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以为疫情过去了,暂停投资疫苗研发是非常短视
首届西湖未来论坛今天在杭州城西科创走廊开幕,正在举行的未来疫苗平行论坛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分享了《新发传染病临床挑战与大流行准备》。
“今天在这里聚集着大量疫苗研究相关的专家学者,但最终都是我在用(研发出来的疫苗用于临床),所以我来了。”充满幽默的开场白让在座的听众都会心一笑。
他回顾了近年新发传染病疫情的概况,强调了过去20多年来,比较大的跨物种传染事件频发,只不过多数没有造成SARS和新冠这样的伤害,所以人类不能掉以轻心。
而人类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各样的病毒,主要依靠的还是疫苗和有效药物。张文宏和团队在分析了新加坡、日本和中国的抗击新冠疫情的数据后,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疫苗对于抗击新冠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一,虽然它不能阻断病毒的传播,但能有效降低传播效率。其二,接种疫苗后,重症率下降了90%以上。
但他发现,随着新冠疫情的慢慢褪去,很多投资疫苗的资本都犹豫了,觉得再继续做这件事是得不偿失了,“这实际上是以非常短视的眼光来看的。”
他表示,自己遇到很多产业资本,大多想着投入之后两年能脱手最好,如果三年脱不了手就着急了,“我们产业界、政府、研究机构等都应该思考,今天应对大流行,是在投机,还是投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已有一段时间,但新型冠状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及重组,病毒及其感染的大量基础科学问题仍未被彻底认识,对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未来其他新发传染病的再次流行,也必然会再次挑战人类的公共卫生体系。
面对着这些挑战,张文宏提出:我们需要搭建未来大流行的科技平台,涉及疫苗、治疗、检测、公共卫生措施等方面,“学术界、产业界、临床医学界一起,协作联动是未来大流行的应对。”
具体来说,他认为,应对未来的大流行,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流行期要快速建立检测技术;在大流行期应该主做压制流行,提升救治能力;在应对疫情长期化时,需要疫苗、药物与公共卫生措施做支撑。
来源: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作者:记者 童蔚 梁应杰
往期热点 (点击标题跳转)
01
02
03
04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681341860
微信学科群:神经科学群、医学、基础科学等纯科研交流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