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心理学者李雪:孩子体弱多病,或许是爸妈的需要

心理学者李雪:孩子体弱多病,或许是爸妈的需要

公众号新闻



直播预告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宏子朗读音频

音乐:岩井俊二-水 

歌曲:虎啸春-醒歌

作者|李雪

李雪爱与自由


剧情里,没有爱


有一个经典的例子。一位网友从小体弱,他跟妈妈之间的对话通常是下面这样。


妈妈:你身体怎么样了? 


孩子:不太好。


妈妈:既然不好,就要注意休息,加强锻炼,饮食也要规律一些。把身体搞好,妈妈才能放心,知道了吗?


孩子每次接到这样的电话,都会觉得妈妈关心自己,但又隐隐感到哪里不对劲儿。


可是周围的亲人朋友都说:你从小就体弱多病,你妈妈照顾你多不容易,为你的健康操碎了心,看看妈妈对你多好!


后来,孩子努力调整作息和饮食,积极调养身体。等妈妈再打电话过来,孩子说自己现在吃营养健康的食物, 做各种运动,身体越来越好,不大生病了。


孩子本以为妈妈会开心,没想到妈妈勃然大怒,痛斥孩子不该这么吃、不该那样练,总之全都不对。


这位妈妈为什么会勃然大怒?


因为,孩子居然不肯再扮演她设定好的那个体弱多病的角色了。


如果孩子不再继续扮演下去,妈妈还怎么扮演那个为照顾孩子牺牲自己、无私奉献的伟大角色? 


—— 孩子不搭戏,妈妈戏演不下去了,妈妈很生气。


通过这个例子,很容易理解:剧情里,没有爱 


再看看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到喜欢的工作,他父母居然跑到公司跟老板说“我的孩子还小,不懂事,请你多照顾他”。结果,老板把孩子开除了。


还有的新闻报道:老母亲不辞辛劳,为了给儿子占车位,在太阳下暴晒几个小时……



这类剧本里:父母都是一心为孩子操心的付出者。而孩子,则被迫扮演无能又缺德的角色,不得不承受这种关系模式下的羞耻感与愧疚感。


总结成一句话:父母要做有能力的付出者, 为此孩子必须成为无能的索取者。


—— 父母这样地“为你好”是一种攻击,不是爱。



男人女人之间也有种常见剧情:有些男人不太会捍卫自己的利益,常扮演老好人的角色,而女人总是忍不住想去保护男人,替他争取利益。


周围的人,甚至包括这个男人都来指责女人: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女人自己也很纳闷:本来我是个挺大方的人,为什么结婚之后越来越计较利益?


这是个套路。


表面上看似大方甚至无欲无求的男人,其实并非如此。他的内心可能仍然不成熟,索取感一旦被激发就将铺天盖地、无边无界。


—— 男人特别害怕这种不成熟显现出来,为了防御,反而反向去扮演一个无欲无求的人,心理学上称作 —— 反向形成的防御机制


男人越表现得无欲无求,女人越想帮他捍卫利益,程度上是“对称”的。


还有一个剧情,能涵盖中国至少一半的婚姻关系:男人脾气温和,特别宽容,好像对什么都没有意见,怎么着都行。当冲突发生时,男人会回避冲突,沉默不语,而女人脾气则越来越大,情绪越来越激烈,说话嗓门特别高。


所有人都说女人是悍妇:也就她丈夫脾气那么好才受得了她。


男人也会指责她:你怎么总惹事,总有那么多情绪,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看看,就是你,让我们家矛盾重重,不得安宁。


这个套路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男人的内在有着火山般的愤怒,这种自恋性暴怒无边无际,只要别人稍不合他意就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毁了对方。


这么强的攻击性,一定不能让它显现出来,要拼命地压抑,最后反向形成一个表面温和宽容、对什么都不在乎的人。


然而,女人却把男人的不成熟承接了过来,去扮演它,导致脾气越来越大,为一点小事就争吵计较。


当女人从这个套路中觉醒,重新选择一个真爱自己,又能够捍卫界限的男人,原来的悍妇会秒变得柔情似水。


剧情里没有真实的爱与恨。


所以,我们无须纠结于过去剧本里的爱恨纠葛:没有什么需要被证明,也没有什么需要去原谅。 



走出剧情,触碰真相,获得自由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心理学说:放下头脑中的剧本,试着去看见真实的自己、真实的对方。当我们彼此看见的一刹那,爱就发生了。 


当我们陷入套路中时,可以问自己:


① 我为何会陷入这个剧情?② 为何总是扮演对方剧本中的角色?


如果一个人会陷入别人的剧情,一定是因为他内心也有一个类似的剧本。


那么,怎么才能解套呢?


童年潜意识中的剧情套路不仅是心理层面的,甚至是生理层面的。


剧情一旦形成脑神经回路,全身的经络记忆,就已经显化成客观物质世界。改变起来,着实不易。


就像河道已经被水流冲击形成,新汇入的水都会按照原有河道流动。水好比我们的情绪感知,河道则好比惯性剧情。


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好比地壳运动瞬间改变了河道。


解套是一个身心共同淬炼、涅槃重生的过程。


大部分人做不到一念成佛,只能靠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觉知来让河流改道,每次觉知就好比铲一铲子土,日积月累,庞大的河道终究会被改变。


一铲子一铲子地解套,过程中,有一点尤其需要注意。


当你发现自己又要重蹈覆辙的时候,不要指责自己,埋怨自己:怎么这么蠢,又跳坑了。


应该表扬鼓励自己:好棒啊,我终于觉察到这个坑了,这就是一次跨越性的成长,非常棒的觉知。


哪怕你已经跳进坑里,也要允许自己在坑里,同时觉察为何会跳进去,觉察跳进去的感受,觉察鼻青脸肿的感觉。这些觉知会慢慢培养出观察者的距离感。


也就是说,最初你扮演这个剧情角色时是百分之百投入的,你跟角色完全一体,而觉知会让你慢慢后退,百分之九十、百分之八十……


过程中,你会知道:这些角色确实在我身上存在,但那不等于我。我可以更自由地选择,我的存在要比所有剧情宽广得多,人格也越来越宽广。就这样一步一步,慢慢地跳出来。


可能有人会问:我跳出来了,对方没跳出来怎么办?比如,我的父母还是一见我就各种付出,炫耀道德资本;我的丈夫还是很懦弱,不敢去争取利益,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重要而艰难的功课是 —— 允许



活在真相中,承认真相,允许每个人如他所是。允许父母没有自我,整天活在付出感中;允许丈夫看上去懦弱,不能捍卫自己的利益;允许别人恶意地定义自己。


这些其实都只是他们自己的剧情而已,可能我们看着会觉得他们很苦,那就允许他们受苦,受苦也是他们的权利。


这就是界限,界限即自由。


当我们能够尊重每个人的界限时,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如果我们真的想帮助对方,方法一定不是扎入对方的剧本与他搭戏,也无法硬把他给拽出来。


我们能做的、最好的帮助就是:尊重他,如他所是,活好自己。


或许,当我们活好了自己,从套路中解脱出来,就等于给对方做了一个好的示范,让他看到自己也有跳出剧情的可能。先让自己获得自由,先为自己创造丰盛的人生体验,这是我们能为亲人朋友做的最好的事情。


只有率先撕碎自己剧本的人,才能清醒地活在人生的真相里,获得真正的爱与自由。


邀您订阅李雪老师亲授课程:
《女性自我成长认知课:自剖越深 活得越真》

你将收获一个心理上真正成年的自己,并且具有辨识力,识别出那些会“看上去很美”的婚恋、职场、人际关系陷阱,远离渣人渣事,直接幸福。

原价99元,学堂福利,限时79元
3天后恢复原价
8节音频课+1节答疑课
直接活在人生的真相中,很痛,
但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识别下图二维码,立即抢购
课程已全部更新完毕,可永久回看。
关注微信公众号:好妈妈优课,
点击底部菜单栏:已购课程
即可永久收听课程。


作者介绍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李雪爱与自由(ID:lixuexinlixue)”。作者:李雪,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主播介绍




宏子,“尹建莉父母学堂”主播,家庭教育爱好者和研习者,家有男娃一枚。相信育儿即育己,与孩子一起成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全球最热一天纪录诞生,但这样的夏天在未来或许是常态不打扰 是爸妈最深的爱DukeMarquisCount/Earl从历史学社会学角度解读《战争与和平》小说背景文学缺乏的是宽宏的同情与和解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 | 心理咨询和咨询师教育/咨询心理学/人类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硕博项目介绍195亿美元的5G网络切片市场,苹果和谷歌或许是加速增长的关键ChatGPT流量见顶?或许是OpenAI在下一盘大棋糕妈:孩子没养好,是妈妈的问题?生完二胎我终于有了答案最新研究证实:孩子学历越高,爸妈活得越久懒人花园:那一个无人的阴湿角落俄方退出CR929研发?分开或许是更好的选择贝勒大学,提供全奖PsyD的大学(上) | 临床心理学PsyD、教育心理学(通用/ABA)硕博介绍心理学者李雪:没有主体性的孩子,学习会困难重重七律 * 赠别老友东瀛行学习心理学是我对自己最好的投资|0基础心理学入门课程高尔夫强迫症与依存症心理学者李雪:只要这一句话,就能挽救自杀的孩子豆瓣9.4,这或许是最治愈的青春片心理学:孩子与你的关系,注定他将来会娶谁活动 | 7.28 哥大北大学者对话《脐带》导演乔思雪:象与思,电影-哲学作为一种可能更适应Chatgpt的语言,或许是中文?学习心理学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丨0基础心理学入门课程早鸟价最后1天这或许是中国突破技术封锁的一条意外道路元宇宙要破圈,从VR/AR切入或许是一个好的选择“高考后,比录取通知书先到的,是爸妈的离婚协议书”揭秘学校心理学:比临床心理更注重教育,比教育心理更注重实践(上) | 对话心理人八大道闽男偷渡赴美30年,摘除双肾后靠血液透析20年!体弱以致再也无法找到工作谋生扯白||她或许是史上最不爱哗众取宠的时尚ICON地中海邮轮行之六自恋未必是一种病,也可能是太缺爱|自体心理学心理学:孩子“宅在家”和“出去疯”,长大谁更有出息?现实打脸父母一位北大学霸妈妈的忠告:孩子12岁前,千万别在这件事上偷懒!小心差距越拉越大“本科不是心理学,如何跨专业申请心理学?”裸眼视力5.2,或许是北欧给我最大的礼物一位北大博士妈妈的忠告:孩子12岁前,千万别在这件事上偷懒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校园外就是海岸线 | 心理学博士/认知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博士项目介绍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