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东方情侣的奇幻漂流 | 我们的印度旅行:“舌尖上的印度”。
| 百度百科:《印度,不可思议》是一本旅行者亲身讲述在印度的旅行经历和感受、用文字和照片向读者呈现这个复杂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散文书籍。
作者游走印度途中,以好奇、平和、渴求和惊喜的心绪去感知印度,展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眼中,印度文化、历史、宗教和建筑的模样。
龙传人,朝九晚五的IT工程师,业余撰稿人;杨诗源,“斯里兰卡小妞”,斯里兰卡指南作者和撰稿人,间隔年概念的倡导者和工作旅行的实践者。两人在美丽的斯里兰卡相识,从此携手踏上环游世界的旅程
2
可能是“斋”字的缘故,每次念到斋普尔这个名字,作为资深吃货的Amy都能幻想到吃,有一种口水流一地的表情。
从琥珀堡下来的时候,我和Amy都感觉到肚子饿了。在那尘土飞扬的马路边,有几家小吃摊,现做现卖着油炸咖喱角、油炸蔬菜球、蔬菜馅饼,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奇形怪状的食品。
我走南闯北很多年,自认为什么都能吃,信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但到了印度我却变成了极其保守的保守派,尤其是在吃坏过一次肚子后。先不说漫天的灰尘、飞来飞去的苍蝇,不知道为什么,印度人不光喜欢用报纸包食物,还经常看到用作业本包食物(其实在尼泊尔和兰卡也很常见,但是有些小店看到我们这些外国人,总会变魔术一样变出一两张“草纸”为我们包食物),也不知道上面的油墨、铅笔字迹、圆珠笔字迹,吃到肚子里会不会铅中毒。
Amy看着这些食物,则眨眨她的大眼睛,示意我可不可以尝尝。Amy是典型的乐天派白羊座,敢于尝试一切未知,在阿姆利泽和阿格拉她就吃过路边的咖喱饭和油炸甜食。不过,谨小慎微的我还是拒绝了,对她说:“我都准备好了,一会回到城里我请你吃一段大餐,好好犒劳一下自己,稍安勿躁。“
回到斋普尔老城,趁着Amy去“血拼”,我翻着旅游书,仔细对比着各家餐厅,在阿格拉“血淋淋”的教训,让我在印度再也不敢随心所欲找餐厅,选来选去,我决定带Amy到一家名为LMB的纯素食餐厅大餐一顿(哎,在斋普尔实在是找不到非素食的餐馆)。虽然早已经饥肠辘辘,但是为了到这家著名的印度餐厅,我们又饿着肚子边逛小商店边往前走,寻找LMB餐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城逛了一个多小时后,总算找到了传说中的著名餐厅LMB,我们简直是如风一般疾步冲进去。餐厅外摆放着品类丰富的糖果柜台,里面五颜六色的糖果引得Amy双眼放光。在服务生引导下,我们被安置在餐厅中间的一个位置,环视这家餐厅,气派的装饰、高档的氛围,穿着笔挺的老侍者,仿佛是英国某个历史悠久的餐厅。
我抓紧机会向Amy表功劳炫耀着:“你看,告诉你不会白挨饿吧,看看我精心挑选的餐厅……”一边偷瞄着周围餐桌上都点了什么,发现每张桌上都有用巨大金属盘盛装的Thali。
翻开巨大奢华的菜单,Thali那一页赫然标着“全拉贾斯坦最好的Thali”。虽然有王婆卖瓜的嫌疑,但是既然每一桌都点了,旅游书上也隆重推荐,我们当然不能错过。我们点好Thali、炒饭和土豆咖喱之后,然后满心期望的等待美味。我曾经在Amy的带领下,在斯里兰卡去过很多历史悠久的老英式餐厅就餐,在那里体验过最周到热情和注重细节的服务,虽然LMB不及这样的标准,但餐厅气质和侍者着装还是可圈可点。毕竟,美味的菜品才是最关键的。
在饥饿中等待了半个世纪那么长,我们的Thali总算端了上来。
Amy迫不及待的把沾着蔬菜咖喱的囊放到嘴里,我笑眯眯的期待着她的赞美,褒奖我带她吃到了“全拉贾斯坦最好吃的Thali!”。可出乎意料的是她紧锁双眉,勉强咽了下去,蹙着眉说:“王婆卖瓜果然不值得信赖啊。”
听后,我将信将疑的用囊分别沾着三种不同口味的咖喱尝试,的确让人大失所望,又咸又辣,完全没有咖喱丰富的口感。害怕被批评的我,咬紧牙关说:“恩,这咖喱我吃着还行,要是你不喜欢,等一会先吃炒饭吧。”
我硬着头皮继续吃着这“全拉贾斯坦最好吃的Thali”,还得装作一副OK的表情,真是苦不堪言。这味道已经不能用“难吃”来形容,因为囊和米饭都显得那么不新鲜。我再次环视四周,突然明白了,要不每桌都放着完整的Thali呢,肯定是因为难吃而搁置在一边。这就是所谓的“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啊。后面端上来的炒米饭也让人大跌眼镜,好似加了双倍的盐后又加了双倍的酱油,黑乎乎没有美感,难以下咽。
虽然我想努力证明这家餐厅饭菜没有那么难吃,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不光这样,服务员还在我们就餐期间,频繁过来“骚扰”,先是递给我们一张“服务调查卡”,然后来来回回过来询问填好没有,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给他们打了“差评”,服务员生气的走了。
3
因为肠胃没有得到满足,有些气馁我们离开斋普尔老城,筋疲力尽的直接打了辆TUTU返回客栈取行李后提前到达火车站。距离我们离开斋普尔还有一个多小时,我和Amy的肚子又开始“咕咕”的叫起来,好似在抗议今天没有喂饱它们。
我们不敢走远,在火车站四周看了一下,没有找到一家像样的餐馆,虽然有几家路边摊,但卫生状况的确叫人堪忧。
“既然肠胃已经经过过多日修炼,在阿姆利泽和阿格拉我也吃过街头的小吃,所以应该没有问题啦,放心吧。而且——多样化的体验最重要嘛。”Amy的意见听起来冠冕堂皇(不过估计是因为她自己有一副吃遍天下都不怕的好肠胃),加上之前我的决策的重大失败,于是我只得壮着胆子跟着Amy尝试印度的路边摊。
我们选择了一家生意看似红火的路边“餐厅”,其实就是在尘埃飞扬的大马路边用竹竿支起的一个塑料棚。
老板、服务员和食客都是最local的当地人。看到我们闯入他们的世界,这些人的眼神中无不流露出诧异之情。我们落座后,服务员地给我们一份菜单,上面都是印地语。反正也看不懂,Amy直直指着邻桌吃的东西,告诉服务员“我们要这个、这个、还有那个!”
热腾腾的土豆咖喱、西红柿咖喱、新出炉的囊迅速端了上来,服务员特意用一次性塑料袋将碟子包起来盛咖喱,还为我们准备好刀叉和一碗水以便我们洗手,服务贴心。
咖喱丰富的层次在烹饪中与小土豆和新鲜西红柿完美融合、薄薄的热囊也是新鲜出炉的,就着酱汁,味道妙极了!在这一刻,所有的味蕾都被唤醒,所有的疲惫都被抚平。这次我也放开胆子,和Amy瞬间将两份咖喱吃完,然后又再要了两份,美美的大吃了一顿。
我们坐在这简陋的“露天餐厅”中,欣赏着过往车辆卷起的尘土沉淀在浸满油污的黑色炉灶上。但是在这里,我们却吃到了全印度最好吃的咖喱。
最后老板还赠送了一个“水果拼盘“——一碟摆放整齐的薄黄瓜片和西红柿片。他面无表情的走过来,严肃的指指碟子,随即离开。
Amy抓起一片小黄瓜,狡黠的笑着说:”这下相信了吧,最惊人的美食,必定深藏在最平凡的人家。“事实胜于雄辩,我不得不心悦诚服的点头。其实在斯里兰卡,Amy也曾经娴熟的带我穿越车站,深入到那些压根不会有外国人光顾的餐厅。
4
曾有人说,凡来印度生活的外国人,必须要经受两种考验,一是要耐得住印度的酷热,二是要吃得下印度饭。
印度这个拥有十多亿人口,民族和宗教信仰混杂的国家,拥有着多样化的烹饪风格,但最著名的就是咖喱。我们在印度尝试了不同口味、混合不同香料的咖喱,蔬菜咖喱和扁豆咖喱最常见的。而在穆斯林餐厅和南方沿海地带,还会有羊肉咖喱和鱼咖喱。印度乃至南亚的咖喱和我们在中国接触的口味大不相同 (估计来到中国为了符合中国人口味都进行了改良),印度的咖喱味道更加浓郁、也更加辛辣。
这里的咖喱做法也和中国什么咖喱土豆、咖喱牛肉也不同,无论是哪种咖喱,所配主料(蔬菜也好、肉也好)都在下锅前被撵的“粉身碎骨”,经咖喱浓汤一熬,全变成了糊状,黄的、红的、绿的,让人看上去几乎分不清到底是什么菜,但是香味扑鼻。
搭配咖喱的主食也很简单,薄酥脆的叫Papad,厚一点的面饼叫囊(在兰卡叫Rotti),再有就是米饭和面包,而没有我们国内餐厅经常见到的印度飞饼。一般用米饭或者囊沾着咖喱糊享用,而Papad正确吃法是碾碎了就着米饭和咖喱一起吃。当米饭、囊、Papad和各种咖喱混合在一起端上来,就是一道丰富的Thali大餐。
除了Thali,隆重推荐一种印度的特色食物:Biryani。这是一种将混合着蔬菜或鸡肉的米饭与香料、牛奶、酥等调味品混合制作,味道香浓,几乎每家店都会有。只是吃多了会比较腻。在印度的这段时间,Amy最喜欢的菜是黄油鸡:大块的鸡肉混合牛油以及各种各种香料一起煮,味道浓厚,美味极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来食品,如Omelette以及它的变种Dosa。这两种食品,都是将鸡蛋制成薄饼,卷着各种蔬菜、黄油,有的改良后夹在面包之间吃,在后面的焦特布尔我们几乎只能与Omelette为伴。
当然,在印度最苦恼的一件事情就是很难吃到肉。就如之前提到的,因为宗教原因和贫富差距问题,印度人绝大多数吃素,所以在印度大多餐厅都只经营各类素食。
自从离开阿姆利泽,纯肉食动物的我已经连续几天没有见到过任何肉了,然后这种痛苦的经历依然持续,以至于到了乌代布尔,我误将一家珠宝店招牌上的首饰设计看成了皮皮虾和烤羊肉串。
欢 迎 探 讨 合 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