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聊有一个“不扫兴”的爸妈有多爽,相信我们中大部分人,都是很爱很理解孩子的,但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我们心中讨厌的样子。妈妈带宝宝去吃西餐,对宝宝说:哎呀,宝宝你自己选,然后呢,妈妈对什么都干预,这样最后打压的其实就是孩子自驱力。他心里想,反正我做什么你都要替我干预,不如就听你们的就好了,慢慢地,他的自驱力就没有了,甚至走到极端,孩子就会和我们对抗着来,有些所谓的叛逆的孩子就是没有被赋予长大的权利。所以我自己一直说,但凡说孩子有问题,大部分的问题的根源出在了我们自己家长身上。做家长的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就是要梳理清楚自己的底线和规则,我经常说一句话叫:规则之内给予最大的自由,但是很多父母心目中自己的那条线、那个规则他是不清楚的。表面上都是说:宝宝你自己选,宝宝选你自己想做的事。然后真的要给他自己选了,我们又要说:不好!这件衣服不耐脏,你怎么吃这个啊?这个是油炸的,不行!我建议大家在每一个月或者三个月的时间里面先梳理一下:我最最介意、最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如果这是一个很在意的东西,咱们也不要假模假样地去给予孩子什么自由,就告诉孩子:妈妈替你做决定了,妈妈建议你这么吃、为什么、怎样更好,然后其他的事情咱们真的要放手。那有的家长就会说了,真的让娃自己去超市选了,他选的都是没用的、浪费钱的东西,回来以后就不喜欢了,那怎么办呢?(温馨提示:如果暂时不方便播放,记得戴上耳机或调低音量再看哦)
不方便看视频的,为你送上文字版啦👇🏻
其实不是我们要去干预或改变我们的底线,关键是在孩子做出选择的时候,你要告诉他一个限制条件。像我经常带小D去超市购物,去之前我们会约定好:今天给你20块钱预算(这是一个制约因素),你自己可以选择买一样东西,超过预算咱们就不买了。我们得让孩子明白,所有的选择都是有条件和限制的,孩子自己也不笨啊,像小D ,用20块钱选了一个特别差的东西,回家以后不喜欢了,我会告诉她,她损失的是什么,就是机会成本。这20块钱她本来可以买她喜欢吃的酸奶、奶酪,她选了别的,喜欢吃的酸奶、奶酪就没有了,它会让孩子在真实社会的互动中,学习如何做选择、做决策,这样孩子也能够慢慢地做出更加聪明的选择。所以我一直说:真正智慧的父母,永远不是像操纵着木偶一样去摆动孩子。我们当大人太久了,经常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小孩,我每次忍不住教小D做人做事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我的童年,想起当年,我的爸妈对着我说:你应该怎样怎样的时候,我内心的那股叛逆和怨气。这时候,我就会给自己心里按下了一个暂停键。提醒自己,我不要成为,曾经我讨厌的妈妈。我觉得,育儿关系的本质,其实就是能够收起那些教人做事的爹味和妈味,而是发自内心地去明白孩子并不比我们弱,人和人的关系一旦平等了,其实很多育儿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