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在美国,和女儿一起成长

在美国,和女儿一起成长

育儿


我是1985留学来美,2年后,4岁的女儿来美国与父母团聚。由于社会环境与受教育背景的巨大差异,以及中西文化、理念的不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之间发生了诸多的冲突,迷茫与无奈。


在不断地冲撞、探索、学习与修正自己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父母不是天生的教育者,孩子也不完全是被教育者。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才是一条可行的成功之路。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使我和孩子一起从幼稚走向成熟。


网络配图:图源canva


三十年后的2018年9月,女儿登上了第70届艾美奖的领奖台。当她用手机传回获奖的消息时,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骄傲。因为,编剧这个行业一直被认为是:白人的世界,男人的世界。而我女儿不仅是女人,还是个少数族裔,能获此奖实属不易。


回想与女儿一起成长的过程,她从一棵小苗长成大树,我也从一个无所适从的母亲学习和成长了很多。下面就与大家分享几个和女儿共同成长的小故事。


让孩子了解你的爱


中国父母也许称得上是全世界最心甘情愿为孩子做出牺牲的父母了。但我们的这种牺牲,这种爱的极致是否被孩子所理解,所接受,似乎是困扰很多父母的一个难题,尤其是第一代移民的父母。


我们常说,我们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前途,人到中年又重新开始“洋插队”。我也在与朋友的谈话中不只一次地谈到同样的内容。有一次被女儿听到了,她非常严肃地说:"你到美国来的时候我才一岁多,什么都不懂,这完全是你们的选择,怎么能说是为了我?说我让你和爸爸牺牲了你们的前途,会让我从此有负罪感,这对我太不公平了。"


虽然我当时觉得孩子对家长的苦心永远都不会领情,但事后一想,她不仅说得有道理,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我表达对孩子爱的方式不对,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伤害,这是我从来没想到的。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讲过如此内容的话。因为来美国确实是我们的选择,即使确实是为了孩子,也是我们为她做出的选择,而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背上这个沉重的包袱。


还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看到女儿在看电视,一问她作业还没有做,我就很生气。先批评她不写作业,又批评她弄乱屋子不收拾。没想到女儿气愤地说:“你一见到我,总是这不好那不好,我——不——想——见——到——你!”


网络配图:图源canva


我当时很震惊。想想下班前,女儿多次电话催我回家,而自己每天都不能正点下班,似乎永远有干不完的事情。我常想,我就这么一个女儿,我多么希望每天下午3点就回家陪女儿,看着她做作业,给全家做一顿像样的晚餐。每次女儿电话里说:“妈咪,我饿死了,你什么时候回家呀?”我心里就充满了自责和愧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想着想着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可是,我为什么没把这些真实的感受告诉她,让她了解妈妈是多么爱她,想她,只是身不由己。从那以后,我就很注意批评孩子的方式和时间。比如我下班回家,先对女儿说声抱歉,妈妈回来晚了。再问她想吃什么。还告诉她,我一路都在想她,希望能早一分钟见到我的宝贝女儿。至于那些不满意的事,我一般都不会一见面就说,而是挑选适当的机会婉转表达。


孩子上了中学,常常会去同学家参加聚会或Sleepover,尤其她自己会开车后,如何控制孩子回家的时间就很难。我们起初规定晚上12点以前一定回来。遇有特殊情况,12点之前一定要先打电话回来。


女儿基本遵守这个规定。但有一次,女儿去同学家参加生日Party,她夜里12点来电话说:“大家都没走,能否晚些回家?”听到背景音乐和喧闹的嘈杂声,知道他们正在兴头上,将心比心,我们小时候在同学家聚会,也是不想离开热闹的聚会提前回家。所以在女儿的再三恳求下,我答应她可以延长一个小时回家。


结果一小时后她又来电话说,有十多位同学都要留下来过夜,她也想留下来。我说不可以,她马上问:“Why?”我说你们已经玩得很晚了,再过一小时大家都会困得东倒西歪,与其这样,还不如回家舒舒服服的睡一觉。再说,你不回来,我会一直担心。


网络配图:图源canva


最后她同意马上回家。到家之后,她看到我们睡房的灯还亮着,就敲门进来了。发现我们还在看电视,就奇怪地问:“你们为什么还没睡觉?“我说:“你不回来,我们就睡不着,老惦记着你。”她马上说,我根本不会出什么事,你们睡觉就好了。我说:“我们知道你不会有事,但只要你没回家,我们就睡不着,也许有一天,你做了妈妈就能体会这种心情了。”


我不知道我们和女儿之间的这种交流方式是否正确或有效,但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感动至今。


那是在女儿11年级结束之前。有一天,她告诉我们晚上可能会回来得晚一些,甚至超过12点。因为她参加的戏剧社今晚是本学年的最后一场演出,演出结束后,大家要去一个餐厅吃饭聊天。我说没有关系,如果12点还回不来,你从餐厅打个电话回来,告诉我餐厅的地点就好了。


结果那天晚上她10点多就回来了。我很奇怪,女儿说演出一结束她就回来了,没有和大家一起去吃饭。我说:“我们不是答应你可以去也可以晚回来吗?”她说:“因为我发现我是这些同学里唯一的一个独生子女,我回来晚了,你们又不能睡觉。”我很诚恳地告诉女儿,如果你只是怕我们担心而没有去参加这个聚会,我心里会很不过意。她说,你别难过,我觉得不去吃这顿晚餐没那么重要,所以就放弃了。我听了心里非常感动。


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是已故漫画大师Charles M Schulz的女儿写的纪念她爸爸的文章,其中有一段关于她参加Party的事使我很感动。她写道,有一次去参加同学的生日Party,讲好夜里12点回家,结果玩疯了,回家已经凌晨3点半了,到家之后才想到太晚了,一定要挨骂了。当她轻手轻脚地把门打开时,看见爸爸正在客厅里来回踱步,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没想到爸爸却平静地说:“其实你可以打个电话回来告诉我们一下。”


她写道,如果当时父亲非常气愤地把我大骂一顿,也许我理都不理。但是听了他这么平静的一句话,我顿时心里充满了难过和自责,下决心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由此,我再次深深体会到,时时刻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可能比直接的批评和指责要有效得多。


注意向孩子学习


我常常回想起与女儿一起成长的各种酸甜苦辣,也经常与同龄母亲们一起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发现我们做父母的常常忽略了向孩子们学习,与他们一起成长。我也是在生活中慢慢发现和体会到的。


记得女儿10岁时,一次我在厨房做饭,发现一只苍蝇飞来飞去,一时找不到苍蝇拍,女儿就拿出一个塑料袋,把两只小手放进去,企图去抓苍蝇。看到此景,我觉得女儿实在幼稚可笑,就对她说:“JESSICA,妈这辈子拿苍蝇拍都没有打死过几只苍蝇,你用塑料袋怎么能抓到呢?”女儿不以为然,继续认真地抓她的苍蝇。


结果奇迹出现,她真的用塑料袋抓到了那只停留在玻璃窗上的苍蝇。在我惊愕之际,她认真地说:“ You never know until you try .”接着又说:“你们大人从来不听小孩的话。其实小孩说的话经常是对的。如果大人能听小孩子一半的话,世界会比现在好多了!”


网络配图:图源canva


此话让我回味了很久,觉得女儿说得很有道理。中国的苍蝇多,常被追打,非常机警敏感;美国的苍蝇少,很少被追打,比较麻木愚笨,所以能够被一个十岁的女孩用塑料袋抓住。更重要的是,我确实意识到,如果大人能认真听取小孩子的建议,大人会少犯错误,世界真的会变得更美好!


此后至今,每当我在生意上,生活里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近乎绝望时,都会想起女儿说过的“ You never know until you try ”。它总是鼓励我进行最后的努力和奋斗,帮我化险为夷。


从那件事以后,我在与女儿的接触和交流中,更加留意向她学习。比如有一次我与女儿聊天,谈到中国家长都对子女付出许多,期望子女日后有出息,但是又普遍担心孩子西化,将来不孝敬父母。我问她子女是否应该孝敬父母?女儿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应该!”我心中一阵惊喜,但听她接着又说:“但还要看父母的所作所为是否值得孩子尊重,不是每一个父母的所作所为都值得孩子尊重的。”


女儿的话对我触动很大。我当时问女儿这个问题时,对答案最高的期望值是她的第一句话:当然应该!但万万没有想到她又引伸出一个条件从句“那要看父母的所作所为是否值得孩子尊重”。这实际上是给父母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一种反思。


我是母亲,这是个自然属性。但从社会属性来看,我是否是一个合格且称职的母亲呢?女儿又说:“父母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及受教育的机会是父母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这句话也很发人深醒。我过去一直以为父母所做的是一种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孩子们应该感恩,应该回报才对。现在明白了这其实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就把父母和子女放到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事后,我把自己的感想和反思告诉了女儿,并感谢她对我的启发。


网络配图:图源canva


我从与女儿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到,作为父母,不要怕孩子批评,不要怕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就像非常有自信的人从不害怕别人的批评,而且常常会拿自己的弱点开玩笑一样。


我这个人生活上非常粗线条,总是丢三落四的,做饭菜常常会忘了时间,把饭菜烧焦。女儿有一次幽默地说:“这个妈咪真不称职,应该到妈咪商店去换一个。”我说:“你去换就知道了,你再也找不到对你这么好的妈咪了。”女儿回答:“算了,不去换了。”我问为什么。她一本正经地回答:“因为时间太久,收据找不到了。”我听了哈哈大笑。


其实这些善意的玩笑和幽默不但不会影响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反而还会拉近父母与儿女的距离和感情,因为只有平等与开明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总之,作为父母,只要我们在与孩子的接触中没有把自己当成天然的教育者,而是注意随时向孩子学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提高。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体会反馈给子女,对他们也是一种无形的鼓励和肯定。


圣诞礼物的变迁


女儿来美后的第一个圣诞节前,我告诉她,在美国,圣诞老人会在圣诞夜给所有的小朋友送礼物。如果特别听话的小朋友,他会送三件礼物,多数时间听话,个别时候不听话的送二件,如果一半时间听话、一半时间不听话的只给一件。多数时间不听话的孩子就没有礼物了。停了一下我问女儿,你觉得圣诞老人今年会给你几件礼物。没想到女儿很不好意思地说,今年可能没有,我明年再努力吧。


我对女儿说,今年圣诞老人送不送你礼物都没有关系,爸爸、妈妈会送一件你最喜欢的玩具作为圣诞礼物。离圣诞节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开始带女儿选圣诞礼物了。结果,她别的什么都不要,非要买一种绒毛做的泰迪熊不可,我说你大大小小已经有好几只熊了,为什么不选个别的玩具呢。而且我当时还有一种现在看起来很可笑的想法——认为这种所谓绒毛玩具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没有任何帮助,不必做无谓投资。于是,一直拖着没给她买。


网络配图:图源canva


直到有一天,我们的一位美国朋友Gary来访,听说了这件事,马上要拉着女儿去买。我们告诉他离我家最近的这家店已没货了,他就拉着我女儿去另一家店去买。结果那家店也卖完了,他非常遗憾,对我们说,我觉得很难过,因为这是Jessica最喜欢的圣诞礼物,而这个要求又不过分,为什么当时不给她买呢。如果我早一点知道,一定马上给她买了。


这时我才非常后悔。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为什么就没想明白,让孩子选一个她喜欢的圣诞礼物,而且她要的又不过分,为什么一定要父母认为应该还是不应该才买。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们大人看来长得都差不多的小熊,在孩子眼里是完全不同的。泰迪熊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小熊,孩子们都很喜欢。


很多年过后,泰迪熊依旧是我的一个解不开的心结。每当我听到泰迪熊的名字或在玩具店看到泰迪熊,心里仍然会隐隐作痛。今天我有能力买一卡车的泰迪熊,但都没有意义了,女儿长大了,一个也不需要了。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对她说:“Jessica,妈妈永远欠你一只泰迪熊。”


女儿7岁那年,我们送她回中国去学中文。快到圣诞节的时候她在电话里非常认真地说:妈妈,我到中国来没有告诉圣诞老人,如果他把礼物送到美国的家里,你一定要帮我收起来。我说,你觉得圣诞老人不知道你在中国吗?她说,好像这里的小朋友都没有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也许中国太远了。我也无比认真地说:“如果圣诞老人把礼物送来,我一定帮你收好,等你回来。”


为了不让她失望,我还是为女儿准备了圣诞老人给她的礼物。我曾看过一个统计说,在美国,小孩子大约在8-10岁左右会知道圣诞老人是虚拟人物。我无法预知女儿在什么时候会揭开这个谜底,但我希望她越晚知道越好。因为这里充满了孩子们特有的美好遐想,而这种想象力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所望尘莫及的。


网络配图:图源canva


比如有一次我问女儿,圣诞老人怎么可能在一个晚上给这么多小朋友送礼物,她很认真地说,圣诞老人是在空中飞的,他飞的比光还快呢。我又问她,圣诞老人哪来的这么多玩具呢。她说,圣诞老人在北极有一个巨大的玩具工厂,他今年圣诞节给小朋友送完礼物以后,就要马上赶回北极做明年的圣诞礼物,这样才能在下个圣诞节之前把所有小朋友的礼物做完。我非常认真地点头表示赞同。


多么天真、可爱的答案,让你无法拒绝接受。我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和女儿一起,活在圣诞老人的神话里。女儿在中国读了一年中文后又回到美国。那年圣诞节快来临的时候,有一天她突然注意到,客厅的壁炉被沙发挡住了,于是,非常认真地对我说,妈妈请你一定要把沙发搬开,因为圣诞老人是从烟囱进来给我放圣诞礼物。我说,如果圣诞老人发现烟囱不通,可能就放门口了,没关系的。她非常认真的说,不行,圣诞老人只能从烟囱进来,如果进不来,他就会把送给我的礼物带走了。我看她那副认真、着急的样子赶快说,我马上把沙发搬开,让圣诞老人能够顺利进来送礼物,她这才放心去睡觉。


来美的最初几年,我很发愁没有足够的人送女儿圣诞礼物而让她失望,因为美国孩子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姨、舅、叔等一大堆亲戚送礼物,而女儿只有我们俩个人送礼物,加上圣诞老人。为了充数,我就把圣诞老人的礼物加码。


因为我曾经在第一年跟女儿讲过,最听话的孩子圣诞老人会送三个礼物。所以我就延着这个神话,每年准备三个圣诞老人送她的礼物,然后买不同的包装纸包起来,理论上圣诞老人不可能每年都用同样的包装纸。直到女儿10岁了,她还在真诚地相信圣诞老人,我在担心着她的梦随时有可能被惊醒,因为她已经到了该猛醒的极限年龄了。那一年圣诞节,我们带她去朋友家做客。我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女儿和一群孩子在屋子里追逐打闹,大人们在一起聊天。她突然跑过来问我:“妈妈,小佩他们都说没有圣诞老人,还笑话我太傻了。”我听后还没想好如何回答,她又跑掉了。在回家的路上,她又跟我讲起小朋友如何告诉她,根本没有圣诞老人,圣诞礼物都是爸爸、妈妈买的,等等。我问,那你怎么想呢。她说:我过去就有点怀疑,因为圣诞老人为什么每年都知道我喜欢什么玩具?而且我在咱们家的壁橱里发现过几种包装纸,都是圣诞老人送我礼物用过的包装纸。对于圣诞老人的美好神话的结束,她没有表现出过分的吃惊、不解或失望,我这个当妈的,也就顺其自然的释怀了。


网络配图:图源canva


接下来的圣诞节,我们意外地收到了女儿送的圣诞礼物。她送给爸爸的礼物是一只小兔子抱着一根大胡萝卜(因为爸爸是属兔子的,难得她小小年纪能记住爸爸的属相)。送给妈妈的礼物是一只可爱的小熊(她知道妈妈喜欢熊)两个礼物都是泥塑、小小的不足2寸高。她还用一张绿色软包装纸把爸爸的小兔子包起来,用红色包装纸给妈妈。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还留着这两小泥塑,因为这是女儿送给我们的第一个圣诞礼物。


再后来,女儿长大了,上大学了,从家里搬出去了。但是我们每年圣诞节的程序一点也没减少。一般过了感恩节,我们就开始在家里装饰圣诞树了,家人把相互送的圣诞礼物摆在树底下,只等着圣诞节那天兴奋地拆开各自的礼物。圣诞树也随着我们的生活条件的变化,从最初的一棵小小的可以每年重复使用的塑料树,变成了真的松树,而且我们选的松树也一年比一年高,一棵比一棵大,直至从地上到屋顶那么高。


有一年圣诞节,当我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的时候,女儿非常认真的跟我说,“妈妈,我们每年的圣诞树只用一个月,就把一棵树砍了,太不环保了,我建议还是买一棵能重复使用的塑料树吧。”我听后,先是一惊,因为从来没有把这棵树和环保联系起来,细想一下,女儿说得非常有道理,她真的长大了,可以给我们这些所谓大人一些新的启示了。那年圣诞节过后,我就开始寻找高度,大小适合我家的塑料圣诞树,从那时至今,我们再也没用过真的松树做圣诞树。


去年的圣诞节,女儿又给我上了一课。有一天,女儿打电话来跟我讨论圣诞礼物的事,我以为她想知道我们需要什么礼物,而她的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她说:“妈妈,我想跟你和爸爸商量一件事,我想把今年给你们买圣诞礼物的钱捐给一个慈善机构,你们同意吗?”我说:“不用跟爸爸商量,我们完全赞同。”


圣诞节那天,亲朋好友围坐在圣诞树周围,兴奋地打开相互送的圣诞礼物,而我们来自女儿的礼物是一个信封,里面是那个慈善机构给我们的感谢信。拿着这个信封,我心里感慨万千,女儿不仅长大了,成熟了,更重要的是视野更开阔了,精神又升华了,我会把这份让我最感动的圣诞礼物好好保存在心里。从那年开始直到今天,我们每年都把给彼此的圣诞礼物捐给一个慈善机构或非盈利组织。


尊重孩子的选择


女儿上大学选的专业是纯艺术,我们知道这是一条不太容易的路,但理智告诉我,我必须尊重她的选择。如果选错了,以后可以转专业,但如果我帮她选错了,我没有机会纠正这个错误。我只是告诉她,选这个专业前途有二:1)成为著名的艺术家,2)挂在墙上当相片看——不吃不喝。女儿回答说:“妈妈,我这辈子都不会没饭吃,这一点我非常自信。”我说:“那就好,你朝着最好的目标努力,有心里准备接受最坏的结果。”


女儿去了UCLA的ART School ,很快三年就毕业了。她告诉我,她不想画画了,想做编剧。我听了只是告诉她,我们没有能力帮助她,只能靠她自己了。就这样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她做了各种尝试,还是没有找到正确的门道。


网络配图:图源canva


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告诉她,Nickelodeon公司每年面向社会招一至两名编剧,她才有了方向。经过了两次剧本,四次面试,她成为数千应征者中被录取的两人之一。


在Nickelodeons工作了5年之后,她突然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我当时非常不解,问她:“这是你当时最想去的公司,为什么又离开这个即喜欢又稳定的工作?”她回答我,如果我继续下去,我在业界就是一个写卡通的编剧,真人剧就不会找我了。而且,我是绘画专业,又会写剧本,今后我要做制片人。我鼓励她,你既然这么有理想就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吧。


她应邀给梦工厂写过电影剧本,给《星球大战》的导演,乔治·卢卡斯写过剧本,几年前,进了《瑞克和莫蒂》剧组。这个剧热播后有众多粉丝。当他们知道导演请了几位新编剧,其中有女性,还有亚裔时,发出了愤怒的声音,进而演变成个人攻击。


网络配图:图源canva


我看到一些报道后,有些担心。于是,约女儿一起吃个午餐,聊一聊。当我问她对那些无理取闹如何回应的时候,女儿非常冷静的说:“我一个都没回应。”我很吃惊,问她为什么。她说:“我很忙,我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没有时间理会这些。”我听了竖起大拇指。


接着,她又用调侃的口气说:“小时候教育他们是他父母的事,长大了是社会的事,我干嘛免费教育他们呀。”我听了非常欣慰,女儿已经成熟到如此理性,我完全不用操心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做一个爱孩子的父母是天性,做一个理智的父母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而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将是我们后半生的课题。


---后记---


作者王维民女士是我在洛杉矶的朋友,她一直很慷慨地分享她成功培养女儿的经验,之前的和本文的分享,都让我这个三个孩子的父亲受益匪浅,我想也可以让阅读到本文的所有父母都能有所启发。

回想过去,思考当下,我确实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有许多时候没有平等地对待他们,而他们的一些发言,也常常令我深思和有所启发。如何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确实可以让我好好考虑怎么在日常中落实。

特别是我们这些主要为了孩子教育而移民的家庭,如何在新的环境中,新的体系里,利用好所获得的资源,陪伴引导孩子的成长,值得我们的深思。再次感谢王维民女士的真情分享,让天下更多的父母们收益。
——邱少怀
美成达移民留学公司创始人(1999)



快速拿绿卡EB-5项目介绍


曼哈顿第十一大道酒店,项目已封顶且有成功获得绿卡的投资人。这在目前市场上任何其他项目都是所没有的,再加上超高价值的项目抵押,装修完工即超额创造移民局要求的就业机会,本金返还和绿卡都是高保障。最重要的是,这是属于优先获得签证项目,现在没有排期,可以马上获得美国身份。


曼哈顿第十一大道酒店项目

投资额:80万美金

投资期:预计5+1年

投资收益:2023-2025年预计1%每年,2025往后预计3%每年

其余办理成本:预计10万美金

预计获得绿卡时间:保守估计3年内可以拿到绿卡,具体要看于USCIS的审批效率等情况。


好项目名额就有限,有需要的朋友请尽快联系我们咨询!


岛国护照

圣基茨

格林纳达

瓦努阿图

欧亚大陆护照

土耳其

马耳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我没想到这一本台历,竟把女儿一学期的复习/预习/大考考点都承包了|截团74岁的王薇薇:身价40亿,男友20岁,和女儿住美国豪宅在美国,开阿斯顿马丁的人是有钱人吗?老父嫖娼被抓:女儿一句话,惊呆了警察在美国,早就可以找家人代办换领过期身份证和驾照了悲剧:特斯拉撞树起火!清华女学霸和女儿在美不幸身亡!WSJ: 在美国,拥有500万美元的退休生活是怎么样的?编织“横向”质控网络,促进均质化质量提升——北京市心血管内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发起成立“中国心血管病质控中心联盟”女儿一被妈妈训就去找狗子要安慰,它的表情…好无奈哈哈!若蓝小诗:三十四 外几首纪念六四的诗歌豁出去了,拉着女儿一起完成了我的心愿清单!女博士副厅长:捞了7套房,包养15人,带女儿一起玩小白脸~女儿偷偷夹腿,发出 “嗯嗯” 声,妈妈的做法挽救了女儿一生!男人需要的爱,和女人想的不一样,别弄错了方向赞!51岁父亲和女儿一起考研上岸、高校师生自研5秒自动降温马甲……听,教育早新闻来啦!南方的海和女儿一起旅行,我成了被吐槽的“扫兴父母”老父嫖娼被抓:女儿一句话,惊呆了警察!毛俊杰\'吴承轩\'潘泰名\'张若昀/苍狼,黑狐,雪豹深夜,重庆男子殴打老婆,9岁女儿一张纸条,看哭全网……深夜,重庆男子殴打老婆,9岁女儿一张纸条,看哭全网…发现亲妹妹和丈夫的性爱录像带后,她和大女儿一同消失了……江苏女博士副厅长:捞了7套房,包养了15个,带女儿一起玩男人Emilia Clarke- GAME OF THRONES DAENERYS AND DRAGONS ALL SCENES S穷途末路!杨幂被前夫一家“勒索”见女儿一面开价3亿51岁的他,与女儿一起考上研究生!我的父亲母亲(2)俄“铁杆盟友”,现要转向美国,和美方一起军演不想结婚的她们,和女孩同居了51岁和女儿一起考上研究生!网友:能考吗?为了啥?咋考的......74岁王薇薇:身价40亿,男友20岁,和女儿住美国豪宅痛心!美国一辆特斯拉撞树起火,清华高材生和女儿不幸遇难……从今天起成为我的晨读内容许家印神秘女儿曝光,颜值漂亮生活奢侈,两儿一女都不是省油的灯在美国,买什么牌子的胃药?月薪多少,才吃得起成都的社区食堂?北卡留学生齐太磊枪杀中国导师线索梳理:爱烹饪爱小动物却古怪暴躁,和女生矛盾关导师何事?华人圈最近案子多:锤杀、下毒……澳洲新车销量破纪录!中国品牌崛起成消费者新宠,销量激增130%热点||全网整活,和女星恋爱……“质子团”走红两月境遇各不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