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我真正需要知道的,都在幼儿园学会了”
今天是在在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天,毕业典礼还没开,我已经哭了三场。
2018年7月—2023年7月,在他6岁半的人生中,有五年在这个叫做Nia House的幼儿园度过。这五年里,他从一个分离焦虑严重,放下就大哭,第一年在toddler班基本没讲话的害羞内向慢热小孩,长成一个开朗,自信,热爱社交的大孩子。我有太多太多回忆、不舍、和感激。
不舍我们离开学校,不舍他真的告别了幼儿阶段,不舍学校带给我们的整个“村庄”。这一周,我脑子里都在想要写下心里的诸多感情,但总被思绪淹没,无从下笔。
但刚刚,T发来了邮件,说她知道今天我会有很多情绪,想给我一些安慰。她是幼儿园的另一个家长。两个孩子分别在去年和明年毕业。也许正因为今年她可以暂时喘息,所以才有力气来给我些力量。
信中她分享了一首诗: All I Ever Really Need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 (《所有我真正需要知道的,都在幼儿园学会了》,作者 Robert Fulgham。(需要看中文版的同学,请往后看)
All of what I really need to know about how to live, and what to do,
and how to be,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
Wisdom was not at the top of the graduate school mountain, but there in the sandbox at nursery school.
These are the things I learned:
Share everything.
Play fair.
Don't hit people.
Put things back where you found them.
Clean up your own mess.
Don't take things that aren't yours.
Say sorry when you hurt somebody.
Wash your hands before you eat.
Flush.
Warm cookies and cold milk are good for you.
Give them to someone who feels sad.
Live a balanced life.
Learn some and think some and draw and paint and sing and dance and play and work every day.
Take a nap every afternoon.
Be aware of wonder.
Remember the little seed in the plastic cup? The roots go down and the plant goes up and nobody really knows how or why, but we are all like that.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is in there somewhere.
And it is still true, no matter how old you are,
when you go out into the world, it is best to hold hands and stick together.
我读完也哭完后,去网上搜索作者,发现Robert Fulgham有一本书就叫做《所有我真正需要知道的,都在幼儿园学会了》。Fulgham今年86岁, 这首诗节选自他的文章《信条》。而在65岁时,Fulgham 又写下对《信条》的再度思考,名为“Deep Kingdergarten”。这样的文字,出现在此刻,像是从天而降的宽厚怀抱。
我想把这两篇文章分享给你们。因为文化差异,个别地方我做了微小的调整。
信条
很多年来,每年春天,我都会给自己布置写一篇个人信条的任务。年轻时,我的信条长达好几页,力求面面俱到,不留死角。它听起来就像最高法院的辩护状,仿佛文字可以解决所有关于存在意义的冲突。
最近几年,"信条 "的篇幅越来越短--时而愤世嫉俗,时而滑稽可笑,时而平淡无奇,但我一直在写。最近,我开始用简洁的语言将个人信仰的声明写成一页纸,我完全理解这意味着天真的理想主义。
我是在一个加油站得到的关于简洁的灵感的。我设法给旧车的油箱加满了超豪华高辛烷值汽油。我的老爷车受不了,在十字路口不停地喷油,下坡时还打嗝。我明白了。我的思想和精神也时常如此。信息量太大,我的存在感就会下降。我总在必须做出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唠唠叨叨,我要么知道得太多,要么不够。被审视的生活可没那么轻松随意。
这时我意识到,我已经知道了过有意义的生活所需的大部分内容,这并不复杂。我知道这一点。而且已经知道了很久很久。至于真正过上这样的生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不是吗?这就是我的信条:
关于如何生活、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我真正需要知道的,我在幼儿园就学会了。智慧不在研究生院的山顶,而在幼儿园的沙堆里。这些就是我学到的东西:
分享一切。
公平竞争。
不打人。
把东西放回原处。
收拾自己的烂摊子。
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
伤害别人时要说对不起。
吃东西前要洗手。
冲水。
热曲奇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
平衡生活--每天学习、思考、画画、唱歌、跳舞、玩耍、工作。
每天下午小睡一会儿。
出门在外,注意交通,手牵手,互相团结。
奇迹!记住泡沫塑料杯中的小种子:根往下扎,植物往上长,没人真正知道 这如何发生又为何发生,但我们都这样。
金鱼、仓鼠、白老鼠,甚至泡沫塑料杯中的小种子,它们都会死去。我们也一样。
然后记住Dick-and-Jane的书、你学会的第一个单词--最大的单词--"LOOK"。
你需要知道的一切都在那里。基本法则,爱和卫生。生态、政治、平等和头脑清醒的生活。
将其中任何一项内容推演成老练的成人术语,并应用到你的家庭生活、工作、政府或世界中,它就会保持真实有效,清晰确切。想一想,如果我们所有人——整个世界——每天下午三点左右都能吃上曲奇和牛奶,然后躺在毛毯上打个盹,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又或者,如果所有政府都把 "物归原处 "和 "自己收拾残局 “作为一项基本政策…
依然是真理的还有,不管多大,当你们走向世界时,最好还是手拉手,相互团结。
以下是Robert在65岁时写的续篇,Deep Kindergarten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六十五岁了。其实不算太老,但也有一段时间了。幼儿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现在知道些什么呢?
幼儿园信条不只是小孩子的东西。
它并不简单。它是基本原则。
那片文章回答了我们每个人或早或晚都会提出的问题:我为什么在这里?我为什么要上学?
我们被送进学校,接受文明的熏陶,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机制。在我们生命的早期,我们就被送出家庭,走向世界。上学。我们别无选择。社会认为接受教育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去。这是法律。到了学校,我们要学习文明赖以生存的基本知识。这些首先都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话来解释。
例如,告诉一个六岁的孩子 "研究表明,如果不公平分配地球资源,人类社会就无法运转 "是没有用的。虽然这句话是深刻而痛苦的事实,但孩子无法理解。于是,有人告诉孩子,有 20 个孩子和 5 个球可以玩;同样,有 4 个画架、3 组积木、2 只豚鼠和 1 个卫生间。为了公平,我们必须分享。
同样,一个六岁的孩子也不会明白,”大体而言,研究已经证明,暴力会破坏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建设性互动”。话是没错,但孩子更好理解的是:不要打人,否则会有不好的后果。孩子必须明白这条规则与第一条规则是相通的:如果你打了别人,别人就不会与你分享或公平竞争。
你很难向一个六岁的孩子解释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代价和后果。但是,由于成年人没好好遵守幼儿园的教导,我们现在仍在付出惨痛的代价:收拾自己的烂摊子;把东西放回原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走。
“理解疾病比制定哲学和政治理论更能影响社会"。没错。就是基本卫生。让脏东西远离我们的双手和头脑很重要的。教会孩子上厕所、冲水和勤洗手就足够了。
诸如此类的还有,从第一天起,我们就被告知要按照社区和文化的基础来处理问题,虽然老师可能会称这第一课为 "基本规则",但它们实际上是人类事业中所有来之不易、经过实践检验的工作标准的浓缩。
一旦被告知这些事情,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正在上一门实验课。我们将被要求每天尝试和实践这些规则。知识只有体现在行动中才有意义。人类总会从教训中发现,我们是谁取决于我们怎么做,而非怎么想。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无论对学校还是国家,都是如此。
我有时会对人们在幼儿园时没学到的东西感到惊讶。当有人对我说:“我刚从医生那里回来,他说我的时日不多了”。
我真想大喊:”什么,你才知道么?你都这把年纪了,还要花钱请医生告诉你?在幼儿园拿到装有棉花、水和种子的小杯子的那个星期,你在哪里?Life happened, 还记得吗?一棵植物长大了,根往下长, 这是一个奇迹。几天后,植物死了。死了。生命是短暂的。”那周你是睡着了 还是生病在家?"
我当然没说过这些话,但我想过。真的,从一开始我们就掌握生命从生到死的全部真相。从生到死,生死相依,这是一件事,一个短暂的事,别忘了。
还有一件事 不是每个人都能马上明白的。一个人过完整个人生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支持群体—家人、朋友、同伴、治疗小组、团队、或其他。只要我们活着,幼儿园的训诫就适用: “当走向世界,你们要手牵手,团结在一起”。外面的世界很危险,也很孤独。每个人都需要帮助。人需要时不时在一起。
只要活着,我们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就会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当然,是以更复杂、更多变的形式。在讲座、百科全书、公司规则、法庭、布道和说明文件中出现。生活会不断审视我们,看我们是否理解并实践了生命最初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
(近来发文章越来越随机。因为放下了对阅读量残存的期待,所以不再考虑推送时间,频率,话题等等是会影响阅读量的因素。但也因此会让文章流散在信息流里。所以如果你不希望错过合作社的更新,就别忘记标🌟呀。感谢陪伴~)
- 相关往期文章 -
- 版权声明 -
文章版权归成长合作社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