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芭比粉,是对“芭比”最大的偏见
芭比粉,是芭比的代表色,它被戏称为“死亡芭比粉”——在潘通色系里,它的学名叫做219C粉。
当《芭比》里,满屏幕的219C肆意轰炸时,人们似乎已然觉得,这就是标准的芭比——但这却是一个美丽的误解。
自创始伊始,芭比就不是一个娇滴滴的娃娃;她也并不以取悦女性为己任。
人们之所以认为芭比只是一个简单的玩具,是消费主义在作祟。
在更大的价值范围内,芭比承载的是一个时代的女性,对自身所处时代的反思,与对下一个时代的女性的期望。
知天命的芭比?
POST WAVE FILM
2009年,一股粉色的风潮席卷了全世界。
从纽约到巴黎,从上海到东京,全球的大型城市,都在为一个“女性”庆生。
这个万众瞩目,50岁的女性,就是芭比。
这一天,纽约举办了芭比时装秀;在加州,一栋325平的“芭比梦幻屋”对外开放;
在法国,蛋糕师制作了一个芭比娃娃蛋糕,礼服上镶嵌了2000颗施华洛世奇水晶,另外还有50位设计师,给主题庆生活动,设计了限量版手袋、鞋子以及配饰。
把时间往回推50年,1959年3月9日,芭比诞生的那天,她曾经遭遇到玩具经销商的冷遇。
1950年代,美国市场上的娃娃都是胖头胖脑的娃娃,外貌类似于秀兰·邓波尔。
虽然这些娃娃外表可爱,但却充满了成年人对娃娃的想象。
如果从孩子们的兴趣来看,这种只是个小宝宝,而不是孩子们的玩伴。
美泰的创始人之一,露丝·汉德勒意识到,也许应该设计一款更成熟一些的娃娃。
在一次出差德国时,她发现了德国正在售卖一款名为莉莉的娃娃。
她高大、性感、漂亮,最重要的是仿真。
她激发了露丝的灵感,露丝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于是,世界上第一个金发美女娃娃在几个月之后,正式诞生。
露丝叫她“芭比”,就像电影《芭比》里说的,这是她小女儿芭芭拉的昵称。
由于芭比的造型太过于“划时代”,以至于它遭到了玩具商的抵制。
一件成熟的玩具,在任何时代都是巨大的冒险。
但是很快,摆在角落里的芭比被女孩们发现,第一年就卖出去了35万个。
芭比的人物设定是这样的:永远18岁,身高167.4cm,体重47.4-60.66kg,28C~39D,腰围 18~23,臀围 27~38。
体重三维之所以会有波动,乃是为了契合社会主流审美。
1960年代,经销商们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玩了命地向美泰公司购买芭比。
在接下来的50年时间里,全世界一共卖出了10亿多个芭比。
最高峰时,美泰公司占据了美国玩具市场60%的份额。
《财富》杂志在2003年指出:“平均每3秒,就会售出一个芭比娃娃”。
如果美泰公司按照真人大小来制作服装,那么它会成为全美第四大服装制作商。
不过,芭比也并不是常胜将军。
从2000年开始,美国出现了“童年前置”现象,儿童的喜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前,玩偶是8-10孩子的伙伴,但现在提前到了3-4岁。
MGA公司抓住了这一时机,于2001年推出了“贝兹娃娃”。
和芭比的传统优雅,略带“老钱”的风格相比,贝兹更加年轻、肆无忌惮和街头。
面对冲击,美泰选择了“品牌保护主义”。
他们抱着芭比的固守形象不愿改变。
最终,将玩偶市场的份额拱手送人。
2004年,刚刚过了“知天命”年龄的芭比,被贝兹斩落马下,销量断崖式下跌。
不过,未来的日子并不可知,就像《芭比》票房大热引发讨论,这都是未曾料及的结果。
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但芭比的天命,还是一个未知数。
贩卖电影着装文化
POST WAVE FILM
由于芭比的设计师露丝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因此,作为商品,芭比不仅要符合时代对于女性的观念,还兼具着释放传统女性束缚的功能。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电影明星,明星又反映着时代的变迁。
芭比同这些明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1952年,碧姬·芭铎出演了《穿比基尼的姑娘》,她修长的身材和比基尼成为了斩男斩女的大杀器。
最大限度展现女性曲线的比基尼,成为了文化符号。
芭比也想用比基尼来凸显玩具的“曲线美”。
但考虑到家长们的价值观,芭比最终选择了传统泳衣来作为第一代玩具的“正式着装”。
1950年代,是属于梦露、赫本和格蕾丝·凯利年代。
梦露兼具了性感和纯真,赫本代表着优雅;格蕾丝·凯利放弃好莱坞,嫁进王室,用回归家庭的方式,反讽了所谓的“事业成功”。
芭比自然不会放弃这些偶像的闪光时刻。
梦露版芭比,选择了《七年之痒》的标志时刻,飞扬的裙摆将美丽、性感、纯真、天然集于一身;赫本版则取材于《蒂凡尼的早餐》,突出的是跨越时间的优雅。而纪梵希后期还和美泰公司合作了一套黑色时装的芭比。
而格蕾丝·凯利版的芭比,则选择了她在戛纳电节上的着装。
当时,凯利穿着这套衣服,第一次遇见了摩纳哥王子。
在当时,她和他都不知道,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旋转。
两人之后的故事,被拍进了《摩纳哥王妃》。
60年代,受到太空竞赛的影响,芭比开始穿上了航空服,并剪掉了长发。
这套服装的灵感来自于《2001:太空漫游》和“超短裙之父”安德烈·古亥格。
1962年,第一部007电影《诺博士》上映,首任邦女郎乌苏拉·安德斯穿着白色比基尼,从海中摇曳走出。
这个镜头改写了电影史,也让芭比走出了“更加奔放、大胆”的一步。
在邦女郎版芭比的身上,白色比基尼闪闪发光,修长的腿部曲线夺走了人们大部分的目光。
芭比的面部形象设计,经历了三个大时代。
其一是1959到1966年,芭比妆容不同,但使用了同一张脸模。
1967年,芭比推出了“扭动芭比”系列,脸模来自露丝的朋友史黛西。
1977年芭比发售了“超级明星脸”系列。该系列以史黛西的脸模为蓝本,融入了明星的特色。
最终的结果是,这些芭比看上去像是明星,但又不是某个确切的明星。
后续的“世界风情系列”,延续了这个特色,全世界多个国家、民族的脸部特征,被融入到了芭比的面孔中。
芭比并不是一个“花瓶”,而是一个有性格、故事、朋友和职业的角色。
据不完全统计,芭比所拥有的职业,已经超过了100个。
站在这个角度上,芭比是标准意义上的职业女性。而不是一个可以供人随意打扮的小玩偶。
而这样的设定,也给美泰公司后续的《芭比》影片奠定了无穷无尽的素材基础。
当“芭比学”成为显学
POST WAVE FILM
美泰创立芭比之初,只是一个娃娃。
但芭比的发展路径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通过不断变换的造型,芭比成为了美国社会变迁的记录者。
作为女性的代表,芭比成为一个群体性的符号。
2008年,美国政府在一个时间胶囊内放进了芭比,以纪念美国妇女的保健工作。
她成为了时代的代表。在当年,全美很多女子高校,也开办了“芭比学”这个学科,来将芭比当做学科研究。
当然,芭比也一直走在风尚的最前端。
当伊夫·圣罗朗推出蒙德里安裙时,芭比也合乎时宜地穿上了撞色波普风格的裙装;当雌雄难辨的模特崔姬大行其道时,芭比也“偷偷”缩小了胸围和臀围,更改了自己白皙的肤色,换上了沙宣的短发。
嬉皮士流行时,芭比就成了嬉皮士;摇滚乐流行时,芭比就拿起了电吉他,穿上了喇叭裤;东瀛风大吹,芭比就穿上了日式的披肩。
对于流行文化,芭比从不缺席。
1960年代的风尚女性是杰奎琳·肯尼迪,她那粉色的套装大行其道,芭比顺势推出了一款杰奎琳版芭比。
她穿着杰奎琳那套标志性的粉色套装——这套衣服,曾经在《第一夫人》里,成为了杰奎琳勇气与不屈的象征。
进入到1970年代,芭比加大加深了和设计师的合作。
黛安·冯·弗斯滕伯的裹裙,成为了女性解放的标志,芭比精准地推出了黛安版芭比,并穿上了已经销售超过1亿条的裹裙。
斯卡·德拉伦塔亲手给芭比设计了一套礼服,而类似的款式,也曾出现在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
随后,一连串的奢侈品牌和大牌设计师都排着队给芭比设计服装——范思哲、杜嘉班纳、马琪萨、迪奥、鲍勃·麦凯、吉尔·桑达、阿玛尼……
1980年代之后,芭比在流行文化间,反复横跳。
麦当娜的内衣外穿、王薇薇的婚纱、《泰坦尼克号》的罗丝、麦昆的金红套裙、时尚女魔头安娜·温图尔、甚至是已经去世的伊丽莎白泰勒——种种元素就像是暴风雨一样,堆砌在芭比的身上,打在消费者的脸上。
这种设计,会带来无穷的联动效应,也会带来巨大的争议。
《永远的芭比:一个玩偶的非官方传记》曾经这么说:有一个购买芭比的妈妈,就有一个拒绝芭比的妈妈。
可以这么说,贵比黄金的塑料芭比,卖的不是娃娃,而是娃娃所象征的文化附加值。
这个身材比例逆天的塑料人偶,承载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
她代表了女性拥有和男性一样的选择权,引领人们去进行角色扮演,并在情感和叙事上,打动着消费者。
就像1959年,最初版芭比广告歌里唱的那样:“芭比,美丽的芭比,我希望我就是你”。
好 课 & 好 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