虽然隔着迢迢岁月,但属于青年人的答案,仍未改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现在的年轻人还有翻身的机会吗?有Kindle的年轻人,看到它的“讣告”都慌了!薅族:那些靠“薅羊毛”苟在大城市的年轻人美丽的敖德萨年轻人失业率为何偏高?统计局:疫情影响,年轻人求稳心态加剧供需矛盾不web3的年轻人,已经被时代抛弃了从认识自己到创造未来,自学占星的年轻人在美国32. 总放假怎工作?92岁爷爷跟16岁年轻人PK数学,是班里最好的学生,被激励到了!「碳圈」20 年:骗子、老兵和跑步入场的年轻人“打零工”的年轻人:迷茫、焦虑与自由不再死磕全糖的年轻人,slay起来有多酷?小红书上的年轻人,太会玩了那些被社交网络支配的年轻人,怎么样了?那些喜欢购买旧物的年轻人“年轻人的语言”为何难以讨好年轻人?在B站有10万粉的年轻人,一个月赚多少?那些在玄学里找答案的年轻人一线观察,疫情之下仍在奋斗的年轻人精通“抠学”的年轻人,正在暴打消费主义?帝国大梦,该醒醒了…… | 且看美国人权系列(三)创业内幕 x 职场药丸:消失的“大厂梦”与走进创业公司的年轻人一些人肉麻吹捧年轻人,是因为他们总想让年轻人充当炮灰宁为太平牛,莫作乱世人俄乌战争之随想(续)习惯了手机屏幕的年轻人,开始回到电视机如何有效改善自卑敏感讨好的大难题?想进“大厂”的年轻人,有多少败在了性格测试?深度!只有2%的年轻人相信政府!当年轻人把目光放向全球气候、心理健康、女权之后,对澳洲意味着什么?那些悄悄搞副业的年轻人,真的赚钱了吗?这三年失业的年轻人,究竟都去哪儿了?说说我的真实观察人生如戏,全凭演技!那些用自律对抗焦虑的年轻人回到农村的年轻人,悄悄月入过万?薅羊毛的年轻人,和他们被杀死的时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