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人类灭绝》:将灭绝我们的,不是灾难,而是我们自己的残忍

《人类灭绝》:将灭绝我们的,不是灾难,而是我们自己的残忍

文化

说说这本奇葩而又读之引人入胜的“科幻推理小说”。

好久没有写书评了,今天补一篇。

想写写最近刚读完的一本硬科幻小说《人类灭绝》:

这本书因为我很喜欢,刚在我的书店里也上架了,想看不妨来捧个场。

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大约30万字吧,但我读完却只用了一个通宵,看过之后感觉真的很爽。所以不得不写一下:


最初想读该书的动机,其实是奔着作者高野和明去的,我之前曾经读过他另一本小说《消失的十三级台阶》,看完之后就被圈粉了。

在我看来高野和明的作品至少有三个特别让人上瘾特点:

第一是他写故事镜头感特别强,读他的小说会让你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明明是在看文字,但似乎却又是在看电影。文中描述的那些场景、那些戏剧感强烈的镜头和对话,会不自觉的自动呈现在你的脑中,使在阅读时有一种追剧般的上瘾感,却又不用买各平台的vip会员,于是拿起书就能把一整本小说读完。

第二是高野和明对小说情节走向的安排总能出人意料,而且这种出人意料不是欧亨利式的抖机灵,而有点类似刘慈欣——他会基于小说中已经告诉你的一些规则、原理,给你推演出一个意料之外的结局。换而言之,这是一种非常“本格推理”的写作方法,会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一种与作者进行智力竞赛的快感。这种感觉就是你看影视剧很难体验到的了,因为再烧脑的影视剧囿于影视固有的叙事节奏,也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度思考,推理的时间。

第三,也是最吸引我的,就是高野和明讲一个故事,他的最终目的一定不是讲那个故事本身,而是尝试对现实人类社会存在的某个悖论进行深度探讨。而且因为高野的叙事风格,在小说中他就会把这个问题给你掰开揉碎的详细论述一番。比如《消失的十三级台阶》当中,他借主人公对话的方式,详细论述了人类迄今为止对死刑存废问题的思考。并以故事本身为喻让你判断孰是孰非,这就好似高僧问禅一样,读来不仅过瘾,而且会有一种奇特的“开悟感”。

所以我是带着这样的期待去读这本《人类灭绝》的——二十年前,当高野和明以《消失的十三级台阶》在日本文学圈出道时,人们以为他会成长为日本继东野圭吾之后又一位推理小说的旗手。没想到高野随后就把自己方向转去了写这本硬科幻小说。我一直很好奇他这个决定到底值不值得。

但读过此书之后,我发现他的这个决定是对的。



《人类灭绝》这本小说的开篇就非常抓人,说上世纪70年代,美国有一位海斯曼博士,带领他的课题组出台了一份以其名字命名的报告,这个虚构的报告列举了人类最终将走向灭亡的五种可能性。

第一,是宇宙灾难。也即发生类似恐龙灭绝时其他星体的撞击,或太阳爆炸之类的事故。

第二,地球环境灾变,比如出现极寒、火山爆发、海啸、磁场变化等。

第三,核战争或更烈度更巨的世界大战,人类的自相残杀走向极致,进行相互毁灭。

第四,疫病,出现人类无法免疫或治愈,且传播能力、杀伤力很强的病毒。

第五,人类进化。

前四种情况都好理解,分别属于《流浪地球》、《后天》、《莱博维茨的赞歌》和《生化危机》为我们设想的场景。但唯独第五条——人类进化。


进化怎么可能会导致人类灭绝呢?

这个悬案一直留到了小说中的近未来的某一天。

那一天,小说中的美国总统万斯突然接到报告,说非洲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男婴,这个男婴有超强的语言学习能力,能在两周内掌握非母语的英语,又有超强的心算能力,能在五秒内将一个四十位的合数分解为两个素数。后者其实让美方更为警惕,因为这就意味着美军所使用的密码加密系统在这个男婴面前是无效的。美国的所有国家机密、甚至核武器安全都近乎赤身裸体摆在他面前。于是接到报告后的万斯总统做了一个烂俗修仙网文经常出现的决定:“此子日后必成大患,断不可留!”赶紧派特种部队去消灭他!

可是故事随后的发展却越来越邪门——特种小队派过去之后,被这位近乎“生而能言”的“新人类”只用“一席话语”就说的“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了。

美国政府再想新招去镇压,结果发现什么手段似乎都失效了——城市停电、网络被入侵、战斗机被灭——“新人类”绝对的智力碾压面前,旧人类所有的暴力招数似乎都没用,就像孩子对大人的恶作剧一般被后者一眼识破。

人类在与这场新人类的前哨战中越打越被动。

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调查后还发现,原来这个“新人类”男婴并不孤单的,远在非洲千里之外的日本他还有一个同伴,而这个已经长到十岁的他的这个同伴,其实才是这场大戏的幕后导演。旧人类的一切反制其实都早已在这位新人类的预判之中,并且她在利用这些反制,因势利导的达成自己的隐秘目的……

原来一切都是人家的局。

实在被折腾的没辙、甚至看到了“人类灭绝”前景的美国政府,想到了“解铃还须系铃人”,当初不是海斯曼博士预言了“人类进化”将成为我们灭绝的危险么?那看老先生有什么招,再抢救一下全人类?

于是美国政府派了个名为鲁本斯的人去请海斯曼出山。而小说也就此进入到了我认为全书写的最深刻的一段:

海斯曼直接了当的告诉鲁本斯,人类试图通过掐灭新进化的新人类以存续自身的尝试,不仅不可能达成,而且没必要。必须赶紧停下来,不然越打我们灭绝的越快。

因为“新人类”将成长为与人类完全不同位阶的存在,就像细菌无法理解老虎的思维,也不必担心后者与其抢食或捕猎它一样。人类其实没有必要担心新人类危害自身的安全——我们只是将交出“万物灵长”的权柄而已。对这个不可逆的过程不要挣扎。

虚构的海斯曼引用了真实的爱因斯坦的名言:“上帝是不可捉摸的,但并无恶意。”——当新人类成为超神的上帝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担心他门有心情灭绝我们么?

更绝的是,海斯曼还进一步引导鲁斯本去深想了更深一层的问题:人类为什么会本能的认定“非我族类”的新人类会对自身构成威胁?必欲灭之而后快?

原因恐怕是,我们自身就是这样一种残忍的物种。智人之所以能站上“万物灵长”的顶端,不仅仅是因为智慧,可能同样是因为残忍。

在生物进化史上有一个迷案——大多数生物都能与其亲缘关系极近的进化学上的近亲并存。但唯独智人是个例外,我们在进化学上属于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亚科、人族、人属、智人种。而从人亚科以下,我们就是“一直独苗”,现存动物中不存在任何一种与我们属同一个“亚科”的其他“种”。

这在生物进化史上就太奇怪了,怎么会出现这样一个进化成功的种群,在亚科之下就不存在任何物种多样性,只保留一个种呢?

唯一的解释似乎只能是,晚期智人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依靠其本能赶尽杀绝了所有与自己生物学上的近亲。隐藏在人类史前史上的,其实是一场尸山血海的大屠杀,而现存的所有人类,其实都是这场“大逃杀”最终吃鸡的那个刽子手的后代。

更恐怖的是,海斯曼博士进一步引申说,其实这场大屠杀并没有停止——它只是一直延伸到了我们的文明史当中。

人类文明史上为什么会发明国家、宗教、民族、阶级、意识形态等等等等分野呢?海斯曼说,这就是为了在人与人之间制造“距离感”,使得我们在屠杀同类的时候变得麻木不仁。

原小说这一段的引申实在是太精彩了,为了让您一窥高野和明的引证之广博、文笔之辛辣,这里我引用一段原文:

“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敌人近距离遭遇后,美军士兵扣动扳机的比例是多少吗?”(海斯曼问)。

对这个闲谈中提到的问题,鲁本斯未作细想便答道:“十次里总有七次吧?”

“不对,只有两次。”见鲁本斯脸上浮现出惊讶与怀疑的表情,心理学家继续道:“剩下的八次,士兵都会以弹药补给等理由回避杀人行为。即便在遭受日军自杀式攻击之后,这个数字也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对最前线的士兵来说,自己被杀的恐惧,其程度远不如杀死敌人的紧张。

“真没想到,我还以为人类很野蛮。”

心理学家闻言一笑,接着说:“但是,对这个调查结果感到惊慌的是军方。士兵讲道德可不是什么好事。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何提高开枪率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越南战争中的开枪率就陡增到百分之九十五。”

“军方是怎么做到的?”

“很简单。他们将射击训练的靶标从圆形换成了人形,并且让靶标像人一样自动竖起,然后根据射击成绩奖优罚劣。”

“操作性条件反射啊。”

没错,就像通过投食器控制小白鼠的行为一样。不过……”心理学家沉下脸说,“这种一见敌人就条件反射开枪的训练方法有一个重大缺陷,士兵只有开枪时心理障碍才会解除,但杀死敌人后仍然会产生精神创伤。结果,越战老兵中出现了大量创伤后应激障碍症患者。”

“可是,”鲁本斯不解地问,“如果人类如此憎恶杀人行为,为什么还会有战争?就凭百分之二十的开枪率,美国又是如何在二战中取胜的呢?” 

“首先,在男性士兵中,有百分之二是‘天生杀人魔’,可以毫无顾虑地杀人,即精神变态者。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返回社会后会过着普通的市民生活,只有在战争中,他们才会变成对杀人行为毫无悔意和自责的‘理想的士兵’。”

“可是,光靠这百分之二的士兵,怎么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实际上,将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八的士兵培养成杀人恶魔是很简单的。首先,通过对权威的服从和归属集团的同一化,消除个人的主体性。然后,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士兵与杀戮目标保持距离。

“距离?”

“嗯。这个词由两个概念构成:心理距离和物理距离。”比如,如果敌人属于其他人种,或者语言、宗教、阶层、意识形态不同,那就会有心理距离,杀起来会容易得多。平时就与其他民族有心理距离的人,即相信自己所属民族优秀、其他民族劣等的人,在战争中很容易变为杀人者。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常见。只要再将敌人劣等、与畜生无异的观念灌输进他们的意识,打着正义旗帜的杀戮就可以开始了。”……

是的,读到这里你就会发现,高野和明费心尽力的去写这样一个硬科幻故事,最终目的其实跟他当年写《第十三级台阶》一样,还是在借故事探讨那个残酷的问题——人为什么会杀死他人?

只不过高野和明这一次探讨的视角更宏大,他不再局限于个体之间的杀戮,而是放眼了整个人类文明史、甚至进化史,去问这个为什么。

而他得出的结论则是,智人这个种族,或许就是以杀戮同类作为本能的,我们得以站上万物之巅,不仅是因为我们智慧,更因为我们残忍。而整个人类文明史,其实一直在编造各种国家、宗教、民族、意识形态的理由,让人群之间拉开距离,以方便彼此杀戮。小说“人类灭绝”这个标题初看起来似乎是新人类在灭绝人类,但读到最后你会发信啊,其实不仰赖于虚构的“新人类”,现实中的人类,就在自己灭绝自己。

这样的结论是压抑而令人窒息的,但与《三体》对该问题的探讨止步于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不同。高野和明给我们留下了一点希望与出路。

第一就是海斯曼所说的“上帝是不可捉摸的,但并无恶意。”人类的杀戮本能,来源于对有限空间、资源的争夺,但如果像小说中的那样“超人类”或现实中的超智能AI能够出现,那么我们也许压根不用担心它们会用同样的逻辑对我们“抢班夺权、赶尽杀绝”。就像老虎不会和细菌争夺生存空间一样,这种超越人类的智慧的存在,最终反而会平息人与人之间无尽的杀戮与争夺。因为人类已经从那个必须要彼此征伐的万物灵长顶端“退位”了。

想起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说的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而如果你并不喜欢这个前途,那也没关系,因为小说中还给了另一种构想——鲁斯本听到最后问海斯曼,说你对人类历史的概括也未必全对吧?人类历史上在杀戮和利己之外,难道就没有良善的互助与利他吗?那些冒险救助掉在台下的外国人的旅客,那些赌上最后一口气也要开发新药挽救患者的医生,应该怎么算呢?

以冷峻视角看待人类的海斯曼终于让步了,“也许这些人也是进化后的某种‘新人类’吧”,只是他们还不够多,还很脆弱。

是的,这就是高野和明为人类设想的摆脱“灭绝”的救赎之道——

要么,我们如小说中所言一般,坐待基因的突变或技术的发展,出现一个新的“万物灵长”,让我们在“让位”的同时没必要再残忍。

要么,我们就“重立新约”,让自己成为互助而非互杀的“新人类”,让我们原始本能中并不具有的宽容与慈悲,成为我们继续作为万物灵长的依凭与救赎。

这两个结局当中,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与《消失的第十三级台阶》对死刑存废的讨论一样,高野和明本人并没有给出答案。

但我更喜欢后一个。

所以在此推荐这本《人类灭绝》吧,行笔匆匆,其实本文还没有说出这部小说的精彩之万一,喜欢的朋友还请自己买一本读一下,这本书已经在我自己的书店“小西书屋”上架了,望大家来捧场:


这是一本用科幻小说的血肉、推理小说的骨架、承载一个人类终极话题灵魂的奇书。高野和明这次,又没让我失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苹果正式发布WWDC23预告/马斯克展开中国行/多位AI权威警告「人类灭绝」威胁这部环保纪录片,探的是我们自己的路最好的养生,不是运动,不是睡觉,而是......春意阑珊的黑山Custer州立公园游记婚姻最舒服的状态,不是如胶似漆,不是相敬如宾,而是……最好的养身,不是运动,不是睡觉,而是做这件事!阻碍人生发展的,从来都是我们自己崔哥天天侃 | 美财长说跟中国脱钩是灾难,议员惊问你哪头的不是我一事无成,而是我无可奈何!美本孩子的苦,家长知道多少?丁辰灵:中美正式成立工作小组,耶伦说和中国脱钩是灾难,拜登真的怂了。宾州斯通利花园(Stoneleigh garden),春色美景也聊聊俄乌战局和乌军的夏季大反攻经观新书 | 总编辑刘坚:我们回应的十二个问题,不是时效的,而是时代的“寒门”爸爸教出6个博士:决定孩子未来的,不是家境,不是智商,而是......罗翔毕业致辞刷屏:如果世界接受不了我们的理想,不是我们的问题,是世界的问题现在的孩子,不是叛逆,不是不听话,而是进化了就像风:最后一枪最好的养生,不是运动,不是睡觉,而是这件事不是沙特,不是巴萨,而是贝克汉姆的球队!梅西决定:去美国踢球,这“不是为了钱”人类 5 次差点灭绝--科学家揭示人类最终灭绝的日期,原因竟然是它?《乱世佳人》:女人最输不起的,不是爱情,而是这一点李玫瑾: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家境,不是智商,而是这4件事女人找比自己穷的男人就是灾难!行业顶尖专家警告:AI或带来人类灭绝风险真正能给自己撑腰的,不是家人,不是贵人,不是朋友,而是…每周硅闻 | 突发!特朗普承诺“闭关锁国”;专家提醒AI将导致人类灭绝;Apple翻车了!真正破坏一个家庭的,不是外遇,不是贫穷,而是你这个习惯!灵魂伴侣不是寻来的,而是走在自己的路上遇到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我们的“不幸”是由我们自己造成的苏格兰奥克尼岛(Orkney Islands),沿途农家1420名百岁寿星大调查!只有一个共性,不是饮食,不是运动,而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家境,不是智商,而是这4件事人类灭绝的第一步?日本核污水强行入海,可怕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马清运:西安有自己的底蕴,国际化是我们的新需求,不是我们缺失的东西!人民日报: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不是家境,而是这5个关键词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