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们都试图从困境走出来 | 专访《人间旅途》导演张杰

我们都试图从困境走出来 | 专访《人间旅途》导演张杰

纪录片

采访:单嘉韵

编辑:陈紫嫣


凭借纪录片《人间旅途》,张杰第二次入围了FIRST青年电影展。《人间旅途》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残疾人于小龙穿过沙漠与暗巷、越过烦嚣与驱逐,追问一辆三轮摩托车也可骑行中国?于小龙是健康身份里的每一种例外,但即便面对身体的障碍与地缘的阻隔,依然阻挡不了他驾上一辆摩托三轮,坚持对尊严与爱的求索......

2023年7月26日,凹凸镜DOC采访了张杰,导演分享了她如何接触到《人间旅途》主角于小龙并开始拍摄他的故事,以及拍摄期间的思考和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期间还讨论了独立纪录片导演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关于资金、拍摄条件、人物关系平衡的困境和反思,包括使用手机与相机拍摄的优缺点等问题。
导演还分享了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体验,并感谢自己童年的黑暗经历,因为这让她更加珍视创作之路遇到的光明和温暖。
以下为采访正文:
凹凸镜DOC:张杰导演你好,请问你是怎么接触到《人间旅途》主角于小龙这个人物的并且开始拍摄的?
张杰:其实于小龙是通过我的第一个片子《小人儿张》认识的。我当时是在拍《小人儿张》里那个流浪汉,他(于小龙)和流浪汉、小人儿张都有交集。然后就闯入了我的视野。又因为我们住得很近,所以就认识了。
刚好有一个契机,北京治理“开墙打洞”,那个小人儿张就开始不断的搬家,但是他怎么都不离开北京。小龙刚好就相反,他们家在北京有房子,又不是北京人,他一心想要逃离这个北京。
我当时觉得这两个人特别有意思,刚好他们交集又很深。但他俩是完全不同的性格,人生轨迹也都不太一样,所以我当时就想拍摄这两个人物。
凹凸镜DOC:影片的投资对这部影片《人间旅途》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张杰:因为像《小人儿张》那个片子,如果我没有钱,我可能自己花点钱也是能做完的。但是《人间旅途》这个片子是如果没有钱,你真的是连开始都开始不了,这就很现实。因为这一趟旅行下来,那怎么着也得花一笔钱。

凹凸镜DOC:主要是围绕要陪着于小龙进行全国的一次旅行。
张杰:对,基本上就是每天他都在我的视线范围内,我们每天睁眼彼此就看到对方。但像小人儿张,因为我拍他的时候,他就在南锣鼓巷,我就住他附近。那个时候我想怎么节约一点,每天骑个自行车去把他拍了。那个时候没有设备,我就用手机。最搞笑的是,还不是用我自己的手机,我还用的是小人儿张和于小龙他们俩的手机,那个时候他们的手机已经可以达到4K画质了。
凹凸镜DOC:你刚才提到第一部影片是用手机拍摄的创作方法。第一它很新颖,然后也得到了一部分观众的认可。那你这次为什么没有坚持的去用手机拍摄呢?
张杰:手机是有它的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随时随地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就拍了,就很自然。但相机总归来说是比较专业的机器,和手机的差别其实还是蛮大的。尤其我会考虑到这个片子它是面向观众,会在大银幕上放映,或者是一些平台来放映。我总归要考虑它的声音,它的画面。当我有选择的话,会用选择用专业机器。但如果要面临比如一些特殊的环境,用手机的时候我也不排斥。怎么能把这个片子更好的呈现给观众,这是最重要的,把内容表达出来,设备的话不用那么纠结,有什么设备就用什么拍就好了。
凹凸镜DOC:刚才提到你每天保证他在你的视线中,这是一种凝视感。在拍摄的时候,会不会想到到时候观众在看的时候,这种凝视感会不会不太舒服?特别是对于残疾人,他的残疾部位,他的残疾的行为的拍摄,会有这样的顾虑吗?
张杰:我觉得这个这个得看取决于你跟你拍摄对象的关系。如果说你们的关系没有达到你可以这么近的距离去凝视他的话,你可能也拍不到他,也不会让你这么走近,这是一个基础。确实我们认识这么多年,然后肯定是在他允许的情况下拍摄的。其实我完全可以坐在我们的后勤保障车里边,舒舒服服地完成这个片子。当然我是想如果发生任何事,我都愿意去跟他一块儿去经历。
但是有的观众看了,可能就不太能接受。比如这么近的去拍摄包括他脱衣服的那镜头,我用了很长的几十秒去呈现这么一个简单的一个动作。但可能我当下我就是会觉得他脱的那就是他穿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这件衣服就像他人生当中遇到的、不断的各种枷锁,是经历的苦难和束缚。
我也不知道怎么更好的去让所有人观感都舒服,我只能按我自己的内心来呈现。还有其实我能拍到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在于小龙的允许范围内的。而且在我们身边,在大街上,我们经常也能看到残疾人群体,有些东西我觉得有必要呈现给大家。

凹凸镜DOC:
刚才张杰导演讲述了和主人公长时间的接触,还有你们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其实你们的相处模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平衡。那为什么没有考虑让你自己入画呢?这样就可能会有更多的故事。
张杰:因为创作这个片子的初衷就是完成他的梦想。他的旅程,当然我也参与了。但是一旦因为我的加入,这个片子就会被削弱。但我仍想尊重他。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我觉得我可能没有那个自信。我觉得我处理不好入画后我和他的关系,并且我没有资格去干预别人,这个行程是他的,我可以作为朋友给一些建议,但我不想去干预他。
凹凸镜DOC:感觉于小龙是个表现欲很强的人。
张杰:我在拍《希福》这个短片时,他对着那个手机说他觉得找不到人生的价值了,这段真的是那次他自己一个人心情不好,他开把车开到郊外,自拍了一段,然后发给了我。还录了一段视频,问我,说你觉得你用得上吗?我觉得以他的性格有这样的表现很合理,因为我也足够了解他。但你要说他很有表现欲,其实他跟小人儿张相比还没有太多的表现意愿。但又很奇怪,比如在向日葵那段,他对着植物说那段话我会觉得很合理。在拍摄向日葵的时候,他最后说了一句话,他说你们也喝一点。然后我也有被吓一跳。当时冷汗都出来了。我想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在那,他在跟谁说话?一秒过后,我马上反应过来,原来于小龙在跟这些花花草草说话。他其实是一个蛮浪漫的人。
凹凸镜DOC:我记得片中他奔跑向沙漠的那个场景,是让我很感动的。这段有寓意的体现了一段他对于他的梦想或者是他的一种追求、一种执着。我想问一下,这是不是一种摆拍呢?
张杰:当时他是想跑到那个沙漠的顶上,相当于站在一个更高的地方。我不知道你注意这一场里边第一个镜头是没有太阳的,它是暗的,然后第二个镜头马上转过来,就是他对着太阳。其实我想表达他是身处幽暗之处的,但是他仍然向往阳光、奔向阳光。
虽然很多时候我在拍他,但我其实我看到的是我自己。我记得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12岁。有一天晚上下晚自习的时候,因为上课传小纸条被老师当场抓住,老师就把我留住了。最后教学楼都关灯了,老师才放我走。我要回家的话,就要经过一片竹林,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而且那个竹林里面全是坟墓。我当时在校门口徘徊,都已经快哭了。最后整个学校都暗下来了,我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出发,努力穿过那一片坟墓。我终于看到了月光,终于有一丝光亮。再往前走那就是一条老街,是那种老的钨丝灯,穿过老街我终于看到家里的光。这个晚上影响我非常深,这几年一个人的创作之路就像那晚的夜路,特别渴望光,我想他也是,所以为什么我在拍剪于小龙这一段的时候,把他和光放在了一起。
凹凸镜DOC:是的,沙漠这部分占比很大,在影片当中非常突出。
张杰:对,所以我在拍摄过程中的时候,就会联想到我这几年的创作,一直是身处幽暗的,我本身还是一直仰望阳光,奔向阳光。我童年这段经历,支撑着我相信前面有光,你只需要一直走就好了,最后你总能见到太阳。如果没有碰到,我觉得也没有关系。在你追逐这个光的过程中,我觉得已经足够了。见众生,见世界,见自己,真的就是见自己。所以我会把这些心情反映到我的影片里边。

凹凸镜DOC:于小龙的生活离不开自己的父母、朋友、亲人、爱人陪伴。而且我觉得他已经算是个比较幸运的那一类了。你看他的父母关爱他,让于小龙就可以有说走就走的勇气。可以从他家人、父母、朋友这几个维度来谈一下,他与正常人的一种差异吗,或者根本没有差异。(如何打破刻板印象)
张杰:其实在我的心里,我从来没有把他们特殊对待过。其实除了拍摄以外,平时我们是平等交流。我就是把于小龙当成一个普通的正常的朋友一样对待。他们不希望你去特殊对待他而是用看待正常人的眼光去看待他另外,家人、朋友,这些确实是占了他生活的很大部分。人就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就是群体性的,他其实离不开人群的,包括大家也会更关注他跟周围的人,跟周围人的关系。回归最简单的,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家人、朋友。我还蛮重视这种关系。我片子里面尤其呈现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凹凸镜DOC:我能从影片中感觉到他非常丰富的情感需求,包括影片当中还有一部分会展现他去看手机,刷短视频,在沙漠里给朋友发语音,然后导演当时有没有在想,是单纯的把它当做一个它的发生场景记录下来,还是说感觉是于小龙跟世界有某种沟通?
张杰:其实感觉到他们是在通过这个手机和短视频去了解这个世界。但是于小龙他不太一样,他是有机会能走出去的,他比我们绝大多数所谓正常人去看到的世界的还多,经历得还多。

凹凸镜DOC:《人间旅途》这个名字是充满故事性的,张杰导演是想给观众呈现出一个怎样的人间旅途?
张杰: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我只是把这个于小龙现在的生活,以及他的回忆他的过去呈现出来。当然这是片段式的,本来就是他的人生经历。就像我之前说的,我不仅是在拍他,还在拍我自己。我会回想我过去、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和另外一半的关系,拍他其实就是在拍我自己。
我反而希望观众,看了这个片子能引起思考,或引起共鸣。这个很重要。我会觉得其实别人的评判观点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让看过的人反思当下。
凹凸镜DOC:那你是如何面对质疑的呢?
张杰:哈哈,我还不知道,因为我到现在都没参加过我自己影片的线下交流会。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接受程度不一样。我已经选择了拍这个题材,我可能不太会去考虑别人会怎么看。但是我觉得批评的声音也挺好啊,我觉得我都能接受。反而在一些质疑声当中,如果你能真的找到自己的问题,也是一种收获。
凹凸镜DOC:其实这类影片它在国内可以说是很冷门,其实在国外会比国内更受欢迎。那你为什么还在坚持拍摄这种题材呢?
张杰:拍纪录片,还是因为我有想表达的东西,我只想表达我想表达的。至于什么热不热点,什么热题话题或者社会性的问题,我不太在乎,我只想在乎我想表达的东西。国内的部分观众对这个题材可能不是很关注,甚至有点抵触,但我反而觉得更应该呈现出来,更应该做出来。
还有因为很多人一提到残疾人,就会联想到很惨。但是我们有我们的困境,他有他的困难,我们都试图从这个困境走出来。这个片子我不想呈现的太惨兮兮的,也没有必要搞特殊化。

凹凸镜DOC:聊回主人公,于小龙现在怎么样了?请导演说一下彩蛋、花絮这些。
张杰:在7月24号的时候,我还在云南还在那边工作,然后收到了于小龙给我发的消息。刚开始是他太太小芳发的(影片中有呈现小芳这个角色)。然后他跟我发的消息是他们领证了,说实话我还挺惊讶的。因为我知道他们的感情这么多年这么曲折,我没有预判到他们会这么快结婚的。这也说明了我为什么用了这么一个开放的结尾去结束这个故事。但我内心里是很祝福他们的。
张杰:我感觉于小龙一方面仍然渴望自由,又想要家这样安定的地方。所以我其实还稍微有一点担忧他们未来的生活。于小龙每次都处在离开北京和不离开的边缘,但每次都留下来。所以我觉得人生也是这样子的,永远想要赌一把,但永远期待着前面的路。对于他来说,结了婚也可能不代表他会放弃流浪,虽然他还是蛮渴望有个稳定的家庭。
凹凸镜DOC:张杰导演,谈一谈你入围了FIRST青年电影展两次的感想。
张杰:我是个新人,至少目前来说是的。我觉得说不管入围了几次,我的创作还在,就是仍然会有下一步,有新的挑战。我真的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之后我会坚持我的创作。

凹凸镜DOC:可以谈谈接下来的创作计划吗?
张杰:说实话我目前有一些想拍的东西,但是也不好说下一步会拍什么样的。可能是关于家庭,关于教育题材的吧。我还挺想拍小孩的,尤其是我已经经历过的童年。我觉得童年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是蛮重要的,我的童年感受,其实想借助别人表达出来。其实很多人就像影片中那片沙漠里面的一粒沙。我像把这粒沙放大,我更想关注个人的生命。这是我了解他人、了解世界、了解自己的一种方式。
《人间旅途》预告片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email protected]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无题「孤注一掷」洛城首映 主演张艺兴意外现身 粉丝超惊喜导演张纪中怀疑妻子和司机出轨,百万茶叶竟被司机当水喝自从把自己当“女儿”养,我的人生豁然开朗,建议每个人都试试大峡谷漂流日记第五天生命旅途长,去体验去爱去改变 | 人间日签《梅的白天和黑夜》导演罗冬:老年女性,也摩登也寂寞 | 专访大师课招募 |《战地摄影师》导演和摄影师:如何让影像变得重要和有趣活动 | 7.28 哥大北大学者对话《脐带》导演乔思雪:象与思,电影-哲学作为一种可能《封神第一部》导演乌尔善:先从人间开始《流浪地球》导演郭帆: AI 给我威胁,「浪球 3」灵感也来了专访《记忆》导演阿彼察邦:电影是创造另一种记忆的方式专访《温柔壳》主创:把自己扔到绝境世界日报播客OnAir专访《小枇杷》主编程静历史小说《黄裳元吉》第九十五章 寒意《记忆》导演阿彼察邦 | 不要认为长片是导演的最终目的地导演张律:我相信迷失与游荡的人,笃定的人我不相信45岁杨谨华备孕5年都没怀上:“能试的都试了,真希望能多给我一点好运”专访《人类世的“资本论”》作者斋藤幸平:面对迫在眉睫的气候危机,我们需要马克思专访《不虚此行》导演刘伽茵:慢的人就要接受慢所带来的全部代价一匹“烈马”和另一匹野马的故事 | 专访《少女与马》主创《不虚此行》导演刘伽茵:内向的人很多,关于他们的电影却很少 | 专访《战地摄影师》导演和摄影师:如何让影像变得重要和有趣R2.5--大峡谷穿越《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谈AI危机:对它好一点,给自己留后路| AI之声专访《极限高压》作者:特斯拉不是马斯克一个人的豪赌,而是一群人的冒险《奇境入画》:《鹅鹅鹅》导演胡睿12年来有趣的“非分之想”书不一定看,但旅途中总要带一本 | 人间夜话这是对2000个家庭的承诺:专访《里斯本丸沉没》导演方励可口可乐今年将继续涨价/ iPhone 15 Pro多功能按键应用曝光/ 《封神》导演称电影失败需用10年还债《魔幻手机》《宝莲灯前传》导演周国栋去世,年仅50岁专访|《燃冬》导演陈哲艺:老灵魂的松弛与自由夜思《雪孩子》导演林文肖去世《爸妈不在家》导演新作:把很浓的情感,擦得很淡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