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游泳3年,迈入游泳区队前夕,总结对兴趣特长培养的看法
看点 不管是作为爱好,还是学习规划中的“必选项”,抑或是单纯让孩子锻炼身体,体育变得越来越重要。游泳作为一项不算小众的项目,也有许多门道。在下文妈妈看来,孩子的体育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她女儿这几年来的成长与变化,也让我们看到了,兴趣与热爱给孩子带来的力量。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辅娃记(ID:fuwaji123)
文丨Mr 妈 编版丨May
很早的时候,我看过一篇文章,题为《20个家庭的真实记录:坚持运动给我的孩子带来了什么》,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时至今日,在女儿大M即将奔赴区队训练的前夕,我挺想就着这个话题,梳理一下培养孩子运动爱好这一路的心得和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家娃大M的情况,我们坐标广州,孩子目前在省一级公办小学读三年级。
对于小孩兴趣班的发展,我一直认为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词。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人和、地利、天时。体育发展也适用这几点。
作为父母,我这样支持孩子的体育发展
一切的开始,并不是来源于小孩,而是来源于父母。
在我读书的年代,长辈们最常传达的观念便是好好读书,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不可否认这话有道理,但实际学历背景,发挥最大作用,大概率是在充当敲门砖的时候。
出来社会后,会发现个人发展还是综合能力在发挥作用。综合能力中,有一个重要点便是:身体体能必须好。
01
我为什么这么重视孩子的体能发展?
我所接触的企业高管或者做出一定成就的人,工作上都是长时间待机,随call随in。吃饭时间接到一个工作电话,消失不见2小时再回来继续吃,都是去到一定工作职位的常态。
人到中年,还会面临家庭和工作的矛盾。在育儿夹缝中生存并高质量完成工作,无时无刻考验着大家的体能。
就算有不错学历的毕业生,获得了一份好工作,体能跟不上,身体每隔几天就生病感冒、容易疲倦、影响自身工作状态。再聪慧,在工作长跑中也会被自动分流。
成人世界,还远不到拼天赋的程度,仅是努力、坚持这两点,已经可以筛选淘汰很多人(至于这种环境导向合理不合理,人生观幸福度问题,就不在这讨论了)。
我和M爸从心底里认可体育的重要性,这是一个社会应对的前提。除了体能,还包括一些底层素质,如谈判能力、积极心态、勇于挑战、奋进等等,对生活工作影响都十分大。
基于上面的考虑,所以我们特别重视孩子的体能教育。
02
在大M这一路走来,
我们做了一些什么来支持体育发展呢?
首先,挖掘小孩潜能,广接触,再收窄。
大M幼儿园时期,尽管我在学科知识上没有过多觉悟,兴趣培养是绝不缺席且细心观察的。和所有女孩子一样,我们都尝试过跳舞、画画、滑轮、游泳、钢琴等常规项目。
当一群娃娃在堂上展现作品,我们做父母很容易一眼看出小孩的群体定位,从而判断出他们是否有潜能。
大M在跳舞班的时候,特别动感,但其实舞蹈柔韧性不够,也比较怕拉练。在看过她笑嘻嘻地自己玩跳水,在沙滩跌进海水起来也不哭闹,爬山独立上下山全程不需要人抱等诸多事件后,我开始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喜欢体育并且有一定潜能的小孩,以至于跳舞,也只是用体育能力在应对而已。
游泳在我们家是最被支持的项目,因为运动损伤少、可以发展成终身兴趣、大M感兴趣、我们居住求学的区有比较好的资源。于是我开始留意这个项目的学习机会。
其次,发现孩子的兴趣之后,密切留意相关信息。
游泳这个项目,维持恒温泳池费用不低。纯商业机构运行可能收费不菲。
但实际对于游泳这种运动大项的全国普及和人才选拔培养,都有官方合作的半营利性机构,每个月的训练费用才几百元,目的是降低家庭运动项目的准入门槛。
招生需要按照入学年份严格进队,一般是大班开始招生,整体教学会更科学专业,比如长训班是从自由泳开始学起,并不是短期班的蛙泳。而且光一个水下转身就要训练很久。
尽管有面向公众的名额,实际上要成功报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中间的周折,是我作为老母亲的修行。
我先去了解周边可以利用的资源,然后去了机构门口,要到了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亲自联系表达意愿,然后等待名额开放。
因为报名人数比较多,招生也没有特别高的门槛,基本是私下招生,满员便截止。和教练团队相熟、表达强烈的报名意愿的,容易被先安排。
我作为门外汉,除了报名、时不时问一下教练,也没什么可以做。
很多爸妈错过了刚开始招生的年份,就只能看就读学校有没有校队、愿不愿意接收零基础学员,一切就是凭运气了。
所以我特别想总结给大家的是:如果是圈外人士,多去了解项目信息,包括如何更好利用上公办优质资源(兴趣项目大部分优秀的老师的确在公办体制),项目学习环境评估等等,每了解多一分,判断都会不同。
密切留意信息还包括保持和执教老师的良好沟通,这是获得正规信息的最好渠道。
第三,早几步规划孩子学业发展。
发展任何一项特长,都会面临最现实的矛盾:学业与兴趣特长之间的平衡。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够早规划,将学习发展目标化整为零,分布在各年龄段逐步完成。家长要重视教育,小孩也要适应一种长期均匀发力的状态。前松后紧的学习模式,要兼顾兴趣发展,基本是行不通的。
在大M小学低中年级,我就尽力发展她的语言科目(英语和语文)。
如果前几年对孩子的学习一直佛系的话,到了高年级可能会面临升学和兴趣训练的双重压力。
早规划还意味着我们的目光要放长远一些,要想到孩子的兴趣,与小孩自身特点、未来会如何结合。
这些问题,要碰上愿意分享、有成功经验、总结到位的教练或家长就会得到解答,我们自己也要结合小孩细细分析。因为难了解,要验证,所以我们要早留心。
第四,做好长时间坚持、投入的心理准备。
发展一个运动兴趣项目,需要坚持的不仅是小孩,还有爸妈。一个兴趣项目要稍微成型,有些起色,10000小时投入定律是躲不掉的。
寒暑假、周末的接送,学校晚上星月的美和烈日严寒的白天,我都曾体会过。
刚升上学校比赛队的时候,大M的训练时间做了调整,和我们原有的课外班时间有些冲突。
还记得那是冬天,我要做好时间分配,在大M快下课时买上热乎乎的饭,让她下午6点45分一下课便可以吃上饭,7点05分准时下楼,再开车送回去学校,赶上7点30分下水训练。
每次赶上学校,看着满天星宿,还有训练馆不同队伍训练透出的灯光,饿着肚子的我,真是百感交陈。
我觉得挺辛苦的,尤其刮风下雨,全身都淋湿了,内心其实也摇摆过。
但升上比赛班只是队尾最后一名,需要克服训练量大、技术关等困难的大M,从来一句抱怨都没有,就默默地坚持和努力。我作为家长,又如何说得出任何一句抱怨呢?
放弃容易,坚持才是最难,我们做父母的,又恰恰是孩子前行路上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关键人物(毕竟钱也是我们付的)。如果我们无法坚持,孩子的兴趣培养十有八九都是会泡汤的。
正因为坚持困难,在小孩兴趣挖掘上,要以小孩为首要出发点,尽量精准。小孩在项目能够迸发自我驱动力,家长可以剩下很多心力,最起码搞好后勤就好了。
最重要的,是保护好小孩的身心健康。
体育是一个终身议题,最重要是小孩保持运动的热忱,终身运动,并且在小时候打好健康的体魄,其他都是锦上添花。确定了初心后,家长需要在前行路上关注着小孩发展,做好保护的防线(虽然大部分人离运动强度大,其实还很远......)
孩子收获了什么?
01
论天赋:如果小孩没有天赋,
是不是不应该发展体育呢?
很多人认为兴趣发展要取得一定成绩,必须小孩很有天赋。实际上,真很有天赋的人,很早便被挑选去了体校,并不和大众竞争一些我们认为很重要的奖项。
在体育项目基层发展着的小孩们,虽说的确有一些基础资质,比如爱动爱跳,耐力、协调性、爆发力比较好等等,但其实这类小孩,每个班上都能看到好一些——比如那些没有经过训练就跑步飞快,跳绳稍微提点就自动学会双飞的小孩......
如果再细分研究,会发现这类小孩会有各自的优劣,比如有些小孩可能长跑能力非常好,但家长没有看到,安排了羽毛球,那他的先天条件没有那么匹配,训练成绩就没有那么光彩。
如果小孩没有天赋,是不是不应该发展体育?我观察下来觉得,其实不是的。因为体质这事是可以改善的。
我亲眼看到大M同队一个身体羸弱的男生,父母为了改善体质坚持送练。小孩很认真,陆上训练第一天跑完2千米吐了,第二天跑完头晕脸发白,但是坚持了2周后,整个人开始耐力加强。集训后期,他跑赢了队伍后三分之一偷懒的学生。
在运动队,我看过很多这些励志的例子。包括队里还有孩子,先天体质弱,但尽管只是在基础队,但会日复一日地坚持训练,不断提升自己。
所以,如果家长认为小孩资质不够,那不是要不要进行体育锻炼,只是家长调节自身心理期望的问题。运动适合任何人发展,并且终身发展。
02
论收获:运动这些年,大M收获了什么?
1.无论做什么,都会追求更好的自己:
大M本身是一个性格很温和、佛系的小孩,没有很强的竞争奋发意识。真正的转折来自一年级下学期,她作为学校代表之一参加了区游泳比赛,通过努力拿回了个人和团队奖项。
在比赛里,队员们都激情替她加油,她体会到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取得成果。接力赛,几个小女生一起努力合作拿回了不错的成绩。比赛完后,整个游泳队大家一起合影,和奖牌奖杯合照,庆祝并相互鼓励以后要做得更好。
那天比赛完回家的路上,大M第一次和我说:妈妈,原来赢的感觉是这么好~
体育项目天生带有竞争性,身处其中的人,都尊重竞争、喜欢竞争、善于竞争。不是因为压迫、被人瞧不起、唯我独尊的奋发,而是追求卓越、希望自己变得更好的驱动,这是我们作为父母,特别注重培养的。
2.不畏挫折和困难:
在学习上,我特别能够感受到游泳给大M带来的改变。
看到别人可以做到,自己做得不够好。她会自己调整,树立目标,一步步接近。对于我的有些批评,不会玻璃心。
这整个过程,和她练游泳的经历是非常相似的。
因为每天的训练,就是必然有各种不足。她会看看别人怎么游得快,不断修正。
游得不好,教练严厉批评,有时候孩子还会被敲一下手掌。她就吐吐舌头,又继续努力。没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
虽说每个人在体育竞技中都会力争第一,但第一名只有一个。小孩在训练和比赛中,会不断体会这种努力、失落、又重新定位出发的过程。
3.团体合作、收获同学和师长友爱:
说起来难以置信,大M在班上、年级互动最多最熟的同学,都是来自于不同校队结交的朋友。现在学业繁重,小孩们放学和周末不断赶场,平时很难凑一起玩耍。
校队训练,大M可以和不同小孩一起训练、聊天、放松,结交了很多好友。校队兴趣学习,对她来说,是一种学习和玩耍的过程。
班级人数众多,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师长的重视。兴趣团体提供了另外一个获得关爱的机会。
尤其校内兴趣团体上获得的荣誉,会反促小孩班内形象及表现,获得更多关注和认同感。
深深地影响着坚持这事
所谓地利,就是兴趣发展是否具有客观条件。学个三五七年,客观条件恶劣,光有热忱也是很难坚持。
好的地利因素包括以下:
1.方便的训练场所:
最好是结合学校资源,在校队里发展,家长最省事。稍次选择是离家近的机构,起码方便接送和兼顾小孩其他安排。
即使是学习到一定程度,有机会晋升至区队市队,需要送出学校或者机构学习,离家近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些非常现实的考虑,决定了坚持度。
2.专业的训练队伍:
好的教练具有点石成金的能力。我们只要搞好后勤,小孩交给教练,便可以成才,减少大小班结合的频次。小孩的付出也更能看出回报。
如果小孩就读学校有某些专业特长校队,能够和自己小孩结合起来,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建议大家多对自身学校进行了解。
就一切顺其自然吧
人和、地利都顺利,那就看“天时”这个因素影响多大:
1.校内竞争度:
很多人会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想法看待兴趣竞争度。实际上,学校校队,教练老师们只能够在学校现有学生里进行苗子挑选。
所以老师们每年都是面临着未知的情况:也许看上的孩子,家庭并不支持这项项目。也许今年的生源,就没有条件好的、愿意坚持的孩子,都是很正常的情况。
每年一年级,学校都会轰轰烈烈地挑选出限定名额的人员。接下来便是交给命运。很多时候,到了高年级,人员会逐渐流失,并没有那么多具有竞争力的人一直坚持。
小孩如果认真勤奋,便容易被挑选作为核心人员进行培养,因为学校必然需要培养人员出成绩。再加几分天资,便能够走得更远了。
以上原理也适用于俱乐部或者其他机构。
我观察下来,在机会上,公办体制都是强于私立。同样的项目成绩,在公办体制触碰的平台,享受的机会会更多。
2.出生年份:
不少体育项目均是按照年龄组别进行竞争。所以年底出生的娃,相对吃亏。
比如,同样是二年级学生,9至12月出生的小孩,需要和同年1-8月份,也就是三年级的学生一起比赛。在体格或者训练时间上,都是吃亏的。
在校队培养策略中,需要小孩表现更好。这些天时的因素,只能够说各有利弊,大家就顺其自然吧。
3.家庭实际因素:
包括经济能力、是否有人手接送,父母能否兼顾等等,这些都不能够尽善尽美。必须看每个家庭实际能够腾出多少精力支持项目了。
大M的兴趣成长过程
01
在特长天赋项目中再进一步广泛接触
大M大班开始学习游泳,彼时还同时进行着钢琴学习。
这两个项目刚学习时,大M每次上课均是不情不愿,啰嗦着不想去。但学习大半年左右,有了一定成就感,便开始习惯了。任何兴趣,都是伴随着成就感产生的,光靠喜欢二字,也不保证能够走远。
升上小学一年级,大M学校兴趣校队众多。我带她面试羽毛球、游泳、合唱、拉丁舞都全进了。筛选了一下,留了羽毛球、游泳和合唱。
羽毛球校队是学校的高水平美育团体,享受很多优质资源。因为校内羽毛球队和游泳队时间冲突。我们只可以选择一项校内项目。
于是我们选择在校内进行一周3次的羽毛球学习,校外继续游泳长训机构坚持一周3次训练,打算观摩一下再进行收窄。
那时候大M因为鼻炎控制不好,遭遇了中耳炎,停训了2到3个月,游泳水平停滞,第一年训练目标没有达成。但是当时的教练对她很关爱,经常鼓励她说:我在你眼中看到了光,要不断加油!(中二得不行的话语深深激励着大M)。
很多人怕冬泳、怕感冒、怕累,逐渐退出。但是我们家秉承着必须坚持一项体育,保持运动量的最低纲领,倒是一路坚持了下来。
我发现,实际上喜欢游泳的小孩都不觉得冷,反而很兴奋。而且都是恒温泳池,下水温度是可以接受的,一游动就热起来了。
大M冬泳,我会观测她的状态,一般都是鼓励为主,身体没有不适就不会干预,也会尽量淡化冬泳的困难,所以大M一直没有什么抱怨。
02
关注孩子学习状态,适时收窄
后来,她并不适应羽毛球教练的训练方式,每次学习前心理负担很大,需要我做很久思想工作。这段经历还导致了她到现在都对羽毛球有些抗拒。
于是在学习了大半个学期羽毛球后,我果断替她退出了队伍。同时申请进入学校游泳校队参加训练。
学校游泳队使用家庭式管理,教练严中有爱,敬业爱业。大M的游泳学习开始步入正轨,如鱼得水,更喜爱游泳,并且会自我克服。
在晋升比赛队后,训练难度和强度更高,教练更严格,但大M从来没有在我面前抱怨过一句。而我也一直配合着校队训练节奏,做好后勤和学习规划,希望给她长远学习创造出更大的空间。
在合唱学习2年,钢琴和游泳学习3年后,由于游泳项目需要一周5到6练,每次2个小时。
在评估了大M的喜好,驱动力以及我们可以获得的学习资源后,我们退出了合唱及钢琴,将课余时间用于一项兴趣的长期学习,大M喜爱的阅读以及社会体验上。
在升上三年级的此时,大M准备进入区队训练,去更大的平台学习。家庭和小孩会迎接新的挑战:大M需要突破自身的技术瓶颈,家庭也需要进行更多协调,但大家还是打算继续前行。
相信看到这里,有家长还会关心一些我平日经常被问到的问题,顺道分享一下。
1. 学游泳,长训班和短期班如何选择?
短期班也叫速成班,致力于学会日后可以自救的泳式,起扫盲作用。一般都是十多天的短期班,以蛙泳为首要教学泳姿(其实蛙泳姿势是易学难精,很复杂的)。
长训班顾名思义,是通过长期学习,掌握更标准的泳姿。一般游泳四式均会教授,且以自由泳为首要泳姿。一周最起码4次训练以上,每次1个半小时左右。
安排短期班或长训班,需要看小孩和家庭具体情况。但有个小点,我提一下——目前广州中考体育分数,其中一个细项便是长跑800米和游泳二选一。
长跑或者游泳满分,对于一般小孩都不容易。如果只是短期班学会游泳的小孩,估计以后还要花心思请人练习。
但对于坚持了几年游泳长训班学习的小朋友,游泳满分是比较容易的(大M现在已经达到中考游泳满分了)。
其他城市情况需要大家再去了解考虑。
2.学大M这种训练强度,是否属于专业运动员路线?
如上文所说,那些真正有天赋,适合走专业竞技路线的小孩,一早便被挑去体校了。他们的路径和一般人不一样。
我们算是普通小孩,远没有走到需要定性是否要专业发展的阶段。目前只是一个既然学了,那就尽可能学得出色,挑战自我,去看看更高更广视野的过程。
但家长倒是应该先行一步,探视好前方路径,看看这方面孩子的发展是否有多种可能性,毕竟体育招生也是一种升学路径。
至于小孩是否适合、竞争难度等等,需要每种运动具体分析。
从小孩发展角度,我们现在完全不足以想象他们未来的社会和能力需求。我认为,小孩在学习生涯能够体会到爱己所爱,并为之奋斗,这便是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这也是他们未来踏入社会,应该拥有的宝贵、能够激发个人潜能的软素质。
3.学业与兴趣怎么平衡?兴趣投入这么多时间,是否会挤兑学业发展?
大M现在一周5到6次训练,每次2小时,来回接送时间总计保底3小时。如果大家也有小孩在进行着长期兴趣发展,会知道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这样的强度,首先必须小孩喜爱,愿意为之付出。有了这个前提,小孩会自发调节时间,提高效率。实际上,我观摩很多小孩,回家吃吃零食发发呆打打机,也可以虚度2小时。
所以小孩有一项愿意自我奋斗,且学会时间协调的兴趣项目,作为家长,我是愿意支持的。
学习任务也的确繁重。兴趣对学习时间的挤兑是肯定存在。小孩感受不到紧迫,家长倒是容易焦虑。
所以这便考验家长对小孩的学习规划:提前规划、高效率、集中项目攻破、重视小孩学习特性及学科规律。
4.体育生和艺考生里面都是成绩不好的人?
从我小时候到现在,这种观念一直根扎在大众心中。
的确,我接触很多在艺术或者体育路径走下去的家庭,在学业规划上并没有那么出色。但现在越来越多学习之余兼顾特长发展的小孩,这与家长们认知更高、越发重视教育有关。优秀学生们也不再是单一的纯读书形象了。
很多小孩学业不错的家长,恰恰会利用兴趣特长作为进入优秀学府的桥梁。城市里排名前列的高中,其实都是有特长生名额,毕竟对学校来说,除了升学成绩,素质教育成果也非常重要,所以也会在兴趣特长生中择优录取。
5.为了一项兴趣放弃其他兴趣发展,会不会感到遗憾?泛学和精练如何抉择?
泛学和精练,都有其优劣势。选择哪项,要看家庭和小孩情况。
幼儿园时期,我们曾希望大M能够在音乐和体育项目进行兴趣兼顾。实际大M钢琴也进行得可以,曾获得一些比赛的奖项,升二年级时水平达英皇三级。
但课内学业要求并不轻松,大M是一名普娃,需要足够的学习时间去学习吸收,而且她也有很多课余需求,比如希望留出时间进行大量阅读。在征询她意见后,我们进行了收窄选择。
放弃是一门哲学的学问,虽然带有遗憾,但这恰恰是更从容、平衡的开始。目前我们依然认为这非常明智,避免了家庭压力和焦虑的产生。
以上便是关于大M运动兴趣的一些分享。每个小孩都有自身的相对天赋。作为父母,教育的过程代表着帮助小孩更好挖掘自己,成为一个立体化的个体。
愿每个小孩都能够坚持心中的声音,热爱生活,体验美好的人生。也希望我们的经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系【辅娃记】原创。
本文作者Mr妈,女儿零基础一年过KET,第二年过PET,坚持用“科学鸡娃”的方法培养小学霸,Mr妈会在公号里分享超级多接地气、实操性强的干货,感兴趣的朋友们欢迎关注她,一起普娃变牛娃!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