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树干上的奇怪图案,是谁刻的啊?
去山野郊游时,你是否留意过那些枯树、老树:在树干上树皮尽落的地方,竟有精美雕刻的花纹——这是什么园艺师的作品?还是熊孩子刻“到此一游”刻花了?
好像这种一整只虾压的虾饼有没有人懂……
上图源:The Reflector;下图源:YouTube
这些花纹,原本都覆盖在树皮之下。要等树皮剥落后,这些精巧的雕花才暴露出来。细看这些雕花,“刀工”十分讲究:刻痕浅而均匀,入木只有1毫米深;截面光滑,呈圆弧形;线条分粗细两种,走向流畅。再看雕花的“纹饰”:一条粗线条走直线,是图案纵轴;众多细线条如光芒似流水,向四周辐射;细线由内向外渐粗,末端略微膨大,好像书法收尾时“顿笔”。整体看去,造型像根羽绒服里的羽毛。
很像什么神秘文明留下的
这些雕花,当然不是人刻的,更不可能是鸟把绒羽“印”上去,而是虫子一口口啃出来的。最常见的这种羽绒花纹,出自小蠹(dù)之口。小蠹是一大类小型甲虫的统称(原本在鞘翅目下自成一科,如今降为象甲科下的一个亚科),种类超过6000种。它们大都只有芝麻粒大小,体色棕黑,样貌很不起眼。但在农林界,小蠹却是有名的林木害虫——幼虫藏身树皮下的韧皮部与木质部交界处,专以韧皮组织为食。若有小蠹“爆发”,会使林木成片枯死。
小蠹成虫,取食植物枝叶和木屑
每一枚绒羽图案,都是由一群小蠹幼虫和它们的母亲共同创造,肇始者当然是小蠹妈妈。
雌虫产卵时,先挑选防御力弱的树干,然后咬破树皮,钻入到韧皮部与木质部的交界处。接下来,它转为横向推进,在交界面啃出一条隧道,就是那条粗线“主轴”。一边啃,一边在主轴上产下一粒粒虫卵,每粒虫卵的间距十分均匀。产完卵,雌虫便又钻出树皮离开。
只需一两天,这些虫卵就能孵出肉嘟嘟的虫宝宝。众幼虫一降生就疯狂开吃:各自沿着一个方向,呈辐射状分头“吃进”展开,行云流水地啃出数十条细隧道。通过啃食的震动,幼虫们能够感知彼此位置,保持距离、避免碰头。因此那些雕花的细线条“笔触”清晰,从不交叉混淆。
有种胶囊公寓的安全感,还直通地铁
每一道“笔触”的工时,少则数月,多则经年。随着幼虫体型增大,蛀道也逐渐变宽。待到化蛹时刻,它们就在蛀道尽头啃出蛹室(顿笔所在),羽化为成虫。如果赶上寒冬,成虫并不急于飞出,而是进入蛰伏状态,春暖花开才苏醒飞走,进入下一轮回。
小蠹家族成员众多,啃出的雕花风格各异。除了小蠹,鞘翅目的天牛、吉丁虫、象甲,以及鳞翅目的木蠹蛾,幼虫时期也都在树干里打洞为生,顺便进行“艺术创作”。
吉丁虫幼虫也在树皮下“作画”。较之小蠹,它的蛀道更粗,“运笔”更随性。被吉丁虫进驻的树木,常会树皮爆开脱落,因此吉丁虫又叫“爆皮虫”。
有些天牛幼虫,蛀道深入树心,得锯断树干才能一睹其“画作”
下图摄影:唐志远
撰文、摄影 | 吴超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20年10月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