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秋:当人们开始关注“下蛋的是哪只鸡”
正值9月中旬,各色月饼已攀上了每家商超的柜台,为这个将在半个月后到来的节日铺陈气氛。虽然大部分地区的天气依旧炎热,但人们已经开始期盼中秋节的到来。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中秋家宴或许是一年中除了年夜饭之外最令人期盼的筵席,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难得和家人团圆的理由。中国人的团圆,往往是以“吃”的方式“落地”——我们不善表达情感,羞于说出那些真挚的语言,一顿精美的家宴便成了我们“以物言情”的最佳方式。在味蕾的享受里,一切尽在不言中。
作为浓缩着爱与亲情的筵席,奉献给家人中秋家宴,也折射出中国人生活的变迁和美食观的演变。
美食观的进化:
从什么“好吃”到什么“好”
遥想二十世纪初,彼时的中秋家宴和现在相比可以用云泥之别来形容。那时候人们的生活不算富足,家长们对于中秋家宴的要求,是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什么“好吃”吃什么。
20多年前有部描绘普通人市井生活的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虽说是“幸福生活”,在“吃”上却显得异常拮据,一盘土豆丝能从第一集吃到最后一集。其中有一些桥段至今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老婆怀孕时嘴馋,想改善改善伙食,张大民不得不去打零工,才用赚来的外快买到了肉。
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到了中秋,普通的家长们需要先掂量掂量自己钱包,再量力而行地从菜场买来食材,焖半扇羊排、炖一锅牛肉、炸一盘藕盒,已经算是很多普通人记忆里弥足珍贵的美味。
在“吃肉自由”未完全实现时,“开荤”是弥足珍贵的美食记忆
这折射出我们彼时的美食观——在“吃肉自由”还未完全实现的年代,能偶尔一次“开荤”,满足口舌之欢已属不易,诸如绿色、健康、天然之类的问题自然无暇顾及。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尽管在中秋家宴上我们依旧想把最好的带给家人,但如今这顿饭的内容和张大民的那个时代相比,早已换了模样。首先,充满脂肪香气但不健康的油炸食物的身影越来越少;另外,蔬菜也需要是绿色、有机、无公害的;肉类也要讲究产地、饲养方式和品质。中秋要让家人吃好,更要让家人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当日常饮食中的口舌之欢开始过剩,营养摄入也变得冗余时,我们对于中秋菜品的要求从“好吃”变成了“好”。而“好”的定义,不仅是美味,更囊括了天然、健康、有营养等更多的维度。
纵观近二十年来舌尖上的中秋,像一部中国人从吃饱到吃好的极简史,在这段洋洋洒洒的历史中,我们始于对口福的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食材本身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产地到餐桌
什么是我们需要的好食材?
在众多肉类食材中,牛羊肉是我们最喜爱食用的优质蛋白,食用牛羊肉的数量与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营养摄入。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它们是我们最关心来源的食材之一:它们产自哪里?如何喂养?怎样加工?保鲜几何?在把它们买回家之前,我们甚至想去牛羊生长的环境中看一看才放心。
钱钟书曾说过:“一枚鸡蛋好吃,何必去看生它的鸡呢?”而现在,人们已经把这句话彻底颠倒了过来:“牛羊肉,我们一定要了解它是怎样从牧场抵达餐桌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心牛羊肉等食材的溯源情况
由于这样的心情越来越普遍,可以被溯源的优质牛羊肉逐渐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炙手可热的“宠儿”。《2023年食品溯源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食品溯源市场规模将达到135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8%。而在西方,生鲜肉类的可溯源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系统链条,有些国家甚至已经为生鲜肉类建立了专门的中央数据库,对每一头牲畜从出生到屠宰再到超市上架的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那么,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食品溯源的重要性,该如何溯源呢?首先,自然是要看食品包装上诸如绿色有机等标准的相关标志。另外,目前不少生鲜类食品都会附带相关的大数据二维码,只要扫一扫码,就能看到其从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
而在溯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内容,则是产地、饲养条件、喂养方式、加工方式、保鲜方式等一系列关乎于产品品质的细节内容。在众多牛羊肉类产品中,来自新西兰的草饲牛羊肉因其已经将产品溯源作为食材入口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倍受消费者喜爱的头部产品之一。
来自新西兰的草饲牛羊肉因其纯净的产地和天然的饲养方式等可溯源内容而受到追捧
朵朵是一个三代同堂家庭的女主人,她不仅有一双分别在上幼儿园和初中的儿女,还和公婆生活在一起。对于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来说,牛羊肉几乎是每餐必备的食材。小朋友们正在长身体,急需牛肉中的优质蛋白,而老年人同样需要丰富的营养摄入,偶尔吃一顿软嫩的羊肉,也能够补充他们身体所需的营养。
在挑选牛羊肉时,朵朵和丈夫都颇为谨慎,时常担心挑选不当的食物,反而给家人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朵朵,做学术出身的她会像研究课题一样,把食材的产地、成长环境,甚至饲养情况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怎样挑选到适合自己和家人的食材,是生活中的一大学问
“做功课”后,朵朵还是觉得ANZCO Foods出品的新西兰牛羊肉最符合她的需求。不仅仅是原产地新西兰的自然环境令人充分放心,而且整个屠宰、加工和保鲜流程也健康安全。除此之外,朵朵发现,ANZCO Foods还会和经验丰富的家畜团队与农场主合作,挑选其中品质最好的富含铁、锌、omega3等微量元素的牛羊肉送上消费者的餐桌。
在朵朵看来,ANZCO Foods的新西兰牛羊肉不仅让家人们吃得放心,更是很大程度为家里的老人和小朋友提供了身体所需的优质蛋白和其他营养元素,满足了她希望家人健康的需求。
而与朵朵相比,Sunny是一个味蕾极度敏感的人,因此她在天然与健康之外,更为看中牛肉的口味与口感。银蕨农场出品的新西兰牛羊肉是她下厨必买的食材之一,每个月都要在京东的银蕨农场旗舰店中下个几单。
在一些进口超市中,新西兰牛羊肉已成为颇受都市人群欢迎的品类之一
之所以能被口味挑剔的Sunny选中,是因为银蕨农场出品的肉类全部为草饲。所谓草饲牛羊,是被放养在宽广牧场中并食用新鲜牧草的牛羊,通过不圈养、不育肥、不喂抗生素、减少人工干预的方式,饲养出自由、美味、营养安全的牛羊肉。通常来说,草饲的牛肉达到成熟期需要30-36个月。通过草饲长大的牛羊,由于饲养方式天然,所以肉质精瘦,脂肪含量更低,肉香味也更为浓郁。同时因为长期运动,草饲牛羊可以在肉质更细腻的同时,保证相对的韧性。
这些特质,让像Sunny一样的消费者获得了既软嫩又有适度嚼劲的双重美好体验。
从朵朵和Sunny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在对食材来源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之所以会追捧诸如新西兰草饲牛羊肉一类的优质食材,并非是因为盲目跟风,更是因为其为我们带来的天然、健康、美味的高品质体验。
家宴中的食材、记忆与技艺之味
新西兰,是由一片又一片的沃野组成的国家,它天然、肥沃、无污染的环境十分适宜高品质牛羊的养殖。新西兰的牛羊不仅自身成长、饲养环境优异,而且牛羊肉的“适应性”也很强——从新西兰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牛羊肉,会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调整切割的部分和方式。
在地理上,新西兰是一个遥远的国度,是一个需要乘坐12个小时航班才能抵达的地方,那里与我们春夏迥异,昼夜交替。但在舌尖上,新西兰与我们的距离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近,有时或许只需一口,那些远在新西兰牧场的牛羊,似乎就能在我们的耳边“咩咩”、“哞哞”地嘶鸣起来。
在舌尖上,新西兰离国人的距离越来越近
在东西方,因为本地牛羊的品质差异,各部位的肉质存在明显区别,从而导致烹饪手法和食用习惯的差异。比如因为西方牛肉的脂肪和瘦肉的分布更均匀,所以西方人喜欢对牛肉进行煎烤,而中国本地的牛肉肥肉更为分明,长期以来对牛肉进行炖煮成为了中国人更为倾向的烹饪方式。
因此,将西方人习惯的牛羊肉“照搬”来中国便略显粗暴了一些。许多新西兰牛羊肉的出口商正是洞察到了这些差异,摒弃了简单的“拿来主义”,在了解和研究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后,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挑选和分割方式,找到适合中国人红烧、清炖、煲等烹饪方式的牛羊肉部位。让我们在感受最本真新西兰味道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上兼顾自己和家人的口味。
结合中国人的烹饪方式,新西兰牛羊肉的出口商精心调整了分割方式与部位
在这方面,隶属阿兰茨集团旗下的璞尔司品牌的新西兰牛羊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比如在其深受欢迎的法切羔羊排之外,璞尔司还特意引进了极嫩的3-6个月大小的新西兰羔羊的带骨去腩羔羊排,更适合中式烧烤,让中国的老饕们得以品尝到新西兰羊排的美味。而在社交媒体上简单搜索,便能找到网友们用璞尔司羊肉制作诸如红烧羊排、手抓羊肉这样传统中式菜肴的帖子。
试想一下,在这个中秋,和家人们围坐在餐桌旁,点燃铜锅下的炭火,望着圆圆的月亮,夹起一叠产自新西兰的牛羊肉卷,在沸水中涮至恰到好处,再粘上老北京的麻酱、腐乳和产自内蒙的韭菜花,塞入口中细细品味……一边是来自新西兰的淳淳肉香,一边是记忆中传统的中国味道,这种中西合璧的味蕾盛宴,是全球化为我们带来的最佳福利,也是家宴中的食材、记忆与技艺的三位一体,直叫人想起苏东坡那句:“且将新火试新茶”。
中秋的味蕾盛宴,离不开新西兰牛羊肉等美食的全球之旅
什么也别说了,甩开膀子吃吧。
……
如果对于贫嘴的张大民来说,幸福的味道是他用外快买的鸡腿,那么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在这个中秋,幸福的味道或许就是精心烹饪过的新西兰草饲牛羊肉的鲜香。
中秋家宴的背后,是中国人生活的变迁,也可以是美食的全球之旅。家宴中一盘美味、天然、健康的新西兰草饲牛羊肉,让天堑变通途,也让家人间的爱从舌尖到心尖。
「寻鲜新西兰」系列专题内容
《这里的牛羊,长着一张没被自然欺负过的脸》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毛思雨
作者丨morlee
图片来源丨新西兰牛羊肉协会、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