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儿的心里话:父母对我再好,我都不会感激,因为……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暑假,带小神兽去我姐家串门。
一进门就察觉到气氛不对,老姐一家愁云惨淡。
一问才知道,原来她们一家四口刚经过一场“混战”,正处于互不搭理的阶段。
简单来说就是:爸爸凶了儿子,儿子顶撞爸爸,爸妈大吵一架,然后俩孩子(姐弟)之间又大吵一架……
一时都不知道该先劝谁。
还是我姐先拉着我诉苦:“俩孩子都混成学渣了,小的那个烂泥扶不上墙就罢了,大的不知道怎么了,最近也是状态成迷……”
哦,原来罪魁祸首是学习,可怎么就发展到一家人集体干仗的地步了?
而且,两个原本聪明活泼的孩子,是如何迷之变成“烂泥扶不上墙”的?
我隐隐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小问题是如何发酵的
“我是管不了了,随他们去吧!”我姐气头上开始摆烂。
看看气得炸毛的姐夫,还有小外甥紧闭谢客的房门,实在受不了压抑的气氛,我决定先去安慰一下正哭得伤心的大外甥女。
“还不是因为我弟那个费头子,三天两头惹事,我烦得很……”
“我真的非常讨厌我弟,他只会给人添堵。”
13岁的外甥女欣欣跟我聊的第一句,就是抱怨弟弟。
从她的描述中,我大概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小外甥旺仔,最近沉迷手机游戏越来越严重,暑假作业拖了好久没写,他爹(我姐夫)一看这可不行,于是亲自上阵监督他写作业。
这一督促不得了,旺仔竟然对知识点一问三不知,教了半天耐心用尽,姐夫气得拍桌子怒吼,把小旺仔骂得一无是处。
我姐听不下去,过来制止姐夫的粗暴教育,结果俩人理念不同,不出几句便吵起来,吵的内容还是那“老三样”:
“你这么吼他有用吗?你就只会暴力解决问题吗?”
“你行你来教,你自己看看你儿子现在都成什么样了!”
“他本来也没多大问题,就是天天被你骂,吓都吓傻了!”
“慈母多败儿果然没错,他变成现在这样都是你惯出来的,早晚被你养废……”
“怎么就我养废了,你自己什么德行你不清楚吗……”
就这样,一个教育问题升级为夫妻矛盾,吵到摔碗扔筷子。
那无辜的外甥女欣欣,为啥会卷入到这场战争里呢?
很简单,因为待在一个剑拔弩张的环境里,孩子很难不焦虑,她就会“想办法”去平息战争。
虽然是姐姐,欣欣也毕竟还是个孩子,她下意识想到的,是把这一切都怪在最弱小的弟弟头上:
“我烦得很,我弟但凡能省心点,爸妈就不会老这么吵吵了……”
然后欣欣也去教育旺仔。
结果,刚被骂过的旺仔尖叫大吼着让他姐滚出去,咣啷一甩房门,没轻没重地把他姐胳膊碰了一大块淤青。
这一下,鸡飞狗跳的一家瞬间安静了,我姐心疼地去处理欣欣的伤,姐夫忍着怒火收拾地上的残局……
欣欣抽泣着跟我抱怨:
“我小时候就不像他似的,我从不惹爸妈生气,怎么他总是挑起事端,让家里鸡犬不宁的。”
从欣欣口中得知,她家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了,而她将自己和弟弟进行对比的这句话,似乎无意间一下子暴露了问题的根源。
盯着她胳膊上的一大片淤青,我寻思这俩孩子的心理淤青,或许更严重吧。
不是故意的“故意”
老姐夫妻俩都是急脾气,一言不合就干仗是常事。
欣欣小时候,他俩有次也是掐架掐得很严重,欣欣哭着给我妈(她外婆)打电话求助,然而外婆早就深谙一切,无所谓地说:
“你干你的,别管他俩,一会儿就没事了。”
我妈这句话,在儿女的事儿上倒是边界清晰了,却冷了欣欣幼小的心,没看见孩子的内心早已溃不成军。
没辙的欣欣只能自己哭着劝架,却不小心被一甩磕到了床角,夫妻俩一下子不吵了,赶紧安抚孩子。
这样几次之后,欣欣仿佛发现了神奇的“休战符”,那就是——她自己,只要自己出点什么状况,就能立马平息战争。
从此每次爸妈吵架,欣欣要么可怜巴巴挂在爸妈大腿上“不小心”被推倒,要么晃晃悠悠“不小心”摔倒在碎掉的茶几残渣上……
后来有了旺仔,她打心眼里很爱弟弟,但也会鬼使神差地拿弟弟当工具人儿使——
弟弟还小不懂事儿的时候,欣欣会很“心机”地抱着弟弟坐地上一起嗷嗷直哭;
弟弟长大不受摆布了,就逐渐演变成跟弟弟发生冲突,最好是俩人中间谁伤着一个……
“只要我俩出点状况,能让他们心疼,就是胜利!”
这大概已经是深深根植于欣欣脑海中的一种信念了。
然而事后欣欣又会充满愧疚、心疼旺仔,平时对弟弟无限宠溺,有事又拿弟弟“开刀”,无限循环。
渐渐地,姐弟俩的相处模式竟然越来越像爸妈:互相指责,互相甩锅,好的时候蜜里调油,疯起来不管不顾。
常年处在这样极端的氛围里,旺仔不出问题才怪;而乖巧小心不惹怒爸妈的欣欣,也很难不产生内耗和心态上的扭曲。
反映在生活里,可不就是成绩下滑、无心学习、脾气乖张这些嘛。
有句话怎么说的:孩子的病,是替家长生的;孩子的状况,就是反映家长行为的一面镜子。
因为淋过雨,所以撑把伞
饶是我姐两口子这样脾气“来去如风”的家庭,都会对孩子产生如此大的负面影响;
那些真闹到情感破裂,战争旷日持久,无论孩子如何可怜也不为所动、毫不在意的家庭,孩子该多么绝望,生的“病”也只会更严重。
尝试捋顺这件事的时候,我都产生了严重的应激反应,激动得想骂这夫妻俩一顿,才惊觉:原来我们姐俩这种性格,也不是毫无来由的,我们的父母曾经,当着儿女面闹得更严重。
做父母的,一定都是希望孩子好,本意也从不希望自己的问题伤到孩子;
只不过脾气上来不由人,很多时候也不知道怎样对孩子进行安抚,况且再怎么安抚,伤疤也一定会留下。
我们姐俩这种性格,以及欣欣姐弟俩如今的状态,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虽然是件家庭相处中的小事,但代入一下十分上头,所以对这件事的两点察觉,忍不住想分享给大家:
首先最基本的,是厘清边界。
父母不是非要做情绪毫无波澜的圣人,类似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想误伤到孩子,就应该意识到——成年人之间的问题关起门来自己解决。
不要把亲子问题上升到夫妻问题,也别让夫妻问题连累到亲子关系。
按照“家庭关系三角论”的说法,孩子很容易会认为:“都是我不够好,才让家里如此不得安宁;要是我……他们就不会生气了吧!”
这里的省略号,就是孩子生病的开始:
有的乖到可怕,却内心秩序崩溃,给未来埋下隐患;
有的顽劣不堪,闹得比其他家庭成员更凶,以此转移家庭注意力……
再者,更深层次的修复,是将夫妻关系放到亲子关系之前。
尹建莉老师说:
“婚姻是两个成年人合写的生命自传,是让他们最亲爱的孩子感受生活的幸福,体会生命的美丽,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启蒙教材。”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视频,家庭监控里,两口子也是吵得正凶,妻子定睛一看孩子推开房门出来了,赶紧打个暗号,夫妻俩立马停止争吵。
直到孩子慢悠悠从监控视频里消失,俩人正准备继续吵下去,却突然忘了刚才吵到哪了,尴尬了一下一起乐了,把刚才的架忘到了脑后。
评论区有网友调侃:“多亏了孩子,没他这个家早晚得散。”
其实,经历过的人都懂,如果没有良好的夫妻关系做支撑,这个架不会这么容易吵完。
或许,孩子就是听到了动静,故意出来观察下情况,也是心知肚明问题不大,才走得那么气定神闲:“我就路过一下,与我无关,你们继续。”
父母之间的互动——
无能狂怒,东拉西扯,互相攻击,孩子学会的也是怪自己、怪别人,非黑即白,不会正视问题本身;
合理宣泄,就事论事,边界清晰,孩子学会的则是人与人之间有矛盾很正常,重要的是以何种态度解决,关系大于对错。
相信和我一样经历过父母辈创伤的朋友,对此都深有体会。
那不妨就从自己做起,让泥泞里开出花来,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幸福一点!
无休止的争吵在消磨亲密关系?
互相指责充斥在婚姻生活中?
对方不能满足自己期待总愤愤不平?
不和谐的家庭影响着下—代的成长? ……
推荐林文采老师《如何在婚姻中经营亲密关系》课。
或许在这里你就能找到答案
课程已全部更新完毕,可永久回看。
关注微信公众号:好妈妈优课,
点击底部菜单栏:已购课程
即可永久收听课程。
作者介绍
👇点击“阅读原文”,改进夫妻互动模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