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儿一起旅行,我成了被吐槽的“扫兴父母”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这年头,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和父母一起旅行成了年轻人热衷的事。看看一些文章题目就知道:《年轻人的崩溃,从带上父母旅行开始》《带爸妈旅行,简直就是渡劫》。在网上随手一搜,就是一大片难兄难弟难姐难妹的集体哀鸣:“和爸妈旅游一次我能长一堆结节”“我和爸妈出去玩的时候,比上班还像上刑”“跟父母出来旅游的我会丧失掉全部的美好品质”……
有人说,想检验一个年轻人能不能吃苦,让 TA 带全家旅游一次就够了。思想观念的碰撞,消费理念的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两代人每天高浓度相处,平时不在一起时被忽略的矛盾瞬间放大。住的酒店太偏,吃的东西太贵,景点不好玩,行程安排不合理,都能成为矛盾爆发的导火索。难怪年轻人纷纷感慨,和父母旅行,简直就是一场修行。
《带着爸妈去旅行》剧照
过去的几年,因为客观条件限制和自己的行动力不强等原因,一直没有机会出去旅行。每天窝在家里,感觉快要发霉。心有不甘,脑海里总是回荡着有个作家说的一段话:每个人心中有多么长的一个清单,清单里写着多么美好的事。可它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为什么勇气的问题总被误以为是时间的问题,而那些沉重抑郁的、不得已的,总被叫做生活本身?
8月底,暑气已收,温度适宜,我终于下定决心,抓住暑假的尾巴,去女儿上大学的城市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临行前,我逐条对照旅途中“扫兴父母”的做法,暗下决心引以为戒,绝不做让孩子扫兴的父母,营造母女携手同游其乐融融的氛围。哪知,四天的相处,还是一不小心就翻了车,踩了雷,差点让亲子关系在破裂的边缘游走。
作为一个在生活中浸泡多年的中年人,凡事喜欢未雨绸缪,主打的就是一个有备无患。即使再精简,我的旅行包里还是塞了换洗衣物,洗漱用品,水果零食,抽纸水杯等一切在我看来必不可少的东西。在车站接我的女儿看到我拿的一大一小两个包,不禁惊愕地瞪大了眼睛:老妈,你这是离家出走还是旅行散心?我没敢告诉她,要不是实在塞不进去,我原本还要带一条床单过来,因为觉得酒店的床单实在难以让人放心。
《春潮》剧照
而女儿只拿了一部手机,一个充电宝,甚至连包都没挎。她调侃我:老妈,你这不是旅行,是逃荒。拿这么多东西,像蜗牛一样去哪都背着重重的壳,不累吗?缺啥随时可以买。你啥时候能像我一样,轻装简从,轻松随意?
去外滩时,我俩按照导航紧赶慢赶,赶到最近的公交站,还是晚到了两分钟。错过了一班公交车,而下一班要再等50分钟 。女儿果断熟练地在打车软件上叫了网约车。正是晚高峰,路上拥堵,红灯较多,走走停停,看得我心塞不已。
下车后,女儿说我缩在后排车座上,眉头紧皱,忧心忡忡,连窗外的旖旎夜景都无心欣赏。我虽然没说抱怨的话,但其实心里嫌打车花钱多,这钱花得冤枉。一直活得紧绷的我,不记得自己是否抱怨皱眉叹气。也许我动辄焦虑发作,一切都要在掌控之中的性格,一种无意识的表情流露,被孩子敏锐地捕捉到了。女儿接着说,出门旅游总有意外情况发生,哪能事事都卡得严丝合缝?我刚才的表现一点都不松弛,面对意外,没一点心理弹性。心里不崩坏,表情才能放轻松。孩子眼神果然犀利,对我心理的分析真是一语中的。
《恋爱中的城市》剧照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和女儿住在同一屋檐下,她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让我忍不住吐槽和嫌弃。早上,我已经下楼溜达一圈,并已经在酒店餐厅吃完了早点,而她还在呼呼大睡。在我的千呼万唤下,她才哈欠连天不情愿地起来。对我来说,早起不仅更从容,吃免费早餐也是目的之一。尽管她重申一万次自己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我也会一万零一次跟她说:“又不花钱,不吃多浪费啊,再说,不吃早餐危害多大啊。”
引发矛盾的还有彼此的作息时间。不知道为什么,住在一起的父母和孩子,在作息上仿佛永远存在时差。一过十点,我已经洗漱完毕,并开始催孩子别熬夜赶紧睡。我知道,女儿在大学有熬夜的习惯,她们宿舍一般十一点半熄灯,而她习惯熄灯后在黑暗里再刷一会手机。忍耐到十一点,我再次催促她去洗漱。我的理由是,累了一天,早点睡养精蓄锐,恢复体力。明天还要早起,有那么多景点要去。见她不为所动,眼神被手机屏幕黏住,我到底没忍住,苦口婆心讲晚睡熬夜的危害。人家嘴上答应,身体却纹丝不动,我俩禁不住争执了几句。她抱怨,我一来,她就被强行安上了早睡早起的中老年人生物钟。
矛盾集中爆发的点,还有吃饭。别妄想让捂紧钱袋子的中年人在景点买吃的。旅游景点的饭菜价格哪有不贵的,翻看菜单,我习惯性先看价格,主打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喜欢做饭厨艺不错的我还不自觉对景区里出现的食物进行审判:十块钱四块臭豆腐,根本不值得,回家我也能给你做。女儿嫌我抠,总说不饿,路边摊随便买点吃的就行。其实,还是怕花钱,舍不得。
谁说舍不得,我这叫骑着自行车上酒吧,该省省该花花。在某知名古镇,我看点心挺精美,诱人食欲,就忍不住每样拿了两块。不到十块小点心,上秤一称,收银员轻轻报出一个数字:58。我瞪大眼睛,不相信地又问了一句:多少?不是二十九元一斤吗?店员说:二十九元,半斤。“敢情这是遭遇了糕点刺客”,我一边扫码付账,一边忍不住咕哝了一句。这钱花的,心里着实肉疼。女儿见状,不屑一顾地说:旅游景点就是这样,人家标的就是29元250克,半斤。你的思维定势以为是29元500克,一斤。
因为久不出门,一到景点,我看啥都新鲜,瞅啥都好奇,睁大双眼誓把一切美景都尽收眼底。对我来说,除了看,拍照也是一次旅游的重头戏。为了拍照,我来之前专门清空了图库,只为此次拍照留出内存。我举着手机乐此不疲地拍个不停,而且,同一个角度的照片要连拍几张一模一样的。总之,一定要值回票价,一定要把美好回忆带回去。而女儿对拍照完全没有耐心,甚至觉得无比俗气。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无论是当地土特产店,还是手工艺品店,我都喜欢进去瞅瞅看看,和店主讨价还价聊几句。和我的兴致勃勃相比,女儿全程提不起精神,懒洋洋的,一边漫不经心地往前走,一边时不时低头刷手机。行走在游人如织的园林里,我忍不住问她:亭台楼阁,假山池沼,红花绿树,风景如画,难道不比手机有吸引力?有些年轻人啊,出门旅行就是换个地方继续玩手机。女儿说:我觉得所有的园林都大同小异,我更喜欢小众的景点,而你又不喜欢去。果然,一不小心就暴露了真实心理。最后,我俩分头行动,各玩各的,在出口处汇合,两全其美。
我是急性子,总觉得来一趟不容易,恨不得在短时间内尽可能看更多景点。去景点的路上,我脚下生风,健步如飞。而很少锻炼的女儿体力远不如我这个中年人,我动不动就把她落下100米。急得她在后面大喊:老妈,你是来旅行的,不是拉练急行军。
一天下来,暑假里每天赖在床上很少运动的女儿也跟着我走了近20000步。回到酒店,她径直往床上一摊,像被抽去了筋骨,直喊腿疼脚肿,累到筋疲力尽。但她也自豪地告诉我,她的运动步数第一次占据微信朋友圈第一。
四天的旅行,有温情感动美好,也有摩擦争吵怄气。终于要走了,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看着她在站台外送我的背影,一丝惆怅还是涌上心头。在列车上,我给她发了一个远超旅游花费的大红包,并附言:谢谢你陪妈妈玩,我很开心。她秒收,并附上一个跪拜母上大人的表情包。
也许,在那一刻,她会发现,旅行中对自己抠搜的妈妈,虽然偶尔让她扫兴甚至崩溃,却愿意为了她一掷千金。而我,回去之后也会向亲朋炫耀:这次旅行,吃住行游购娱,都是女儿一手安排,我没操一点心。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